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鑫
【摘要】湖南已發(fā)現(xiàn)的羊紋青銅容器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且多在尊、罍、瓿、鬲、爵等器形上出現(xiàn),出土地域較為集中。本文對這批羊紋青銅器進行類型學(xué)分析,探討其來源及青銅器裝飾羊紋的思想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湖南商周青銅器 羊紋 類型學(xué)分析 思想內(nèi)涵
一.類型學(xué)分析
湖南已發(fā)現(xiàn)的羊紋青銅容器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整個器物被鑄造成羊的形象;第二類,以高浮雕或圓雕的形式雕刻羊首形象作為青銅器上的裝飾部件;第三類,以線條的形式在青銅器上刻畫出羊紋圖案。以下作簡單介紹:
A型:羊頭為立體形象,羊身與足融入器身作為一個整體。代表器物有傳湖南出土的2件雙羊尊。一件藏日本根津美術(shù)館。通高45.4厘米,口徑14.9×18.4厘米。由相背同體、同足的雙羊構(gòu)成器物的主體,器身布滿鱗狀紋,背負尊筒(見圖1-1、圖1-2)。另一件藏大英博物館。通高45.5厘米,長40厘米,口徑18×14厘米。羊首吻部稍短,羊角大而彎曲,角尖翹起,腹部飾弦紋和獸面紋,器身飾滿細鱗紋。器形紋飾等與日本根津美術(shù)館的相似,不同的是雙羊頜下有上卷的羊須,肚下也有羊發(fā)下垂的刻意表現(xiàn)(見圖2-1、圖2-2)。兩件器物風格無區(qū)別,與商代晚期青銅器相同。
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xiāng)月牙鋪的商代四羊方尊,高58.3厘米,口邊長52.4厘米,重量34.5公斤(見圖3-1、圖3-2)。羊首聳于器肩四角,尊腹四隅為羊的前胸,四羊相合形成尊腹,羊腿置于圈足上。羊首飾雷紋,背及前胸飾鱗紋,兩側(cè)飾有優(yōu)美的長冠鳳紋。4只卷角羊,各據(jù)一隅,在莊靜中突出動感,匠心獨運。
B型:以浮雕的形式刻畫出羊首。
BI式:以淺浮雕形式的羊首附于器身上,與器物上周圍某一紋飾近于一個平面。1981年湘潭青山橋窖藏出土商代銅爵,高22.9厘米,長17厘米,寬7.9厘米。腹部近口沿處云雷紋底紋上飾一淺浮雕羊首形象(見圖4),兩角碩大外撇,兩耳側(cè)張,兩眼突出,羊角及兩眼都有陰刻線條紋飾。鏨內(nèi)有“父乙”銘文。在銅爵上飾有羊首紋的很少見。1959年寧鄉(xiāng)黃材寨子山出土的商代獸面紋銅瓿,通高44厘米、口徑23厘米。肩腹部有四個羊首形象(見圖5)?;毓吹难蚪菐缀跽紦?jù)整個羊首紋飾的一半,面小,眼珠半球狀突出,兩側(cè)有很小的耳,鼻嘴不清晰,形象憨態(tài)可掬。1956年株洲征集商代乳釘紋銅簋,高18厘米,口徑24厘米。頸部有對稱的羊首(見圖6)。1956年石門出土西周夔龍渦紋簋,高16.8厘米,口徑22.9厘米??谘叵嘛椨袑ΨQ羊首(見圖7)。
BⅡ式:羊首以高浮雕形式突起呈立體圓雕狀。
1966年華容出土商犧首銅尊,通高73.2厘米,腹徑39.8厘米,口徑61厘米,底徑31厘米。肩部飾有3個圓雕的羊首(見圖8),與3只立鳥相間排列。幾字形羊角內(nèi)飾陰線紋飾。1998年平江縣浯口鎮(zhèn)出土商獸面紋罍,高65.2厘米,口徑52.5厘米,底徑29.5厘米。飾散列獸面紋,沒有地紋。頸肩處飾有4個立鳥,肩腹部4條扉棱之間豎掛4個羊首狀犧首(見圖9)。兩件器物的羊首紋飾風格一致,羊角都占羊首紋飾的一半以上,眼睛以半球狀圓點,鼻子和嘴巴表現(xiàn)不太明顯。羊角翹起處飾乳釘紋。
1982年岳陽榮灣農(nóng)科魴魚山出土商獸面魚紋罍,通高50厘米,口徑26.2厘米。肩部有四個羊首(見圖10)與頸肩處的立鳥相間排列。岳陽榮灣這件羊角為內(nèi)卷角,羊首滿飾勾云紋,厚唇,眼、鼻、嘴刻畫清晰。羊角占羊首紋飾的二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圓雕類的羊首都為中空,從羊首與器物的疊壓關(guān)系來看,應(yīng)為后鑄。
1970年寧鄉(xiāng)黃材王家墳山出土商龍鳳紋銅卣,通高37.7厘米,口徑15.4~13.2厘米。板狀u形提梁的末端與環(huán)相套處飾羊首形(見圖11)。羊角回卷內(nèi)勾,占獸面一半。眼大,雙眼突出,中間有圓點形瞳孔。臉飾陰線云紋,鼻小,鼻頭翹,上唇高翹且下平,表明唇厚。下唇銜環(huán),提梁為羊身。1922年桃源縣漆家河出土商代銅皿方罍的肩上雙耳飾卷角羊首(見圖12-1、圖12-2)。
C型:以散列獸面紋形式,以突出的大內(nèi)卷角來表現(xiàn)羊紋。
1962年寧鄉(xiāng)黃材栗山張家坳出土商獸面紋鬲鼎,通高18.2厘米,口徑14.9厘米(見圖13)。下卷角形制為立體浮雕狀角型,羊角較大而凸起,角尖上翹,羊角上飾有陰刻紋飾,角部造型在整個器皿中所處地位較大,甚至占到整個鼎腹的一半還多。此鼎形制、紋飾均較罕見,開羊形青銅器先河。20世紀60年代株洲征集商獸面紋鬲鼎,通高21厘米,口徑17厘米。
1958年株洲征集商代三羊紋銅鬲。通高22.8厘米、口徑14.7厘米(見圖14)。頸部飾斜線云雷紋(斜目雷紋),紋飾布局以三分襠足為基礎(chǔ),腹部飾三組羊紋,半浮雕粗壯的角,占獸面的五分之三,以倒勾狀扉棱為分割。眼、鼻、嘴的所占位置很小,嘴旁還有飾獠牙。以細密云雷紋襯地。該器腹部三羊銜足,紋飾與器身渾然一體,精美而別致。
二、羊紋青銅器的裝飾藝術(shù)風格
湖南出土羊紋青銅器,從器形、紋飾特征來看,有著自身的特色。具體來看,圓雕類羊紋青銅器中,雙羊尊的造型特點是器形與動物形象保持獨立,每只羊只選取前肢組成器物主體。這種截取動物素材使得羊的形象在整個器物中并不完整,甚至造成器形搶占動物形象之勢,而沒有顧及動物形象的完整性。而從另一個方面講,在器物造型上,寓羊于形的手法顯得更為自由。大英博物館的雙羊尊是兩個動物形象之間的借腹,四羊方尊則是借腹與借足。
第二類,浮雕羊首紋,銅爵的羊首紋飾是壓在靠近口沿處的簡潔獸面紋飾之上,是族徽還是其他意義有待進一步研究。銅瓿上的羊首紋飾則飾于肩部,將器蓋與器腹相對應(yīng)扉棱隔開,似有意改變器蓋到器身全部是扉棱相接的單一的特色,使得紋飾更多變化而生動。在尊、罍、卣上所鑄羊首多位于肩腹部之間,有的以羊頭立雕充做器物的雙耳,有的則將羊頭雕鑄于罍的雙耳之間的腹部。這些青銅器的羊頭紋飾極為華麗,神態(tài)安詳,惟妙惟肖。羊首造型大,頭部突出,呈浮雕狀,羊角彎曲向兩側(cè)外伸,以華容出土圓尊為代表。此種尊、瓿在折肩形成的平面上設(shè)置羊首,在商后期青銅器中是很常見的一種修飾手法。一直延續(xù)到西周時期。還有一類,在鬲、分襠鼎的袋足上陰刻羊面形紋飾,以三羊鬲為代表。這種散列式獸面紋的裝飾風格顯然是配合鬲或鬲式鼎這一器形特點而來的。
與湖南以外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羊紋青銅器進行比較:圓雕類羊形器,湖南以外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立體造型相對小而寫實,器類多為觥、尊,整個器物就是個完整羊造型。湖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網(wǎng)雕類羊形器更為厚重大氣,羊形并未完整展示,而是將羊形態(tài)融入器身中,借腹或借足的手法,更有本地的特色。第二類,羊首突出呈浮雕狀的,在湖南以外的,如江西、江蘇、四川、河南等地多有發(fā)現(xiàn),從裝飾風格及所施部位、器類來看都十分相似。此種尊、瓿在折肩形成的平面上設(shè)置羊首,在商后期青銅器中是很常見的一種修飾手法。這種裝飾手法在北方一直延續(xù)到西周時期,寶雞竹園溝出土的伯格卣的提梁與器身結(jié)合處鑄兩個羊頭,大角卷曲,雙目圓睜。第三類,湖南發(fā)現(xiàn)的在鬲、鬲式鼎上飾突出的下卷角羊紋飾,羊角占整個羊首紋飾一半或以上位置,體現(xiàn)出湖南商周青銅器的本地特色。其他地方有類似羊紋布局的青銅器,如巴黎集美博物館藏羊紋銅鬲。
湖南發(fā)現(xiàn)的這批羊紋青銅器,主要集中在東北部。從器形、紋飾和鑄造工藝來看,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顯示出湖南商周青銅器的獨特魅力。至于鑄造者是中原商移民還是本地土著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在上海、安徽、陜西、四川、江西、江蘇等地都有發(fā)現(xiàn)類似風格的羊紋青銅器,除陜西外,其他也都集中在長江中下游流域。毋庸置疑,這些地方的商周青銅器受到了中原的影響,但不可避免的,到達這里的中原工匠或是本地工匠或多或少融入本土的文化傳統(tǒng)和審美意識。這種運用表達了這些地區(qū)先民對大自然的崇拜以及渴望了解未知世界的美好愿望。
三、羊紋青銅器的思想內(nèi)涵
根據(jù)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對動物的認識程度,遠古先民先后選擇了馬、牛、羊、雞、狗和豬進行飼養(yǎng)馴化,它們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逐漸成為家畜?!度纸?jīng)·訓(xùn)詁》對這六種馴養(yǎng)的動物有著精辟的評述,“牛能耕田,馬能負重致遠,羊能供備祭器,雞能司晨報曉,犬能守夜防患,豬能宴饗速賓”。從中可以看出,當先民在祭祀祖先的時候,羊被奉為第一祭品。在人們看來,性格溫順的羊是美與善、吉與祥的象征,視羊入夢境為吉兆喜示,甚至認為是王者之兆。
器物上出現(xiàn)羊的形象由來已久,大約在8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陶塑羊的形象。《說文》中記載:“羊在六畜主給膳也。”可以看出,早在新石器時代羊就已經(jīng)是原始人類最重要的食物來源了。商周時期祭祀活動頻繁,《國語·楚語下》中就記載了天子用“大牢”和“少牢”祭祀的體制,商周時人們視羊為吉祥之征,羊在上古之時,與牛、豬共稱為“三牢”,是祭祀大禮的用享。羊既然是先民們的祭祀用品,自然也就成為溝通天地人的靈物;而殷商時期的占卜也是最為人所知的,天子每有重大活動之前必用龜甲或牛羊肩胛骨來占卜。
湖南出土羊紋青銅器體現(xiàn)出對羊紋運用的更加自由大膽。這類羊紋銅器既顯示主人的身份地位,又增添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在禮器上鐫刻羊紋,或是鑄造羊首,能增加器物莊重肅穆的感覺。除此之外,也有祈禱羊等家畜養(yǎng)殖興旺的意思,或是延伸到對于國家、家族興旺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