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來
【摘要】 化學實驗始終是化學教學的重要部分。高中新課程改革也對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增加了實驗教學的比重,而且優(yōu)化了實驗教學的內容的設計和呈現(xiàn)方式,以利于教師能更好地根據(jù)學生特點和學校實際組織好實驗教學,實現(xiàn)課程三維目標。但調查發(fā)現(xiàn),自我省2007年實行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化學實驗教學并沒有得到加強,而且還有弱化的現(xiàn)象,一方面是由于新教材中沒有明確區(qū)分學生實驗與演示實驗,由于怕麻煩和惰性,有的老師沒有做相應的實驗。另一方面,教學內容比較寬泛,具體內容提綱挈領,需要教師自主處理的空間較大,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出較高要求,而一般教師對實驗內容的研究處理能力較弱。為解決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做了如下探索。
【關鍵詞】 高中化學 新課程 探究性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9-042-020
一、實驗的不同呈現(xiàn)方式效果對比
化學實驗是根據(jù)一定的知識內容,依據(jù)學生的接受實際,通過演示或學生動手實踐,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為了落實以上要求,教師有必要對化學實驗內容的呈現(xiàn)表達形式進行新的設計。
而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習慣和認知規(guī)律,不同的實驗應該有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目的是便于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以《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一節(jié)為例:
這兩種實驗呈現(xiàn)方式我們不難看出,第一種實驗如果不是教師提前若干天預先做好實驗,學生在課堂上就會看不到明顯現(xiàn)象,一頭霧水,甚至對實驗產生懷疑,達不到教學目標,而第二種簡單明了,學生一看就知道。如果我們將兩種實驗在課堂展示,讓學生評價、分析,找出第一種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的原因,這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質疑的精神。
二、抽象的化學知識,采用熟悉的事物呈現(xiàn)
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處處涉及到化學,如何較好地利用好這些課程資源,既是新課程所倡導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聯(lián)系的課程理念,也是作為一個現(xiàn)代教師的職業(yè)要求。
比如,必修1第一章萃取實驗,如果直接做實驗收不到好的效果,因為學生們對溴水、CCl4等物質還比較陌生,而且對除水之外的物質之間的相互溶解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學生普遍存在認知困難。但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中的小實驗,讓學生從認識生活中相似事物入手,再引入萃取實驗,那教學效果就不一樣。具體實驗流程是:
展示一杯茶水→往茶水加入油→充分振蕩→靜置。在這個實驗中,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向茶水中加入少量油后,溶液分為兩層,上層是無色的油,下層是深色的茶水,對于這一點,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有相關認識。充分振蕩后靜置,可以明顯地看到溶液仍然分為兩層,但上層顏色變深,下層茶水顏色變淺。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的原因,教師提出這就是生活中的萃取現(xiàn)象,在這個基礎上老師做CCl4與溴水混合實驗,得出萃取的概念以及萃取劑的選擇依據(jù)等。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找出生產、生活中學生熟悉事物引入教學中,體現(xiàn)并讓學生體會到化學與生產、生活和社會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身邊的化學問題,既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又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三、依據(jù)特征性質,運用對比實驗
化學實驗所蘊含的化學知識中大多包含了科學探究的思想方法。例如對比法,在實驗教學中可以采用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再分析比較。運用這種方法,可以突出具體事物的特征,達到區(qū)分事物性質的目的。
例如:以元素周期律第三周期元素為例,這部分知識抽象、理論性強,盡管教材中的實驗是以“科學探究”的方式呈現(xiàn),但如果照搬教材,顯然達不到讓學生理解概念的實質的目的,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嘗試改用以下方式,也就是對比呈現(xiàn)第三周期元增素性質,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我們的教學思路是:
四、采用圖示分析,展現(xiàn)過程性實驗
圖示具有直觀、易懂等特點,能更高效地傳遞化學信息。圖示在展示化學實驗、化工流程、實驗設計方面應用較多,高中化學新教材中明顯增加了圖示,既增強了美感,又較好地詮釋了化學概念,學生看到圖示就明白了實驗的目的。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圖示來展現(xiàn)過程性實驗,比如:
通過實驗可以獲得結論:酸性減弱時,以吸氧腐蝕為主;在酸性介質中,以析氫腐蝕為主。
對于所設計的析氫和吸氧腐蝕,用圖示法展現(xiàn)實驗內容,使過程更清晰簡潔,一目了然,教學目的更加明確。當然,在以上的實驗設計中為了激發(fā)學生思考,更好地理解析氫腐蝕和吸氧腐蝕,我們設計了對比實驗,以達到實驗內容的最優(yōu)化。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化學課程應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研究的過程,激化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師,理解這些課程理念,并真正把教學理念貫穿于自己的教學實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既是老要求,也是教育新常態(tài),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任重道遠的一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