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誼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0023-02
[案例背景]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施意見”中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當經(jīng)??紤]‘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毋容置疑是老師必做課題,絕無“還價”之處?!皩W生積極參與”絕不能僅限于在課堂教學時,還應包括教學的全過程,延續(xù)到課后輔導;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到教學輔導中來,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形成師生有效合力,真正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讓課堂高效,學習見效。
實際教學中,在幫助學困生時,僅憑老師“單打獨斗”的授課講解、課后輔導,往往難以真正幫其解惑,有時費盡口舌講解多遍,仍在“原地打轉(zhuǎn)”,收效甚微。在教學《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后,我要求學生將幾道分步算式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這時,極少數(shù)學生就是不會“組裝”,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出現(xiàn)錯誤,讓我實感無奈,無計可施。
[案例回放]
復習舊知引入。
老師用小黑板出示以下兩題,并要求把它組成一道綜合算式:
老師請板演的第一位學生說說他的想法。
師:你是怎樣想的,能說給大家聽聽嗎?
老師一邊聽學生的講述一邊演示。
師:那為什么第二道題要加小括號呢?
生2:因為要先算24+6,所以要加小括號,如果不加小括號,那就要先算除法6€?,就不對了。
老師緊接著對將兩道分步算式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的方法再次強調(diào):
師:在第二道算式中,先找出其中的一個數(shù)與第一道算式的得數(shù)相同,再用第一道的算式來代替這個數(shù),就可以組成一道綜合算式了,最后,還要檢查數(shù)與替代算式的順序是否符合,必要時還得添加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
談話進入新授。
師:今天這節(jié)課合并的算式又增多了,難度也加大了,你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方法,將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綜合算式呢,有信心嗎?在自備本上做一做,試試看。
老師仍用小黑板出示了這道題:
學生嘗試著做題,老師來回巡視輔導。學生已基本完成,多數(shù)學生將以上三道算式合并成:50€祝?8€?+6)=280 ,也有少數(shù)學生合并為:50€?8€?+6=280。
學生都能用“算式替代數(shù)”的方法將分步算式合并成綜合算式,但需要不需要加小括號、在哪里加小括號,有少數(shù)學生不能理解掌握。究其原因,或許只是簡單、表面地將“每個數(shù)”用“算式”來“塞進去”替代填補,而沒能真正理解掌握其運算法則,不知道何時何處需要加小括號;或許也有可能是一時的疏漏等原因造成所致。為了更扎實掌握方法,訓練學生這種組合能力,又布置了一題獨立作業(yè):
老師對以上四種合并的綜合算式進行了評價分析,肯定了多數(shù)學生正確的第①種;比較①、②兩種的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指出第②種固然要先算小括號,按混合運算的順序,啟發(fā)學生接著該算什么,犯有類似錯誤的少數(shù)學生恍然大悟;指出第③種犯了和第一次練習中同樣的錯誤;第④種顯然少了一個數(shù)。
對于寫成后兩種的學困生,老師的講解輔導始終不見任何成效,問題究竟出在哪呢?老師已是“黔驢技窮”,再也沒有“高招”“絕招”了,于是,我只好把這三兩個“頭疼”的學生“轉(zhuǎn)嫁”到學有余力的學生,讓他們?nèi)ァ氨瘫绷恕?/p>
[案例反思]
一、讓學生參與教學
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發(fā)揮學生的特殊作用,替代教師不易實現(xiàn)的教學,幫助后進生學習進步,形成師生的優(yōu)勢互補,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實效和收效,學生有時會比老師的作用更大、方法更好、見效更快。老師會習慣性以成人的視角去看待小學生,用成人的思維去要求小學生,用成人的方法去教學小學生,而“兵教兵”則是學生以平等的視角和思維去看待事情,他們是站在同一的高度、用近似的思維、一樣的眼光來認知,更符合學生的實際,彼此容易接受相同的認識。
當把這三兩個“頭疼”的學生“轉(zhuǎn)嫁”到學有余力的學生時,中午時分,強強來到辦公室告訴我,明明已經(jīng)會合并綜合算式了。我聽后喜出望外,不禁好奇地問強強,你是如何跟她講解的。強強說:“我爸是搞園林種植的,我經(jīng)??此圃詷涿纾韵氲搅诉@個方法?!边呎f邊用筆比劃起來:
哦——“移栽樹木!”原來是這樣,我會意的笑了。強強用他最為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移栽樹苗”來替換算式,十分新鮮,也很形象,又易于理解,二者的確有“相通”之處,真不愧為“高手在民間”啊,此后,更增加了我讓學生參與教學的信心。
二、老師善于做好學生
一個班級,既有師生關系,又有生生關系。老師和學生有時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生生關系,老師不應總高高居上,一切都自以為是,應放下老師的架子,丟下老師的“顏面”,蹲下身子甘愿再做一回學生,真心誠意地讓學生幫助自己,“兵”能教“官”,并且也能教好“官”,讓學生替自己“解圍”,可獲得“三贏”。
當遇到后進生難以理解掌握內(nèi)容知識,老師又顯得無奈時,我總是喜歡去詢問好的學生,這道題你會嗎?怎么解?了解后讓學習好的學生去替代老師幫助后進生,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無所顧忌,是十分暢通的,學生之間的相互輔導,方法是恰當?shù)模舜烁菀捉邮?。老師要認清自身成人化的不足,虛心請教,善于再做一回學生,也許就能尋找到解決后進生學習上的突破口。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