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孝軍
馬敘倫先生有一句:“開宗不了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p>
閱讀《莊子》首先要讀懂第一篇《逍遙游》,否則就很難讀懂整部《莊子》。對于語文教學來說,也要首先弄明白語文的核心價值,否則就會出現(xiàn)“泛語文”“非語文”“荒了自家的地,種了別人的田”等費力不討好的情形。套用一下馬敘倫的詩,便是:“開宗不了語文義,枉教語文多少年?!?/p>
明確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要追溯語文的本義,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語文素養(yǎng),要界定課堂學習的范疇。下面我從“高中語文到底是什么” “高中學生與語文教學” “高中課堂與語文教學”三個方面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進行具體的探討與分析。
一、高中語文到底是什么
語文到底是什么,是語文教學首先要解決的一個根本性問題,不能真正地解決這個問題,就會陷入泛語文、非語文的認識誤區(qū)。如果從讀者的閱讀經(jīng)驗和一般社會文化視野來看,語文的內(nèi)涵是十分豐富的。但作為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中的一個學科,“語文”這一名稱必定有著特殊的含義。
“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課程名稱,是隨著語文課程的建立與發(fā)展而逐步演變而來的。葉圣陶先生曾對“語文”這個名稱做過多次解釋。
他說:“‘語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此前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此乃統(tǒng)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并重,誦習課文,練習作文,固為讀習之事,而茍忽于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減損?!?/p>
又說:“1949年改用‘語文這個名稱,因為這門功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既然是運用語言的本領的,為什么不叫‘語言呢?口頭說的是‘語,筆下寫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實是一回事。功課不叫‘語言而叫‘語文,表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要在這門功課里學習的意思。”(葉圣陶《語文是一門怎樣的功課》)
由此可見:1.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2.“聽”“說”“讀”“寫”四者并重。3.中學、小學雖都稱為“語文”,但各有側重,小學側重于“語”,側重于聽與說;中學側重于“文”,側重于讀與寫。
關于中學階段語文教學要側重于“讀”與“寫”,葉圣陶先生也多次闡明:
“頗有問一問國文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的必要。我們的回答是‘整個的對于本國文字的閱讀與寫作的教養(yǎng)。換一句話說,就是‘養(yǎng)成閱讀能力‘養(yǎng)成寫作能力兩項?!保ā秶目浦康摹罚?/p>
“國文教學自有它獨當其任的任,那就是閱讀與寫作的訓練。學生眼前要閱讀,要寫作,至于將來,一輩子要閱讀,要寫作。這種技術的訓練,他科教學是不負責任的,全在國文教學的肩膀上?!保ā秶慕虒W的兩個基本觀念》)
“學習國文該認定兩個目標:培養(yǎng)閱讀能力,培養(yǎng)寫作能力?!保ā吨袊鴩膶W習法》)
“國文教學的目標,在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保ā堵宰x指導舉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是從“讀”與“寫”即“閱讀與鑒賞”和“表達與交流”兩個方面明確必修課程的目標的,“閱讀與鑒賞”共計12項,“表達與交流”共計9項,而其中涉及“聽”和“說”的僅有3項?!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對于“詩歌與散文” “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選修課程目標的制定也是著眼于“讀”與“寫”。
通過追溯語文的本義,通過細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即是學習運用語言的能力,特別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高中學生與語文教學
要想厘清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我們必須要考慮語文學習的主體——學生,否則,高中語文教學就失去了意義,談論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也就成了無的放矢,“小語文”化也就沒法落實。下面談一談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二是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三是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首先是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要經(jīng)歷童年期、少年期與青年期這三個不同的年齡階段。童年期,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比較平穩(wěn)。少年期,身心狀態(tài)劇變,自我意識突出,獨立精神加強,在心理學上稱為“第二次斷乳期”,也有人稱之為“危機期”。而青年期,尤其是高中三年,正處于青年期的初期階段,其年齡特征則表現(xiàn)為如下方面:
自我意識更加成熟穩(wěn)定。他們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弱點,而且能與周圍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認識自我,構建自我。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定向能力,對自我的體驗也向深層發(fā)展。初步形成了基本知識結構,也形成了對世界的基本觀點。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對事物的分析與綜合能力、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達到了相對較高的水平。
高中學生在經(jīng)過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后,具有了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積累和思想文化修養(yǎng)。對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把握,已從感性認知走向相對成熟的理性思考??谡Z、書面語語感已得到提高,但相較之下書面語語感要弱。識字寫字、口語交際、閱讀、寫作的能力已基本形成,但相較之下閱讀和寫作能力要弱。
下面談一談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語文素養(yǎng)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1.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加成熟穩(wěn)定”,“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定向能力”,“對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把握,已從感性認知走向成熟的理性思考”,這說明高中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已經(jīng)基本具備。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說,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作為首要目標,力求達到不教之教的目的。語文自學能力,具體說來就是自能閱讀的能力和自能寫作的能力。對于教師來說,語文學習不能越俎代庖、包辦代替。
2.“初步形成了基本知識結構,也形成了對世界的基本觀點”,“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對事物的分析與綜合能力、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達到了相對較高的水平”,“識字寫字、口語交際、閱讀、寫作的能力已基本形成”,這說明高中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能夠讀懂課文內(nèi)容,能夠?qū)φn文的思想意識與情感態(tài)度等做出自己的鑒別和評判,能夠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能夠與他人進行學習交流。但高中學生在課文語言形式上的認知、領悟與鑒賞方面存在較大不足,不會咬文嚼字,也不會含英咀華。
3.“相較之下書面語語感要弱”,“相較之下閱讀和寫作能力要弱”,此外,高中階段的課文變長,文字變艱深,閱讀難度增大,因此要重點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對于寫作來說,高中階段的要求與初中不同,更側重于抽象邏輯思維和思辨性,而這方面學生卻是欠缺得很。因此,也要重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高中語文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舍末逐本,重點突破;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自能閱讀的能力和自主寫作、自能寫作的能力。那些所謂“泛語文”“大語文”的“人生哲理課” “政治教育課” “道德說教課”等,遠離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遠離語文的核心價值。
三、語文課堂與語文教學
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習,其環(huán)境是學校,其場所是班級課堂。要落實“小語文觀”,就要探討研究課堂里的語文,而不是課堂之外的語文。沒有界定具體語文范疇的一切理論,都是大而不當,沒有多大意義的。而時下關于語文的一些觀點,說法雖然新意迭出卻難以實行,原因就在于忽視了課堂語文這一點。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要“多讀多寫”,這樣的觀點忽視了課堂語文這一界定,導致“語文教學時常被放逐”,陷入了語文教學“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誠如郭金庭先生所言:“將‘莊稼看作‘野草,就沒有了‘農(nóng)業(yè);同理,將作為‘課程或曰‘學科的語文歸入‘社會通道,也就沒有了‘語文學科 。”同理,不研究課堂語文,語文教學也就成了無本之木。
高中語文課堂具有如下特點:空間有限;時間有限,45分鐘;教學條件有限;語文資源有限,學習語文最主要的憑借就是教材;學習主體是學生集體。
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間、時間里通過對教材的學習使整個學生集體獲得最大限度的語文效益。那么課堂語文教學,就要“刪繁就簡”,就要剝離那些“泛語文”“大語文”“非語文”的東西,“直搗黃龍”。語文教學最具核心價值的東西是什么呢?
閱讀方面,語文教學在課文內(nèi)容方面不需花費多少工夫,因為高中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初步的閱讀能力,能基本讀懂課文。而課文形式——語言文字、思路結構、謀篇布局等更具有語文特色,理解難度也較大,學生鑒賞能力有所欠缺,因此要多下功夫,重點學習。
寫作方面,要處理好“寫作素材”與“寫作技巧”的關系。高中學生雖然沒有什么社會閱歷,但已經(jīng)有了十幾年的生活經(jīng)歷,又加上數(shù)年的語文學習,已經(jīng)擁有了比較豐富的寫作素材。高中學生欠缺的是如何挖掘?qū)懽魉夭?,如何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效地表達出來,也就是說欠缺的是“寫作技巧”。寫作教學最核心的價值就在于此,要重點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在“怎么寫”上下功夫。
綜上分析,語文教學要考慮課堂特點,語文教學最核心的東西就是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形式與寫作技巧。
參考資料: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