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摘要:本文從實用角度出發(fā),結合應用寫作實踐中語言表達經常存在的表述不夠準確明了的問題,具體分析論證了在應用寫作過程中,應從提高思維能力、慎重選擇詞匯、恰當應用省略、使用消極修辭、注重檢查修改等方面入手,端正寫作態(tài)度,提高語言造詣,從而達到“明確”這一最重要最嚴格的應用寫作語言表達規(guī)范的要求。
關鍵字:應用寫作;規(guī)范語言;歧義表達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1-0109-02
應用寫作通過文字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目的性很強,具有直接使用價值。其中公務文書、事務文書和一些專業(yè)文書,除了實用性外,還具有政策性、政治性和科學性,所以它在語言表達上要求具備準確明了、簡潔凝練、平實易懂、嚴肅莊重和用語規(guī)范的特點。而準確明了,即表達清晰,用語準確,語義確定是對應用寫作的最基本也是最嚴格的要求,它是保證不同文化層次的使用人群確切無誤地領會文章內容,恰當快速地處理事務,從而實現寫作意圖的關鍵。有鑒于此,筆者不揣冒昧探討一二,以求教大方。
一、提高思維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化,思維是寫作的基本前提。如果寫作主體思維方式單一狹隘,思路混亂無序,思考膚淺片面,那么就不可能寫出主題深刻客觀,結構清晰嚴謹,語言準確精當的文章。任何文章都是寫作主體多方面素質、修養(yǎng)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它不僅能顯示出寫作主體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能體現出寫作主體的道德修養(yǎng)、個性氣質、眼界胸襟、學識閱歷,何等樣人便寫何等樣文章,為人和作應用之文密不可分。所以,要做到表達明確,首先應該自覺地加強對寫作主體思維能力的訓練。了解思維方式的多樣性,有意識地以不同的思維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掌握基本的邏輯知識,加深思維的深度廣度;增加生活閱歷,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具備懷疑的精神和批判的意識、歷史的觀念和開放的眼光;通過長期不間斷的努力,在寫作時,語言的表達才能在思維的制約下充分實現自己的功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符合寫作規(guī)范,體現寫作價值,實現寫作目的。
二、慎重選擇詞匯
首先,應用寫作涉及的概念要準確。寫作主體在動筆時,應明確每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選詞妥帖,表達準確,避免造成對概念的歧解;推理要嚴密,運用判斷要恰當,即在分析、推論某一道理和結論時,無論是大前提、小前提還是結論,都必須符合推理的邏輯條件,不能犯“四概念”錯誤。例如:歌德早年學過法律當過律師。在他的第一份辯護詞中曾這樣表達:“?。≡谧顭o恥的語言、最不知節(jié)制的仇恨和最骯臟和誹謗的角逐中受孕的丑陋而發(fā)育不全的低能兒,面對公正無私、光芒四射的神圣法律,不可避免地要失魂落魄,完全徹底地暴露那愚昧無知且貪得無厭的本性。”——這段文字文彩飛揚、華美繽紛,但在法庭上如此表達則未免輕率浮夸。
其次,使用現代漢語的基礎詞匯。雖然現代漢語以北方方言為基礎詞匯,但北方各地均有許多方言土語和口語詞并沒有列入普通話規(guī)范。因為這些詞語的適用范圍極為有限,詞義內涵也很難被多數人理解,甚至有的會與普通話中的規(guī)范詞形同義異,很容易引起歧義。此外,也不能文白相雜,應使用現代漢語而不是古代漢語。比如有份請假條這樣寫道:“昨夜雨急風驟,天氣突變。因吾未及時加衣,不幸受涼,病毒入肌體,吾淚涕俱下。已到生不如死之境,哪得力氣前往。吾未到校,非不為之,而不能也。吾師失我佳徒,敬請諒之?!比绱擞谜Z,不僅浮夸可笑,而且冗贅酸腐,佶屈聱牙,也沒有把請假時間以及其他情況交代清楚。同時,還有一些流行的江湖黑話、外來語以及網絡語言也要注意辨別。比如“大腕”、“做秀”、“派對”、嗨(興奮)、so(所以)、表(不要)、素(是)等等網絡用語,或者時過境遷所用甚少,或者語法錯亂半土半洋,或者矯揉造作無病呻吟,或者令人不明就里一頭霧水,都是要特別注意,避免使用的。
再次,注意詞匯的基本含義、語義輕重和褒貶色彩。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曾談起過錯用詞語的事例:一位青年干部寫信給他的領導,最后一句話是:“敬祝首長千古”;一位在病床上寫畢業(yè)論文的學生,很想得到他的指導,特向他寫信:“我在彌留時給您寫信”;還有人把向專家學者請教問題形容為“不恥下問”等等。對于詞義不能望文生義,不能想當然,而要認真斟酌,準確了解,慎重使用。漢語詞匯繁復多樣,表達方式豐富多彩,在表達同一事實時,說法卻會因價值立場、情感傾向和適用語境不同而天差地別。在應用寫作中,使用帶褒貶色彩的詞語是為了更直接明確地表達作者的態(tài)度,如果誤用詞匯,就會詞不達意,錯位曲解。例如:表達“死亡”之意的詞匯就有逝世、去世、夭折、駕崩、圓寂、遇難、猝死、自盡等等,在寫作時應恰當選擇,準確使用。
還有,要慎用模糊詞語。自然語言中總有一部分詞或詞組的含義是非確定性的,如大概、大約、左右、可能、差不多、也許、以上、以下、以內等等。如果不能以有效方式對它們加以限定或說明,就很容易因此而出現歧義。如在公文中常常因界定事物不同性質、不同程度和范圍的需要使用“以上”、“以下”、“以內”之類的詞語。實際上,這類詞語的含義就很不確定,處理上不講究,就會出歧義,而且往往是關系到是非界限、政策界限的歧義。最后,應避免過分使用專業(yè)詞匯。有的寫作表面上表達準確,并沒有邏輯錯誤和錯用詞匯,但卻違反一般表達習慣,云山霧罩,故作高深,不考慮寫作的實用性和表達的明確性。例如:“審美主體對于作為審美客體的植物的繁殖系統(tǒng)的外緣進行觀照,產生生理上進而上升至心理上的愉悅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聞花香很愉快。這種華而不實、令人不知所云的表達方式也不足取。
三、恰當應用省略
語言運用過程中,應用省略可使語句簡潔明快,但如果超過必要限度,隨意縮寫,壓縮詞語字數,省略必要的虛詞和關聯詞語,就會走向反面,造成詞義不明和語句成份殘缺,引起歧義,成為語病,以致使表達不知所云。
如單位名稱,應使用全稱和規(guī)范化簡稱。不規(guī)范簡稱帶來的歧義主要源于這些簡稱詞本身在脫離語境和精確背景資料情況下的高度不確定性。如“人大”,在沒有精確交代語境的情況下,可理解為“中國人民大學”,也可以理解為“人民代表大會”;自貢殺蟲劑廠簡稱為自殺,都是屬于胡亂省略而形成的不規(guī)范簡稱。一些事物名稱的省略也應注意,一些詞匯耳熟能詳而被廣泛使用,如“八榮八恥”、“五個一工程”、“光盤行動”、“主旋律電影”等。但類似于“五四三辦公室”(“五講四美三熱愛”宣傳辦公室)等就失之籠統(tǒng)。地名,各省或知名城市都有自己的簡稱,但公務寫作中單獨使用時則不可使用。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著名地區(qū)連用時,如黑吉遼、京津地區(qū)、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等才可使用?,F在,網絡上一些不規(guī)范的縮略語層出不窮。如不明覺厲(雖然看不明白但是覺得很厲害)、細思恐極(仔細想想真是太恐怖了)、高大上(高端大氣上檔次)、人艱不拆(人生已經太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等等,網絡上使用也許意味著時尚前衛(wèi),但在現實的應用寫作中則應盡量避免。再如也有為圖省事有意而漏字,如“買車、船、飛機、飯票在服務臺”也會產生歧義:這句話的一種意思是在服務臺可以買車票、船票、飛機票、飯票;另一種意思是在服務臺可以買車、船、飛機和飯票。endprint
四、使用消極修辭
在應用寫作中,語言表達準確明了還意味著直截了當,旗幟鮮明,語言風格應該明白曉暢。所以,修辭手法的使用相對來說比較少,使用時也需要更為慎重。一般多用消極修辭,如對比、排比、對偶、比喻、反復、引用等,它們或者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或者能夠通過鋪排渲染,使表達更充分深入;或者能體現文字的概括性、節(jié)奏感,增強表達效果;或者能突出事物的本質,具有實感性。如“硬件建設”、“軟實力”、“主旋律”、“中國夢”、“文山會?!?、“先行官”、“制度就是高壓線,誰碰誰觸電”等表達,因其形象精煉的內涵而眾所周知,被廣泛地使用。而背離了上述原則,使用象征、雙關、夸張、比擬、反語等辭格,不僅會使表達冗贅,還會無限制地擴大閱文者的聯想范圍而形成歧義。
五、注重檢查修改
修改是寫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文章質量的有效方式。修改的范圍,除了審查觀點、改動材料、調整結構、變更手法之外,還要特別注重推敲語言。要自覺地使用靜觀法、誦讀法、比較法和求助法,對文字表達進行必要的增、刪、改、換、調。增補漏寫的字、詞、句及標點符號,有時還增加必要的修飾或限制性詞語;將那些可有可無的字、詞、句及標點符號刪去;訂正錯別字、不當的詞、病句及用錯了的標點符號;變含糊的為明確、雕飾的為質樸、乏味的為生動;調整語序和句式,使其周嚴連貫;同時注意前后口徑一致,避免表述上的自相矛盾以及文字描述和數字列舉之間的矛盾。
在句子修改方面,特別注意因結構劃分不同、因句式理解不同、語序不當造成被限定說明的對象不明、語句成份間的語法關系不明、語調附加的語義不能被準確讀出、并列連詞連接的前后部分劃界不清等狀況而形成的歧義;在詞匯方面,特別注意多義詞、多音詞、詞義不明、詞性不明、忽略對含義不確定的詞和詞組的有效限定修飾而引起的歧義;注意錯別字,對感覺含糊不能確定正確寫法的字要查字典,一些最容易出錯的字,如按(安)裝、甘?。ò荩┫嘛L、自抱(暴)自棄、針貶(砭)、精萃(粹)、渡(度)假村、防(妨)礙、幅(輻)射、言簡意駭(賅)等,應該特別加以注意;在使用電腦用拼音打字時,要特別注意因諧音而出現的錯別字和詞匯,如優(yōu)惠政策打成幽會政策、實體店打成尸體店等;錯用標點,也會導致語義錯誤,比如男人沒有了女人就全完了,這句話在沒有了后面和女人后面點逗號,語義完全不同,而在結尾處用句號和問號,語義也完全不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