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小學的電教設施逐漸完善,電教的發(fā)展已經擺在了一個重要的位置,但是在電教的管理等方面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筆者對電化教育的特點、作用以及當前電化教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
關鍵詞:電化教育;特點;作用;問題
一、電教設備的管理
1.計劃與采購
根據(jù)本單位需要及經濟條件許可,制訂出長遠的和近期的設備增添規(guī)劃,然后再按照當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本年度的采購計劃。制定計劃前,應該走群眾路線,集思廣益,廣泛征求對器材的需求意見,并注意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因校制宜。采購器材之前,要將計劃呈報有關領導審批,經同意后方可購買。
實施采購應注意器材的選型、配套、質量、價格及配件的來源等,對已指定采購的器材做到心中有數(shù)。
2.驗收與登記
各種設備、材料進貨后,要經過器材庫管理人員和有關技術人員共同驗收,登記造冊,記賬入庫。要嚴格執(zhí)行財務制度。財務人員收到器材的入庫單、驗收單,必須有主管領導和倉庫保管員的簽字,方可報銷入賬。
3.妥善保管
保管好一切設備,工具、材料,不得造成積壓、損壞、發(fā)霉、變質和過期等浪費現(xiàn)象。要經常保持物賬相符,做到分類清楚,同時應搞好庫房的防塵、防潮、防火、防盜工作。
4.使用手續(xù)
大型貴重設備,應由專職技術人員或專職管理技術小組負責使用、管理和維護。比較復雜和重要的設備,如錄像機、攝像機、電影放映機等,應由受過專門訓練的技術人員操作,嚴禁其他人員隨意使用。常用的設備,如幻燈機、投影器、錄昔機等,可由電教人員向教師講解使用方法后,由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一般工具、材料、低質易耗晶的使用,應按照領物手續(xù)登記后出庫,并定期核對。丟失或損壞者,應視情節(jié)給予批評、處分或令其賠償。對易耗損的領取應有主管人員批準,并簽字登記。
5.保養(yǎng)與維修
保養(yǎng)是為了更好地使用,是為了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保養(yǎng)是一件經常性的工作,每部設備均應有保護罩,機械部分要定期加油,磁頭應定期清洗,經常檢查各種部件,防止松動、丟失。有故障的設備應及時組織維修人員檢修。貴重設備出現(xiàn)故障,應及時報告主管人員,送維修部門修理,非維修人員不準拆卸。
二、電教管理的意義
電教管理是指對開展電化教育所管轄和涉及的范圍進行組織指揮、有效地控制和及時地處理,使之發(fā)揮最大的教育效益。要使電教管理得以充分發(fā)揮作用,關鍵在于電教管理者。電教管理者除必須熟悉本職業(yè)務外,還須具有現(xiàn)代化管理知識、才能、膽略和魄力。具體地說,開展電化教育,需要有設備、有器材,有人才,這些都是為培養(yǎng)“四化”建設人才的投資。為了充分發(fā)揮電教設備、電教器材、電教人才的作用,必須加強科學的管理工作,使管理范圍內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信息得以傳遞、反饋,進行有效的協(xié)調和控制,并需要不斷保持與各部分環(huán)境的平衡,電教管理得當,可以投資少、收效大。否則,不但不會收到應有的效益,相反,還會造成經濟上、人力上的巨大浪費。
電化教育的興起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標志之一。電化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教育手段現(xiàn)代化和教育效果最優(yōu)化。因而,電教管理必須為實現(xiàn)這個目的而展開工作。學校電教管理必須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為教育、教學服務,盡可能地做到投資少,效率高。電化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科學技術發(fā)展進入教育領域的必然結果。為加強學校的電化教育,學校應建立、健全電化教育機構,,可設立電教組(室),配備專職或兼職電教人員。電教組(室)均屬教學單位,電教人員應與其他教師享有同等待遇,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職務應按有關規(guī)定評定和聘任。電教組(室)應在校長和教導主任的領導下,配備與其任務相適應的人員,并聘請優(yōu)秀教師兼任電化教育機構的工作。其主要職責是:1,制定本校電化教育的規(guī)劃和計劃,開展電化教學工作。2,電教教材的收集、保管和提供播放。3,負責電教設備和用房的采購、管理及設備維修。4,幫助教師掌握電化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三、小學電教設備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少專門管理人員
很多學校目前都購買了電教設備,但是卻沒有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電教設備由學?;蚪逃块T集中外出采購,根據(jù)國家對電教產品的質保要求,在設備質保期間,由設備生產商負責維修,由于外出采購設備,學校位置離設備生產商所設維修點較遠,設備出現(xiàn)故障后工作人員不能及時到校維修,若設備使用超過質保期,由于學校缺乏專業(yè)電教設備維修員,設備出現(xiàn)故障后基本上得不到維修,當電教設備出現(xiàn)故障不能使用時,就不管不問,導致部分可維修而得不到維修的設備報廢。即使有的學校有電教管理員,但是也僅僅是作為設備的維護工,沒有發(fā)揮專門管理的作用,這樣一來,電教設備就成了一種擺設,沒有發(fā)揮到應有的功能。
2.管理制度不完善
學校由于學校領導對電教設備管理認識不足,電教設備管理有關的規(guī)章制度仍未建立健全;或者是相關制度沒有能夠隨著學校的發(fā)展和電教設備管理工作特點的變化而完善;電教設備需要科學的管理制度和評價系統(tǒng),但是目前很多學校在這方面做的不完善,小學對電教設備管理仍采取陳舊的管理模式,由于缺少統(tǒng)一信息管理,上級分配至各學校的貴重電教設備缺少監(jiān)督機制,貴重電教設備容易公物私用。上級管理部門不能隨時監(jiān)測學校教育信息化設備使用情況,導致很多電教設備得不到很好的維護,電教的發(fā)展比較隨意,存在很多的隱患。
3.硬軟件搭配不協(xié)調
一般學校在發(fā)展的初期,都是花重資打造學校的硬件設置,小學的電教方面也是一樣,前期電教的硬件設施購買完,后期的軟件跟不上,導致了很多的資源浪費。硬件的發(fā)展不可避免地需要軟件的支撐,兩者相輔相成,處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如果忽視了一方的發(fā)展,則會造成了電化教育實施困難,現(xiàn)在網絡發(fā)展迅速,有大量的軟件支持教育教學功能,教師沒有學習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知識,看哪個軟件就都安裝,造成計算機運行不起來。還有的學校設備老舊,硬件支撐不了軟件的運行。這些都導致了教師無法有效的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
4.評價系統(tǒng)跟不上
電教的主要思想是設備的實用性和經濟性,但是當前很多小學校不重視這一點,為了追趕潮流,一旦設備有新的發(fā)展,完全不顧當前的情況,導致了前后銜接不上,浪費嚴重,而且電教的評價系統(tǒng)很落后,對于一般教師的電教能力也沒有一定的考查機制,與電教的初衷嚴重相反。
作者簡介:樸君(1986-6-3),男,吉林龍井,教育管理,延邊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管理 2014級 教育管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