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警察學院 柳實
理性駕駛 安全第一
文/北京警察學院 柳實
所謂理性駕駛,就是開車要專心,善于準確觀察分析解決行車途中遇到的情況,懂得總結(jié)經(jīng)驗。此外,要具備防范意識和預見性,通過觀察分析判斷,通過正確的方法及早采取規(guī)避措施。
許多駕駛員在高速路上行駛時常遇到大貨車突然并線或者轉(zhuǎn)彎,造成與家庭小轎車剮蹭碰撞、車毀人亡的事故。任何事情的出現(xiàn)都有前兆,大車在路上走應(yīng)該是在本車道居中勻速行駛,當要并線轉(zhuǎn)彎一定會靠近分道線,當注意到前方大車沒有在本道居中勻速行駛,加快或減速靠近分道線則必定有情況,駕駛員如能預見做到防范,或許就能規(guī)避。
開車是件愜意放松的事兒,但也是最具危險性的事兒。在路上隨時都可能遇到危險情況,眼看前方不超過20秒,通過后視鏡、側(cè)視鏡觀察后方情況,如有危險情況不能夠及時躲避,至少也應(yīng)有防御動作減少傷害。這就要求駕駛員不管是行車還是駐車都不可放松對路面情況的觀察,要有防范意識。
案例:2010年5月9日,北京發(fā)生了一起英菲尼迪車禍事件轟動一時,當時英菲尼迪車主因酒后駕駛高速將前方正在等待紅燈的菲亞特轎車撞出,造成菲亞特轎車內(nèi)兩死一傷。法院認定肇事司機犯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其無期徒刑。
為什么會有如此嚴重的后果?人們除了聲討英菲尼迪車主不該酒駕以外,也該反思被害車主如果具備防范意識,或許這場車禍可以避免。當時菲亞特車主因等紅燈,在車上閉目養(yǎng)神,沒有察覺到后方有車非正常行駛過來,如能及時防范或許能降低傷害。
要做到眼睛能看到情況,耳朵能聽到聲音,鼻子能嗅到氣味,皮膚能感覺到溫度,綜合路面情況,這些是理性駕駛不可或缺的方法和依據(jù)。并且觀察眼界要開闊,不僅要看到有直接原因的情況,還要看到間接的情況和現(xiàn)象。
案例:有一次,我開車行駛在鼓樓大街上,從北向南開,行至一個公共汽車站,門口停著一輛超長公交車準備進站。由于公交車較長,無法看清楚車頭前面的情況,只見車下能看到車輪和人腳,此時我通過余光捕捉到在公交車的馬路對面有一婦女在大喊,結(jié)合到正是下午4點多的時間,預測或許車頭前方有此婦女的孩子。于是我放緩車速前行,等開到公交車頭前發(fā)現(xiàn),果不其然有個孩子準備過馬路。
如果當時沒有捕捉到這一信息并綜合路面情況,不能及時采取措施,或許又將造成一例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