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玉
【關鍵詞】初中歷史 情感教學
啟情點 角色扮演 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A-
0110-01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之一。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開展情感教學,要寓情于史、寓情于理,使得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相互兼得、相互促進。下面,筆者結合實際教學例子,談談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開展情感教學的方法。
一、選擇恰當的啟情點,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這里說的啟情點,即能夠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歷史事實,它可以是整個歷史篇章,或是一個史實的某一側面。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以真實的史實為基礎,挖掘教材中能啟動學生情感的點,釋放正能量,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另外,同一個史實,啟情點不同,傳遞的情感也會有差別,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所選的史實其本身就具備相關的情感教育因素;二是要根據使用的對象(即學生的心理實際發(fā)展水平)選擇教學內容。
例如,筆者教學《鴉片戰(zhàn)爭》(人教版歷史教材八年級上冊)時,以虎門銷煙的林則徐作為啟情點,講述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由來及相關史實。林則徐的偉大形象深入學生內心,與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懷產生共鳴,同時傳達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由于筆者找到了適當的啟情點,使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該事件、該人物傳達的精神和價值觀,體會到了鴉片的危害性和林則徐的愛國情懷,收到了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和知識掌握相兼得的教學成效。
二、進行角色扮演,強化學生的情感
在情感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感悟其中蘊含的情感。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學相關的教學內容,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自主選擇適宜的角色進行角色扮演,最大程度地展示出角色的特點。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并及時地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和指導。故事情節(jié)較豐富、人物特點較鮮明的教學內容才適宜進行角色扮演,教師要謹慎地、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切不可一概而論。
例如,教學《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人教版歷史教材九年級下冊)時,筆者請學生根據巴黎和會的史實進行角色扮演,3個學生分別扮演英、法、美的角色,1個學生進行旁白,具體過程如下:
生A(英國):我們希望得到海上霸權、殖民霸權,而且希望歐洲大陸各國實力均等,即大陸均勢。
生B(法國):我們希望得到歐陸霸權。
生C(美國):我們要世界霸權。
生D(旁白):每一個國家都與另兩個國家互為對手,而又都能與另兩個國家中的任意一個聯手。所以,這場會議足足開了5個多月……
生A(英國):你們法國占50%,我們英國占30%,怎么樣?
生B(法國):不行,絕對不行!這次大戰(zhàn),法國的損失最大,我們應該占58%。
生A(英國):太過份了!我們不同意。
生C(美國):我們美國一分錢都不要。你們兩國都犧牲一些,讓別的國家也得點好處,法國占56%,英國占28%,這樣可以嗎?
……
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表演各戰(zhàn)勝國代表爭吵的情形,反映出會議存在的矛盾和爭端,還原了當時的情景,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振興本國,才能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道理,產生了“為中華民族強大而奮斗”的情感。這樣教學,還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新鮮感,教學效果顯著。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拓寬學生的情感渠道
多媒體融合了聲音、文字、圖像等要素,能對教學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給學生以多感官的刺激。在情感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史實。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全方位地搜集與之相關的圖片、歌曲、影片等資料,選取最適宜的內容,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拓寬學生的情感渠道。
例如,教學《最可愛的人》(人教版歷史教材八年級下冊),課堂伊始,筆者用多媒體展示了“最可愛的人”的照片,先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然后,筆者用PPT總結和展示“最可愛的人”的英雄事跡,播放訪問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的視頻,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最后,筆者播放歌曲《志愿軍軍歌》,讓學生跟唱。另外,筆者利用課余時間播放電影《英雄兒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史實。這樣教學,學生的愛國情感更加濃烈,加深了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取代傳統(tǒng)的教授方式,而要做到取長補短,優(yōu)化教學過程。
多年來,筆者按照上述方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開展情感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此與廣大教師分享。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