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楠,張慶江,王曉婷,柳思佳,趙珊珊
1.哈爾濱市中醫(yī)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76;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10;3.黑龍江省第二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10
糖尿病腎病(DN)患者逐年增多,在終末期腎臟病中已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該研究依據益氣養(yǎng)陰、祛瘀化痰為治療原則,自擬方腎糖康,觀察其對糖尿病腎?、笃诤喜⒅x紊亂患者血脂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響,為該法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提供臨床依據,現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的80例研究對象均來自于2013年5月—2014年10月該院腎內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 組。治療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57±8)歲,病程(9±5)年。對照組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58±7)歲,病程(10±4)年;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全部80例患者均為已確診為2 型糖尿病的患者,早期DN診斷標準根據丹麥學者Mogensen 分期方法中糖尿病腎?、笃诘臉藴?。排除嚴重的心臟、血液、肝臟等并發(fā)癥,排除腫瘤等其他嚴重疾病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脂代謝紊亂診斷參考:高脂血癥診斷符合《2007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標準,選取氣陰兩虛,痰瘀互阻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證見乏力,氣短懶言,自汗盜汗,口渴喜飲,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肢體重著、肢體麻痛,腰部刺痛。舌紅少津或舌紫暗有瘀點或舌淡,苔薄而少,脈細澀或細數無力。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C、TG 和LDL-C 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C、TG 和LDL-C 比較(±s,mmol/L)
注:與該組治療前比較*P<0.05,ΔP>0.05;與對照組療后比較 ◇P<0.01,#P>0.05。
治療組對照組組別5.61±0.82 5.84±0.80(5.22±0.67)*◇(5.66±0.60)△1.99±0.50 1.82±0.54(1.81±0.46)*#(1.79±0.47)△3.63±0.73 3.85±0.67(3.18±0.60)﹡◇(3.84±0.58)△TC治療前 治療后TG治療前 治療后LDL-C治療前 治療后
將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兩組均給予糖尿病基礎治療,包括運動、飲食治療、控制血糖、降壓等,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加用洛丁新(貝那普利,諾華制藥)10 mg/d,治療組則加用自擬方腎糖康。藥物組成:黃芪40 g,山藥30 g,玄參15 g,丹參15 g,葛根20 g,蒼術10 g,知母15 g,鬼箭羽30 g,桑螵蛸30 g,復盆子20 g,女貞子20 g,石蓮子20 g,雞內金15 g,山茱萸10 g,茯苓40 g,大黃8 g。每劑水煎2 次,共取汁300 mL,150 mL/次,早晚溫服。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甘油三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全部數據使用SPSS17.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與該組治療前相比較,兩組療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減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和對照組療后相比較,治療組療后尿白蛋白排泄率顯著減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ΔP<0.0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比較(±s,mg/24 h)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比較(±s,mg/24 h)
注:與該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治療組療后比較ΔP<0.01。
?
與該組治療前相比較,治療組療后TC、TG、LDL-C 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ΔP>0.05),與對照組療后相比較,治療組療后TC、LDL-C 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TG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把糾正脂代謝紊亂和控制蛋白尿作為糖尿病腎病的基礎治療之一,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現是糖尿病腎病早期腎損傷的敏感指標,高血脂是2 型糖尿病合并早期DN 患者獨立危險因素,脂代謝紊亂加重了腎臟微血管病變的進展,血脂增高可增加腎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同時使腎小球壓力升高,使腎小球呈高濾過狀態(tài), 導致尿蛋白排出增多。
早期糖尿病腎病屬中醫(yī)“消渴”,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可致消渴,消渴日久,耗氣傷陰是早期糖尿病腎病的基本病機,氣虛津虧,代謝失常釀生痰濁與瘀血,故早期糖尿病腎病多以氣陰兩虛,痰瘀互阻為證候分型。從現代理論分析,過食高熱量食物恰可導致高血糖、高血脂,屬中醫(yī)痰濁與瘀血范疇。該研究所用腎糖康正是基于氣陰兩虛為本,痰瘀互阻為標的證候特點所立,方中黃芪、山藥、玄參、知母、內金、葛根取自玉液湯,功用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丹參、茯苓、鬼箭羽、蒼術、大黃活血去瘀,化痰降濁,桑螵蛸、覆盆子、女貞子、石蓮子、山茱萸補腎固精縮尿,以止尿多色濁。
該研究選取的對照藥物貝那普利,是ACEI 類藥物,主要擴張腎小球出球小動脈, 改善腎小球內高壓、高灌注、高濾過及改善腎小球濾過膜的選擇性大孔的通透性而減少尿蛋白排泄[9],是目前公認的能減低糖尿病腎病尿蛋白排泄率的藥物之一。該研究顯示,腎糖康能顯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治療組療后尿白蛋白排泄率為(81.56±25.29),顯著優(yōu)于貝那普利組(95.97±19.45)(ΔP<0.01),平均下降超過30%,療效確切,且能改善患者脂代謝紊亂,其作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從而延緩高血脂導致的腎小球硬化。說明以益氣養(yǎng)陰,祛瘀化痰為大法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合并脂代謝紊亂患者立法準確,腎糖康用藥精準,可以糾正脂代謝紊亂、減少蛋白尿,延緩糖尿病腎病進展,改善患者預后。
[1]楊麗.解讀美國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臨床實踐指南[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3,23(10):681-683.
[2]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定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35(5):390-394.
[3]安宇,王階,李趙陵.中藥新藥臨床療效評價的現狀與發(fā)展[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30(1):9-11.
[4]Viberti GC,Hill RD,Jarrett RJ,et al.Microalbuminuria as a predict or of clinical nephropathy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Lancet,2012(1):1430.
[5]林杏娟.2 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20):5-6.
[6]李敏洲,高彥彬,馬鳴飛,等.糖尿病腎病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華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18(22):344-349.
[7]田杰.2 型糖尿病合并IgA 腎病與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4(4).
[8]王礪平.248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分期辨證分析[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5).
[9]文暉,林善鎖.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阻斷與腎臟病[J].國外醫(yī)學:泌尿系統分冊,1999,19(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