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紅
【摘要】 目的 通過觀察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濃度, 探討其臨床意義與價值。方法 選取54例心力衰竭患者為實驗組, 另選50例健康人為對照組, 統(tǒng)計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fā)生率并比較其差異;根據心功能NYHA分級, 將實驗組研究對象進一步分組, 觀察血漿Hcy的濃度, 分別與對照組及組間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各亞組間, 隨著心力衰竭分級的增加, 血漿Hcy的濃度也逐漸升高, 且各亞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討論 心力衰竭患者中發(fā)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情況普遍存在, 且血漿Hcy的濃度隨心力衰竭加重而增加, Hcy可作為心力衰竭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也可為心力衰竭嚴重程度提供新的臨床指標和依據。
【關鍵詞】 同型半胱氨酸;心力衰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062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種綜合征, 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指心肌收縮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 器官、組織血液灌組不足, 同時出現肺循環(huán)淤血(或)和體循環(huán)淤血的表現。隨著心力衰竭的發(fā)病率的逐年上升, 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預后都得到全面的認識和重視。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種人體內的含硫氨基酸, 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中間產物, 其本身并不參與蛋白質的合成。近年來, 國內外許多學者均認為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已成為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的一個獨立危險因子, 逐漸成為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研究的新熱點[1]。本文主要通過觀察血漿Hcy的濃度, 來展開探討其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價值以及臨床意義,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診斷為心力衰竭的患者54例作為實驗組, 年齡36 ~89歲, 平均年齡(65.2±11.4)歲;對照組50例健康人年齡35~87歲, 平均年齡(64.5±10.8)歲。診斷依據為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 心力衰竭分級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1928年提出的分級方案劃分為Ⅰ~Ⅳ級。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受試者入院第2天清晨取空腹靜脈血, 采用本單位檢驗室統(tǒng)一的生化設備及試劑測定血清Hcy的濃度, 以血漿Hcy>10 μmol/L為臨床異常, 診斷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分別對實驗組與對照組象血漿Hcy的濃度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 比較其差異。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實驗組發(fā)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30例, 發(fā)生率為55.6%, 對照組發(fā)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8例, 發(fā)生率為16.0%, 實驗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實驗組心功能Ⅰ級的患者血漿Hcy的濃度(14.61±4.62) μmol/L;心功能Ⅱ級患者血漿Hcy的濃度(17.28±5.35)μmol/L;心功能Ⅲ級患者血漿Hcy的濃度(19.91±5.82)μmol/L;心功能Ⅳ級患者血漿Hcy的濃度(23.05±5.12)μmol/L;對照組血漿Hcy的濃度(8.64±3.08)μmol/L。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加, 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 患者血漿Hcy的濃度逐漸升高, 且亞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 眾所周知,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與遺傳、營養(yǎng)、雌激素水平、年齡等因素有關, 與同型半胱氨酸代謝有關的N5, N10-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和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突變, 酶活性下降, 也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2]。血漿Hcy的正常參考值隨測定方法和種族人群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正??崭寡獫{Hcy濃度為5 ~15 μmol/L, Hcy>10 μmol/L則為臨床異常, 即診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3]。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進行性的過程, 持續(xù)的神經內分泌的激活, 細胞因子活化 , 細胞內信息傳導和血液動力學的異常, 最終心肌細胞壞死、心室重塑從而心力衰竭。血漿Hcy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其及機制涉及損傷血管內皮細胞, 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 引起凝血及抗凝功能紊亂等[4]。
本文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 通過對心力衰竭患者與健康人中血漿Hcy的濃度的比較, 發(fā)現心力衰竭患者中, 血漿Hcy濃度升高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遠遠高于健康人, 在臨床中可作為獨立的危險因素之一。同時, 在實驗組中, 在心功能分級的不同亞組間, 患者血漿Hcy濃度也逐級升高, 表明血漿Hcy濃度隨著心力衰竭的加重而不斷升高, 與對照組相比及實驗組各亞組間的比較均有差異, 從而可知其可能參與心力衰竭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 在臨床上評判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及預后評判上, 提供新的臨床指標。同時在臨床上, 可通過對患者早期血漿Hcy濃度的測定來早期綜合評價患者, 早期預測心力衰竭發(fā)生的可能性, 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識, 早期重視, 早期治療, 預測和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 王超, 蔡恒.同型半胱氨酸在心力衰竭診治預測方面的價值.黑龍江醫(yī)學, 2014, 38(10):1124-1125.
[2] 李菊香, 廖春耀, 江華, 等.擴張型心肌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變化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5, 24(3):273-276.
[3] 肖本勝, 郭濤.心力衰竭嚴重程度與生化指標的關系. 慢性病學雜志, 2013, 14(11):837-840.
[4] 雷小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相關分析.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0, 31(6):619-620.
[收稿日期: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