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jié)M珠璣寫丹青
中國書畫藝術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而花鳥畫更是中國畫苑的一枝奇葩,千百年來,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以及藝術品格在中國畫史冊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B畫藝術擁有著極為獨特的藝術韻味,包含了中國文化中追求高雅欣賞水平,以及對自然的崇拜精神,凝聚了我國數(shù)千年文化的智慧結晶和高超的藝術成就。美總是源自于人本性的愛,中國畫花鳥作品的本質(zhì)就是回歸到最自然的生活和美麗,它所描繪的對象是花、草、蟲、魚、鳥、獸等以及與之相關的自然界。其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通過對物象的描繪,借以表現(xiàn)藝術家的精神世界和真情實感,以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
劉朗清的花鳥寫意作品清新明麗,品味高雅,靈性灑脫,令人在美的欣賞中獲得情感上的慰藉,他筆下的花鳥畫,既有傳統(tǒng)筆墨又有現(xiàn)代色彩理論和技法。其中可以追溯到歷代名家的畫法:如陳淳簡練質(zhì)樸的手法,任伯年超脫自如的運筆,王雪濤的干筆畫法。他筆下的作品,用筆用墨皆極其精致,且富于活力、充滿彈性,仿佛飽含生命的力量。同時根據(jù)不同需要,又變化出多種高風雅致的畫面:搖曳生姿的月季,亭亭玉立的荷花,挺拔的竹枝、飽滿的石榴、展翅欲飛的翠禽、閑情依偎的太平鳥,振翮摩天的雄鷹,在韭菜花叢中辛勤勞作的蜜蜂……
劉朗清,1953年出生于湖南長沙寧鄉(xiāng)縣。說起來寧鄉(xiāng)的人杰地靈那是頗為令人羨慕不已的。天下才子看湖南,湖南才子看寧鄉(xiāng),蜀相孔明托付大事的蔣琬、清代大學者陶汝鼐、共和國開國領導人劉少奇、黨的一大代表何叔衡、人民司法事業(yè)的奠基人謝覺哉等著名人物,無不在這里沐靈山秀水之氣,聞鐘罄絲竹之聲,受這里的三湘文化之熏陶而成長為一代俊杰。劉家自劉朗清的先祖起雖說不是簪纓門第、鐘鼎人家,但也算是知書達理,書香氤氳的明禮之家。他家現(xiàn)存的一冊《幼兒診療》,就是他的先人自己編寫繪圖的醫(yī)療書籍。他的祖父是家鄉(xiāng)的私塾先生,父親是《寧鄉(xiāng)日報》的美術編輯,能寫能畫,尤善工筆人物畫。在這樣的家風熏陶下,幼小的朗清十分喜愛寫寫畫畫,常常是出入在父親的辦公室,趴在椅子上一畫就是一整天。
后來,父親看他這么喜愛畫畫,就給了他一本《芥子園畫譜》,小朗清如獲至寶,捧著這本書仔細地翻閱開了,幼小的他并不知道,這時,父親幫他叩開的是影響他一生的繪畫藝術之門。憑著自己的聰慧和努力,當恢復高考的春風吹來,雖說后來在鄉(xiāng)村讀完小學又上了中學的劉朗清,還是被推薦到了湖南益陽師專美術班,開始了廣拜名師的藝術之旅。他先是師從湖南科技大學美術學院前院長、湖南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曾景祥教授。曾景祥是位畫路寬廣的優(yōu)秀畫家。不僅諳熟國畫的人物、山水、花鳥諸科目以及工筆、寫意等技法,還兼擅西畫——油畫、水彩、水粉畫。在學校里,劉朗清憑借著從小注重學習素描、透視、色彩、藝用解剖等繪畫的基礎,各種知識接收很快,這也讓他得到了學校里很多老師的悉心指導。于是,他在這些老師那里,學習了很多大師的技法和經(jīng)驗。
這一時期,對他影響頗深的還是要數(shù)吳喬蓀教授了,吳喬蓀是湖南知名畫家,對人物、山水、花鳥畫都有較高的造詣。受吳老師的影響,他開始對花鳥畫有了更多的研究和體會。機遇總是垂青于那些有準備的人,一天,吳老師的一個朋友,一位工藝大師請吳老師去他的廠里參觀,適逢劉朗清在場,于是,吳老師就帶了他同去。在那里,他發(fā)現(xiàn)了一批很多人買都買不到的珍貴的繪畫書籍,這讓他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向主人提出了借閱的請求,勤奮的劉朗清把這些資料借閱回去后,用毛筆一筆一劃地抄寫起來。1976年的冬天,這個冬天異常的寒冷,還沒有棉鞋,可在強烈的求知欲的催促下,劉朗清硬是跑了很遠的路,去老師家來來回回的抄寫著這些寶貝。這讓他獲益匪淺,也讓他的繪畫水平有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常常得到幾位老師的表揚。
然而造化弄人,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教書育人的劉朗清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初中、高中都不設美術課,他只好把自己的藝術之夢交給每天那僅有的業(yè)余時間,開始了粉筆染發(fā)、紅花映笑的教學生涯。
教師肩負著傳承人類文明的使命,是學生求知坎途中的指點迷津者,是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引路人。在這個崗位上,劉朗清一干就是30多年,教師、班主任、教導主任、校團委書記、校長、黨委書記,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自己教學生涯的精彩人生。他滿腔熱情地深愛著走過的幾所學校的師生與校園的一草一木,業(yè)余時間,他借助畫筆表達著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傳神感悟。這份愛,也讓他的教育事業(yè)蒸蒸日上,他也因此被評為國家特級教師,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在長期兢兢業(yè)業(yè)從事教育工作之余,劉朗清始終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從寧鄉(xiāng)第七中學、第十中學、第四中學、寧鄉(xiāng)市委黨校、寧鄉(xiāng)市第一中學這一步步走來的道路上,繪畫藝術始終如鐘情的戀人一樣陪伴在他的左右。學校的各種展覽和活動,是這個“戀人”拋頭露面的最好時機;編寫幼兒美術教材,是這個“戀人”默默陪伴的寫照;學校的課間時間,是他同這個“戀人”共同澆灌藝術桃李的黃金時段……直到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推廣,催生了學校的美術教育,學校成立了專門的藝術班,其他班級也成立了美術興趣小組,這對戀人才如魚得水,堂而皇之地走進婚姻的殿堂,開始了甜蜜的生活。
幾十年來,劉朗清和他的“藝術伴侶”共同培育出數(shù)以百計的藝術人才,有的考上了專業(yè)美術學院,有的在省市書畫大賽獲得大獎。在桃李芬芳的同時,他們自己也收獲了甘甜的粒粒果實。在小寫意花鳥創(chuàng)作的幾十年間,有的知名雜志如《讀者》、《河北當代美術》、《美術報》、《知識博覽報》、《中國藝術品投資導報》、《國粹》等,爭相和他約稿,有的專版推介,有的登載其作品。還有多種多樣的書報小冊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甘肅衛(wèi)視臺、中國旅游經(jīng)濟電視臺等媒體向社會大力推薦同時,他還多次參加各類書畫大賽并獲獎。
藝術來源于生活,花鳥畫貴在傳神,更能引起人們心中對美的追求。自古以來,畫家們與其說畫花鳥畫不如說是詠花贊鳥,寫人寫事,花鳥畫的當代意義更在于對生命意識的表達,在于對自然和諧價值觀的追求,而現(xiàn)在處于新社會中的畫家所作花鳥畫則表達了畫家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在名人名家書畫邀請展上,劉朗清的作品《無此味不成五味》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評。這幅充滿寓意的作品,表現(xiàn)了沒有辛勤的苦干和實干,就沒有今天美好的生活的深刻哲理,看后讓人記憶深刻,印象頗深。
他的作品《秋光不老有娛情》畫作絢麗色彩、用墨精細、富貴氣派,彌漫其間的是浪漫主義的祥和氣韻,他將激情沉浸于理性之中,使畫面中魚的歡蹦亂跳,形成一種古典技法的張力,并努力在作品中傳達自己對當代中國生活的體驗與感受,他一直將藝術探索的目光投向理智的思維,使之在延展了畫家在畫魚、寫魚,與魚交流的同時,表現(xiàn)出那種魚與水誰都離不開誰的關系。魚確實很美,但畫魚很難,難在一個“活”字上,若表現(xiàn)不好,就顯得呆板俗氣?!爱嬼~須活潑,得其游泳像”,說明了魚游在水中悠然自若或躍水搏浪的性情與特征,才能畫出神韻。才能讓讀者清楚地了解中國畫的“力”與“氣”、“神”與“形”,其線條的多變與屈曲具有對復雜心緒的宣泄功能。在這里劉朗清完成了線形的轉(zhuǎn)換,即從寫實水墨的造型輪廓回歸到傳統(tǒng)繪畫的文化涵義上來。
他筆下的魚注重畫面的整體構圖、氣勢,很講究位置的經(jīng)營,透過作品的畫面感受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diào);他對墨的濃、淡、干、濕、破、潑把握有度,色彩鮮明,線條流暢,工筆畫作融情于景,傳達出花鳥畫的色、光、意、韻,并表達出其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生活底蘊。畫家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把工筆與寫意兼而有之,講究以形寫神,立意新、境界高,極具神韻。他筆下的魚陽剛、激越、騰躍,有一種勇往直前的奮發(fā)精神,但也有沉靜、秀美、悠閑的情趣韻味,從而達到整體性的視覺張力,交織成明暗心緒的主觀跳躍,畫家把自然光源的寫生模擬,延展了一種直接導致審美心理的心靈愉悅,使觀眾注意到水墨暈化,漬染對情緒敏感細膩的表現(xiàn)力,有一種大家閨秀風浪不驚的神情,讓人感覺出幾分細膩,幾分雅趣。
劉朗清的畫具有西畫扎實的功底,更具國畫超然的表現(xiàn)能力,其作品融合中西之法,在造型、色彩、虛實、層次諸方面,力求個性的張揚和完美,這是十分可貴的。中國畫是一種表現(xiàn)色彩很濃的繪畫形式,重精神、重氣韻、講格調(diào)、講內(nèi)美,把生活所有美的感受轉(zhuǎn)化成藝術的審美要求。西畫則重寫實,以透視和明暗的方法表現(xiàn)物象體積、質(zhì)感和空間感。并要求表現(xiàn)物體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現(xiàn)的色彩效果。而劉朗清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將中國畫深邃的文化、內(nèi)涵與西方藝術形式美相結合,成就了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就是一個新的繪畫方式或是一種新的表現(xiàn)形式,這往往就是藝術領域里的一個新的標識。
2012年,劉朗清從教育的崗位上光榮地退了下來,他謝絕了許多學校高薪聘請他當校長的美意,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專職繪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之春。
藝術風格的創(chuàng)新,既與扎實的功底緊密相連,又離不開對意象的理解。劉朗清有著對物象和線條扎實的駕馭能力,他將書法中的灑脫、遒勁、控制、駿爽、享受、意趣的筆法融入繪畫之中,讓線條如同美妙的音符一樣躍動起來。他以嫻熟的筆法,自然地將線、形、質(zhì)等繪畫元素巧妙結合,其深厚的功力在形似與神似中予以盡情地發(fā)揮。他厚實的文化功底與豐富的想象,為他的寫意花鳥繪畫賦予了點睛之筆。他時常在幾根勁竹旁畫一兩株蘭草,在奇形怪狀的石縫中畫一條清泉順流而下,在一方矗立的石頭之上畫一只昂首眺望的雄鷹,在兩桿長莖托舉的荷花旁畫幾條游魚,使凝固的美立時充滿生命的靈氣與靈動,讓人看后怦然心動、遐想無限。
清淡素雅的色彩、簡約明快的線條,共同組成了劉朗清寫意花鳥畫的風格。他用淡雅花鳥的閑情逸致、超凡脫俗的和諧構想,展現(xiàn)了一個身處物欲橫流時代的畫者對淡泊明志的向往和追求,引發(fā)的是對時空流轉(zhuǎn)的美好記憶,激起的是對人生大境界的思考與希冀。他的每一幅作品,無不旨在追求美麗自然、陽光向上的意境,體現(xiàn)的則是中華民族在繁榮富強的道路上民族精神追求的藝術表達。這種純粹的藝術和高雅的心靈展示,是劉朗清寫意花鳥繪畫展現(xiàn)的積極文化意義和對中國夢時代內(nèi)涵詩意的渲染與詮釋。
劉朗清說:“傳統(tǒng)文化如詩歌、散文、音樂、戲曲、繪畫,都是有其共性存在的,所有這些都承載了人們的情感,不單純的只是藝術欣賞,還起著重要的傳道作用。國畫的山水、花鳥,同樣離不開儒釋道的詮釋,要表達藝術家的情感和志向,表達真善美,我喜歡八大山人的筆墨,但從不畫類似他的風格的作品,不畫老鷹捉小雞等殘暴、血腥、打斗的畫面,不畫朦朦朧朧的幻景……”
這些話真實地反映了劉朗清的內(nèi)心世界,他的心中只有真善美,只有和諧、幸福,只有朗朗乾坤,他畫出的畫是疏朗清麗的,他做出的事是明明白白的。在做人上,他的心中始終充滿的是大愛,他多次參加義賣活動,全部將善款捐贈給貧困學生、受災兒童。在這條德藝雙馨的藝術之路上,他始終走得從從容容,坦坦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