•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開放大學體系架構

      2015-11-12 08:18:38□楊
      職教論壇 2015年3期
      關鍵詞:省市教育部廣播電視

      □楊 晨

      我國開放大學體系架構

      □楊晨

      開放大學體系架構是我國開放大學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建構中國特色開放大學模式的重要課題。我國開放大學既是一個彼此密切關聯、有著共性目標和建設要求,又相對獨立運行、有著各自試點探索側重點的整體。架構開放大學體系,必須遵循國家“辦好開放大學”的戰(zhàn)略意圖,注重發(fā)揮國家和地方的兩個積極性,充分體現互相尊重、優(yōu)勢互補、有序競爭的原則。

      開放大學;頂層設計;體系建設;教育體制改革

      建設開放大學是我國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戰(zhàn)略舉措。不僅“辦好開放大學”被寫入了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綱要》),而且“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也被作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列入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教改通知》)。到目前為止,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開放大學已有6所,即國家開放大學以及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和云南等省市開放大學。這6所開放大學,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多的省市開放大學,它們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應該作怎樣的整體性架構?這既是開放大學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建構中國特色開放大學模式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開放大學關系之爭

      教育部一直在研究設計我國開放大學的整體性架構。自2010年到2014年間,教育部相關職能部門反復研究制訂了多套方案和文件,多次征詢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開放大學以及相關專家意見,幾上幾下,反復修改。為此,教育部黨組會議和教育部部長辦公會議也進行了專門研究。

      早在《教育綱要》制訂階段,教育部高教司就啟動研究工作,并于2010年4月組織起草《開放大學總體架構建議方案》。方案的基本思路是由國家開放大學、省級開放大學、(地市)學院、(縣鄉(xiāng))學習中心及學習點組成統籌規(guī)劃、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遠程教育教學管理系統。應該說,這種架構帶有明顯的廣播電視大學系統模式的印跡。

      2012年下半年,6所開放大學相繼成立。教育部職成教司于2013年3月下發(fā) 《開放大學管理規(guī)程》和《教育部關于推進開放大學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兩個文件都規(guī)定:“成為國家開放大學分部的省級開放大學,其相關教學業(yè)務接受國家開放大學的指導”。這同時也就表明,省級開放大學具有辦學自主權,其自身教學業(yè)務并不接受國家開放大學的指導。

      然而到4月,《教育部關于推進開放大學建設的指導意見》改為《教育部關于開放大學發(fā)展的指導意見》,相關內容也調整為:“國家開放大學負責各開放大學教學業(yè)務的指導”。這又回到了2010年《開放大學總體架構建議方案》的思路,開放大學沿用廣播電視大學系統模式。

      6月21日,教育部同時印發(fā)《教育部關于同意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的批復》《教育部關于同意北京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北京開放大學的批復》和《教育部關于同意上海電視大學更名為上海開放大學的批復》(以下統稱為《批復》)。《批復》給予開放大學辦學自主權。7月,《教育部關于開放大學發(fā)展的指導意見 (送審稿)》下發(fā)征求意見時,相關內容因此調整為:“國家開放大學與地方開放大學共同建立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利益互惠的產業(yè)運作新機制和新體系”。雖然征求意見稿在字面上不提“教學業(yè)務指導”,但諸多工作上依然強調國家開放大學對省市開放大學有“牽頭”“會同”“組織”等作用。

      2014年2月,《教育部關于開放大學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修訂為《教育部關于開放大學試點建設的指導意見》,相關內容再次調整為:“國家開放大學和地方開放大學要共同加強體系建設,經申請成為國家開放大學分部的地方開放大學,其相關教學業(yè)務接受國家開放大學的指導”。這是回到了2013年3月《教育部關于推進開放大學建設的指導意見》的提法,同時強調了要加強開放大學體系建設和開放大學協作組織建設,強調了國家開放大學的“引領作用”。

      可以說,每一次文件內容的調整都是教育部有關職能部門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地方開放大學“意見交鋒”的反映。教育部有關職能部門雖然始終承認省市開放大學是獨立法人并依法享有辦學自主權,但為確保試點成功和過程順利,在宏觀管理和指導之外,還試圖深入到專業(yè)和課程建設、學習支持服務、考試、質量監(jiān)控等學校管理的微觀層面來強化管控;同時,賦予國家開放大學特殊地位和權利來協助加強對省市開放大學的指導和監(jiān)督。由于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責任重大,再加上開放教育不實行入學考試、遠程學習監(jiān)控的難度較大等因素,教育部有關職能部門的“不放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和開放大學以《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批復》為據,強調國家開放大學與省市開放大學的平等關系,并從開放大學服務于本地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功能出發(fā),強調省市開放大學主體的獨立性和辦學權的完整性,以及學校創(chuàng)新發(fā)展、特色發(fā)展的重要性。這種“意見交鋒”進一步凸顯了科學合理地架構開放大學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綜合起來,開放大學關系之爭主要集中于三個焦點:

      1.全國開放大學有無必要成為一個整體?教育部有關職能部門強調我國開放大學體系的整體性,強調對開放大學實行總體管控的必要性。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和開放大學對此并不贊成。事實上,從2012年下半年以來,在地方政府領導和教育行政部門管理下,五所省市開放大學都按照《教改通知》和教育部《批復》要求開展試點探索工作,并沒有依托國家開放大學或開放大學體系運行。

      2.國家開放大學是否高于地方開放大學?教育部有關職能部門既然希望國家開放大學協助其指導和監(jiān)管省市開放大學的試點探索,必然賦予其特殊地位和權利。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和開放大學并不反對國家開放大學的特殊地位,但這種特殊性僅相當于部屬高校與地方高校的區(qū)別,并不贊成學校之間建立指導與被指導、統籌與被統籌等關系。

      3.教育部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如何分工?省市開放大學歸地方管理,國家開放大學歸教育部管理,同時教育部對全國開放大學有宏觀管理和指導的職能。在這一點上,各方并無異議。但問題的核心是教育部宏觀管理究竟“管”到什么程度。教育部有關職能部門直接介入,或者通過國家開放大學介入省市開放大學辦學的微觀領域,這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和開放大學所不希望的。

      二、開放大學是不是一個整體

      對我國開放大學的整體性認識,不能就事論事地從一般的校與校關系去判斷,而要放在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戰(zhàn)略安排中去把握。

      雖然,6所開放大學是教育部于2012年6月和12月分兩批成立的,一度還傳聞教育部可能只批準3所開放大學,但實際上,這2010年10月《教改通知》中早有整體安排,即由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廣東省、云南省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共同承擔“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的專項改革試點任務。從嚴格意義上講,不是6所開放大學,而應該稱“五地一?!薄_x擇“五地一?!边M行試點,這是教育部的一種全局性考慮,既考慮到試點層面和區(qū)域上的布局,也考慮到便于將來試點成果的推廣。

      1.在試點層面上,國家開放大學代表了國家層面的試點探索,由教育部直接領導和推動。5所省市開放大學代表了地方層面的試點探索,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和推動。6所開放大學是該改革試點項目的執(zhí)行主體,教育部和五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是該試點項目的領導者和責任主體。從《教育綱要》看,“辦好開放大學”的重點是要“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其目標是“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同樣,在《教改通知》中,“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是與“建立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制度”連在一起的,其目標是“探索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搭建這個“立交橋”決非高校所能包攬的,應該是政府項目,開放大學只是具體執(zhí)行。

      2.在試點范圍上,國家開放大學代表了全國性的試點,5所省市開放大學代表了區(qū)域性的試點。這里特別需要糾正對國家開放大學試點探索的狹隘理解,即把國家開放大學等同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還應加上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我們可以看到,教育部給五省市的批復與給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批復在文件名稱和內容上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是 《教育部關于同意××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開放大學的批復》,并規(guī)定“同時撤銷××廣播電視大學的建制”。而后者是《教育部關于同意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的批復》(教發(fā)函[2012]103號),并無撤消原建制的內容。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這個“基礎”就是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他們也是國家開放大學試點探索的共同參與者。否則,國家開放大學的“全國性”無從體現。

      3.在地域選擇上,5個省市開放大學試點探索各具代表性,即代表了我國開放大學的兩類三種模式。兩類,即北京和上海兩市試點探索的是城市開放大學模式;江蘇、廣東和云南三省試點探索的是省開放大學模式,地域相對廣闊,城鄉(xiāng)差別較大。三種,即北京和上海是我國經濟和文化最為發(fā)達、人口超過2000萬的特大型城市代表;江蘇和廣東是我國人口最多、經濟最發(fā)達的省份代表;云南是地處邊陲、少數民族眾多的省份代表。五個省市在經濟、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發(fā)達程度并不平衡。北京和上海自不待言,江蘇和廣東都是公認的“經濟大省”,只有云南屬于欠發(fā)達省份。這種選擇也是遵循了開放大學建設需求與終身教育發(fā)達程度、經濟社會發(fā)展程度的正向關系。

      4.在體系結構上,“5+1”僅是開放大學試點探索的格局,而不是我國開放大學最終的體系架構。這個架構未來存在三個選項:(1)全國只辦1所開放大學,即中國開放大學,現已成立的5省市開放大學以及各省級廣播電視大學都成為全國性辦學系統中的“省級開放大學”,類似于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模式。這雖有“改革倒退”之嫌,但也存在可能性;(2)繼續(xù)維持“1所國家開放大學+5所省市開放大學”的格局。這是不完整也不穩(wěn)定的結構。不完整性表現為:廣播電視大學作為全國性系統缺了五個省市,開放大學僅有五省市而難成體系。不穩(wěn)定性表現為:改革試點必然具有階段性和指向性,既然開放大學是在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設的,那么廣播電視大學與之不可能長期并存,都應該逐步都轉型升級成為開放大學;(3)進一步發(fā)展為“1所國家開放大學+各?。ㄊ小⒆灾螀^(qū))各辦1所開放大學”的新局面。這種格局決不是人為地將廣播電視大學“翻牌”為開放大學來實現,而是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結果。但無論取何種選擇項,都要由“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成功與否而定。

      綜上所述,6所開放大學和全國廣播電視大學不僅都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項目 “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的直接參與者,而且它們的命運和未來走向也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從而組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三、開放大學是怎樣的整體

      目前可用于指導我國開放大學模式探索的權威依據主要有兩個:一是劉延東同志在2010年7 月31日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舉行的國家開放大學、北京開放大學和上海開放大學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上的講話;二是教育部六個《批復》。講話和《批復》雖然沒有對開放大學體系架構作直接表述,但通過研究可以得出一些基本認識。

      1.共性目標和建設要求。這既是國家“辦好開放大學”的戰(zhàn)略意圖所決定的,也是“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作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的總體安排所決定的。開放大學共性目標和建設要求主要體現為以下十個方面:

      (1)學校定位:“新型高等學?!薄i_放大學要根據終身學習的特點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要求,突破現有大學模式的束縛,形成獨特的開放大學模式。

      (2)學校功能:開放大學重在三大功能建設:一是促進教育公平的功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學習需求;二是發(fā)展素質教育的功能,克服應試教育弊端;三是完善國家教育體系的功能,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3)辦學層次:“可以設置本科專業(yè)”“可授予學士學位”。從終身教育的角度看,未來開放大學的辦學層次應該達到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學位層次,本科教育和學士學位層次是開放大學發(fā)展的起步階段。

      (4)教育對象:“強調面向人人”。這體現了開放大學的終身教育特征,即滿足各類人群及其人生各階段的學習需求,為社會提供盡可能多的受教育機會。

      (5)辦學形式:“實現校園教育向社會教育延伸”。這體現了開放大學的開放教育特色,至少包含三個方面的開放:即實行注冊入學、基于廣泛合作的人才培養(yǎng)、依托信息技術開展廣輻射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

      (6)教育類型:“實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開放大學辦學應以社會公眾的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需求為導向,淡化教育分界,實行按需辦學。

      (7)人才培養(yǎng)方式:“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注冊、學習、考試更加靈活方便”“健全質量標準和保證體系”“積極推進‘學分銀行’建設,通過建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學分的累積、轉換制度,探索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概括地說,開放大學入學無“門檻”,畢業(yè)有標準,學習無定式,學業(yè)可對接。其中還蘊含著開放大學專業(yè)教育水平與普通高等教育接軌的要求,否則難以實現學分互換。

      (8)教學方式:“以學習者為中心、基于網絡自主學習、遠程支持服務與面授相結合”。即開放大學的教學重心由教師“教”轉向學生“學”,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和遠程學習,并通過遠程手段和面授輔導為自主學習提供指導和支持服務。

      (9)學習支持服務:“創(chuàng)建友好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擴大優(yōu)質資源種類、總量和覆蓋面”“為各類人群特別是基層學習者提供更好更多的教育服務”。即開放大學的學習支持服務強調三個特點:一是以適用、便捷為要求的信息化技術服務;二是以優(yōu)質、可選為標準的資源服務;三是以多樣化、全方位、針對性為特點的學習服務。

      (10)教學基本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辦學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開放大學教學基本建設突出三個著力點:一是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推動教與學模式創(chuàng)新;二是通過校內校外整合建設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三是學習借鑒國外經驗來促進學校內涵提升。

      2.相對獨立又密切關聯。無論是國家開放大學還是省市開放大學都是獨立的辦學主體。這點不僅是我國《高等教育法》所規(guī)定的,而且教育部的六個《批復》也都明確:國家開放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高校。省市開放大學由地方領導和管理,其發(fā)展所需經費由地方統籌安排解決?!杜鷱汀吩谝?guī)定開放大學共性目標和建設要求的同時,還分別明確每所開放大學試點探索的側重點,具體見表1。側重點的選取,既是以開放大學建設的共性目標和要求為基礎,也是充分尊重“五地一?!彼蠄蟮拈_放大學建設方案的內容和特色。

      表1 各開放大學試點探索的側重點

      如表1所示,即使6所開放大學的試點探索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在工作內容上依然存在聯系。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質量管理機制建設、優(yōu)質學習資源建設,以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等,不僅是所有開放大學都要面對的重大課題,也成為該項改革試點項目的關鍵詞。

      綜上所述,我國開放大學既是一個彼此密切關聯、有著共性目標和建設要求,又相對獨立運行、有著各自試點探索側重點的整體。前者體現了開放大學的整體性和規(guī)范性要求,后者體現了其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要求。這是我國開放大學體系架構的重要基礎。

      四、開放大學體系如何架構

      我國開放大學體系究竟如何架構?這個題目在開放大學醞釀、設計、申報、審批以及成立至今的整個階段中一直存在討論。解決這個問題,既是開放大學頂層設計的任務,也是“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實踐的重要工作。

      1.四種架構模式的取舍。從國內經驗看,有兩種現行模式可供參考。一是廣播電視大學系統模式。省級廣播電視大學由省市政府領導和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教學業(yè)務接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指導。二是高校網絡教育學院模式。由教育部通過全國遠程教育協作組對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學院進行教學指導、定期評估以及部分公共基礎課統一考試等。從國外經驗看,也有兩種模式可供借鑒。一是英國開放大學模式。它是辦學系統化的一所學校。遍及全英的13個區(qū)域學習中心和260多個學習中心都隸屬于??偛浚瑢嵭写怪鳖I導體制。二是印度開放大學模式。英迪拉·甘地國立開放大學是全國性的辦學系統,另有15個邦也各自建設了邦立開放大學?!队⒌侠じ实貒㈤_放大學法案》規(guī)定,國立開放大學負有“鼓勵、協調并幫助其他開放大學和遠程教育機構,同時,制定國內開放大學和遠程教育的標準;通過教育手段促進全國融合”的職能。

      很顯然,廣播電視大學系統模式和英國開放大學模式并不完全適用于我國開放大學的體系架構。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的系統維系力量主要有兩個:一是行政力量。一級政府設置一級電大,中央對地方政府的領導關系影響著廣播電視大學系統架構。二是實行辦學權控制。全國廣播電視大學不僅接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學業(yè)務指導,并且只可頒發(fā)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畢業(yè)文憑。今天,隨著政府職能轉變,行政力量已經淡出學校辦學活動。同時,按照我國《高等教育法》規(guī)定,大學都應具有辦學自主權,大學之間不存在指導關系。英國開放大學模式是一所學校自成辦學系統,??偛俊⒌貐^(qū)分部和學習中心的人、財、物統一,完全不同于我國國家開放大學與省市開放大學的情況。

      從教育部所擬訂的幾個版本的 “指導意見”中可以看到,有相關部分借鑒了高校網絡教育學院模式和印度開放大學模式。借鑒前者主要體現在:教育部負責開放大學統籌規(guī)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參照網絡教育學院實行部分公共基礎課統一考試的做法,要求開放大學建立畢業(yè)資格審核聯合考試制度。借鑒后者主要體現在:國家開放大學自成系統,可在地方或行業(yè)系統設立分支辦學機構;要求國家開放大學在開放大學體系中發(fā)揮引領作用。但是,“可借鑒”并不代表“可仿制”,否則“新型大學”的定位難以成立,“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的意義和必要性也難以存在。

      2.開放大學體系的架構。我國開放大學體系架構,首先應該遵循國家“辦好開放大學”的戰(zhàn)略意圖。不能一味強調開放大學的高校屬性,而偏廢其促進教育公平、發(fā)展素質教育和完善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功能。這三項任務的責任主體是政府,開放大學是具體執(zhí)行單位,因此開放大學架構中就有如何發(fā)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問題。由于我國的國情特點是地域遼闊、地區(qū)之間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平衡,因此這三項任務的具體內涵以及開放大學三項功能發(fā)揮都體現出顯著的地方特點。把“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的工作重心放在地方,充分發(fā)揮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辦好開放大學”的積極性,這應該成為我國開放大學建設頂層設計的基本立場。同樣,開放大學體系架構也必須遵守上述立場,不能過分突出國家開放大學的作用,而去制約省市開放大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特色發(fā)展。

      其次,不能片面地將開放大學體系架構理解為國家開放大學與省市開放大學的關系架構,而應該全面考慮教育部、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國家開放大學、省市開放大學的四者關系。其中,前提是教育部與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分工關系。教育部應該集中精力做好四項工作:規(guī)劃全國開放大學的發(fā)展,指導開放大學的建設(主要是設置相關標準),組織開展開放大學評估,制訂支持開放大學建設與發(fā)展的國家政策。教育部只有嚴守宏觀管理和指導的“底線”,自覺推動管理重心下移,才能更好發(fā)揮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貼近基層、就近管理的優(yōu)勢。

      其三,開放大學體系架構應該體現三項具體原則:

      (1)互相尊重的原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自覺接受教育部的宏觀管理和指導,加強對省市開放大學的管理。教育部應珍視共識、允許分歧,尊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權和省市開放大學的辦學自主權,不越過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而直接介入省市開放大學的辦學和學校管理。國家開放大學到地方設立直屬學習中心應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履行相關手續(xù),并規(guī)范辦學。國家開放大學在省市開放大學設立分部應遵循“自愿”的原則。省市開放大學應積極參與開放大學體系建設,自覺維護“開放大學”的品牌。開放大學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也應建立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礎之上。

      (2)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國家開放大學與省市開放大學之間、省市開放大學之間應積極發(fā)展校際關系,加強合作共建、資源共享和協同創(chuàng)新,形成優(yōu)勢互補。在此基礎上,開放大學還可以爭取教育部的指導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積極發(fā)展全國省級廣播電視大學參與,共建全國性的協作組織,促進校際合作的組織化和常規(guī)化。協作組織要堅持自愿、平等、寬容、共贏的原則,努力避免“行政化”和“一校主導”的情況,發(fā)揮各成員學校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保持組織的創(chuàng)新活力。因此,協作組織的主持人要采取輪值制,活動經費要由成員學校分攤,行事規(guī)則要共同擬訂和遵守。協作組織應發(fā)揮促進資源共享、協同配合、協作攻關、成果分享、利益調整、爭議仲裁以及取證處罰等功能來凝聚開放大學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動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學校內涵建設,不斷提升教育質量。

      (3)有序競爭的原則。為了保持成員學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活力,在協作組織的協調下,開放大學體系內應形成必要的有序競爭機制。有序競爭機制應包括:學生跨校選課機制;學生自由轉學機制;專業(yè)、課程和學習資源以及教師的評優(yōu)和推廣推薦機制;定期開展質量評估和學校排名機制等。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建立全國開放大學體系的“學分銀行”制度,促進資源融合、質量標準對接、學習成果互認和學分轉換。

      根據上述原則,我國開放大學體系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我國開放大學體系架構的關系圖

      開放大學體系架構的根本目的不在于 “管控”而在于發(fā)展、不在于對抗而在于凝聚,尤其要避免其成為相關方權力爭奪、利益博弈、勢力劃分的工具。開放大學體系架構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團結各方力量,共同促進開放大學健康持續(xù)地發(fā)展,共同推動中國特色開放大學模式創(chuàng)新,使“辦好開放大學”真正成為惠及全民、服務國家的教育實事工程。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 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 201008/93704.html,2010-07-29.

      [2]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Z].國辦發(fā)〔2010〕48號.

      [3]劉延東.堅持面向人人,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努力辦好中國特色開放大學[N].中國教育報,2012-07-31.

      [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同意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的批復[Z].教發(fā)函[2012]103號.

      [5]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同意在北京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北京開放大學的批復[Z].教發(fā)函 [2012]104 號.

      [6]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同意上海電視大學更名為上海開放大學的批復[Z].教發(fā)函[2012]105號.

      [7]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同意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江蘇開放大學的函[Z].教發(fā)函[2012]285號.

      [8]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同意云南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云南開放大學的函[Z].教發(fā)函[2012]286號.

      [9]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同意廣東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廣東開放大學的函[Z].教發(fā)函[2012]287號.

      [10]國家教委.廣播電視大學暫行規(guī)定[Z].(88)教計字063號.

      [11]張曉,李陽光,鈕志東.英國開放大學學習中心剪影[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

      [12]中國人民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網絡教育研究中心(2009).印度甘地國家開放大學[EB/OL].e-Learning研究與動態(tài),(42).[2010-09-06].http://www. cmr.com.cn/websitedm/elearning/guest/magazine/ paperpre.asp?PaperID=5237.

      責任編輯王國光

      楊晨(1969-),男,上海遠程教育集團發(fā)展研究部部長,副研究員,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育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理論、政策及實踐研究。

      2011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國家開放大學體系的頂層設計及上海的對策研究”(編號:B11067),主持人:楊晨。

      G720

      A

      1001-7518(2015)03-0063-06

      猜你喜歡
      省市教育部廣播電視
      省市大報頭版頭條
      省市大報頭版頭條
      其他省市怎么做?
      中國公路(2017年6期)2017-07-25 09:13:56
      教育部召開座談會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新課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4
      省市大報頭版頭條
      周六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周五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項目2018年減至35個
      井陉县| 璧山县| 青海省| 思茅市| 海伦市| 资讯 | 门头沟区| 信丰县| 巴东县| 长治市| 清水河县| 瑞昌市| 新郑市| 洪江市| 丽江市| 安化县| 济南市| 启东市| 保定市| 紫云| 马龙县| 锦屏县| 广丰县| 涿鹿县| 永年县| 镇雄县| 微山县| 西青区| 镇巴县| 崇州市| 新余市| 同德县| 镇康县| 万盛区| 达日县| 松桃| 吉林市| 岳西县| 新郑市| 万安县| 永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