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美芹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3-0091-03
【背景】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學習。高效課堂,不僅是達成高效率的課堂,更是教育教學形式的巨大變革。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nèi)高效率、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超常收獲、超常提高、超常進步。
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率是每個教師的畢生追求,可是我們在實踐過程中覺得高效課堂的模式打破了語文教學本身的感悟之美,變得程序化;語文課變成了訓練學生的組織能力的德育課。文本中涉及的內(nèi)容太多,面面俱到,反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最終高效課堂反而變成了長效課堂和低效課堂,時間越拉越長,讓師生都感覺困難重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校語文教研組大膽設想并提出:要敢于給學生留白,抓好一個訓練點,一課一得。我們的教材基本都是以單元來編制的課文,在這篇課文中側(cè)重這一點,在另一篇課文中側(cè)重另一點,學生們的受益絲毫不會受到影響,因此提煉出高效課堂 “三個一” (提出一個關鍵問題、品讀一個細節(jié)、做好一個小結(jié))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一、提一個關鍵問題
小學語文各領域課堂教學的關鍵問題,是針對該領域課堂教學必須完成的最基本的目標任務,從而必須解決好“最緊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問題。它是一種接近目標的任務性問題,是一種針對性極強的問題,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它不是一種措施、方法層面的問題。在我們看來,進入到語文教學課堂教學層面,真正必須解決的“最緊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問題,肯定是“少而精”的,它在“行動與目標”之間,一定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這樣的問題,不論舊課程也好,新課程也罷,還是將來語文教育將來會在什么新的背景或狀態(tài)下進行,它都相對來講是“關鍵”,解決不好,這個領域的教學問題就不算也不能成功,所以,我們說這樣的問題具有“最基本、最原始、最樸實”的特性。我們確立這樣的問題,是基于語文教學幾十年實踐的滄桑曲折與語文教學研究所積累的成果。當今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實課堂遭遇的問題,是從一線語文教師提出的“關鍵問題”中篩選、集中而構(gòu)成。
如何提好一個關鍵問題來引領全篇的學習呢?首先不能貼標簽,我在執(zhí)教季羨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時,這個關鍵問題的設置了一共先后變更了兩次。首先第一次我設置的問題是“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邊默讀邊用直線畫出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用曲線畫出描寫奇特民族的句子,想一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分成“奇麗景色” 和“奇特民族”這兩個板塊來引導學生學習,在“奇麗景色”這一板塊的學習上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引導理解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的兩個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然后再來引導學生理解“奇特民族”這一部分,抓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來理解德國人奇特的一面。因為割裂成兩個板塊來學習,感覺學生沒有深刻領會這兩個“奇”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且因為在前面板塊的學習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后面的的時間有點倉促,學生對于這一奇特景色的背景“奇特的民俗 ”衍生出的“奇特的民族”并沒有領悟到位。課堂上學生都沒有答到點子上,課堂上顧此失彼。有過教訓,第二次我提出的關鍵問題是“作者在德國看到一種怎樣的奇麗的景色?”直入文本的中心,帶領學生領悟“奇麗的景色”,不論是花也好,人也好,這都是景色的奇麗,在品讀了奇麗的景色之后,自然帶到了這樣的風景,這樣的民俗形成了這樣奇特的民族,而不是像前面那樣把問題機械地分割開來,水到渠成地明白“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變的是什么,沒變的是什么,而不是單純地說理。
從關鍵問題的設計的這個課例來看,如何設置一個關鍵問題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針對《新課標》中學年段的教學目標的要求;其次,要緊扣單元訓練要點和能力核心?,F(xiàn)在很多老師喜歡創(chuàng)新,喜歡獨樹一格,其實課后的閱讀練習都是經(jīng)過編委專家們千錘百煉地實踐,經(jīng)過反復提煉和總結(jié)而成,其實課后的習題就是關鍵問題。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丛谧T芬老師的課上沒有采用第一次分割成兩塊的兩個問題來引領學習,在李菊珍老師的課上沒有用一個問題而是忠實地按照課后的習題的指引,用一個提綱挈領式的關鍵問題來引領學生的課堂學習,這樣學生就感覺學習更有針對性,很好去理解了,教學重難點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二、品讀一個細節(jié)
“細節(jié)”,按字面上的理解,細者,小也;節(jié)者,單位或要點也。老子說:“天下難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蔽覀兂Uf“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細節(jié)雖小,卻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細節(jié)往往決定成敗。教學和其它工作一樣,也是由無數(shù)個細節(jié)組成的,精心打造好教學細節(jié),才能使我們的課堂精彩紛呈。所以,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精彩的細節(jié)。一個好的語文老師一定要懂得放眼整體,同時關注細節(jié)。
我們針對目前普遍感覺課堂拖沓的現(xiàn)狀,提出一堂課只要求做到“品讀一個細節(jié)”。這個觀點被提出來之初,我們的很多老師認為這樣做只關注了文章的一個部分,一個段落,甚至是一句話,這個時候我們是如何顧及到整篇的問題呢?組里的老師們困惑了很長時間。在學習了大量教育名家的著作,研習教育家的課堂后,我們漸漸明晰,隨著新課程實施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呼喚返璞歸真,倡導簡簡單單教語文。但簡單并不等于簡約,簡單中要體現(xiàn)深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主線簡明,細節(jié)飽滿。也就是說,語文教學過程要時時處處關注細節(jié)。抓住關鍵細節(jié),最能訓練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滴水原本可藏海,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同樣,教學細節(jié)能折射出教師教學理念的落實情況和教師教學的智慧,也折射出課堂教學的內(nèi)涵和張力,才能真正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
如何品一個細節(jié)?以楊芳老師《“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為例:在學生匯報關鍵問題“讀課文1——4自然段,想一想,父親和母親對我的詩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時,首先是由幾個小組來匯報,學生就是天女散花式的滿篇文章來找句段來匯報的,他們在一邊匯報相關句段時,就已經(jīng)談出自己初讀文章后的學習感受了,很多地方是很淺顯的,不需要我們多費精力。我們抓住文章中這個句子“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的,興奮地嚷著:‘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她摟住了我,贊揚聲雨點般落在我身上。”來品讀,是因為這個句子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最能體現(xiàn)作者語言的美以及深沉的愛,抓住句中“亮亮的、興奮、雨點般”等詞語細細品讀,還能感受母愛的溫暖與父愛的嚴厲形成鮮明的對比。不正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句嗎?
那么如何品讀一個細節(jié)呢?我們要注重方法的引導,把讀和理解有機融合在一起,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如楊芳老師在品讀這一細節(jié)時,首先在大家找出這個句子后,讓學生匯報你從那個詞體會到什么?學生一回答:“我是從眼睛亮亮的感受到母親對我的贊揚。”老師立刻順勢一引“你能讀出眼睛亮亮的樣子嗎?”學生讀的時候立刻關注到了“眼睛亮亮的”這個詞并做了處理,在學生抓住關鍵詞“興奮、雨點般”等談了自己的體會并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環(huán)節(jié)后,楊老師趁熱打鐵,抽點幾個孩子讀了之后,還進行了小組賽讀。在感覺學生的情緒高漲時,抓住“嚷”字點撥“為什么嚷?”最后全班讀,把這一個細節(jié)的品讀引入高潮。正是因為品讀細節(jié)的深入人心,在課堂結(jié)束之前的拓展環(huán)節(jié)“父愛如( ),母愛如( )?!睂W生的答案精彩紛呈“父愛如大山,讓我沉穩(wěn)踏實;母愛如太陽,給我溫暖,讓我自信。父愛如清風,讓我能夠沉靜;母愛如清泉,給我力量。父愛如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母愛如雨露,滋潤我的心房。父愛如清涼油,讓我保持清醒的頭腦;母愛如花露水,讓我滿身芬芳前行……”
三、做好一個總結(jié)
總結(jié)指的是什么?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指導性的小結(jié)以及課后由教學內(nèi)容到思想內(nèi)容的提升的總結(jié),包括在學習過程中簡短的過渡性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評價語言,包括評價什么,評價語言的內(nèi)涵意蘊,總之,總結(jié)指的的在知識點、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情感以及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小結(jié)。
比如我在最初的試講《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當中,當探究“奇麗景色”這一板塊時,第一小組學生在匯報時談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時,沒有及時進行指導性的小結(jié),所以后面三個小組匯報,學生還是反復在說那幾句話,而且沒有完全圍繞“奇麗的景色”來談。導致整節(jié)課學生在漫無邊際的反復淺顯地談論而且牽扯著全文,顯得啰嗦、凌亂、效率低。如果當?shù)谝恍〗M匯報后,我適時小結(jié)提醒學生緊扣關鍵問題談體會,又會怎樣?
做好一個總結(jié)可以在學習方法上進行總結(jié),可以在推進老師的教學進程上進行小結(jié),我在品讀細節(jié)時,首先請大家自由讀讀,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花。師:你是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接著老師小結(jié):這個同學很會讀書,能抓住“花團錦簇”的“團”讀出了花多之美。在老師的小結(jié)中學生明白緊扣詞語來談體會,于是冷清的課堂熱鬧起來。學生二: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紅色的花,紅得像蘋果。立刻有學生起來補充: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種顏色的花,紅似火,黃似金,白似雪……老師引導,這就是書上所說的---姹紫嫣紅。接著學生抓住“家家戶戶、任何一條街”品出“景色的奇麗”,然后讓學生賽讀。課堂生學生書聲瑯瑯,想象優(yōu)美,老師不由得吟道::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不禁想起一句詩“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不難看出,老師根據(jù)學情在關鍵時刻的小結(jié)“這位同學能抓住詞語來談體會?!奔仁窃u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是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知道如何品味句子。老師最后的總結(jié)把課堂推向高潮,為學生理解正是這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個“奇特的民族”創(chuàng)造出“奇麗的景色”做好鋪墊。
老師小結(jié)重在引導、啟發(fā)、點撥、鼓勵,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障礙,缺乏方法,找不到方向時,老師巧妙地提示一下,幫助其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這種指點迷津性的小結(jié),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為學生打開思維的大門。
探索高效課堂語文“三個一”模式是一個蝴蝶破繭、鳳凰涅槃的過程。它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過程是曲折的,我們將在實踐中思考,實踐中求索。
(責任編輯 楚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