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杏花村歷史文化內涵的獨特性及其不可復制性

      2015-12-16 23:24:47吳世民
      安徽開放大學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昭明杏花村池州

      吳世民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池州分校,安徽池州 247000)

      杏花村歷史文化內涵的獨特性及其不可復制性

      吳世民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池州分校,安徽池州 247000)

      作為村落文化的杏花村歷史文化,具有鮮明的獨有性和強烈的排他性,強烈地表現(xiàn)在其文化內涵的每一方面。文章通過對杏花村文化內涵的分析,對其歷史文化的獨有性和排他性作了較為具體的論述,從而論證了杏花村歷史文化的不可復制性。

      杏花村;歷史文化;內涵;獨特性;不可復制性

      池州杏花村歷史文化,體現(xiàn)為表征和內涵兩部分,一些研究池州杏花村的論文或專著也對其做過一些零星闡述,如紀永貴先生在專著《杏花村》中,對杏花村歷史文化的表征——杏花,從意象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同時對杏花村的文化內涵也做了提煉[1];郎永清先生曾就杏花村歷史文化中的地望問題做過較為細致的辨析[2];劉俊先生對杏花村歷史文獻《杏花村志》做了系統(tǒng)的梳理[3]。就以上情況看,對杏花村文化進行較為全面歸納和闡釋,尤其是對其文化獨有性的認知,目前尚未有文章論及。本文所論及的杏花村歷史文化的獨有性,即以杏花村為表征的,以詩歌、酒、商貿、農耕漁獵、陶瓷祭祀和戰(zhàn)爭等諸文化內涵相交融的特定的歷史文化,貫穿諸內涵的中心是杏花文化。

      從文化學的角度去考察一種文化現(xiàn)象的不可復制性,是指一種文化由于他的獨有性和排他性,造成其文化內涵以及實體表達既無法復制他種文化內涵及其實體表達,同時也造成他種文化無法復制該文化內涵及其實體表達。這種不可復制性就是文化的核心生命力。池州杏花村即具有這一文化特性。

      一、杏花村歷史文化的獨特內涵

      首先,杏花村的基本定位是一個村,而不是城鎮(zhèn)、街道、旅游景區(qū),更不是一個公園。但凡村,其建筑主體就是農舍,雖有酒肆,就是山村野店,酒旗橫斜;雖有廟宇,也是依山而建,樹木掩映;雖有莊園,但也園林深藏,規(guī)制不大,不可能改變其自然面貌;雖有山道,卻也是盤盤曲曲,青苔石板,穿梭于林中;雖有古橋,皆因溪而建;雖有花木,皆房前屋后,三五而植。所謂“杏花枝上著春風,十里煙村一色紅”[4],可見杏花皆植于煙村之中,非大片成群植于路旁。

      廣植杏花的村莊,分布錯落有致。其獨一無二性在于:其一,村莊界河就是歷史名河秋浦河(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提到的“貴長池”)和清溪河,位于二河之間,面對著著名的古平天湖;其二,村莊為名副其實的“千載詩人地”[5];其三,杜牧《清明詩》[6]中的村莊;其四,唯一有村志進入《四庫全書總目》的村莊。

      杏花村不僅具備獨特的自然屬性,而且有著豐富的文化屬性,集詩歌、酒、農耕漁獵、商貿、陶瓷、書畫雕刻出版、戰(zhàn)爭祭祀、園林諸文化于一體,形成了獨特的杏花村文化。

      (一)杏花文化催生的詩歌文化

      杏花村的詩歌截止胡子正的《續(xù)杏花村志》,總計書面詩歌數(shù)為1 600余首,時間跨度近1 200余年,在全國有詩歌的村莊中,當屬佼佼者。所謂“千載詩人地”,一點也不夸張。

      這些詩歌都是杏花文化催生的產物。無杏花則不成杏花村。無杏花村,則無杏花之美景及好客之村人,詩人無所聚,詩人無所詠。故詠杏花村的詩歌無不因杏花而游杏花村,無不因村人、村景而詠。今撿《杏花村志》《續(xù)杏花村志》,此類詩歌幾乎囊括詩歌的八九成。其余為杏花村人自詠。

      這1 600余首還不包括一些散佚的杏花村詩歌。目前杏花村詩歌中散佚而有線索的近四百首,其中僅杏花村內人所詠約有300余首。其中村中人明代孫昌著《杜塢集》[7],有詩200余首。

      杏花村的詩歌不僅是因杏花村人和杏花村景,也因杏花村酒而催生。

      (二)杏花村的酒,唯一為李白杜牧合力揚名的酒

      杏花村酒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盛唐。李白來到平天湖的時候(從上清溪直抵杏花村皆是古代平天湖的位置),曾在《秋浦歌十七首》中寫道:“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保?],說明那時包括杏花村在內的平天湖周邊一帶皆已產酒。不過那時還不叫杏花村。杜牧更確切地寫道:“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p>

      杏花村名的由來是因為到了唐中期以后,酒的生產已摻入大量的杏仁配方[9],由于杏仁需求量大,故每個生產酒的村莊都廣植杏花樹。所以全國一時涌出多個廣植杏花的村莊。久之,杏花村也就成了酒村的代名詞。作為生產杏仁酒的池州杏花村的產生,是在杜牧來之前。所以杜牧寫道:“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笨梢哉f杏花村是因杏花與酒的結合而得名。

      (三)有著商業(yè)意義的農耕漁獵

      杏花村處在池州城與清溪河、秋浦河三角地帶的中心點。從秋浦河上岸到清溪河與池州城都只有大約四里路。天然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物流轉運中心和貿易中心。

      秋浦河的貨物進入清溪河,由人工或畜力陸路轉運,比繞至南門外的水路,要節(jié)省近半天的行程。特別是宋徽宗時,從李陽河處開通了一條從長江到秋浦河的人工運河——車軸河后,秋浦河物流和人流一下子增加了若干倍,進入杏花村的人流物流同樣也就增加了。這種繁榮一直持續(xù)到明代正德十年左右池州知府何紹正在車軸河的江水入口處筑新河壩堵塞運河之時。

      同時杏花村還為城內官衙提供娛樂和生活消費。一些商販也自然地集中于杏花村。在池州早期城邦與市井分離階段,池州城只具備單一的政治軍事功能,經濟功能基本上是依賴杏花村。這也是杏花村繁榮的根本原因之一。

      后來黃巢起義肆虐池州城,城墻毀壞,徹底打破了城與市的分離狀態(tài),城與市走向了融合。杏花村居民一部分移居外地,一部分進入城內,經商謀生。城內開始出現(xiàn)“市井”,官兵再也不用去杏花村消費,杏花村就只剩下了一個物流轉運地的功能了。

      雖然如此,杏花村作為物流轉運中心的地位卻一直未曾撼動過。并且一直也有零落的酒家因物流商人的消費而存在。

      杏花村人的生計一部分來自商貿,另一部分就是農耕漁獵。因而出現(xiàn)了杏村十二景中的茶田麥浪、杜塢漁歌、白浦荷風。圍繞農耕的種植、收獲、加工、出售以及農耕祭祀等,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文化習俗。

      杏花村的農耕漁獵產品一部分自產自銷,也有一部分供應酒肆、商賈以及城內官兵,這使他們不得不考慮農耕漁獵的效益和顧客的需求。

      農耕漁獵作為杏花村的一項重要生活和經濟來源而持續(xù)不變,為杏花村其他文化內涵的誕生奠定了堅實可靠的物質和文化基礎。

      (四)獨特的祭祀文化

      祭祀分為三種,崇文祭祀、農耕祭祀、生活祭祀,而杏花村祭祀的獨特性表現(xiàn)在崇文祭祀和農耕祭祀中。

      獨特的崇文祭祀。其特殊性在于祭祀以昭明廟為中心,祈禱的內容跟仕途有關。因為杏花村內有貢院、書院和文選閣的存在,使這一祭祀極富文化意味。祭祀昭明神,以保文運昌盛,仕途平安,已成為文人、士子、官吏生活的必需。因而在《杏花村志》和《嘉靖池州府志》諸文獻里保存下來的寫文選閣和昭明的詩文不少。

      這種祭祀因“杜牧效應”而使杏花村成為文人士子們的游覽勝地而更加彰顯。

      特殊的農耕祭祀。杏花村除祭土地廟,以乞求五谷豐登外,池州府的社稷壇也坐落在村內,所以其祭祀不僅僅是乞求一村收成,而是乞求一個池州府的豐收。

      生活祭祀中與眾不同的是仍以昭明為中心。和大多數(shù)村莊生活祭祀相同處是這種祭祀主要是在祠堂、祖墓和廟宇祭祀。杏花村有廟宇,僅唐代的就有三四座。以鐵佛寺最為有名,不僅有名僧西峰和尚,還有歷代文人,如南唐的狀元伍喬,北宋大詩人梅堯臣、大書法家沈遼,南宋大詩人陸游等人留下的詩文,極富文化氣息。除了崇文祭祀之外,民間生活祭祀也多在昭明廟進行。這是杏花村祭祀文化的一種獨特現(xiàn)象。因為據《杏花村志》記載,昭明神特別靈驗。關于昭明神,唐代的羅隱稱其為“天地鬼神師”[10],是一個通神,上管天界,下管地獄和人間。因此人間的一切事情盡可以告知昭明就行。這個說法的源頭來自昭明廟(俗稱西廟)的祖廟——灌口的秀山廟。傳說其曾托夢于當?shù)剜l(xiāng)民說:他死后,上帝曾將貴池封賜于他,貴池地面上的事,求他庇護就行了。這個說法,我們從羅隱的這句詩中也得到印證。

      正因為昭明在池州地面上,是位管鬼管神的通神,每個家族祭祀都要爭供昭明神像,杏花村里的昭明神位成了大家族爭搶的對象,所以就有了案菩薩的來歷。他是儺戲供奉的主神之一。甚至有的家族,例如殷匯灌口村的舊溪方就將其牌位列于一世祖的牌位之右供奉。

      池州府每十年也要舉辦一次迎昭明神位入城的活動,民間稱作“十年一屆大會”聲勢浩大,知府親自主持,傾城出動,熱鬧非凡,使祭祀經濟達到頂峰。

      (五)杏花村的戰(zhàn)爭文化

      由于杏花村近城,故歷來戰(zhàn)爭對其騷擾最重。往往兵過如洗,人、物為之一空。幾次大的兵災,如黃巢之亂[11],隋陳渡江之戰(zhàn)[12],北宋南唐渡江之戰(zhàn)[13],朱(元璋)陳(友諒)之戰(zhàn)[14],以及天京之變后的石達開西征(筆者田野調查),都是大兵過境,加之歷朝江上劫匪,這些對杏花村都是災難性的影響。只有左兵過境是一次例外。明末左良玉的大軍過池州,燒殺搶掠,無所不為。獨杏花村郎大徵,憑三寸之舌,說服左良玉,才保住了杏花村[15]。

      縱觀杏花村,由于兵燹頻繁,其居民更換頻繁,有四百年以上歷史的家族,獨郎氏一族,其他百年以上的家族,在大杏花村的范圍內也不過三四家。

      杏花村內的戰(zhàn)爭遺址有數(shù)處。

      杏花村是古南陵戌所在地。其碎磚斷瓦至今猶存。南陵戌是古代的江防要塞,修建于南北朝的梁代,周邊有兩處船塢存在,可以停泊江上戰(zhàn)船。后來陳代為了加強江防,南陵郡治移于此處。后又于此設立北江州,并將州治與南陵郡治合為一處。其最后一任州長官為許翼。

      據魏征《隋書》第五十五卷《杜彥傳》記載:北方隋朝大將杜彥與韓擒虎合兵攻打南陳時,韓擒虎偷渡馬鞍山采石磯。杜彥攻打南陵郡北江州(池州前身),杜彥派其將領樊子蓋,偷襲南陵戌水寨,奪走船只600余艘,大軍渡江,直取北江州城,“擒其守將許翼”[16]。平陳之后,隋廢北江州與南陵郡、戌,于貴池灌口的石城縣舊址復設秋浦縣。

      隋軍攻打北江州的季節(jié)是十一月,正是冬季,枯水期,不利于水戰(zhàn),無法發(fā)揮北江州陳兵的優(yōu)勢,故能取勝。

      該州郡遺址自隋代廢棄之后,再無恢復。今遺址尚存。這是杏花村史前發(fā)生的戰(zhàn)爭。杏花村史開始之后的戰(zhàn)爭還有宋代岳飛鎮(zhèn)壓農民起義時路過的烏渡湖,有陳友諒、朱元璋爭戰(zhàn)時在十里崗留下的朱元璋拖船溝,有太平軍石達開部西征時,在烏渡湖邊閻王嶺留下的掩埋頭顱的萬人坑。

      (六)地位崇高的杏花村繪畫

      杏花村是一個能改變中國畫一代宗師黃賓虹畫風的地方,使其從一個普通的畫家成為一代大師的關鍵轉折地[17]。這里造就了兩位畫家,除了黃賓虹以外,還有一位是他同時代的汪律本。他二人曾同時隱居于杏花村內的烏渡湖。黃賓虹是歙縣人,以前以黃山為范本,所畫山水白多黑少,后來到了烏渡湖,發(fā)現(xiàn)周邊的山巒林木郁茂,為了表達這些山水,他用濃淡深淺的水墨反復皴擦涂染,使“白賓虹”變成“黑賓虹”,終成“三百年來第一人”(潘天壽語)的山水畫大師??梢哉f,沒有杏花村的烏渡湖,便沒有后來的黃賓虹。

      近代有許多畫家都得益于這種從杏花村里傳出來的畫風,其代表人物便是李可染。

      我們有責任保護好杏花村的山形、地貌、一草一木。這里的山水曾改變了畫家,使其成為一代宗師,而他們并沒有改變杏花村的山水。

      黃賓虹在杏花村內遺有池陽湖舍[18],汪律本遺有北垞湖舍(二宅均在杏花村內烏渡湖東北岸)。另,黃還于烏渡湖東南角遺有坂徐小圩一座(今圩堤完整,面積約70余畝,包括圩內水面,合約百畝)。汪于北垞湖舍后面遺有養(yǎng)魚苗池一座。

      其他如雕刻較為有名。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江西人尤袤熱心雕刻出版事業(yè),于村內雕刻出版《昭明文選》,池州知州袁說友贊助之。書成,藏于村中昭明廟附近的文選樓。

      其后,康熙時杏花村人郎遂,募雕刻家劉義煥于村中雕刻印刷《杏花村志》,加上民國時期胡子正的《續(xù)杏花村志》,實為杏花村雕刻出版的一大盛事。

      民國初年,隱居杏花村中烏渡湖北垞的汪律本,曾刻印上百枚,筆法老辣蒼勁,氣韻生動,是不可多見的佳品。

      村中石刻有名者還有清涼亭鑲嵌石門匾一塊,上書“清涼境”三字,書法俊秀,脫俗大氣。

      南陵戌及南陵郡遺址出土瓦當及磚,圖案對稱均勻,清晰完美,是村中現(xiàn)發(fā)現(xiàn)文物中圖案之精美者。

      (七)天人合一的園林文化

      杏花村園林規(guī)制小巧,背景宏達,依山就勢,融合自然,雖人工之物,卻渾然天成。茲略舉其著者。

      丁相國園林。為明代大學士(宰相)丁紹軾(貴池人)所營造。依湖山之勝,窮盡丘壑之幽、山石園林之勝,其精美可以想見。

      其他園林如乘云齋、湖山堂。園內皆喬松郁茂,修竹映水,為世外修心佳處。

      池陽湖舍。在村內烏渡湖東北岸。為歙縣民國旅居畫家黃賓虹所造。茅舍七八間,一憑山川之勢,以自然湖光山色為園林,極天趣之樂,得自然之真,為村內幽絕處。

      北垞湖舍。為歙縣民國畫家、辛亥革命元老汪律本所筑。園內建筑構思別巧,有古奇松一株,粗約三圍余,亭亭如蓋。修篁萬竿。依山臨湖,煙波浩渺。園內奇花異木遍植,土著人稱之為“汪家花園”。

      以上園林及杜公祠、文選閣、杜翰林祠、秦公祠、湖山別業(yè),皆因杏花村之景、依杏花村之地形而建,都是天人相得的名園。

      綜上所述,杏花村諸文化莫不依托于杏花文化,形成了鮮明的獨有性??v使杏花村史前之南陵戌,其碎磚、斷瓦之殘片,飾紋也有類杏花,此不能不謂之奇巧。

      二、杏花村歷史文化的不可復制性及其價值

      杏花村文化諸內涵交互貫通,其核心文化內涵如前述七大內涵,在獨有性的前提下,形成了排他性,即為他文化所不具有之內涵,且為他文化所無法復制之內容。這些都為杏花村歷史旅游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杏花村歷史文化,從歷史上看,他不是借鑒他文化而產生的,也沒有為他文化所借鑒。正因為具有這種特點,它才成為四庫全書所收錄的唯一一部村志。這是杏花村歷史文化在歷史的形成過程中的不可復制性。從今天復建杏花村的角度看,由于杏花村歷史文化在歷史上已具有不可復制性,致使我們今天既無他文化可借鑒,而且必須在杏花村歷史文化的內涵上挖掘。這種在深入挖掘杏花村文化內涵基礎上的文化復建,必然也致使他文化無法借鑒。這就是杏花村歷史文化在今天的不可復制性??偠灾?,無論是歷史上的文化形成期,還是今天的文化復建,這種歷史文化都是不可復制的。杏花村歷史文化不可復制性的全部內容和根本前提,正是杏花村歷史文化在形成期所形成的這種獨有性和排他性。

      杏花村旅游建設,要求深入挖掘杏花村歷史文化的獨有內涵,做好其獨有文化精確的實體表達,包含現(xiàn)有山體、動植物、文化遺存和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恢復,建筑及建筑內涵的把握與恢復,植樹種草的安排,田園的種植與養(yǎng)護,民風民俗的定位與表達……唯有這樣,才能建成一個不可替代的江南池州杏花村,對全國人民和池州人民以及他們的子孫后代有所交代的杏花村。

      [1] 紀永貴.杏花村[M].合肥:時代出版社,2014:3.

      [2] 郎永清.杏花村地望之爭辨析[J]中國地方志,2004(5):55.

      [3] 劉俊.中國唯一入選《四庫全書》的村志:《杏花村志》[J].中國地方志,2008(9):53-58.

      [4] 〔清〕郎遂.杏花村志:卷5[M].北京:北京圖書館藏影印,康熙二十四年聚星樓刻印本:3.

      [5] 〔清〕郎遂.杏花村志:卷7[M].北京:北京圖書館藏影印,康熙二十四年聚星樓刻印本:10.

      [6] 〔唐〕杜牧,吳在慶校注.杜牧集系年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3:825.

      [7] 〔清〕郎遂.杏花村志:卷3[M].北京:北京圖書館藏影印,康熙二十四年聚星樓刻印本:16.

      [8] 〔唐〕李白撰,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06.

      [9] 呂世宏.山西杏花村村名探微[J].中國地方志,2008(9):49-52.

      [10] 〔清〕郎遂.杏花村志:卷8[M].北京:北京圖書館藏影印,康熙二十四年聚星樓刻印本:9.

      [11] 〔明〕王崇.嘉靖池州府志:卷9[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3

      [12] 〔唐〕魏征.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917.

      [13] 〔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7683.

      [14] 〔清〕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3687.

      [15] 〔清〕郎遂.杏花村志:卷4[M].北京:北京圖書館藏影印,康熙二十四年聚星樓刻印本:17.

      [16] 〔唐〕魏征.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917.

      [17] 吳世民.黃賓虹兩次革命的起點[N].池州日報,2006-8-15(3).

      [18] 吳世民.黃賓虹在池軼事[N].池州日報,1991-05-28(3).

      On the Uniqueness and Non-replicability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Apricot Flower Village

      WU Shi-min
      (Chizhou Branch,Anhu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Chizhou 247000,China)

      As a village culture,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pricot flower village represents distinct uniqueness and strong exclusiveness,which can be easily found in every aspects of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the article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uniqueness and exclusiveness,and furthermore,the non-replicability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pricot flower village.

      apricot flower village;history and culture;connotation;uniqueness;non-replicability

      K29;G122

      A

      1008-6021(2015)03-0119-05

      [責任編輯 陳希紅]

      2015-04-27

      吳世民(1968-),男,安徽桐城人,講師。研究方向:科技哲學、歷史文化。

      猜你喜歡
      昭明杏花村池州
      2022中國杏花村國際酒業(yè)博覽會
      CONTENTS
      昭明寺隨想
      旅游(2020年10期)2020-01-07 14:08:31
      杏花村更新重建探討
      中華建設(2019年6期)2019-07-19 10:13:00
      池州武儺文化研究
      武術研究(2019年11期)2019-04-20 12:14:38
      登昭明樓
      教育·學習(2018年9期)2018-12-04 10:20:04
      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
      電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4
      杏花村文化研究的學術審思
      新四軍第七師沿江團池州抗戰(zhàn)述評
      晚唐池州詩人張喬三考
      张家口市| 新营市| 咸宁市| 米脂县| 刚察县| 麻城市| 肃北| 邹平县| 东光县| 钟山县| 敖汉旗| 西华县| 周至县| 新巴尔虎左旗| 嵩明县| 萝北县| 宁陵县| 布尔津县| 南京市| 广宁县| 来宾市| 沿河| 清河县| 锡林浩特市| 嘉禾县| 泗阳县| 汉川市| 嵩明县| 德化县| 屏南县| 象山县| 上杭县| 济阳县| 兰考县| 永泰县| 商都县| 阿城市| 杭锦旗| 福州市| 平湖市| 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