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偉
(安徽大學歷史系, 安徽 合肥 230039)
?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安慶的公園建設
方 偉
(安徽大學歷史系,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安慶市政府根據(jù)市情改建了菱湖公園、安慶公園等幾處公園。公園的修建,為居民休閑娛樂提供了場所,豐富了居民的業(yè)余生活。同時近代安慶公園的建設也為當今城市公園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安慶;公園建設;市民休閑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2.022
公園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是供城市居民休憩、游覽、觀賞的場所,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城市沒有公園。中國近代公園是19世紀中葉由西方人引入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人也在國內一些城市自建公園,特別是民國成立后,公園的建設越來越得到政府的重視。自1928年開始,安慶開始了近10年的公園建設。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安慶的公園建設步履維艱,但是安慶市政府還是改建了菱湖公園、安慶公園等幾處公園,為安慶居民提供了游覽、休閑的場所。
一
作為省會的安慶,市區(qū)人口眾多。1928年安慶市境人口達到11萬人,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1.7萬人[1]161。然而,有十余萬人口的安慶市,卻沒有一處像樣的公園供市民游覽、休閑。這一時期,國內一些城市已經建立了一系列公園,南京、昆明、青島、重慶、寧波、廈門相繼開辟了公園,公園作為近代城市轉型的一個重要標志,對于改善城市環(huán)境,滿足城市居民的游覽、放松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安慶必須要建設一批公園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其實早在1919年,著名林業(yè)教育家、林學家李寅恭就認為,安慶市內人口眾多,空氣質量差,市民苦無休假之處,安慶的公園建設勢在必行。他建議公園必須靠近居民區(qū),“凡城內或附郭之官荒地,廟宇衙署之舊址,皆可改充,如有古牌古坊斷亭殘塔即可圈人”,“公園之垣可用磚石或鐵欄”,同時種植草木,但是花草樹木與房屋之間的距離不能太密;公園建設無大小,“三二畝或十畝八畝之面積皆可”[2]。
孫中山《建國方略》中專門提到安慶應建成雙聯(lián)市:“安慶之雙聯(lián)市將為茶市中心,而此雙聯(lián)市之介在豐富煤鐵礦區(qū)中心,又恰與蕪湖相等。此又所以助茲港使于短期之間成為重要工業(yè)中心者也。故在長江此部建此雙聯(lián)市,必為大有利益之企業(yè)。”[3]1927年,安徽省政府依照孫中山對安慶市建設雙聯(lián)市的設想籌建雙聯(lián)市,面積約為400平方里,分南北兩市,南市位于長江南岸的八都湖地區(qū),北市即長江北岸的安慶。同年11月,省建設廳著手規(guī)劃工作。1928年6月,《安慶省會都市計劃》編制完成。在總體布局上,整個城市按功能區(qū)劃分,其中公園區(qū)分散在城北菱湖,城西鴨兒塘及附近山麓,城東農場,城內的舊藩署[1]。1929年,安慶市建置撤銷,《安慶省會都市計劃》未及實施。雖然計劃未實施,安慶的市政建設仍在積極進行。
二
公園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得到了安慶市政當局的重視,1928年,安慶市通過《安慶市公園計劃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草案》認為,安慶市的公園建設采用何種方式能適合市民要求是為設計上最重要的業(yè)務,不能依據(jù)單純理論如社會情形、氣候地勢、經濟狀況、植被帶與地方之歷史以及遠景、背景、主景、客景、面景等情形確定,而需要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再進行規(guī)劃?!恫莅浮穼Π矐c市的公園計劃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主張“建設公園應顧及財力以規(guī)劃一定之步驟逐漸施行免有中途停輟、設備不完備之弊”,所以安慶市的公園建設根據(jù)安慶的市政發(fā)展情形和經濟狀況分為現(xiàn)在和將來兩個時期進行?!艾F(xiàn)在時期”就是近期將舊公園或近似公園之處加以整頓,“使略有點綴以啟發(fā)市民之興趣”;“將來時期”就是等將來安慶市財力充足后,市原有公園的規(guī)模將擴大同時建設一批新公園。擬建設公園五處,分別是中央公園、菱湖公園、烈士公園、城東公園、南市公園。中央公園就是將舊藩署原有的舊館以及各種廣場花木加以整頓,因為其位于五處公園的中央,所以名為中央公園;菱湖公園就是將舊有的菱湖公園加以布置點綴、修建道路疏通湖面;烈士公園就是將西城外之大觀亭烈士墓、獅子山、鴨兒塘等名勝整合為一公園;城東公園就是將城東迎江寺、振風塔以及放生池后諸山地整合成一公園;由于市政擴充以及南市的居民日益增多,計劃在南市選擇適中地布置亭閣、花草以及運動場圖書館等供市民的需求?!恫莅浮氛J為,現(xiàn)在實施的計劃就是要將菱湖公園加以整頓?!恫莅浮穼α夂珗@如何加以改造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首先就是建筑馬路,由于通往菱湖公園的道路高低不平、寬狹不一,所以要對道路加以改造。其次是湖內布置,在湖內道路旁種植桃樹柳樹,使之桃紅柳綠,景色迷人,在原有的空地上設立停車場,同時對原有的建筑加以整頓,種植花草果樹以及修建假山加以點綴,將湖中一停產的工廠改造為圖書館,供市民看書,在湖中水面不深的地方設游艇供游人游玩,另外在沒有菱藕的地方設一游泳池供游人玩水?!恫莅浮芬矊α夂珗@改造所需經費進行評估,包括修建通往公園的道路以及湖內道路的建設需要工價500元,湖內花木之布置需要200元左右,園內房屋之修繕以及草屋茅亭點綴需要300元上下,湖內游艇需要1 000元上下。菱湖公園整理后,由菱湖公園管理處負責管理,隸屬安慶市工務局,管理處內設管理員1人,園丁雜役4人,同時制定公園開放章程。菱湖公園整理完成后繼續(xù)整理中央公園,市政發(fā)展后再去擴充其他三處公園[4]。
《草案》對安慶市的公園建設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根據(jù)安慶的市情制定了公園的發(fā)展計劃,體現(xiàn)了實事求是、以人為本、先易后難的原則。為了更好地服務市民,建設五處公園分散在城區(qū)不同方位,使安慶居民都能方便地在公園游玩。由于財力有限,不能同時建設五處公園,為此安慶市將公園建設分為現(xiàn)在時期和將來時期進行,現(xiàn)階段建設比較容易的菱湖公園,先易后難,逐步建成五處公園?!恫莅浮穼α夂珗@的整理方案、布置、整理經費以及整理后的管理都制定了詳細的規(guī)劃。總體上說,《草案》對安慶的公園建設計劃是科學合理的,是符合當時安慶市情的。
1928年,安慶市出臺了《安慶市公園管理規(guī)則》,完善了對公園的管理?!兑?guī)則》對公園衛(wèi)生事項、游人違反規(guī)則的處理作了規(guī)定,《規(guī)則》規(guī)定“各公園關于風紀清潔衛(wèi)生事項均應隨時注意并隨時受市公安局及市工務局之取締”,遇有游人違背規(guī)則及發(fā)生不法情事得由園警隨時取締或送市公安局究辦[5]。同時《規(guī)則》還涉及公共團體借用公園開會的程序、公園財產的管理等事項。
隨后安慶市制定了《安慶市公園招商營業(yè)章程》,完善了對公園內租賃地經營商店的管理,《章程》對公園內經營商店的承租人營業(yè)的手續(xù)、承租人經營的種類、期限、租金等等都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同時還對承租人的經營行為進行了規(guī)范,如“凡在園內營飲食業(yè)之商店其飲料食品必須清潔并隨時受市工務局之檢查”、“商店伙友不得借故欺騙顧客,侮慢游人”、“承租人對于園內建設花木器具均須愛護,不得損壞,違者照價賠償”等[6]?!墩鲁獭窞楣珗@內商店的經營步入正軌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商店的經營也為在公園游玩的游人提供了方便。
根據(jù)《安慶市公園計劃草案》,安慶開始建設菱湖公園。菱湖公園位于安慶老成東北,因為盛產菱藕而得名。此地原是一片天然湖泊,湖中有一小島為湖嘴,清康熙后期挖掘康熙河,湖嘴與大湖隔開,后鄉(xiāng)民圍圩改湖,引種紅白蓮,形成自然風景區(qū),面積約1 100多畝,逐漸形成旅游勝地。為了規(guī)范游人的行為,1928年,安慶市通過了《菱湖公園游覽規(guī)則》?!兑?guī)則》對游人的行為舉止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如“園內花木不得攀折采取”、“園內建筑及陳設不得損壞或挪移”、“游人車馬須一律停放于指定之停車場”等[7]。
菱湖公園設施極其簡陋,公園內的布置都沒有修葺。1929年,安慶擬對菱湖公園加大投資,新建一些建筑,以便使游人“得享受藝術化之園地,以修養(yǎng)其身心”[8]。1934年春,將菱湖公園內的房屋重新修理粉刷,改建亭榭,同時購買花卉,栽植花草樹木,使“風光點綴,眼目一心,足為游覽之一助”。由于菱湖公園沒有標識引導游人,對菱湖公園不太熟悉的游人往往容易迷路,于是決定在菱湖公園向西路口與安合路交叉口,“添設牌樓一座。牌樓上橫匾一方,系最上等白石做成,中鑄‘菱湖公園’四字,捶以銅金,遙瞻遠矚,頗增光彩?!蓖瑫r為了方便游人到菱湖公園游玩,改造了菱湖路,“南至江干路起,北至安合路安慶北站止,成一緯線之馬路,中間直穿華中新市車站各路,以相通聯(lián)”,設計“寬度為十五公尺,車馬道寬十一公尺,行人道兩邊各寬二公尺,做成碎石麥克登路面?,F(xiàn)已修成東流渡口至新市路東端一段矣”[9]。
三
菱湖公園在城北,游覽不便,急需在城內建設一公園。自30年代開始,安慶相繼改造了其他公園。1930年,安慶計劃除了對菱湖公園加以點綴外,并選擇“其他相當?shù)攸c,更開一第三公園之始基,共計約需洋五千元”[10]。1931年,省建設廳出臺《安慶之新建設計劃》,擬將“一、城北之菱湖;二、城西之鴨兒塘及其附近山麓;三、城東之農場;四、城內之舊藩署”分別加以拓展,作為較大公園,同時在“城內酌擇相當?shù)攸c,開設多數(shù)之小公園”,其詳細設計計劃,待測量完成后,再行決定[11]。1931年,根據(jù)省政府的決議,準備將安慶市內的舊藩署改造為安慶公園并設立歷史博物館,經過勘察設計,舊藩署的全部面積約合五十九畝三分,“除圖書館房屋應予保留外,尚有保安隊及高中實小等機關,占用房屋甚多”,導致地面零星不整,不適合公園之用,“擬應一律拆除,以免障礙”。通過預算,公園改造的費用53 902元,至于款項如何劃撥,以及占用的機關的遷移問題交由省府核示[12]。同年,省建設廳在園內建噴水池一座、亭子兩個,修碎石干道,并改建圍墻、大門,栽種花木[1]。但是由于安慶公園改造的款項難以籌集,加上園內占用住戶遷移問題,安慶公園一直未能全部建成。1935年,安慶又將安慶公園的建設提上日程,擬將安慶公園的改造分為三期完成,“一期拆屋平地,建筑道路,修理古跡,及必要設備,計需洋兩萬元;第二期樹蒔花木,及應有附屬設備,計需洋二萬元;第三期完成全部集合,需洋一萬三千九百零二元,呈建設廳核準照辦”。經過近一年的建設,1936年公園竣工。
與此同時,安慶還改建了其他公園。位于菱湖公園西北的宜園,經翻修,“屋后就地作法國式花壇,中留行人道,將來即沿道排植冬青,壇中栽置各種花卉,四周設竹籬,高約五尺,籬外復鋪三尺煤屑道路”,方便游人觀賞[9]。位于市中心的游樂園,于1935年春天“更換花匠,增添四季花木,種類新奇”,同時又將房屋修理,四圍的花墻一律刷新,“增加美觀不少”[9]。同年,安慶續(xù)建省會濱江公園,“公園四周鐵鏈洋泥欄桿,暨放寬江磡,以及內部卵石小道等項”都有進展,濱江公園于當年竣工。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安慶根據(jù)市情改建了菱湖公園、安慶公園等幾處公園。公園的建立,豐富了居民的業(yè)余生活,為居民休閑娛樂提供了場所。由于經費短缺制約了安慶公園建設??箲?zhàn)時期,安慶淪陷,公園建設被迫中斷,已經修建好的幾處公園也毀于戰(zhàn)火。
參考文獻:
[1]安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慶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2]李寅恭.安慶無公園之缺點[J].中華農學會報,1919(9).
[3]孫中山.建國方略[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148.
[4]市工務局.安慶市公園計畫草案[J].市政月刊,1928(4-5).
[5]安慶市公園管理規(guī)則[J].市政月刊,1928(4-5).
[6]安慶市公園招商營業(yè)章程[J].市政月刊,1928(4-5).
[7]菱湖公園游覽規(guī)則[J].市政月刊,1928(4-5).
[8]十八年度安慶市建設方案[J].安徽建設,1929(8).
[9]安慶市政[J].中國建設,1935(3).
[10]安慶市十九年度建設方案[J].安徽建設,1930(19-20).
[11]建設廳.安慶之新建設計劃[J].安徽建設,1931(30).
[12]開辟安慶公園并設歷史博物館[J].安徽建設,1931(30).
責任編校:徐希軍
中圖分類號:TU-0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730(2015)02-0101-03
作者簡介:方偉,男,安徽安慶人,安徽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10-14 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