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星柳
【摘要】 高中生物需要理解記憶的內容比較多,有些知識點還比較抽象,這讓許多同學學著吃力,也讓許多教師束手無策,該情況著實令人深思。筆者認為,高中生物教學不僅僅要注重概念性的理論,更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巧妙設計教學方法,完成學生能力上的進步和提高,促使學生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關鍵詞】 高中教育 生物教學 綜合能力 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9-034-010
一、厘清知識架構,延伸思維深度
新學的內容是支離破碎的知識點,如果要生成綜合運用能力就不能只停留在表象的、概念性的理解和認知上,就要通過問題引導,啟發(fā)學生學習和思考,幫助他們構建知識脈絡,延伸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形成立體思維能力,才能連點成面,生成知識網(wǎng)絡,進而生成綜合實踐運用能力。例如,我們在學習細胞的相關內容時,我們除了介紹教材中的知識點外,還可以根據(jù)某幾個知識點進行深化講解,必要時要讓同學們邊對著顯微鏡觀察邊認知知識。筆者曾經(jīng)讓同學們聯(lián)系對比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異同進行知識拓展和延伸。如此設置,立足大綱,以教材為切入,一點帶線,連線成面,不斷擴大學生的生物知識視野,讓同學們邊觀察、邊思考,在學中用,在用中學,最容易生成立體思維和運用能力。
二、巧設經(jīng)典習題,培養(yǎng)綜合能力
我們不主張題海戰(zhàn)術,但是,設置經(jīng)典習題來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認知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過程還是可取的。我們設置的習題要有高度概括性,能代表一類問題,或者具有很強的延伸性,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強化學生基礎,還能作為學生攀登知識高峰的階梯。筆者結合教學經(jīng)驗,對經(jīng)典試題的篩選和優(yōu)化提以下建議:首先,要立足基礎重點,能概括知識轉化的肯綮。筆者在授新課時,經(jīng)常針對新舊知識的結合點進行啟發(fā)性習題設置,這樣便于同學們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找出新知識生長點、重點練、專項練,有效提升綜合探索和實踐運用能力。例如,我們在學習“呼吸作用”后,筆者為了讓大家系統(tǒng)掌握知識,就設置了探索性的經(jīng)典試題來引導大家探索——自制甜酒:把煮熟的大米放缸里,待其冷卻到35℃左右時,往里加適量的酒藥(酒藥實際上是酵母菌和曲霉菌種),拌勻,這時在米中間挖一個洞,蓋好,然后在30℃的條件下保溫24小時。然后讓同學們思考:(1)為何冷卻后才加酒藥?為何需要保溫24小時?(從酶的活性考慮)(2)為何釀甜酒要用酵母菌和曲霉菌種?(從酶的專一性考慮)(3)在缸的米飯中間挖一個洞的目的是什么?(從有氧呼吸、厭氧呼吸所需條件考慮)(4)釀制甜酒時,為什么總是先來“水”,后來“酒”?(從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產(chǎn)物考慮)該例題步步設問,層層遞進,引導同學們系統(tǒng)地回顧和掌握相關知識和內容。
設置對比性練習。對比性練習實用于容易混淆的知識運用,這樣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和鑒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三、聯(lián)系學科交叉,培養(yǎng)綜合運用
常言道:學以致用。學習生物也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并不完全是單一的學科問題,常常出現(xiàn)跨學科綜合性問題,當前的高考綜合試題往往就是這個類型。所以,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事先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通常在可以結合其它學科問題的接口進行問題預設和延伸,不失時機地設置問題,讓同學們融合多學科知識來會診。此外,還要鼓勵大家對知識點要能舉一反三,利用課下去搜集新學的生物知識的前瞻性研究及跨學科性探索問題。筆者還經(jīng)常在階段性學習后,設置相關實驗、課題等活動,讓同學們以興趣小組的形式去進行自主探索與研究,課題性的東西整個過程都需要學生完成,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以及最后解決問題,整個過程體現(xiàn)知識的廣博性、整體性,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的內在結構,實現(xiàn)知識融合和遷移,形成能力。
四、巧用媒體設備,轉換形象思維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多媒體可以集聲、影于一體,對知識進行生動、形象的立體呈現(xiàn)。這就為一些抽象難懂的生物信息和概念提供了解決方案,尤其是生物學中諸如細胞等都屬于微觀范疇,我們無法通過肉眼觀察,即便是通過顯微鏡也不能觀察透徹,所以,在一些抽象的實驗,或者是肉眼不易觀察的實驗上,我們也可以用多媒體動畫來模擬。例如,學習細胞相關知識,我們就可以以動畫的形式讓同學們觀察細胞的結構、生理功能等;多媒體技術除了完成了直觀教學,引發(fā)想象力之外,還提供了抽象的內容,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老師的啟發(fā)性形成抽象理解能力,而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準確點撥,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促進其思維的發(fā)展。
五、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自主探究
探究教學不是先將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各式各樣的探究活動諸如觀察、調查、制作、收集資料等,親自得出結論。生物教材在每個單元中都設計了不同選題的探究活動,教師可以聯(lián)系這些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探究學習活動。
例如,學習厭氧呼吸產(chǎn)生乳酸時,我們就提示同學們想一想跑步后感到小腿酸脹,就是因為劇烈運動時機體進行厭氧呼吸產(chǎn)生了乳酸。再如,學習“神經(jīng)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兩者之間的關系”時,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貼近生活的現(xiàn)象來理解:①手指被扎后,我們能準確地感到對應部位疼;②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后,體內血糖濃度下降,卻沒有一個準確的反應部位。這樣聯(lián)系生活現(xiàn)象對比理解,就能將抽象事物具體化,從而輕易地突破“神經(jīng)調節(jié)反應迅速、準確;而體液調節(jié)反應緩慢,作用范圍廣泛”這一難點。
上面是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高中生物綜合能力型教學的回顧與反思。綜上所述,高中生生物教學中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要多管齊下,不能偏安一隅盯著某種方法、某學科,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邊學習邊實踐,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夯實基礎,才能及時遷移知識,生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