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綜合表達能力 復述課文 編寫短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A-
0017-02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但是,在小學高年級的英語課堂上,我們卻發(fā)現(xiàn),相較于低、中年級而言,高年級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沒那么積極了,勇于開口說英語、用英語表達的學生也少了。通過對高年級學生的觀察和了解,筆者發(fā)現(xiàn)形成這種現(xiàn)象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高年級英語教材的難度增大了,課后筆頭練習增多了,檢測難度也隨之增強了。這使得有一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上不那么得心應手了,或者遇到了一些挫折,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也就減弱了。二是高年級學生心理有了一些變化。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低、中年級的學生往往在發(fā)言時察覺不到自己出錯,或者不那么怕出錯,課堂的表現(xiàn)欲也強。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心智的成熟,他們會越來越在乎別人對他們的看法,怕出錯,怕丟面子,故而會形成“會說而不說”的現(xiàn)象。不敢說或說不出,那么他們“寫”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的英語綜合表達能力得不到提高,甚至會減弱。
那么,如何增強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綜合表達能力,讓英語課堂“有聲有色”呢?筆者作了以下的實踐與思考。
一、增強互動,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碧岣咝W生英語學習興趣一直是英語教師重點研究的內容。但是,趣味性不是指花拳繡腿,重形式、輕實效,不是隨著一句“Game over”就結束的,而是指在特定情境中教師有效引導,學生高度參與的自主學習。并且,英語課程標準主張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意志??梢姡瑑H僅讓學生對活動產(chǎn)生興趣是不行的,如何讓學生把對活動的興趣遷移到英語學習當中,并把學習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志趣,是我們設計教學任務活動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
(一)教學活動應貼近學生生活
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任務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我們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實際需要,設計一些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讓學生根據(jù)所給情境編對話,根據(jù)實際情況完成調查表或回答問題,完成跟單元話題有關的任務活動等。
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At a music lesson”時,筆者根據(jù)該課“音樂課”的背景,讓孩子們用所學句子來教授歌曲《你和我》的高潮部分 “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這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歌,也是當時孩子們比較喜歡的歌曲,而且這三句歌詞難度不大,符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首先,教師先唱,做示范。然后,四人小組活動,一人扮演教師,另三人扮演學生。當上“小老師”的學生用當堂課所學句型帶領全班同學學唱這首歌,課堂氣氛活躍。
(二)教學活動應凸顯語言的交際功能
學習的過程就是文本、課堂、師生三者的公開對話,如何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學得“有滋有味”,還需要教師與學生加大語言交流互動,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反饋和語言生成,要求師生“共說”,教學相長,相輔相成。在英語課堂中,師生之間對話有時會出現(xiàn)機械式問答,或者明知故問的現(xiàn)象,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手段,把師生對話引入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例如,筆者曾參加過一個同題異構的教學活動,是關于“Can you...?What can you do?”的句型課。同一個話題,不同內容的師生對話,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不一樣的影響。
第一節(jié)課上的師生對話是這樣的:
T:Can you swim?
S:Yes,I can./ No,I cant.
T:What can you do?
S:I can...
這位老師一連問了五六名學生,都是同樣的內容。
第二節(jié)課上的師生對話卻是這樣的:
T:Can you swim?
S1:No,I cant.
T:What can you do?
S1:I can play football.
T:Really?I cant play football.Can you teach me after class?
S1:Ok!
T:Thank you.And What can you do?
S2: I can play computer games.
T:Oh!Its bad for your eyes.Dont play too much,ok?
S2:Ok.
很顯然,第一節(jié)課的師生對話只不過是語言的簡單堆砌,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的交流;第二節(jié)課上的師生對話是真實的、生活化的、連貫流暢的,而且,這樣的對話是有信息溝(information gap)的,是富有信息量傳遞的交流,具有信息的輸出和輸入的過程。在這樣真實的話語情境中,學生才能真正地感知、體驗、理解和運用語言。久而久之,學生才可以感悟到英語課本上深層次的內容,學會把英語思維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能力。
二、品味語言,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
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對于高年級的孩子而言,如果具有一定的詞匯量,就可以通過閱讀來獲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通過閱讀來豐富知識積累和語言積累。
我們可以把小學生的英語閱讀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在課內閱讀時,教師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從而讓他們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就牛津小學英語教材而言,高年級學生接觸到最多的課內閱讀就是每個單元的A部分,而剛剛升入五年級的孩子們拿到課本時多半會有畏難情緒,這是因為A部分圖少了,篇幅卻長多了,還分為引言和正文兩個部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時候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非常重要。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采用了總分總的方式教授A部分:設計各種閱讀任務讓學生先泛讀領悟文章大意,再精讀理解文章的細節(jié)問題,最后再讓學生通過多種任務型活動運用所學的語言來進行口頭和書面的語言表達。這樣,學生可以較好地內化所學知識,并且合理地進行語言的輸出活動。
實踐證明,在這樣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生不僅掌握了閱讀理解的方法,而且在持之以恒地用正確的方法來閱讀的過程中,他們會發(fā)現(xiàn)閱讀活動是一個見性情、見靈思的審美活動,并且會品味出英語的語言美,會體會到英語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姿多彩、賦有感情的。
例如,筆者曾經(jīng)執(zhí)教過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帶領五年級的孩子們讀了一篇英語小故事。這是一個關于母親節(jié)快到了,鴨子先生幫助貓小姐排除萬難采到鮮花送給貓媽媽的故事。當時,筆者給了學生故事的文本,卻沒有給出故事的名稱。孩子們先是看動畫回答問題了解故事大意,再讀課文回答問題理解細節(jié)問題。同時,筆者還適時地穿插教學了新授單詞和句型。這樣的學習過程是孩子們熟悉的,所以他們很快、很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含義。這時候,筆者再提出讓學生給故事擬個標題。對此,孩子們踴躍發(fā)言,表達了他們對文章的理解。最終,我們定下了 “A helpful friend”這個標題。然后,筆者讓學生們就自己所理解的這個故事的寓意進行角色扮演。在扮演過程中,孩子們非常積極,并將鴨子先生的“helpful ”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熱鬧的、開心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學得積極、主動,收獲也是豐富的。
三、復述課文,提高描述篇章的能力
本文前面提到,從牛津小學英語5A起,教材難度增大,而且變化最大的是A部分的課文。因此,教師可以從5A的A部分教學開始帶領學生嘗試復述課文。A部分的正文都是以對話形式呈現(xiàn)的,學生在理解對話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從第三人稱的角度,以篇章的形式進行表述就可以完成對課文的復述了。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敘述能力,也可以為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打下基礎。
常見的復述方法有:根據(jù)關鍵詞復述、根據(jù)課文大綱結構圖復述、看圖復述等。在教學“Seasons”一課時,筆者設計了復述課文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前提下,筆者先針對課文內容提問,引導學生總結出課文大綱結構圖,再帶領學生根據(jù)大綱復述課文。復述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中的具體信息,根據(jù)大綱結構圖復述課文。這種復述難度較低,適宜讓中等生和后進生操練,從而讓他們樹立敢于開口的信心。二是將具體信息去掉,提高難度,讓優(yōu)等生不依賴教材能自己說一說課文的大意。部分有能力的中等生也可以通過“跳一跳”,基本能復述課文的大概意思。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復述能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加深了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
四、編寫短文,提高書面表達的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提到要使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不僅僅是指口頭表達能力,也包括書面表達能力??梢?,提高高年級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既是課標的要求,也是學生進一步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的需要。我們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學生試著編寫小短文。當然,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書面練習的難度不可以過大,教師要根據(jù)所學內容,設計看圖寫話,或根據(jù)所給關鍵詞、所給話題寫一篇小短文等較為簡單的學習任務。
例如,在教授課外教材“A helpful friend”時,筆者設計了表演和續(xù)寫故事的拓展練習:學生通過聽說練習、朗讀指導,充分理解課文后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聲情并茂地表演故事。在此基礎上,筆者讓學生以三人小組為單位,先小組討論,再續(xù)寫故事。由于學生在寫作文前有師生討論等語言交流,能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傾聽他人的意見,因而在寫作的過程中沒有負擔,很輕松地就完成了寫作任務。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綜合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重在持之以恒,重在積累。為了孩子英語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方法。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