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梅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100088)
返璞歸真 注重實效—由第六屆全國中小學優(yōu)秀體育教學觀摩暨體育器材展示活動引發(fā)的思考
于素梅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100088)
假如要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第六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中的體育課,“返璞歸真、注重實效”將是最好的答案。因為,從課的評審和點評階段就提出明確的要求,到看評課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出的效果,以及未來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方向,都集中體現(xiàn)在真實與有效方面。下面就此引發(fā)的思考和大家做進一步交流。
有無明確的標準,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的優(yōu)劣判斷的準確性,它還標志著課例評審工作的客觀性和相對一致性。本屆觀摩展示活動的評審工作中,較為明確地提出了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創(chuàng)新性、實效性、安全性等六個方面的評審指標要求。其中,真實、有效是最為核心的指標要素。為什么要求評課的時候考慮真實性和實效性?
在前幾屆活動中,觀摩者最大的感受是很多課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秀成分,甚至有個別一線教師抱怨說,“觀摩活動沒有太大的必要了,因為,表演作秀的課沒有實際觀摩的價值,也難以回到常態(tài)課中去?!睆倪@種認識中,不難看出,觀摩課如果不消除作秀現(xiàn)象,觀摩活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就會受到質疑。為此,本屆評審工作,明確提出了,課的作秀成分越大,推薦展示的機會越小。也就是說,真實、自然、流暢,不違背認知規(guī)律和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的課,是推薦展示的重要而核心的要素。
有效,可以說是所有學科對課堂教學的統(tǒng)一要求,離開了實效性這一評審指標,課的評審結果,不僅有可能偏離學科的本質屬性,還有可能回到課改初期的淡化運動技能,一味追求形式化的“亂象”。將實效性作為評審的核心指標毋庸置疑。而且,還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課堂上既要突出運動技能的傳授內容、過程與方法,促進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還要注意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練習時間保證,以達到適宜的練習密度和合理的運動負荷,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看課評課能力,不僅是體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所不可或缺的,更是在一些大型觀摩展示活動中對評課專家們的具體而明確的要求。第六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邀請的評審專家,不僅有知名的體育學科理論專家、學者,還有全國部分省市具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和理論功底的教研員等。這支評課專家團隊,頗具實力,足以勝任本屆觀摩展示活動的現(xiàn)場點評工作。
此外,點評工作有一個較為明確的引導,在發(fā)揮自身豐富經(jīng)驗和風格的基礎上,要重點關注課的真實性和實效性。也就是說,點評活動中對課的觀察視角不可忽視這兩大方面。這樣的提示,不僅與評審工作一脈相承,還使得觀摩課的教師,可以通過聽評課中的點評引導,明確本屆觀摩展示活動體育課的特點和強調的重點,還能夠感受到未來觀摩展示課,乃至常態(tài)課的明確目標要求。
具體到真實性上,在觀摩展示前的評課專家與上課教師指導環(huán)節(jié),都對此問題進行了溝通和提出了明確的指導要求——盡可能減少和消除作秀成分。相信38位上課教師都會重新反思自己的設計和展示中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呈現(xiàn)形式,會將已有的作秀環(huán)節(jié)盡量防止在展示課上出現(xiàn)。在觀摩展示活動期間,觀摩的教師們或許會感受到,本屆活動與前幾屆活動的一個較為明顯的不同,就是作秀表演成分大為減少,更多地反映出了真實與自然,或許有人會感覺到課顯得傳統(tǒng)了,好像是又回歸到課改前了,實際上,返璞歸真是要在繼承發(fā)展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按照課程改革新的思想,上出既有一定新意,又能回到常態(tài)的真實的課,消除形式化和虛假創(chuàng)新,體現(xiàn)符合教學規(guī)律、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本真課堂。本屆觀摩活動上展示的課,大部分都呈現(xiàn)出了能夠返璞歸真。因此,突出真實性,這也是本屆展示活動的特點之一。
實效性的體現(xiàn)更為直觀,本屆活動與以往相比,還有一大特色,就是每節(jié)展示課都采用先進的電子設備分別檢測了男女生的練習密度與運動負荷。這不但表明未來更加重視體育對身體健康促進的鍛煉價值,還更加提倡體育的科學化和實效性,而且,以后要注重體育課上對密度和負荷的測量。本次展示活動,測得的練習密度結果顯示,小學體育課男女生的平均練習密度54.3次/分、初中29.4次/分、高中34.9次/分。由此可以看出,初中和高中的體育課,學生的練習時間尚未達到課總時間的一半,練習密度相對偏低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在評課的時候,專家們也結合所點評課的密度和負荷檢測結果,從學生參與鍛煉的實效性上作了相應的評價。不僅讓觀摩課的教師領悟到注重鍛煉實效是體育課教學質量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而且,還能夠啟發(fā)引導他們在今后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注重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的合理把握。
體育課程改革進入了深化階段,課程實施的主渠道體育課堂——真實、有效將是永恒不變的發(fā)展目標。假如離開了真實,體育課就不再像體育課,或許就成了教師自導自演的一場體育演出、或許是一個生活情景模擬劇等。學生的體育學習也就無從談起,掌握運動技能、促進體質健康、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三維目標也將逐步偏離。因此,無論課的實際效果如何,確保真實是永恒的目標之一。
體育課上追求的“真實”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一是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設定目標,而不是設定大而空的目標;二是根據(jù)學生真實存在的個體差異分層組織教學,而不是走形式化的分層教學;三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結果靈活把握教學進度和調整組織教法,而不做違背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活動;四是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時候,要讓學生體會到真自主、真合作和真探究,不做只分組不分工、只扎堆不研討的虛假合作、探究等。從本屆展示活動中看到,反復扎堆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少了,甚至有些課上完全不見了形式化探究,說明大家已經(jīng)逐步認識到體育課堂體現(xiàn)真實的重要性。
如何才能體現(xiàn)真實呢?具體而言,主要集中在研讀課程標準找準方向、充實理論把握規(guī)律、反思定位不斷完善等方面??傊?,要體現(xiàn)出體育課堂的真實性,就要從轉變認識出發(fā),從多元的視角看體育課堂教學“真實”的具體體現(xiàn);還要有理論學習的行動,把缺失的理論補回來,否則缺乏理論引導的課堂,真實性難以充分體現(xiàn);更要有不斷反思的精神,只有通過反思排查自己過去的體育課哪里有不真實的表現(xiàn),才能利用所掌握的理論和方法,促進體育課堂的真實性。
之所以將“實效性”也作為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fā)展中的永恒目標,是因為一切的準備和實施工作,假如結果無效或效果不明顯,任何前期準備和過程的精心把握都失去了意義。然而,實效性都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過去有人曾經(jīng)用學生會了、懂了、樂了、熱了等來描述,但是,會什么?懂多少?哪里樂?熱到什么程度?要想搞清楚這些問題,實際上,在談體育課堂實效性的時候,不可忽視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課的角度,事先確定的目標基本上實現(xiàn)了;重點技術掌握了,難點突破了。其次,從教師的角度,講解、示范能夠使學生聽清、看清,還能夠讓學生會聽、會看;錯誤動作及時發(fā)現(xiàn)并準確有效指導。第三,從學生的角度,不僅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做合理的練習,有利于運動技能的掌握,有助于體能素質的提高;通過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體育道德和精神的教育,促進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還充分挖掘教材的興趣點,合理組織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并樂在其中,為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奠定基礎。
總之,真實性、實效性是評價一節(jié)課的重要而關鍵指標,無論體育課程改革如何深化,返璞歸真、注重實效都是永遠堅守的目標。
于素梅,教育學博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學校體育學、體育教學論、學生體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