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娟 熊 琦
護理干預對老年性聾伴耳鳴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療效的影響
杜娟熊琦
【摘要】目的觀察護理干預對老年性聾伴耳鳴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治療影響。方法選擇老年性聾患者 138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9例患者,其中耳鳴51例;對照組69例患者,其中耳鳴46例。兩組均口服耳聾左慈丸,耳后注射葛根素注射液聯(lián)合聲頻共振治療; 觀察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即精神心理護理療法。觀察治療前、 治療后30天患者心理狀態(tài)、聽力變化及耳鳴改善情況。結(jié)果治療 30 天后,總有效率治療組與對照組焦慮抑郁狀態(tài)和耳鳴癥狀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 (P<0.05)。結(jié)論護理干預對老年性聾伴耳鳴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治療有較好作用。
【關鍵詞】老年性聾耳鳴護理心理
老年性聾(presbyacousis)也稱為年齡相關性聾,是由于年齡增長因素使聽覺器官衰老、 退變而出現(xiàn)的雙耳對稱、 緩慢進行性的感音神經(jīng)性聽力減退,其占單純聽力殘疾人口 51.61% 以上[1]。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完全避免其發(fā)生,臨床表現(xiàn)為逐漸加重的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以高頻聽力損失為主,逐漸累及中低頻,多伴高調(diào)性耳鳴及言語識別率下降。其中耳鳴會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睡眠、娛樂及與其他人的正常交往,甚至導致患者發(fā)生心理障礙[2]。探討心理狀態(tài)異常與耳聾耳鳴之間關系,可以為臨床治療過程中精神心理護理干預治療提供依據(jù)。臨床上如果對老年性耳聾伴耳鳴患者采用單純的對癥治療,已經(jīng)難以獲得滿意療效,2010年11月~2012年4月,對69例老年性耳聾伴耳鳴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治療,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觀察其對患者的影響?,F(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納入標準:年齡在 60 歲以上; 雙耳逐漸發(fā)生的高頻聽力損失,并緩慢累及中頻與低頻聽力,或伴耳鳴; 患者常感在噪聲環(huán)境中語言辨別能力顯著下降;聽力障礙判斷符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997 年日內(nèi)瓦會議對聽力減退的分級標準,按純音電測聽檢查0.5kHz,1kHz,2kHz,4kHz各頻率平均聽閾,平均聽閾25~40dB為輕度聽力損失,41~55dB為中度聽力損失,56~70dB為中重度聽力損失,≥71dB為重度聽力損失; 純音電測聽示雙側(cè)幾乎對稱性感音神經(jīng)性聽力損失;沒有重振或呈不全重振; 無噪音接觸史;語言辨別率與純音聽力不成比例; 近1周來未接受任何治療。符合以上標準的138例患者均為2010年11月~2012年4月耳鼻喉科門診患者,其中男性77例,女性61例; 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67.25歲;伴有耳鳴97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9例患者,其中耳鳴51例;對照組69例患者,其中耳鳴4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分組:兩組患者口服耳聾左慈丸,每次8丸,每天3次,連續(xù)服用30天。同時以葛根素注射液分別在雙耳后乳突表面皮下各注射2ml,耳后注射后即行聲頻共振耳聾治療儀治療;觀察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即精神心理護理療法。每天交流1次,每次30分鐘,癥狀改善后每周交流2次,每次30分鐘,心理護理有接受訓練過的主管護師進行,療程30天。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不再使用其他對本研究有影響的藥物,并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30天完成:國際通用的抑郁及焦慮自評量表(SAS、SDS)[3];純音聽閾檢查(采用加拿大微迪公司生產(chǎn)的純音電測聽儀,型號: ZD- 21),耳鳴檢查(采用聽特尼耳鳴綜合治療儀,型號:TTS-1000A)。
1.2.2護理干預: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細致地了解患者的癥狀和病因,向患者解釋引起癥狀的原因,了解患者精神心理狀況,解決患者思想矛盾和鼓勵,消除心理緊張情緒,建立精神心理護理的基礎,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針對其個體差異制定不同的心理護理計劃。②飲食護理:協(xié)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建議患者生活規(guī)律,禁止吸煙飲酒,少吃刺激性強的食物。指導患者多進食富含維生素D、鐵、鋅等元素的食物,如瘦肉、豆類、木耳、蘑菇、各類綠葉蔬菜、蘿卜、西紅柿、大蒜等。③精神心理支持治療,教會患者保持情緒穩(wěn)定,懂得相關疾病知識,通過解釋和交流干預患者的心理活動。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啟發(fā)患者的樂觀情緒,淡化焦慮、抑郁。針對患者存在的孤獨、恐懼的情緒,可通過與患者的交流,對其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對出現(xiàn)的問題盡量給予及時解決,對于患者最擔心的疾病預后情況、是否復發(fā)等問題,給予正面的解答,介紹成功病例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鼓勵患者以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④提供有效減輕心理負擔,緩解焦慮的方法:調(diào)節(jié)光線、溫濕度、限制來訪等方法,為患者創(chuàng)造安靜、整潔、美觀的治療環(huán)境,使患者置身于一個溫馨和舒適的環(huán)境中,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⑤與家人朋友溝通,使患者得到社會和家庭的支持,關心患者,使其感到放心、有安全感。
1.2.3評定標準:①對各組的所有個體采用國際通用的抑郁及焦慮自評量表(SDS、 SAS)進行調(diào)查后計算分數(shù),任一量表大于40分為陽性,兩個量表均小于40分為陰性[3]。②聽力評價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制定的突聾的療效分級標準[4]。顯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提高30dB 以上。有效: 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提高 15~30dB。無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改善不足15dB。③耳鳴評價標準:參照文獻[4]療效標準。痊愈:耳鳴消失,伴隨癥狀也完全消失;或在所有時間里完全適應。顯效:耳鳴明顯減弱達到1/2以上,伴隨癥狀也明顯減弱1/2以上;或不管耳鳴響度怎樣變化,在80%的時間里達到了適應。有效:耳鳴減弱1/3,伴隨癥狀減弱1/3以上; 或不管耳鳴響度怎樣變化,在50%的時間里達到了部分適應。無效:耳鳴不變或加重,伴隨癥狀不變或加重; 或不管耳鳴響度怎樣變化,在所有時間里仍不適應。
2.結(jié)果
見表1,表2,表3。
表1 兩組焦慮自評量表及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兩組臨床30天后耳聾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3.討論
3.1護理干預可以減輕老年性聾伴耳鳴患者的心理障礙表1結(jié)果表明,對老年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的焦慮情緒進行了綜合干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干預組綜合護理干預后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對患者在臨床藥物治療的同時通過加強疾病知識宣教、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治療效果良好的患者之間的現(xiàn)身說法、給予安靜的環(huán)境等可以有效地穩(wěn)定患者情緒,消除焦慮癥狀,減輕負性情緒對軀體狀態(tài)的影響調(diào)動患者的積極因素,主動配合治療,增強自信心,改變其對疾病的錯誤認識,增強心理適應,改變情緒。延緩老年性聾的發(fā)展,提高交流能力,增強生活信心,最終提高老年性耳聾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促進疾病的恢復。
3.2護理干預可以改善老年性聾伴耳鳴患者的癥狀表2,表3結(jié)果表明,實施護理干預后老年性聾伴耳鳴的患者癥狀明顯好轉(zhuǎn)(P<0.01),另外,研究顯示治療后30天治療組耳聾療效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提示通過積極合理治療可延緩病情發(fā)展。在老年人中,耳聾是僅次于關節(jié)炎和高血壓的常見慢性疾病。2005年WHO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老年人聽力殘疾率達30%~50%,其中老年性聾占66.87%,居老年聽力殘疾致殘原因之首[5]。對老年人來說,老年性聾會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導致與人溝通障礙,而且伴有耳鳴的老年性聾患者會出現(xiàn)精神緊張、抑郁、厭煩等身心癥狀,對患者生活和心理都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而這些不良情緒狀態(tài)又會再次加重病情,造成耳聾耳鳴和不良情緒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段吉茸,陳振聲.老年人聽覺康復讀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1-2,75-132.
2韓德民.2002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新進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03-122.
3張明圓.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1723[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42.
4王洪田,李明,劉蓬,等.耳鳴的診斷和治療指南(建議案)[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9,7(3): 185.
5Smith A.Global strategies for hearing loss prevention[J].ENT audiologynews,2009,18:46-49.
作者單位:武漢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耳鼻喉科430000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5.04.045
收稿日期:201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