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作家的喬治·梅瑞狄斯,創(chuàng)作有《艾米利亞在英國》、《利己主義者》、《彷徨的戴安娜》以及《令人驚異的婚姻》和《現代愛情》等幾十部小說和詩歌作品,成功塑造了諸多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蘊藏了他濃郁的女權主義思想。然而,他的女權主義思想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甚至長時間被人忽視和遺忘,盡管他的女權主義思想有些混亂和矛盾,但他能從男性的視角去審視和分析女性在情感和婚姻中的平等權利的渴望與追求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喬治·梅瑞狄斯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重要的小說家、詩人,創(chuàng)作有小說20多部:有描述女主人公為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成長故事的《艾米利亞在英國》,有反映了投身于政治斗爭的獨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的 《令人驚異的婚姻》,還有被當時評論界譽為女權運動宣言書的《十字路口的黛安娜》以及涉及婦女和女權問題的小說《利己主義者》等。此外還有大膽揭露婚外戀問題的長詩《現代愛情》代表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藝術水平,從某種程度上說體現了梅瑞狄斯爭取男女平等、情感平等甚至性平等的愿望與追求。
令人遺憾的是,十九世紀曾經與狄更斯、勞倫斯、哈代等平起平坐的梅瑞狄斯隨著歲月一起變得暗淡和褪色。諸多英國文學史書對他的描述也表現得十分吝嗇不舍得耗費筆墨,長期以來被人遺忘和忽視。正如在他誕辰一百周年時伍爾夫就說過“他會被人遺忘,被人發(fā)現,被人再發(fā)現而又被人遺忘,就像多恩、皮考克和霍普金斯那樣。”誠然,梅瑞狄斯在女性情感平等、性權利和婚姻平等的追求等方面做出地努力不會被遺忘,其女權主義的思想和在作品中的體現值得我們關注和重視。
《利己主義者》代表了梅瑞狄斯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高水平,是一部冷靜、機智、才思過人的小說。小說中成功刻畫了以克萊拉小姐和利蒂霞小姐代表一股反抗父權制的女權主義力量的女性形象。她們意識到自己作為女性在一個父權制社會中所處的悲慘的地位,并通過對利己主義者威洛比爵士在婚姻方面妄圖對她們進行控制的卑劣行徑予以不屈不撓的抗爭,表現了當時女性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她們不再甘愿成為男人的附庸,她們渴望得到建立在男女平等意義上的愛情,爭取自己作為女性在社會中的價值的自我實現。她們這些潛在的意識無疑是以后興起的女權主義運動的先聲。這樣,小說通過對兩種對抗力量在愛情與婚姻方而的斗爭的描寫,暗示了《利己主義者》的潛在主題,那就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父權制社會對女性的壓抑和禁錮及覺醒的新女性試圖打破這一禁錮,沖出父權制社會樊籬的女權主義精神。
《仿徨的黛安娜》是梅瑞狄斯特別強調“女權主義”的一部小說。主人公是一位才智過人,精力旺盛的女子,不甘心接受維多利亞時代給她規(guī)定的“地位”,為環(huán)境所迫,必須進行積極的反抗。事實上,梅瑞狄斯在小說《理查·弗維萊爾的苦難》也塑造了類似的形象,比如伯蘭狄斯夫人,他能夠把她們的反抗限定在機智敏銳的議論中,同時又自如地充當她們該充當的角色。《仿徨的黛安娜》是一部女權主義宣言,然而戴安娜并沒有作為一個完全獨立的人贏得最后勝利,也沒有靠自己的努力為社會接受,更沒有憑借她的機智和膽量獲得人們的尊重。她只不過是靠她的朋友艾瑪才得以從絕望中解脫。她的確證實了她有能力自立,但還是第二次結了婚。不過,梅瑞狄斯精心設計安排的結局,對黛安娜來說是圓滿的。黛安娜最后嫁給了能真正理解和尊重她的萊德沃斯,這意味著靈與肉的完美結合。這一成功并非出于運氣,而是通過奮斗,通過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來最終懂得和接受生活的本來面目實現的。
《現代愛情》是一部自傳體長詩,表現出妻子不堪忍受無愛的婚姻和丈夫的婚外戀,大膽地與其他異性交往,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作爭取男女平等、情感平等甚至性平等的一種體現。但是,通篇都是以丈夫的口吻敘述和寫作的。不難看出,對于婚姻的不幸,丈夫指責妻子遠遠多于指責自己,同時,也暴露了梅瑞狄斯的女權主義思想無法脫離他的男權主義意識形態(tài)。
《現代愛情》是具有心理現實主義風格的詩集,在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也引發(fā)了很大爭議?!缎瞧诹u論》稱它是“嚴重的道德錯誤”,因為作者不顧當時的社會禁忌,在作品中涉及婚外情,并對婚姻這一社會結構基石提出了質疑。此外,強調愛在婚姻中的重要性,這本身在維多利亞時代就是超前的,而聲稱“唉,是的!愛已死!”更是大膽,對愛(包括精神和肉體)的重視顯然體現出作者非?!艾F代”的婚姻觀。
作為維多利亞時期重要小說家和詩人的梅瑞狄斯,深入思考當時的社會現實和女性地位,倡導女性人格上的獨立及在經濟上的男女平等,甚至是社會權利的平等,在小說《利己主義者》、《仿徨的黛安娜》和自傳體詩歌《現代愛情》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成功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女性形象,透過對這些女性形象的描寫展現出其濃郁的女權主義思想,盡管他的女權主義思想還有些混亂和妥協(xié),但是在那個父權制社會對女性壓抑嚴重的維多利亞時代還是比較值得肯定的。
(信陽師范學院大學外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