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重思何為“中國文化”

      2015-11-19 05:10:46葛兆光
      上海采風月刊 2015年7期
      關鍵詞:中國文化觀念漢字

      文/葛兆光

      重思何為“中國文化”

      文/葛兆光

      關于中國文化,晚清以來就一直在討論。我有兩個基本想法。第一,過去我們講中國文化,泛泛的籠統(tǒng)之論太多,作為一個歷史研究者,我希望討論得比較具體一些,也就是討論什么算“中國文化”;第二,最近幾年,中國崛起,很多人開始對中國文化有一種盲目的自信,認為中國文化了不得。我想跟大家表達一個基本觀點,文化沒有高低,在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不應該接受種族和文化上的歧視。作為歷史學者,我十分不喜歡高度概括的表達。這里講的,就是中國有,其他國家沒有,中國比較明顯,而其他地方不是很明顯的中國文化。要強調(diào)的是,我說的中國文化,很大程度是漢族的文化。因為現(xiàn)在我們的文化是多元多民族的文化,這一點我們首先做出區(qū)分。

      中國文化的第一個特點,我認為是漢字的閱讀書寫和用漢字思維。

      在現(xiàn)在的世界上,除了東巴文,唯一保留下來以象形文字為基礎來表達文化的,是漢字。漢字與表音文字不同,很多字是象形的,還有很多字要會意,會意不夠用,更加上聲音來標志不同意思。但由于基礎還是“形”(文),很多漢字意思是可以從字形或結構中猜測的,而且很多字的意義也是從象形的字中孳生出來的。比如,“木”指樹,而“木”在“日”中,即太陽從東方升起,就是“東”,“日”是太陽,如果它落在“草”中,就是“莫”(暮)。“手”象征力量,而手持木棒,就是掌握權力的“尹”、是威嚴的“父”,可如果是下面加上“口”,表示動口不動手的,就是“君”。

      當我們用這些字來表達的時候,我們看漢字的一頁書時,就會形成漢字思維。王士元做過漢語閱讀和英文閱讀的對比,快,但由于一目十行,會帶來望文生義。我剛剛到大學教書的時候做過一個實驗,用了李賀和李商隱常用的28個字給學生看,很多學生一看就能表達出這些漢字透露的感覺和情緒。因為漢字不是孤立的,它是象形的,很容易讓我們聯(lián)想到文字的感覺。所以我想漢字的閱讀書寫和用漢字思維,帶來了很多漢文化圈的特點,尤其是給古代中國帶來了很多影響,包括超出中國文化圈的漢字文化圈。

      第二個特點,我認為是家、家族、家國以及儒家學說。

      徐烺光先生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及其重要性》就這樣表達過。他認為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一個差異,就是西方文化強調(diào)個人的自我依賴,而中國文化強調(diào)群體的互相依賴。整個中國的文化結構是以家和放大的家族文化為基礎。我常跟學生說,舉四個人,說明其中的關系。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的關系。中國是以父長為主軸的關系,從而區(qū)分出與主軸關系的遠近,繼而區(qū)分出五服和九族。在這整個家庭關系中,中國人區(qū)分于西方的兩個原則,首先是內(nèi)外有別,其次長幼有序。這種家族關系,由于有內(nèi)外、長幼,當放大以后,就有“國家”這種社會結構。中國古代國就是放大的家,所以君主可以叫君父,縣官可以叫父母官。儒家也得以在這樣的社會結構里面和國家結構里面產(chǎn)生出來。

      第三個特點,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宋孝宗、明永樂皇帝、清雍正皇帝,均不約而同講過“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中國如果和歐洲對比的話,就是中國的宗教在皇權絕對權威下,沒有形成與皇權分庭抗禮的宗教。有絕對性和神圣性的宗教就會有排他性。而在中國,基本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在皇帝的控制之下,宗教始終不能和政治抗衡。這一傳統(tǒng)的形成,應該經(jīng)歷了近三百年,從東晉慧遠和尚“沙門不敬王者”議論,一直到七世紀末的唐代,終于由官方裁定,宗教徒必須禮拜父母與君主,必須接受傳統(tǒng)的“孝”與“忠”,接受古代中國的家庭倫理與政治倫理。

      政治高于一切,也因此帶來宗教之間沒有高低,在觀念上不存在超越世俗政權的要求,這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特點,也形成了中國人的宗教性和神圣性不強的特點。

      第四個特點,從觀念、知識到技術的陰陽五行。

      陰陽既可以被比擬成日月、天地,也可以象征君臣、上下,什么都可以貫通,從陰陽中進一步引申出來的冷暖、濕燥、尊卑、貴賤,也暗示了一系列的調(diào)節(jié)技術。金木水火土,在古代中國是宇宙中最基本的五種基本元素。衍生而來相生相克,是貫穿宇宙萬事萬物的一套學說。五色、五聲、五味、五方、五臟、五祈等等,用五行都可以歸納整理,否則社會就會混亂,宇宙就會無序。能夠解釋一切的時候,心就很安,反之就不安。

      第五個特點,中國有著很強的天下觀念、朝貢體制。

      如果夜觀天象,會發(fā)現(xiàn)天是往左轉(zhuǎn)。但有一個地方是不變的,那就是北極。正是因為這樣,古代人認為北極是天之中點。古代還認為地之中在洛陽。古代人就想,天如蓋,地如棋盤。形成天圓地方,我在中央的觀念。

      今天在我們的自然觀念中,這些觀念已變得不可信。但在古代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往往相信這個觀念,想象中國在中央。這個觀念帶來相當知識,并發(fā)展到政治領域,即朝貢體制、冊封制度。我的文明比周邊文明高,這在很長時間是中國人自己想象的天下,一直到晚明,西方帶來改變,才發(fā)生改變。

      以上就是對什么是“中國”,什么是“漢族中國的文化”的我的看法。

      然而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仍是變遷的文化傳統(tǒng),是一個五方雜糅的“中國”。

      古代中國雖然有秦漢、宋、明三次漢文化凝結,但也經(jīng)過中古、蒙元、滿清三次異文化的疊加沖擊。所以它一定是雜糅的。從中國的民族、宗教、物品上都能看出這種融合。

      主流的漢族中國文化很強。原因很多:圣賢和經(jīng)典學說很早承續(xù),同時和政治融洽相處,流傳至今;讀書人是文化的傳承,通過科舉綿延相傳;同時古代鄉(xiāng)校發(fā)達,通過制度化、常識化、風俗化自上而下推行。

      但這種很強的主流文化延續(xù)性也給我們帶來麻煩。一方面漢族中國的空間相對穩(wěn)定,漢族人口又非常多,所以至今我們?nèi)匀辉趥鹘y(tǒng)、歷史和文化的延長線上。另一方面,清朝以降開始提所謂“五族共和”,文化極其復雜和多樣。于是,近代中國文化出現(xiàn)了轉(zhuǎn)型和認同的雙重困難。本來中國的變化都在傳統(tǒng)內(nèi)變,但現(xiàn)在要在傳統(tǒng)外變。一旦天下變化為國家,一旦用護照,傳統(tǒng)帝國不得不變成現(xiàn)代國家,中國人的心理壓力就會越來越大,焦慮。最能體現(xiàn)的是毛主席講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開除球籍”等等,我們也能感到中國人現(xiàn)在面臨的文化危機。

      從“國家”觀念來說,一方面我們接受了西方現(xiàn)代以“民族”為“國家”基礎的論述,覺得建設現(xiàn)代性的民族國家就是像西方一樣追尋“文明”。但一方面又在感情上傾向于中國歷史上以“文化”為“國家”基礎的現(xiàn)實,覺得必須捍衛(wèi)漢唐以來,特別是清代以來“光被四表”的大國。

      從“現(xiàn)代”觀念來說,一方面把西方現(xiàn)代國家的法律、民主、科學看成是導致“富強”的必然的和理想的途徑,覺得中國也應該從此走向未來;一方面又把西方列強看成是弱肉強食的野蠻行徑,是導致中國積貧積弱的原因,覺得中國應當另辟蹊徑走出一個新的時代。

      從“文化”觀念來說,一方面中國傾向于把自己作為東方文化之大成,與西方相提并論,所以“中西”“東西”的說法成為習慣;一方面它又必須證明自己是東方優(yōu)秀文化的代表,不僅要與西方文化抗爭,而且要與日本競爭。

      我們應該尋找文明與文化、普遍與特殊、全球化與地方化之間的和諧之道。我們說文化是使民族之間表現(xiàn)出差異性的東西,它時時表現(xiàn)著一個民族的自我和特色,而“文明”是使各個民族差異性逐漸減少的那些東西,表現(xiàn)著人類的普遍的行為和成就,換句話說,就是文化使各個民族不一樣,文明使各個民族越來越接近。

      文化是一種不必特意傳授,由于耳濡目染就會獲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氣質(zhì),而文明常被看成是一種需要學習才能獲得的東西,因而它總是和“有教養(yǎng)”“有規(guī)則”“有知識”等詞語相連。

      各個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現(xiàn)出一種對異質(zhì)文明的抗拒,而文明常常是始終在前進的,表現(xiàn)著殖民和擴張的傾向。文化與傳統(tǒng)有關,它是特殊的,而文明與未來有關,它是普遍的。

      猜你喜歡
      中國文化觀念漢字
      維生素的新觀念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健康觀念治療
      漢字這樣記
      漢字這樣記
      后現(xiàn)代主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動漫電影中的中國元素研究
      淺析漢風壺與中國文化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即興表演的觀念闡釋
      泉州市| 武功县| 夏河县| 会东县| 温州市| 株洲县| 东海县| 剑河县| 伊春市| 沛县| 文成县| 纳雍县| 都安| 融水| 饶河县| 嘉义市| 班玛县| 奇台县| 衡阳市| 兴城市| 汉源县| 汉沽区| 拜泉县| 祁连县| 当涂县| 靖远县| 寻乌县| 北川| 全南县| 道真| 海门市| 沧源| 潼南县| 蒙城县| 广安市| 昌平区| 河东区| 绵阳市| 新源县| 阿拉善右旗|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