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涉筆成悟,自成一體——論劉再復的“悟語體”散文創(chuàng)作

      2015-11-14 14:14:13古大勇
      當代作家評論 2015年6期
      關鍵詞:劉再復語體散文

      古大勇

      ﹝本文系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劉再復學術思想整體研究(1976-2013年)”(項目批準號14YJA751004)的階段性成果﹞

      劉再復曾經說:“我把四十八歲之前(一九八九年之前)的人生,視為第一人生,把這之后到海外的人生視為第二人生?!比绻f劉再復“第一人生”主要從事散文詩創(chuàng)作,“第二人生”則把創(chuàng)作中心轉向散文創(chuàng)作,共創(chuàng)作《漂流手記》十卷本散文,其中有兩卷系“悟語”組成,一卷是《獨語天涯》,共寫了一千零一則;一卷是《面壁沉思錄》,共寫了五百則。而《紅樓四書》中的第一卷《紅樓夢悟》和第四卷《紅樓夢哲學筆記》各有三百則“悟語”?!峨p典批判》末尾也附錄有一百則“悟語”。這些言簡意賅的“悟語”加起來共有二千二百多則。這些看似繁復雜亂、互不關聯(lián)的“悟語”,實際如懸掛空中的萬千繁星,共同組成了晶瑩璀璨、深邃壯闊的景觀,閃爍著耀眼的思想光芒。

      劉再復的“悟語體”散文內容和主題多樣化,其中有對存在的追問、自我的叩思、死亡的認知、文化的感悟、哲學的思考、情感的體驗、人性的觀察、人生的描畫、歷史的反思、社會的剖析、經典的解讀,林林總總,包羅萬象。而所“悟”之內容往往貼近作家獨特生命體驗和主體知識結構,或明心見性,切入靈魂,如佛陀拈花,會心一笑;或以小見大,言近旨遠,讀來令人思索萬千,回味無窮;或不落俗套,另辟蹊徑,讀來如醍醐灌頂,令人豁然領悟。總之,所“悟”之內容莫不以獨特的感悟而給讀者帶來情感的震撼或思想的啟迪。

      一、“悟語體”散文創(chuàng)作與作者的靈魂“自救”

      劉再復的“悟語體”散文與他的生命歷程特別是“第二人生”的生命體驗息息相關。以一九八九年為界,劉再復的生命產生一次巨大裂變。一九八九年之前,劉再復人生一帆風順,他曾任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評論》主編等要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計劃經濟時代,社科院文學研究所一定程度上充當黨在文學研究領域的喉舌,執(zhí)行黨的文藝政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劉再復也是八十年代文藝理論界的精神“盟主”,他提出的理論改變了中國文藝理論的基本模式,產生了時代性的影響。此時的劉再復處于人生巔峰,位高權重,一呼百應,雄姿英發(fā),風光無限。然而隨著一九八九年那場無法預料的變故,這一切榮華頃刻間風流云散,由色而空,化為虛無。七寶樓臺似的神話世界如雪崩一樣突然坍塌,職位、名譽、鮮花、故國、故人皆離他而去,他無奈奔赴另一陌生國度。一切又要像嬰兒般重新開始,劉再復謂之“轉世投胎”,但卻何其艱難,“總是投不進去”,“難以進入另一母體的語言世界和文化心理世界”。為了生存下來,他不得不學英語,學開車,經過漫長時間的適應、調整和更生,他才逐漸適應另一文化生態(tài)的生活,這幾乎是一個焚燒舊我、誕生新我的“鳳凰涅槃”之痛苦再生過程,劉再復謂之“第二人生”。兩次人生,具有霄壤之別,給他心靈帶來巨大的震撼和影響,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根本性裂變,他的多數(shù)“悟語體”散文的創(chuàng)作靈感或思想源頭就來自這些獨特生命體驗,質言之,如果劉再復沒有“第二人生”經歷,如果劉再復的人生沒有在一九八九年產生斷裂,繼續(xù)保持著“第一人生”的榮耀光芒和同質的生命體驗,那么,他就很難創(chuàng)作出如此豐富的“悟語體”散文。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是他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另外,劉再復橫跨中西、博覽古今的深厚知識學養(yǎng)也是他創(chuàng)作“悟語體”散文的一個客觀條件。

      劉再復“悟語體”散文創(chuàng)作一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拯救自我的靈魂,為了讓自己活下去。對于一個世俗的人來說,當實實在在擁有的官位權力、榮華富貴、掌聲鮮花在瞬間化為烏有時,任何人都會無法坦然接受,都會產生心理危機,劉再復也不例外。面對危機,他必須拯救自己。于是,寫作成為拯救自己的一種可靠方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創(chuàng)作《漂流手記》散文十卷本。劉再復的好友王強曾經道破劉再復散文寫作的“奧秘”——“講述只是拯救生命的前提和延續(xù)生命的必要條件”,這更明顯體現(xiàn)在他的“悟語體”散文創(chuàng)作中。

      劉再復說,“荷爾德林提出‘詩意棲居’的理想,曹雪芹做的也是‘詩意棲居’的大夢。兩者不約而同。而曹雪芹還提供了‘詩意棲居’的具體形式,這就是大觀園形式?!都t樓夢》的荒誕劇意義,則是‘詩意棲居’被視為‘癡人說夢’、愚人犯傻,做夢者全是無知的蠢物與孽障,而聰明人則全部去追逐黃金的好世界,最后剩下的也只是灰燼與廢墟,還有骷髏與‘土饅頭’(墳)。”這句“悟語”表面上說的是《紅樓夢》,但何嘗不是劉再復對自身生命價值和意義的重新領悟,以及對自己當下生命狀態(tài)的一種抉擇?陷入名利泥沼、“追逐黃金的好世界”正是普通人的人生目標,或許也正是劉再復“第一人生”的價值目標,但是骷髏與“土饅頭”結局提示這種一個價值顛倒的荒誕選擇,正確的生命存在形式應該是荷爾德林式和曹雪芹式的“詩意棲居”方式,劉再復乃是在曹雪芹和賈寶玉的生命方式選擇中產生精神共鳴,獲得安身立命的參照方式。事實上,“第二人生”的劉再復正是生活在這種“詩意棲居”狀態(tài)中,遠離名利樊籠和世俗干擾,回到單純明凈的生命狀態(tài),安靜地讀書寫作和思考,從而獲得生命的自由,綻放出生命的詩意光彩。再如他的“悟語”:“賈環(huán)為賭輸了錢而哭,作為兄長的寶玉如此教訓他:‘大正月里,哭什么?這里不好,到別處頑去,你天天念書,倒也糊涂了!譬如這件東西不好,橫豎那一件好,就舍了這件取那件,難道你守著這個東西哭會兒就好了不成。你原是要取樂玩的,倒招自己煩惱,不如快去為是?!U講自性、自救,要緊的是自明,即不要陷入無謂的煩惱中。寶玉開導賈環(huán),一席平常話,卻是至深的佛理禪理:世界那么大,那么廣闊,任你行走,任你選擇,條條大路通羅馬,這路不通那路通,東方不亮西方亮,南方不明北方明,沒有什么力量能堵死你的前行。天地的寬窄,道路的有無,完全取決于自己,人生的苦樂也取決于自己,煩惱都是自尋的?!边@句悟語何嘗沒有作者自己的生命體驗?何嘗不是作者自己在勸慰自己?想想他自己,不也是在一個偶然的瞬間把地位、權力、榮華、名聲等全盤賭輸了?他不也像賈環(huán)那樣傷心而哭?最后不也是循著賈寶玉指點的道路而幡然醒悟,而走出心靈困境的?他對禪宗情有獨鐘,無非禪宗也告訴他拯救靈魂的奧秘:禪宗的本質特征是自性本體論,其重心便是自救,一切仰仗自性,仰仗自己的本真之心,從自己身上尋找光明。我即佛,佛即我,菩薩在我心中。劉再復正是借著禪宗而拯救自己?!岸U宗要打破的我執(zhí),是假我之執(zhí),并非真我之執(zhí)。倘若讓慧能來解《紅樓夢》,他要打破的是甄寶玉的世俗妄念之執(zhí),而不是賈寶玉的本真之執(zhí),賈寶玉的本真狀態(tài),愈執(zhí)愈好,愈執(zhí)愈明心見性?!边@個“假我之執(zhí)”,對于劉再復來說,更多地體現(xiàn)在其“第一人生”中,是那個“跳忠字舞”、“充當了紅衛(wèi)兵的尾巴”、“對著那些人造的敵人——那些在泥巴里滾爬一生的兄弟喊叫、咆哮,勒令他們‘坦白交代’”、“把受苦的母親看得無足輕重,把大慈大悲的親娘扔到九霄云外”、“被人們視為‘啟蒙者’”、想當“英雄”和“受難者”的劉再復。直到“第二人生”,劉再復才逐漸打破“舊我”的束縛,向賈寶玉的真我之路回歸。“賈寶玉之所以是賈寶玉,就因為他不被眾人的習常觀念所糾纏,包括不被眾人以為是天大的功德榮耀所糾纏,眾人關于世界、關于價值的一切認識都在他心中瓦解”;“他的特別之處正是看穿‘世人’所追求的一切(金銀、嬌妻、功名等)并不高貴”。當作者還為自己丟失“第一人生”的權力地位、榮華名聲而患得患失、痛苦不堪時,看到賈寶玉視功名如草芥的態(tài)度時,豈不會產生一種醍醐灌頂般的釋然和頓悟之感,以及視賈寶玉為靈魂知音的惺惺相惜之感?所以他說賈寶玉“是我的救星,他幫助我從仕途經濟的路上拯救出來,從知識酸果的重壓下拯救出來,從人間恩怨輸輸贏贏計計較較的糾纏中拯救出來”。

      二、“悟語體”散文創(chuàng)作的多維主題

      (一)存在追問

      對存在的追問是劉再復“悟語體”散文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劉再復所推崇的《紅樓夢》和禪宗哲學基礎是“色空”和“虛無本體論”,那么,看透人必死、席必散、色必空、好必了之后,人類的出路將在何方?倘若世界真是以虛無為本體,諸般色相都是幻象,那賈寶玉和林黛玉的美好生命也是不存在的嗎?看空了以后怎么辦?人生到底有沒有存在的意義?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在劉再復看來,《紅樓夢》的“空空”、“無無”是禪境的“第三境界”: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但已經不是第一境界的山和水,不是肉眼俗眼里的山和水,而是天眼道眼里的山和水,“是經過空洗禮后的‘有’”,“是高度充盈的空”。曹雪芹雖高度蔑視傳統(tǒng)的“立德立言”,但自己卻為人類立下一部不朽的《紅樓夢》之大言。正如劉再復一樣,雖也相信色空觀念,相信虛無乃世界本質,但也如曹雪芹一樣,創(chuàng)作數(shù)十部著作,企圖如曹雪芹那樣為人類“立言”。另一方面,劉再復認為,可以通過有價值的東西來抗拒或填補虛無,“人終有一了、一散、一死、死后難再尋覓,難再相逢,所以相逢的瞬間才寶貴”。“如果說,‘空’是終極存在,那么,情則是通向終極存在的并非虛幻的唯一真實”??磥?,劉再復是把“詩意的棲居”、美好的瞬間、純真的情感等作為對抗“空空”的可能性要素。其次,劉再復還通過對死亡的感悟來追問存在的價值。他認為有了死亡的假設,“可贏得許多自由”,“還追求世間虛幻的名聲、地位、榮耀嗎?還管人們的飛短流長,還為他人的討伐、批判、污蔑憂煩嗎?”一切都會消失。海德格爾說:“未知死,焉知生”,劉再復從海德格爾的哲學中獲取精神力量,因為一旦領悟死亡是一種不可抗拒的限定,就要抓住此在,珍惜當下,在限定的時空里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綻放生命的光彩。在死亡的先行觀照下,作者領悟道:“只有此時的情感、情懷和好奇的眼睛是真實的”,“把握住此時此刻的美與快樂”,“這一刻,我與你相逢……這一刻意味著我們已經戰(zhàn)勝許多死亡?!?/p>

      (二)童心呼喚

      劉再復在散文中不斷呼喚“童心”。他說,“到處尋找天才,卻常常忘記身邊有一群天才,這就是孩子。……不錯,天才是永遠不知世故和拒絕世故的孩子。孩子的眼睛不被權力所遮蔽,也不被功名、財富所遮蔽,一眼就能看穿人間厚重的假面,所以是天才。”“童心并不只屬于童年。形而上意義的童心屬于一切年齡。我喜歡老頑童,他們至死還布滿著生命的原始氣息。”“與動物相比,人類有一偉大處常被忽略:它不像動物那樣注定要走向腐朽——即使是獅子,也難逃愈老愈腐朽的宿命。人類可以在走向腐朽與走向再生的歧路上進行選擇。當飄忽的白發(fā)在頭上預告生命衰老的時候,他們可能轉向新生,即以孩子為導師,重新贏得孩提王國的心靈狀態(tài),再次讓布滿早晨氣息的天真像旭日從自己的身體地平面上第二次升起,從而遠離動物式的潰敗。”劉再復為什么如此苦心孤詣地呼喚“童心”?童心代表一個沒有虛偽、沒有心機、沒有權術、沒有陰謀、沒有欺騙的真誠世界,永遠保持著質樸自然、表里如一、拒絕世故、返璞歸真、純真無邪、混沌無分的本性特征,“童心”世界是一個理想的世界。中國儒家文化扼制個性發(fā)展,對人的外部要求太多,太多而做不到,就會偽裝,假言假行,假事假文,成為李贄所謂的“假人國”,所以李贄提出“童心”說,向假人國挑戰(zhàn)。而劉再復在中國和美國生活多年,同時周游世界四十多個國家,親身經歷世風日下、唯利是圖、道德淪喪、人文不在的社會現(xiàn)實,親身感受投機、欺詐、世故、算計充斥的世俗世界,所以他才竭力呼喚童心世界。同時,劉再復也耳聞目睹美國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對孩子童心世界的侵蝕,“人類的童年正在縮短。不僅槍械、毒品入侵了孩提王國,而且堂皇的‘科技’也在吞沒人生的黎明,孩子已變成電腦的附件和電視屏幕的隨從。二十世紀的孩子們,贏得了機器,卻失去了星辰、月亮、山脈、河流和整個大自然?!睆亩鴮ΜF(xiàn)代科技文明作出深刻反思:科技文明一方面固然推動社會迅猛發(fā)展,但如果不把科技文明的目的轉向人自身和人的精神世界,人類將毀滅于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文明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劉再復對“童心”雖然十分推崇,但也并非完全樂觀,他對“童心”在特定背景下會產生扭曲或走向喪失懷抱警惕,認為童心也會變質:“孩子正在變壞,孩子也布滿殺氣,魯迅在《孤獨者》中寫道:‘一個很小的小孩,拿了一片蘆葦指著我道:殺!’魯迅不幸言中了。他所寫的‘一個很小的小孩’在四十年之后,變成千百萬個嗜殺的小孩,這些紅孩兒被命名為紅衛(wèi)兵?!搅嗣绹螅瑒t看到孩子不僅在喊‘殺’,而且真的開槍殺了自己的老師與同學?!边@首“童心”哀曲同樣連接劉再復“第一人生”的痛苦記憶和“第二人生”的真實見聞。

      (三)人性觀察

      劉再復目光如炬,對人性觀察燭幽洞微,剔骨見肌?!叭巳汗倘挥袩釟?,但也有毒氣。人群相聚,總愛褒此抑彼,對他人評頭品腳。……處于大自然之中或孤獨狀態(tài)之中,其好處正是可以回避人群功名利祿毒氣的熏染?!薄叭巳合嗑邸敝械哪欠N相互攀比、評頭論足、打探隱私、炫示升官、夸耀發(fā)財、飛短流長的場面人們應該不會陌生,然而它散發(fā)的人性“毒氣”卻常為人不覺。所以,作者愿意擺脫人群的羈絆,卸掉人際關系的重荷,回到孤獨的生存狀態(tài),這何嘗不是他“第二人生”的生存狀態(tài)?他說,海外后,“我與松鼠、太陽、月亮的關系完全大于社會人際關系?!薄拔沂钦l?暴虐的命名者告訴提問者:你是‘國民公敵’,你是‘右派分子’、‘反革命分子’。提問者說‘不’。可是提問者的同事、朋友包圍著他,手指頂著他的額角:‘你就是國民公敵’!接著是兄弟、兒女、妻子加入了包圍圈,也用手指點著他的額角:‘你就是國民公敵!’提問者迷惘了,不知道自己是誰,終于接受了‘國民公敵’的命名,背叛了自己。最后的猶太,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币粋€規(guī)矩好人被確認為“右派分子”和“國民公敵”,但其中最可悲的不是他的兄弟、兒女、妻子也加入背叛他的隊伍,而是這個好人最后也自覺承認自己是“右派分子”和“國民公敵”。自己對自己進行殘酷的精神自食、自我奴役、自我虐欺和自我作踐。此句“悟語”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對那個荒誕的異化時代的深刻批判,另一方面也殘酷揭示了人性的奴化、蒙昧、卑微、和脆弱,以及“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和專制權力的巨大殺戮力和同化力。沒有經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種獨特的生活體驗,是不可能有如此直面人性殘酷真相的感悟之語。

      劉再復尤為天才的不公遭遇而感到不平,他說:“人類往往可以寬容罪犯,但不能寬待天才。因為寬容罪犯時可以居高臨下,賜與悲憫,心理上有優(yōu)越感。對天才則必須投以敬重的目光,而且天才總是令人嫉妒。一個天才突然出現(xiàn),總是要把庸才拋得更遠。于是,痞子、騙子、教授和庸才們就不約而同地聯(lián)合起來,要求天才十全十美,不承認天才具有弱點的合理性。攻擊天才,不是天才有問題,而是人類的品性有問題。”劉再復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人類的嫉妒本能,人類可以寬容庸才,但卻每每設置道德法庭或以圣人標準來苛求天才,無視天才也有常人的一面??v使是魯迅這樣的偉人也在生前和死后遭到辱罵、貶損和否定,縱使是當代杰出的作家高行健和莫言也遭受過這樣那樣的攻擊,劉再復在不同場合力挺高行健和莫言,其中都是提醒國人:要善待和愛護天才,寬容天才的弱點。其他的悟語如:“中國人的聰明,包括中國知識分子的聰明是少做實事。做實事總是吃力不討好,最討好的是讓別人去做實事,自己等著瞧。不做事的人不僅永遠正確,而且還可以享受‘事后諸葛’評頭品足的快樂和自我沉醉”;“人的脆弱,不僅在于易受權力、金錢所左右,還在于易受風氣、潮流、多數(shù)、組織、團伙所左右”。等莫不是切中肯綮、發(fā)人深省的睿智之論。事實上,劉再復針砭的多數(shù)屬于中國人的國民性。人性與國民性是兩個既交叉也有不同內涵的概念。人性指人的本性和天性,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征,而國民性卻帶上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標志。事實上,劉再復所提及的“人群毒氣”、“少做實事”、“不寬容天才的弱點”、“易受風氣、潮流等左右”等特征在中國人身上表現(xiàn)更為明顯,更多地體現(xiàn)為一種國民性特色。

      (四)文化感悟

      古今中外的眾多文化典籍等都進入劉再復感悟的范圍,但作者感悟最為集中的是《紅樓夢》《山海經》和“雙典”(《三國演義》《水滸傳》)。他對《山海經》《紅樓夢》和“雙典”采取褒貶分明的文化立場,高度評價前兩者,貶抑后者:認為《山海經》中遠古英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造福人類的精神體現(xiàn)的是中國的“原形文化”,而《紅樓夢》連接的是《山海經》精神,《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則遠離《山海經》的原形精神,它們之間有天壤之別,“《紅樓夢》系生命之作,而后兩者(《三國演義》《水滸傳》)是反生命之作”;“《紅樓夢》讓人走向嬰兒狀態(tài)即生命的本真狀態(tài)?!度龂萘x》讓人走向狼虎狀態(tài)即人心的黑暗狀態(tài)?!眲⒃購鸵岳钯椀摹巴恼f”和《山海經》所體現(xiàn)的精神為價值總綱,寫了數(shù)百則悟語,對《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進行集中的評論,這是劉再復散文“文化感悟”部分比較精彩的內容,關于這個問題,筆者曾撰寫過一篇專文,此處不贅述。

      除此之外,一些零散的文化感悟片段也不乏令人擊節(jié)贊賞之處:“中國人形而下的恐懼感幾乎充斥每個日子,怕沒飯吃,怕沒前途,怕丟烏紗帽,怕得罪長官與同事,怕‘犯錯誤’和吃官司等等,然而,形而上的恐懼感卻幾乎沒有?!贝苏Z點出了中國文化的一大特征:正如李澤厚先生曾經說,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中國是一個世界的文化(只有人的世界和現(xiàn)世世界),而西方是兩個世界的文化(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在西方文化世界中,正是由于相信神的存在,所以人存在一種對神的敬畏之心和形而上恐懼感?!爸贫鹊暮诎蹬c人心的黑暗是互動互補的?!币驗閷V浦贫仁谷瞬桓艺f真話,喪失誠實,人人自危,失去善良。而人的自私、虛偽、冷漠、殘忍又加劇專制的黑暗,專制建立在人心的黑暗之上,后者是前者產生的土壤,兩者之間形成一種互動促進的關系?!皩W莊子固然快樂,但也很危險。學其‘大道’,則可能會領悟到人生乃是一場悲劇,并會警惕知識與技術對人性的傷害,從而獲得自由。學其‘小道’,則會變得十分自私,冰冷,圓滑,厭倦一切人間關懷。這正如學老子,學其大道會返回童心,學其小道則可能落入術數(shù)的泥潭?!边@反映了作者對莊子和老子哲學的辯證性理解:一方面是對莊子那種“不為物役”、安時處順、豁達超脫、無任何約束的大逍遙精神和保持本真本然的“渾沌”生命狀態(tài)、以及自然無為的“真人”人格的一種認可,同時也對莊子“齊生死”的“鼓盆而歌”、“齊物論”中的“美惡相類”等之類的行為或思想持保留態(tài)度。對于老子,作者既肯定其“復歸于樸”、“復歸于嬰兒”等大道觀念,同時也警惕老子戰(zhàn)爭論、戰(zhàn)略論、戰(zhàn)術論的兵家思想所產生的可能性負面意義,諸如“以奇用兵”、“欲擒故縱”、不爭善勝”、“守柔曰強”等戰(zhàn)略,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過分運用,則不利于人心的健康發(fā)展。

      (五)其他主題

      除上述主題外,劉再復散文還有社會批判和歷史反思等之類的主題。如社會批判主題,劉再復或擔憂“象牙之塔的消失”:“以往革命大潮再加上當今的商業(yè)大潮,把中國的象牙之塔沖擊得蕩然無存??偸锹牭匠靶?、批判象牙之塔的聲音。實際上在喧囂的大社會中有象牙之塔的存在并不壞。有一些知識分子躲在象牙之塔里面壁思索,抵抗俗氣潮流,保持自身的尊嚴”;或針砭走向異化的“二十世紀的新種族”:“二十世紀是個特別的龐大的工廠,它制造了以往幾個世紀少有的下列幾種特殊人類﹕只有肉沒有靈的‘肉人’;只有軀殼沒有良知的‘空心人’;只有技術沒有性情的‘單面人’(馬爾庫塞的概念);只有工具性沒有人性的‘機器人’;只有權術心術而不學無術的‘政治人’”;或對所謂“自由”的負面意義敲響警鐘:“專制會壓迫人,可是自由卻會寵壞人。在美國就可以看到許多被自由寵壞的青年男女。當年所謂‘垮掉的一代’,其實是被寵壞的一代?!?他們)無所憧憬,生命失去光澤,靈魂失去了方向。自由給人歡樂,也帶給人蒼白”。劉再復犀利痛陳二十世紀乃至二十一世紀的種種“時代病”,對人類物質進化、精神退化、走向異化的現(xiàn)狀憂心如焚,從而表現(xiàn)了一個人文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和終極關懷意識。另外,對故鄉(xiāng)的多義言說也是劉再復“悟語體”散文的一個重要內容,本人有專文研究,可以參看,此處不贅述。

      三、“試驗”的文體及其文學史價值

      劉再復說:“作為一種試驗,我自然是想看看它能否作為一種文體而自立于散文之林,即在議論文、抒情文、記敘文三種基本類型中是否可以再派生出一種融縮三者的新樣式。文章是人創(chuàng)造的,它可以有千種萬種寫法。但愿我的不拘一格的嘗試,能讓生活節(jié)奏愈來愈快的讀者認同。”可見劉再復有一種自覺的文體試驗和文體創(chuàng)新意識,這種文體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色。

      第一,“悟”是“悟語體”散文的靈魂。劉再復說:“在我心目中,‘悟語’類似‘隨想錄’與‘散文詩’,有些‘悟語’其實就是散文詩和隨想錄,但多數(shù)‘悟語’還是不同于這兩者,隨想錄寫的是隨感,‘悟語’寫的是‘悟感’。所以每則悟語,一定會有所悟,有‘明心見性’之‘覺’。隨想錄更接近《傳習錄》(王陽明),悟語更近《六組壇經》(慧能)?!眲⒃購偷摹拔蛘Z”受到禪宗“頓悟說”的影響,禪宗主張打破傳統(tǒng)的形式邏輯,另立以心傳心、明心見性的方法。劉再復曾說:“‘悟’,作為一種成佛的方法,揚棄‘學’,特別是揚棄概念、范疇、邏輯的介入與參與,而直接把握生命的當下存在,這給我極大的啟發(fā)?!北憩F(xiàn)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就是劉再復放棄疏離散文或雜文創(chuàng)作中通常運用的種種技巧章法和修辭手法,以“悟”為溝通形式和內容的主要方式,省略形式和技巧的中介,以心傳心,以心明理,以心悟道,直接由語言進入思想和精神的核心。事實上,“悟”不但是劉再復散文創(chuàng)作的方法,同時也是他的《紅樓夢》研究的方法,他稱之為“悟證”法。

      第二,“反常規(guī)”的逆向性思維方式。劉再復采取一種反常規(guī)的“多疑”思維,打破人們習以為?;蛄曆刹徊斓摹俺WR性”認知,敏銳發(fā)現(xiàn)其背后的不合理甚至荒誕性的部分內容,這實際上是對真理和真相的一種深刻認知。從大的方面來說,劉再復敢于打破中國文化的“常識”,最典型的就是他對《雙典》(《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反常規(guī)”批判。從小的方面來說,他的不少片段性“悟語”同樣具有“反常規(guī)”的逆向性思維方式。例如,他認為,“中國人歷來只為勝利者鼓掌,不為失敗者鼓掌,所以魯迅才贊賞那些在競技場上跑在最后但堅持跑到終點的運動員,為這些堅韌的失敗者鼓掌。可惜魯迅沒有提醒,在精神運動場里,有許多人不僅不為失敗者鼓掌,也不為成功者鼓掌。他們的一雙被嫉妒所刺激的雙腳,一腳踢開失敗者,一腳則把成功者踩在腳下?!眲⒃購痛颂幱^點表面上和魯迅相左,實乃洞察出魯迅所忽略的人性痼疾——中國人并不為成功者鼓掌,一是出于“槍打出頭鳥”、不為戎先、甘居中庸的心理,二是因為成功者的光環(huán)掩蓋了自己,不鼓掌是緣于個人的自私和嫉妒心理。我們常常認為知識越多越好。但劉再復卻偏偏說“知識太多也可能危害身心”;我們很多人提倡“作家學者化”,但劉再復卻“反其道”提出“作家非學者化”。事實上,劉再復并非是具有“民粹”傾向的“反智主義者”,但他警惕知識和學問給人們帶來的“知識障”,認為“知識固然會充實人的頭腦,但也會膨脹人的頭腦,以致使人產生幻覺,以為自己真的乃是洞察一切的大師”;認為作家“非學者化即非頭腦化,用頭腦創(chuàng)作而不用生命創(chuàng)作絕不是一流作家……賣弄知識的人,常常被觀念帶到‘不知去向’的地方”。諸如此類“反常規(guī)”的逆向性思維的“悟語”在劉再復的散文中俯拾皆是,這無疑大大增強其散文的思想性。

      第三,在藝術形式上,“悟語體”散文不“以文取質”,簡單明澈,沒有華麗的藻飾文采和多樣的藝術手法,以小見大,言近旨遠,短則一兩句話,長則不過數(shù)百字,但往往三言兩語就直抵思想的核心。以下把“悟語體”散文與幾種類似的文體進行比較,來甄別“悟語體”散文的文體獨特性。

      典型的“悟語體”散文與散文詩是有區(qū)別的。散文詩的開創(chuàng)者波德萊爾稱散文詩是“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jié)奏和韻腳的音樂”。散文詩是“散文”和“詩”的有機融合?!拔蛘Z體”散文與散文詩相比,篇幅略段或部分相等,但主要以思想之“悟”為主要特征,并不追求“詩”的特點,正如劉再復說:“與散文詩相比,‘悟語’并不刻意追求文采和內在情韻,只追求思想見識,但某種情思較濃的“悟語”也有些文采,只是必須嚴格地掌握分寸,不可‘以文取質’,只剩下漂亮的空殼?!?/p>

      典型的“悟語體”散文有異于五四時期的“隨想錄”。五四時期以《新青年》為代表的“隨感錄”作家群創(chuàng)作的“隨感錄”,其實就是中國現(xiàn)代文壇上影響很大的文體——雜感或雜文。一般形式短小精悍,易于出手,充當“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的武器,社會功利性較明顯,但在存在叩問和本體思考方面則不及“悟語體”散文。藝術形式較“悟語體”散文豐富,或婉而多諷,寓莊于諧,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悟語體”與尼采的《查拉斯圖拉如是說》中所呈現(xiàn)出“尼采體”也是有區(qū)別的?!恫槔箞D拉如是說》對五四時期的“隨想錄”文體有比較明顯的影響?!澳岵审w”結構巧妙講究,語言華美形象生動,具有音樂的節(jié)奏和美感;沒有抽象的論述和直白的教條,哲思多融入可感的形象之中,并借象征、隱喻和暗示等方式表現(xiàn)出來,構成了一種意在言外式的“隱微修辭”。而這些藝術特征是在“悟語體”散文中表現(xiàn)不明顯。

      “悟語體”散文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隨筆也面貌有異。隨筆的特征是“興之所致,任性閑話”、“個性精神,人格色彩”、“信筆涂鴉與雕心刻骨”,在藝術上多用“閑筆、隱喻、反諷、機智、詼諧、幽默”?!拔蛘Z體”散文在篇幅上較隨筆短,也不大運用隨筆那種以“曲筆”為主要特征的藝術手法。

      在文學史家看來,中國現(xiàn)代散文有兩個創(chuàng)作潮流和散文傳統(tǒng),即“閑話風”散文和“獨語體”散文。很顯然,“悟語體”散文不屬于“閑話風”散文家族,“閑話風”散文如同作者和老朋友“談些閑天”,任心閑談,興之所至,漫無邊際,具有一種悠閑余裕的格調。而“悟語體”散文以靈魂自救以及存在、人性和文化的多維感悟為特色,其節(jié)奏和格調是相對緊張而缺少悠閑特征的。從這點上來說,它和魯迅及何其芳的“獨語體”散文有些類似,“‘獨語’是不需要讀者的,甚至是以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緊張和抗拒為其存在的前提,唯有排除了他人的干擾,才能徑直逼視自己靈魂的最深處?!薄拔蛘Z體”散文在抗拒讀者的“獨語”性特征方面和“獨語體”散文有些類似,但是,從哲學層面進行全方位的生命和存在思考是后者所不具備的。何其芳的“獨語體”散文《畫夢錄》完全是作者青春情緒的抒寫,絕少形而上的哲學之“悟”;魯迅《野草》中的《過客》《死火》等篇有對存在的思考,但只是部分的內容。另外,“獨語體”散文追求藝術的精致華美,與“悟語體”散文返璞歸真、簡單質樸的文體風格是有差別的。

      綜上而言,“悟語體”散文雖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其他散文文體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絕不完全等同于任何一種文體,而具有自身質的規(guī)定性和獨特標志,這種具有自覺“試驗”性質的創(chuàng)新性文體無疑豐富了現(xiàn)代散文文體的家園,具有獨特的文學史價值,必將在中國現(xiàn)當代散文發(fā)展史上留下它的一席位置。

      猜你喜歡
      劉再復語體散文
      散文兩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兩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阿來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劉再復訪談錄
      華文文學(2016年6期)2017-01-06 09:40:15
      學術討論的方法和風度
      語言表達與語體選擇
      中國修辭(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語體語法:從“在”字句的語體特征說開去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30
      “文學主體性”的價值與局限——劉再復文藝理論觀點的思考與歷史意義
      語體轉化的量度與語體規(guī)范
      中國修辭(2015年0期)2015-02-01 07:07:26
      丁玲、張愛玲悲劇比較論——從劉再復的“二玲”悲劇論說起
      双城市| 通州市| 宽城| 安丘市| 肥西县| 舟曲县| 淮阳县| 延寿县| 门源| 淮阳县| 乡城县| 津南区| 正镶白旗| 综艺| 禄劝| 宁津县| 青海省| 靖西县| 吴川市| 绥芬河市| 洱源县| 扶风县| 治多县| 利津县| 施甸县| 班玛县| 罗田县| 鹤庆县| 灌云县| 定兴县| 健康| 那坡县| 潼关县| 南溪县| 霍林郭勒市| 青川县| 盐津县| 黔南| 张掖市| 长寿区| 突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