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竹
(西華師范大學 管理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延遲退休政策視域下最佳受高等教育層次收益研究
黃文竹
(西華師范大學 管理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延遲退休政策會對不同教育層次的群體產生差異化的影響,從接受不同教育層次的群體獲得的收益水平存在差異這一視角出發(fā),通過建立理論模型找到最大值,探討當今社會條件下適合人們的最佳受教育層次,為受教育者試圖獲得哪一階層的高等教育指明道路。
延遲退休;高等教育;個人收益;教育年限
在延遲退休政策的影響下,一些人為了推遲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間一味盲目地追求高學歷,這種做法是否能使受教育者的收益真正得到提升,最佳的受教育層次應在哪個階段,本文試圖從最佳受教育層次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相關討論。
國家統(tǒng)計局官方網站相關數(shù)據(jù)(見表1)表明,截止至2010年,我國已步入到老齡化國家行列之中。
表1 2011-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所占比重
從表1可以看出,近三年我國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均維持在16%左右,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含65歲)大于總人口的7%定義為老齡化社會,由此可見,我國老齡化現(xiàn)象嚴重。
自2013年8月我國政府提出延遲退休政策以來,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熱議。是否應該延遲退休,怎么具體制定延退的年齡,延退后還要出臺相應的哪些配套措施等問題,都成為人們心中的疑惑。
我國人口眾多,受教育水平不同,高學歷的人在延遲退休政策下勞動力水平仍較高并有較好的收入預期,而體力勞動者在延遲退休政策下勞動力水平呈出快速下降趨勢,如圖1所示。其中,X代表勞動力投入市場的時間(單位:年),x1暫且認定接受高等教育后投入市場的年限,x2暫且認定為勞動力投入市場后退休的年限,Y代表人力資本存量,y0表示剛剛投入市場的個人人力資本存量,l1表示接受高等教育人群,l2表示沒有接受高等教育人群。
由圖1可以看出,當達到退休年限x2時,l1的人力資本存量還處于一個很高的水平,而l2則呈現(xiàn)下降趨勢,這是因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們在這些年的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延遲退休對于他們來說可以大展宏圖,而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們大多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延遲退休政策對其無異于身心俱疲,因而他們的人力資本存量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從上面的分析可知,對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們應給予不同的退休政策。
圖1 延遲退休政策下勞動力水平曲線圖
明瑟工資方程的表達式[1]為:
其中W代表工資,edu代表受教育時間,exp代表進入市場后的工作經驗,μ代表干擾項,其含義為勞動者的工資與教育及工作經驗有關聯(lián)性。根據(jù)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2,p98]:
可知,人力資本存量的增長速度呈現(xiàn)出先增長速度快,后增速遞減的趨勢。隨著教育層次的提高,并不是人力資本存量有一個較大的提高,而是到后期人力資本存量的增速有所放緩,因而,對接受到哪一層次的教育水平的研究,有其現(xiàn)實意義。
(一)從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的角度予以考慮
1. 從教育投入角度進行分析
根據(jù)經濟學理論中成本分析部分可知一般成本計算公式[3]為:
其中,TC為總成本,F(xiàn)C為固定成本,VC為變動成本,這里主要討論的是教育投入,即VC應主要涉及機會成本(OC),其他成本為了簡化予以忽略。根據(jù)資金具有時間價值性可知,
其中,i為年利息率,P為教育總投入的折現(xiàn),n為年限。
因此,教育總投入應為:
2. 從收益的角度進行分析
受不同層次教育所獲得的人力資本存量不同,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考慮:
(1)假設本科畢業(yè)生的人力資本存量為y0,研究生的人力資本存量為y1,博士生的人力資本存量為y2;
(2)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力資本存量越大,即y2>y1>y0,且假設每提高一個受教育層次所獲得的人力資本存量呈現(xiàn)衡增長,增長量為△y,則y1=y0+△y,y2=y1+△y;
(3)“干中學”①的人力資本存量的增長方式,在這里為了分析方便暫且忽略。
綜上,受高等教育獲得的預期收益(SY)應分別為:
總收益折現(xiàn)后為:
其中m>n,SY是進行了n年的人力資本投入后工作到m年的投資收益的現(xiàn)值,i表示實際利率,SYj是到第j年的收益現(xiàn)值。
3. 從利潤角度進行分析
受高等教育獲得的純收益應是收益與投入的差額,即純利潤(R)為:
只有當R≧0時,該投資才是有效投資。
(二)從投資的風險性角度予以考慮
投資與風險并存,對教育的投資也受一定的風險影響,接受高等教育并不一定會帶來良好的收入預期。在市場需求量、工資等條件的影響下,實際收入會出現(xiàn)高于或低于預期的情況,因而,我們對其進行相關假設,即高于預期的薪資待遇設為SY1,低于預期的收益設為SY2,其發(fā)生的概率分別設為P1、P2,從這個角度上考慮的收益現(xiàn)值R[2,p149]就應該為:
(一)假設條件
(1)假設畢業(yè)生參加工作后,沒有工作調動;
(2)假設學生其他外在水平差不多,即學生屬于同專業(yè)、同行業(yè)、同領域;
(3)假設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具有連續(xù)性。
(二)對模型進行相關分析
根據(jù)公式(3)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為簡化將i忽略,承接上面提及的假設條件,假設受教育的年限為n,工作直至退休的年限為n+1年至m年,設工作后的工資水平是G,則
受經濟通脹等因素的影響,教育投入水平逐年上升,將OC設為二次函數(shù)[4],即因此,純利潤R為:
因為m、n均為時間變量,所以將二者定為H時間變量,所有常數(shù)項定為B,所以R應為:
綜上可見,當人們受教育層次達到某一時間H時,可使人們既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學歷的要求,又能讓人們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好地享受生活。當超過這一點時,受教育者獲得的滿足感可能呈現(xiàn)遞減狀態(tài)。從這一結論可以看出,當今社會存在的一味追求高學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為受教育者帶來良好的收入預期,每個人可根據(jù)自身條件的不同合理分析從而進行最佳選擇。
(一)關于是否接受研究生教育問題的研究
假如一個應屆畢業(yè)生,要面臨是繼續(xù)深造還是工作的選擇。假設不管本科畢業(yè)還是研究生畢業(yè),勞動力市場的缺口均較大,有很好的收入預期。假設接受研究生教育每年學費為8 000元,每月生活費1 000元,因為讀書而放棄工作的機會成本為每年50 000元,假設由于接受研究生教育后該同學所學專業(yè)就業(yè)率為80%,未就業(yè)率為20%,研究生畢業(yè)后每月工資為5 000元,則每年收入為60 000元,那么較高的收入預期為每年100 000元,較低的收入預期為每年40 000元,研究生按一般情況3年為標準,退休標準為60歲,一般接受研究生教育后投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力資本年齡一般為27歲,每年的年利率i=4%,j=4,n+m=60-27=33,則根據(jù)上述假設條件和模型(4),未來收益凈現(xiàn)值為:
再將該數(shù)據(jù)帶入公式(3)中,根據(jù)R值是否大于零來判斷,進行該項教育投資是否存在其合理性。
(二)關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專業(yè)選擇問題
通過以上假設,對進入大學教育選擇哪個專業(yè)有較好的收入預期的角度,對所學專業(yè)進行比較,以期學習自己喜歡并能帶來較好的生活水平的專業(yè)。
表2 接受高等教育的專業(yè)選擇
如果學生對于即將進入的大學生活沒有明確的專業(yè)選擇目標,而其高中選擇的文科方向使其進入大學對專業(yè)的選擇范圍較小,假如他對學管理和教育兩個方向比較感興趣。如表2所示,通過比較二者的純收益Y的大小,可以幫助他對所學專業(yè)進行理性選擇。
(三)根據(jù)模型及應用得出的結論
該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受教育者在面臨繼續(xù)深造還是即將工作時能合理分析并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在延遲退休的政策下,這一模型對接受到哪一層次的教育有較好的衡量,有利于人們做出最佳選擇。但該模型仍是簡易模型,很多因素沒有考慮在內,而且為了討論方便,很多相關分析要素沒有考慮在內,假設條件很多,所進行的對比也僅限于被分析對象各方面條件相當,所學專業(yè)等方面無太大出入。
[注釋]
① 工作中通過學習獲得的人力資本存量增長模式即“干中學”的人力資本增長方式。
[1] 王善邁,孟大虎.專用性人力資本研究:理論及中國的經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5-28.
[2] 陳章武.管理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3] 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Economics[M].蕭琛,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47-50.
[4] 李漢通.個人人力資本投資決策行為分析模型[J].系統(tǒng)工程, 2006(8):74-77
(責任編輯、校對:韓立娟)
A Study on the Optimal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layed Retirement Policy
HUANG Wen-zhu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9, China)
The effects of delayed retirement policy will be shown on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The best educational level for people is explored by finding the maximum val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and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delayed retirement; higher education; personal income; education years
G647
A
1009-9115(2015)06-0141-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6.038
2015-06-18
黃文竹(1991-),女,遼寧鐵嶺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