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雙明
內容摘要:音樂課是一門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和技能性都很強的學科。奏鳴曲式是由二部曲式發(fā)展而來的復二部曲式,包括三個段落,即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有時候還要在樂曲的開始加一個引子,或在樂曲的結束加一個尾聲。有效的歌唱教學對促進義務教育新課程的實施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奏鳴曲式 歌唱教學 新課程
“奏鳴曲式”本是樂曲體裁的一種,通常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幾部分構成。它以其特有的形式,宏偉的氣勢向聽眾展示音樂作品的內涵及矛盾的激烈沖突,從而體現作曲家的情感。如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即《命運交響曲》,陳剛﹑何占豪的小提琴的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曲式結構都是奏鳴曲式。在新課改的歌唱教學中,這種形式可以巧妙運用。
“引子”:這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剛剛上課時學生情緒不穩(wěn)定,秩序混亂,教師要組織教學,或欣賞樂曲,或復習前面的歌曲,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穩(wěn)定學生情緒,調整課堂秩序,以便后續(xù)教學的順利進行。
“呈示部”: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漸漸激情為之所動,有了一定的求知欲,老師及時提出本課內容與要求并進行示范,先入為主進行歌曲展示,這既是老師學識的展示部分亦是巧妙的讓學生欣賞部分,歌曲經過示范性演奏或演唱后,學生便會對歌曲旋律節(jié)奏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這時可趁熱打鐵切入歌曲簡介;歌曲曲式﹑節(jié)拍﹑節(jié)奏等一系列知識,融枯燥樂理于激情歌曲欣賞中,便于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得掌握。
“展開部”:這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得好與否,直接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有了前面的展示,老師可讓學生開始聽唱,這包括兩部分內容:“聽“﹑“唱”。
“聽”:音樂課中教學有很大的內容取決于欣賞。試想,一首流行歌曲,沒有任何人教唱,但當你置身于隨處可聞此曲的環(huán)境中,久而久之便會演唱,也就說是“灌耳音”,這便是音樂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師反復讓學生聽,既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有使學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特征,還避免了學習中反復機械演唱的枯燥,并能對歌曲表現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何樂而不為。
“唱”:歌曲教學的宗旨是“唱”,而基礎是準確歌唱,有了聽的基礎,可采用小聲聽唱,然后進行模唱,繼而演唱的形式。隨著對旋律的熟悉,學生們的學習信心增強,便會樂于“唱”,從而大大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做了如此鋪墊之后,教師可乘機切入歌曲演唱技巧﹑情感處理等技法并引導學生積極體驗歌曲情感,鼓勵學生帶感情演唱,激發(fā)學生演唱的熱情并使學生感受到唱歌的樂趣。隨之安排分組表演﹑個人才藝展示﹑為歌曲編配伴奏等教學內容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再現部”:這是歌曲教學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歌曲經過學習已趨于成熟,但還缺乏良好的演唱﹑表現能力,這時要組織學生進行鞏固練習。為避免枯燥可采用擊鼓傳花﹑學生推薦﹑分組競賽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上臺表演,而其他學生則當評委,評價其演唱效果。個體演唱使學生潛能得到更好發(fā)揮,并很好的鍛煉了學生。而其他學生在評價工作過程中,找出演唱問題的同時更能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悄悄加以改正。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又鞏固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和把握,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芍^“一舉三得”。
“尾聲”:老師簡單回顧,師生互動,充滿激情演唱歌曲結束全課。
“奏鳴曲式”歌唱教學|,既有其特殊性﹑亦有其科學性。如能準確把握﹑巧妙運用,則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突出而有效;課堂則靈活生動,魅力無窮;教學便行之有效且內涵豐富;學生學習便會更加輕松愉快,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使課堂歌唱教學充分體現音樂課程人文特征,更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作者單位:江西省貴溪市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