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其家庭固定伴侶生活質(zhì)量
宋艷沈紅五1匡安娜2俞杰1徐旭娟1
(南通大學護理學院,江蘇南通226001)
摘要〔〕目的調(diào)查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其家庭固定伴侶的生活質(zhì)量。方法通過家訪對100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固定伴侶分別運用家庭功能評估表及簡明健康狀況調(diào)查表(SF-36)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21%的患者家庭功能良好,79%有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障礙;家庭固定伴侶的生活質(zhì)量較常模比較偏低,8個維度中,除情感功能(RE)無明顯差異外,其他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中仍需增強患者家庭功能;關注家庭固定伴侶的身心狀況。
關鍵詞〔〕高血壓合并糖尿??;家庭功能;家庭固定伴侶;生活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南通市科技項目(XA2009001-7);南通市社會事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示范計劃(HS2012046)
通訊作者:沈紅五(1969-),女,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護理管理研究。
1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2江陰市人民醫(yī)院
第一作者:宋艷(1981-),女,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慢性病護理研究。
2010年學者提出“高血壓-糖尿病鏈”的概念〔1〕,指出兩病擁有相近的危險因素、近似的發(fā)病風險評估指標、共同的發(fā)病土壤,均可顯著增加腎臟衰竭、心腦血管疾病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共同患有兩病更是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2〕?;加袃刹〔粌H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折磨,而且更易讓患者產(chǎn)生厭煩及疲憊心理〔3,4〕,影響與家人的各種交流,加上家庭固定伴侶長期的照顧引起的精神、心理壓力及身體的疲勞等可能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5〕。本研究旨在調(diào)查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固定伴侶的生活質(zhì)量。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11年5~9月篩選南通市某社區(qū)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及相應家庭固定伴侶100名。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基層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同時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有關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病程在6個月以上;②年齡≥18歲;③無精神障礙;④有正常的理解聽說能力;⑤與家庭固定伴侶生活在一起。家庭固定伴侶的界定:①為患者家庭成員且年齡18~75歲;②與患者住在一起并且每天照顧患者時間≥4h;③如配偶、子女等親屬,不包括保姆;④無嚴重的身體疾患,無精神障礙,有正常的語言理解力。每例患者選擇1名家庭固定伴侶為調(diào)查對象,若照顧者有多名,則將照顧時間最長的照顧者納入調(diào)查?;颊咂骄挲g(70.95±5.96)歲;男55例,女45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0例,中學54例,大專及以上36例;病史<5年15例,5~10年60例,>10年25例;家庭月收入<2 000元18例,2 000~5 000元70例,>5 000元12例;收縮壓(146.54±11.42)mmHg;舒張壓(102.35±12.16)mmHg;血糖值(6.94±1.88)mmol/L。家庭伴侶平均年齡(54.12±4.89)歲;男31例,女69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4例,中學60例,大學及以上26例;與患者的關系:子女40例,夫妻52例,其他8例。
1.2研究工具①基本資料調(diào)查表:患者及家屬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由研究組成員自行設計,內(nèi)容包括: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血壓、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②家庭功能評估表:簡稱APGAR問卷又稱家庭關懷度指數(shù)測評表。評價家庭適應度、合作度、成長度、情感度、親密度5個方面,每個問題三個答案:“經(jīng)常這樣”2分,“有時這樣”1 分,“幾乎很少”0分。將5個問題得分相加為總分,總分7~10分表示家庭功能良好,4~6分表示家庭功能中度障礙,0~3分表示家庭功能嚴重障礙。③簡明健康狀況調(diào)查表(SF-36):包括36個條目分為8個維度,分別為生理功能(PF)、社會功能(SF)、軀體疼痛(BP)、生理職能(RP)、精神健康(MH)、情感功能(RE)、精力(VT)、總體健康(GH),內(nèi)容效度指數(shù)(CVI)為0.87。
1.3研究方法研究人員通過家訪進行問卷調(diào)查前給患者及家庭固定伴侶充分解釋調(diào)查的目的及要求,征求患者的同意,為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及有效性,調(diào)查時用統(tǒng)一指導語回答被調(diào)查者的疑問。問卷由被調(diào)查者自行填寫,對于視力不佳、不識字等情況不能獨立完成的被調(diào)查者,研究者可不加暗示地讀出問題及答案,由患者自己做出實際選擇后代為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對內(nèi)容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漏填項目及時補填。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
2結(jié)果
2.1患者家庭功能情況患者中21例(≥7分)家庭功能良好,56例(4~6分)家庭功能中度障礙,23例(≤3分)家庭功能嚴重障礙。患者家庭功能具體條目得分:當我遇到問題時,可以從家人得到滿意的幫助148分、我很滿意家人與我討論各種事情以及分擔問題的方式68分、當我希望從事新的活動或發(fā)展時,家人都能接受且給予支持95分、我很滿意家人對我的情緒(喜、怒、哀、樂)表示關心和愛護的方式80分、我很滿意家人與我共度時光的方式169分。
2.2家庭固定伴侶的生活質(zhì)量情況家庭固定伴侶的生活質(zhì)量與常模相比,除RE外其他維度均存在差異(均P<0.05)。見表1。
表1 家庭固定伴侶的生活質(zhì)量得分( ±s)
3討論
本次調(diào)查說明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家庭并沒有充分發(fā)揮作用。本研究納入的患者均有家庭固定伴侶的照顧,因此能夠在時間、空間等方面的與家人共享;當患者日常生活中在遇到困難或危機時,能在家庭固定伴侶的協(xié)助下獲得資源,幫助其解決問題;患者與家庭固定伴侶之間互相分擔責任、解決問題和做決定的方式等還需要進一步改善;患者對于家庭成員支持、引導、關心、愛護的程度不是很滿意。郝慶英等〔7〕調(diào)查結(jié)果中,家庭功能良好占45%。家庭的基本功能是為家庭成員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8〕。慢性疾病與生理-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家庭功能與患者健康狀況、疾病發(fā)生及預后有密切聯(lián)系〔9,10〕,有學者指出家庭功能的評價可以簡單地指出家庭問題存在的層次,并且可以用來作為治療的指南〔11〕。
李梅枝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家屬的生活質(zhì)量較正常對照者差,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近。影響家庭固定伴侶的生活質(zhì)量的原因可能是:①照顧負擔〔13〕:高血壓、糖尿病都是慢性生活性疾病,需要長期的照顧,血壓、血糖控制不好,就極可能引起各種嚴重的并發(fā)癥,因此家庭固定伴侶的照顧對患者病情控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②焦慮、抑郁〔14〕:在長期的照顧中,家庭固定伴侶發(fā)生抑郁和精神疾病的比例增加,常會感到焦慮。③經(jīng)濟因素〔15〕:高血壓及糖尿病確診后,患者需要長期堅持用藥,增加了家庭的開支;此外照顧者由于照顧的任務不得不改變工作時間甚至不得不放棄工作,又減少了家庭的收入。④缺少社會支持〔16〕:這兩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改善方法是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但由于家庭固定伴侶知識有限,外界又不能及時給予相應的支持,又間接地增加了患者的照顧負擔。家庭固定伴侶在患者的康復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7〕,因此醫(yī)護人員在關注患者病情的過程中,也該同時關注家庭固定伴侶的身心狀況,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伴侶在康復過程中的作用。高血壓、糖尿病的護理干預需要鼓勵患者加強與家庭固定伴侶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患者的家庭功能;干預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同時,關注家庭固定伴侶的身心狀況。
4參考文獻
1CheungBMY.Thehypertension-diabetescontinuum〔J〕.JCardiovascPharmacol,2010;55(4):333-9.
2OsborneRH,JordanJE,RogersA.Acriticallookattheroleofself-managementforpeoplewitharthritisandotherchronicdiseases〔J〕.NatClinPracticeRheumatol,2008;4(5):224-5.
3王昕,葉蘭仙,任建功,等.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9;26(8):557,560.
4WoiHyunS.Evidence-basednursingpracticeforhealthpromotioninadultswithhypertension:aliteraturereview〔J〕.AsianNursingRes,2010;4(4) :227-45.
5YinT,ZhouQ,BashfordC.Burdenonfamilymemberscaringforfrailelderly:ameta-analysisofinterventions〔J〕.NursingRes,2002;51(3):199-208.
6李寧秀,劉朝杰,李俊,等.四川省城鄉(xiāng)居民SF-36評價參考值〔J〕.華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32(1):43-7.
7郝慶英,郝玉芳.心血管患者家庭功能及其行為方式〔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5):3-4.
8SkinnerH,SteinhauerP,SitareniosG.FamilyAssessmentMeasure(FAM)andprocessmodeloffamilyfunctioning〔J〕.JFamilyTher,2000;22(2):190-210.
9MartireLM,LustigAP,SchulzR,et al.Isitbeneficialtoinvolveafamilymember?Ameta-analysisofpsychosocialinterventionsforchronicillness〔J〕.HealthPsychol,2004;23(6):599-611.
10GlasdamS,TimmH,VittrupR.Supporteffortsforcaregiversofchronicallyillpersons〔J〕.ClinNursRes,2010;19:233-65.
11張作記,家庭關懷指數(shù)問卷.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159.
12李梅枝,姜冬九,龍浩文.糖尿病患者家屬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J〕.中外健康文摘,2010;7(6):67-70.
13SchumacherK,BeckCA,MarrenJM.Familycaregivers:caringforolderadults,workingwiththeirfamilies〔J〕.AmJNurs,2006;106(8):40-9.
14AlspachG.Handingoffcriticallyillpatientstofamilycaregivers:whatareyourbestpractices〔J〕.CritCareNurse,2009;29(3):12-4.
15李紅,汪梅朵,黃華玲,等.對老年慢性病患者照顧者家庭負擔的調(diào)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6):561-4.
16SchulzR,SherwoodPR.Physicalandmentalhealtheffectsoffamilycaregiving〔J〕.AmJNurs,2008;108:23-7.
17GoldbergA,SallowayRicklerK.TheroleoffamilycaregiversforpeoplewithchronicIllness〔J〕.MedHealth-RhodeIsland,2011;94(2):41-2.
〔2014-06-07修回〕
(編輯安冉冉/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