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立新
[摘 要]生本教學就是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好的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生本教學的關鍵。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地位,把學習的空間和權(quán)力交給了學生;改變了傳統(tǒng)的正向思維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抓住主干問題,統(tǒng)領全篇,學習的目標也就自然達成。
[關鍵詞]教學設計 生本教學 關鍵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33-024
什么叫生本教學?以學生為本的學科(課堂)教學,即生本教學。生本教學是針對師本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科教學)而言的。但是,在操作層面上,它又是對師本教學的傳承與發(fā)展。生本教學中,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作用更加重要。
怎樣實現(xiàn)生本教學呢?有了好的教學設計才可以實現(xiàn)生本教學。
前不久聽了一節(jié)《草船借箭》的閱讀課,很有感觸。本教材是人教版五年級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一般的授課思路都是先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再講他借趕造十萬支箭來陷害諸葛亮,接著講諸葛亮用草船借到了箭,最后講周瑜嘆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授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尋找: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課后習題也把這一點列為學習的重點。
事實證明,這樣的教學,效果是不夠好的。為什么?一是學生沒有真正弄懂“神機妙算”的含義。什么叫神奇的智謀、巧妙的策劃?什么叫預見性強、計謀十分高明?學生并沒有真正弄懂,只是覺得諸葛亮聰明而已。二是“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這些“地方”很難找準,很難用筆畫出相關的語句,文中也沒有現(xiàn)成的相關語句,需要提煉、總結(jié),要用自己的語言才能表達出來。三是學生是被動學習,是教師認為諸葛亮神機妙算,是“老師讓我找相關的地方,跟我關系不大”。四是每篇課文都是這么從前往后逐段地學,真沒意思!試想,如此教學,還能實現(xiàn)生本教學嗎?
實現(xiàn)自能學習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怎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呢?我是這樣設計的。
問題1:讀一讀,想一想,怎樣讓諸葛亮借不到箭?
這是一個比智慧、比能力的問題,是一個需要深入細致讀書才能解決的問題,是一個發(fā)散思維的問題,是一個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問題——“我比諸葛亮還聰明,多自豪!”學生的積極性一定是高漲的,學習氣氛一定是熱烈的。學生應該會想到以下這些情況能讓諸葛亮借不到箭:
(1)如果魯肅不借給諸葛亮船、軍士、草把子和布幔子。
(2)如果魯肅把諸葛亮借東西的消息告訴周瑜。
(3)如果第三天沒有下大霧。
(4)如果曹操不射箭而派兵出戰(zhàn)。
(5)如果沒有那么多箭和弓弩手。
(6)如果不是順風順水。
(7)如果開始受箭時就“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
問題2:上述情況,只要發(fā)生一條,諸葛亮就會借不到箭,為什么沒有發(fā)生?是諸葛亮運氣好嗎?
這是個更棘手的問題,非認真討論不能解決。
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知識積累?!度龂萘x》的故事學生或者從名著中閱讀過,或者從影視劇中欣賞過,或者從大人的言談中了解過,大致知道諸葛亮、周瑜、曹操這些人物形象。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只要牢牢抓住文末一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就能找到本問題的答案——這些問題,諸葛亮早就算計到了。你看,諸葛亮為什么偏偏選擇第三天借箭呢?他算計到了,第三天會有大霧,這表明他會算“天”。為什么一開始船頭朝西,后來船頭朝東呢?這樣才會順風順水,迅速返回南岸,曹軍追不上,這表明他會算“地”。至于其他四條,表明他把魯肅的忠厚守信、周瑜的陰險奸詐、曹操的謹慎多疑、曹軍的兵多箭足等都算計透了,他更會算計“人”。知天、知地、知人,還不算神機妙算嗎?
問題3:周瑜算計了什么?他哪兒比不過諸葛亮?
這是一個整合全文的問題,能把首尾呼應的寫作特點找出來,能把第二自然段中周瑜三步算計諸葛亮的過程弄明白,至于周瑜為什么很高興,為什么不給諸葛亮準備造箭材料,當然也就弄明白了。
和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相比,本設計有三個根本的改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把學習的空間和權(quán)力交給了學生;改變了傳統(tǒng)的正向思維模式,從掣肘諸葛亮開始,最終達到理解、佩服諸葛亮;改變了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抓住主干問題,統(tǒng)領全篇,問題解決了,學習的目標也就達成了。
生本課堂讓語文教學充滿了活力,也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