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蓮+++周凱
摘 要:高校貧困生都能夠得到來自家庭、國家、學校、社會的經(jīng)濟支持,但其真正的消費能力卻不盡相同。總體而言,家庭支持越多、學習成績越優(yōu)秀、申請的資助類型越多、學生越獨立自強,則消費能力越強。盡管高校貧困生有提高消費水平的渴望,但他們保持著勤儉節(jié)約的消費觀,儲蓄需求依然大于消費需求,其消費行為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也較小。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消費能力;消費心理
高校貧困生,是指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中,由于家庭經(jīng)濟困難,就學期間無力支付教育費用,或支付教育費用困難的學生。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絕對的貧困現(xiàn)象已經(jīng)有所緩解,然而身處高等教育殿堂的貧困生數(shù)量卻依然龐大。根據(jù)教育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4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guī)模達到3559萬人,經(jīng)國家助學金資助的本??粕?25.60萬人,占在校生總人數(shù)的14.8%。他們在高校的生活狀態(tài)值得我們關注,特別在是信息化、全球化和消費物價飛速上漲的今天,他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心理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高校貧困生的基本情況
本文的研究采取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的方法,對溫州地區(qū)某高校200位貧困生的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這部分學生經(jīng)過該高校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分為特殊困難、困難、一般困難三個層次。
根據(jù)調查結果,該高校貧困生的大多來自外省,如貴州、四川、陜西、甘肅、云南、福建,占到了總人數(shù)的67.8,其家庭基本都生活在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偏遠農村(占95.45%)。父母大多務農,或者打工,經(jīng)濟收入較少,年收入在1萬以下的家庭達到51.52%,3萬以上的家庭只有3.03%。家庭中普遍有兩個及以上的學齡子女,甚至有的家庭子女人數(shù)多達7人,獨生子女家庭僅占3%左右。單親家庭、低保家庭占到了42.42%,遭遇重大自然災害和患重大疾病需要支付大額醫(yī)療費用的家庭占到了42.43%。然而更普遍的情況是,家庭中有人下崗,沒有經(jīng)濟收入。
二、高校貧困生的消費能力分析
消費是指人們把生產(chǎn)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chǎn)品用于滿足個人生活需要的行為和過程,而消費得以實現(xiàn)的前提必須是擁有現(xiàn)實的購買力。目前學術界對于消費能力的探討較多,在本文中,消費能力更多的是經(jīng)濟支付能力。他們的經(jīng)濟來源和消費能力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支持
盡管高校貧困生的家庭并不富裕,收入也較為微薄,但家庭依然是他們最大的支持。87.88%的受訪同學表示父母的供應是他們最直接的經(jīng)濟來源。在貧困生父母的觀念中,“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qū),能夠考上大學實屬不易,在農村辛苦勞作的父母也將希望寄托在能夠飛出犄角旮旯的子女身上。
父母在給予子女經(jīng)濟支持的同時,也給了相當大的精神支持。一位貧困生在接受訪問時說:“我來自云南農村,當年和我一起考上大學的班級同學全部輟學了,只有我堅持了下來,這個決定的做出離不開我家庭和父母的支持?!背改钢С种猓彝ブ械挠H朋好友也對高校貧困生經(jīng)濟狀況的改善和消費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10.61%的受訪同學表示自己接受過親友的資助。
2.國家政策支持
黨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保證每一個學生不因家庭困難而輟學。2007年,國務院發(fā)出《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高校形成了以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和勤工助學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資助體系。
在資助額度上,國家獎學金8000元/年,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年,國家助學金一檔4000元/年,二檔2500元/年(國家助學金為該校的劃分標準),國家助學貸款8000/年(學費5000元,生活費3000元),勤工助學8元/小時,另外還有綠色通道和應征入伍學費補償?shù)取?/p>
3.學校支持
高校是貧困生目前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除了寒暑假之外,他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學校就像是學生的家。而學校這位“家長”也確實給貧困生們很多支持和幫助,也出臺了一系列的資助助學計劃,幫助貧困生克服家庭經(jīng)濟原因導致的困難。
以調研的高校為例,學校為貧困生提供上百個勤工助學崗位,包括食堂、圖書館、實驗室、教研室、行政辦公室、社區(qū)等各個部門,供貧困生工作;某些學院會根據(jù)貧困生的實際情況給予特殊學生以學費減免;對于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的貧困生,某些學院會在在其他補助的基礎上再給予臨時的困難補助。受訪貧困生中,35.82%獲得過各類獎學金,92.54% 獲得過國家助學金,47.76% 在校內有勤工助學。當然,除了經(jīng)濟方面的支持之外,學校也給予了心理助困、學習幫扶等方面的支持。
4.社會支持
貧困生的消費能力支持除了來自自己的家庭、國家政策、學校,還有一部分來自于社會。社會一直都不吝嗇對高校貧困生的支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給予這部分學生社會兼職的機會,比如家教、酒店服務員、商場促銷員等;二是給予學生直接的經(jīng)濟資助,包括一些來源于民非組織的資助,和純粹個人的資助。其中一名受訪學生從高中開始便接收一位來自杭州某高校教師的資助,這位老師的善舉也一直鼓勵著該生奮發(fā)向上。
然而,高校貧困生的消費能力來源盡管相似,但其真正的消費能力卻不盡相同??傮w而言,相比之下家庭支持越多、學習成績越優(yōu)秀、申請的資助類型越多、學生越獨立自強,則消費能力越強。
三、高校貧困生的消費心理分析
消費心理是指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活動時所表現(xiàn)出的心理特征與心理活動的過程,包括消費習慣、價值觀等方面的特征。總體看來,高校貧困生的消費心理呈現(xiàn)以下趨勢:
1.勤儉節(jié)約的消費觀
調研結果顯示,高校貧困生的月生活費500元以下的占21.21%,500-1000元的占78.79%,受訪學生沒有一人的消費在1000元以上。而根據(jù)前文的數(shù)據(jù)分析,有部分貧困生完全有能力提高消費水平,但事實上他們并沒有這樣做,因此可以得知,高校貧困生還是保持著勤儉節(jié)約的消費觀。
在消費支出項目上,伙食和學習費用占到絕大多數(shù),而娛樂方面則不到2.99%??梢姼咝X毨南M偏向于實用型,旨在滿足基本的生活和學習需求,對于服飾、娛樂等的要求并不高。
2.儲蓄需求大于消費需求
調研中,71.64%的貧困生表示會將獲得的獎助學金用于購買生活用品或補貼家用,28.36%表示會用于儲蓄以備不時之需,沒有人選擇去購物happy一下。因此,總體看來高校貧困生的儲蓄需求大于消費需求。
這一方面與其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家長的教育有關,家長對儲蓄和消費的認識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子女的選擇。另一方面也說明這部分學生善于未雨綢繆,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進行控制性消費,不會超前消費。
3.有提高消費水平的渴望
根據(jù)調研結果,高校貧困生基本上都配備了日常的電子設備,其中以手機(100%)和電腦(52.24%)為最多。而在手機的價格上,500-1000元占多數(shù)(62.69%),500元以下的僅5.97%,2000元以上的僅2.99%。在信息化的今天,高校貧困生使用的手機基本上都是智能機,主要是為了方便接收各類消息。
在被問到“有些貧困生同學也擁有iPhone之類的產(chǎn)品,對此你的態(tài)度是?”53.73%的受訪者認為困難生也有權利擁有這些產(chǎn)品,14.93%認為這種行為與貧困生的身份不符合,17.91%沒有發(fā)表建議。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高校貧困生并不是沒有提高消費水平的渴望,他們也希望自己在經(jīng)濟條件的循序下購買更加高級的物品和勞務。
4.消費行為較少受到影響
高校貧困生生活在大學寢室之中,生活在快捷消費的大學校園之中,生活在經(jīng)濟發(fā)達的浙江省溫州市,起消費行為是否會受到較大的影響?盡管不可避免的貧困生會跟同學一起吃飯,偶爾一起休閑,但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他們的消費行為收到的影響并不大。
事實上,很多時候高校貧困生背負了家庭和家長的希望,同時還承受著經(jīng)濟的壓力,因此他們會將時間盡可能的放在學習和勤工儉學上。所以他們與同學的相處時間相對不是太多,且他們在消費的時候會有較好的控制能力。
參考文獻:
[1]何金彩,唐聞捷.《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fā)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教育部.《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3]教育部.《2014年中國學生資助發(fā)展報告》.
作者:周蓮(1989- ),浙江瑞安人,溫州醫(yī)科大學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教育與管理;周凱(1993- ),浙江金華人,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專門史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