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蓉蓉
[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體驗是學習的升華,積累是學習的積淀,這三個方面合起來是習作教學的“三部曲”。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這三個方面,充分挖掘,有效突破,正確引導學生,激發(fā)興趣,重視體驗,注重積累,使學生獲得進步。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 重視體驗 注重積累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33-013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钡湍昙壍恼Z文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生的說話、寫話才能,重視體驗,注重積累,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自由翱翔,在課堂中“說”出一篇篇精彩的習作。
一、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玩”的情境
學生對什么最感興趣?那就是玩。下課了,學生有的跳繩,有的踢毽子,有的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我不失時機出示句式“下課了,同學們有的……有的……有的……”讓他們練習。他們玩得真開心,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了下來,形成一篇篇精彩的習作。
二、重視體驗,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1.課堂練說
課堂是學生施展才能的平臺,教師應給學生創(chuàng)設說話的情境,搭建說話的舞臺。我在教《奶奶的白發(fā)》時,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我一邊播放背景音樂《懂你》,一邊出示30年前奶奶照顧爸爸的圖片,后來我出生了,奶奶又細心地照顧我的圖片。學生聽著音樂,看著圖片,陷入了沉思。接著,我讓學生說一段話,學生在充滿深情的圖片中感受到了親情,得到了語言表達訓練。
2.模仿創(chuàng)新
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寫話模仿練習,可以提高寫話的訓練效果。我在教《綠蠟筆,畫竹子》這首兒歌時,讓學生也來寫寫小詩:“綠蠟筆,畫小草。藍蠟筆,畫藍天。青蠟筆,畫青山。黑蠟筆,畫小燕。要問我們畫什么?畫我祖國好河山?!?/p>
3.詞句鋪墊
低年級的學生由于積累的詞句還不夠多,往往難以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達出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累詞句,做好寫話的準備:如讓學生搜集有關春天的詞語:“鳥語花香、春色滿園、鶯啼燕語、生機勃勃、春意盎然、桃紅柳綠”;摘抄描寫春天的精彩語句:“在春天里,動物們也從沉睡中醒來。小草開始發(fā)芽了,大地上到處都顯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一眼望去,到處都是一片綠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畫?!薄澳切┮盎ㄑ剑裥⌒切且粯右婚W一閃眨著眼睛。油菜花開得黃燦燦的,像一大堆金子一樣,發(fā)出萬道金光?!庇辛松厦娴匿亯|練習,學生寫起來就容易多了。
4.問題拓展
蘇教版教材在課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問題,給學生留下了想象與思考的空間,教《這兒真好》一文時,可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這兒好在哪里。
5.畫中寫話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古詩的一大特點。我認為在低年級的古詩教學中,可以提倡“畫中寫話”的訓練,這也就是說,教師可根據古詩中的圖畫進行說話、寫話訓練,拓展學習。比如,教完《英英學古詩》后,我要求學生看詩中的插圖來編故事。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想象,把詩人李白如何思念故鄉(xiāng)說得具體、合理。
另外,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畫畫、寫話訓練。學完古詩《江南》后,從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教師可鼓勵學生動手動腦,親自實踐,為詩歌配上一幅美麗的畫,再說說江南的美。
6.續(xù)編故事
教學《狐貍和烏鴉》時,可在課文的結尾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烏鴉吃過這一次虧以后,第二天再遇到狐貍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續(xù)編一個精彩的小故事。
7.說寫結合
口語交際是鍛煉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應充分利用它,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教學口語交際“買文具”時,先讓學生扮演角色,表演買東西,與售貨員對話,再把說話的內容寫下來;教學口語交際“我長大了做……”時,先讓學生自由說各自的理想,再用“我長大了想當________,因為________”的句式練習說話。
三、注重積累,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
低年級學生語言匱乏,為了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教師可鼓勵學生每天熟記一個成語,每天背誦一首古詩,每周講一個寓言故事。天長日久,厚積薄發(fā),學生的語言就豐富了,小習作也更生動了,內容更具體了。
總之,興趣、體驗、積累是習作的“三部曲”,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說話、寫話訓練,才能切切實實地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