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營
【摘要】 目的 研究與探討開胸術后肺部感染抗菌藥物的應用和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80例進行開胸手術的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在開胸術后給予常規(guī)的基礎抗菌藥物治療和護理,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基礎上采取開胸術后的綜合抗菌藥物治療和綜合性的臨床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 護理滿意度為97.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7.5%, 護理滿意度為87.5%, 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開胸手術后肺部發(fā)生感染采用抗菌藥物治療及綜合護理干預, 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 臨床上值得廣泛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 開胸手術;肺部感染;抗菌藥物;護理干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181
開胸手術是胸外科最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方式, 其缺點為:在對患者實施開胸手術后, 恢復期間最容易造成肺部感染, 從而影響術后恢復時間, 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同時也是胸外科醫(yī)生面臨較為普遍的術后并發(fā)癥[1]。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發(fā)展及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 開胸術后發(fā)生肺炎感染的幾率正在不斷下降, 但是肺部和食管術后肺炎的發(fā)生率有所偏高, 原因為患者開胸術后肺炎的致病菌多為耐藥菌, 真菌感染比例較高。為研究與探討開胸術后肺部感染抗菌藥物的應用和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作者選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本院進行開胸手術的8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本院進行開胸手術的患者80例, 其中男50例, 女30例, 年齡18~65歲, 平均年齡(42.5±4.8)歲。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給予患者頭孢呋辛0.75 g+0.9%氯化鈉注射液6 ml, 2次/d靜脈注射, 鹽酸氨溴索顆粒0.25~ 0.50 mg/kg+ 0.9%氯化鈉注射液10~20 ml霧化吸入, 1次/8 h, 與此同時給予患者術后常規(guī)基礎治療[2]。
1. 2. 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的胸外科術后肺炎護理干預, 在對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注意患者的體位護理, 在患者還處于麻醉狀態(tài)時, 幫助患者在床上保持平臥, 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cè), 以保證患者呼吸順暢, 醫(yī)護人員應及時檢查患者的呼吸頻率、脈搏、心跳和血壓等生命體征, 并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3]。
1. 2. 2 研究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 主要包括:①心理情緒護理:患者在經(jīng)過開胸手術后容易造成肺部感染, 使患者出現(xiàn)緊張、恐懼、焦躁等不良情緒, 逐漸對病情的恢復失去信心, 進而消極的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因此, 醫(yī)護人員應對開胸術后的患者及時進行心理情緒的護理, 幫助患者排除不良心理情緒因素, 使患者積極面對疾病, 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②呼吸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根據(jù)患者術后的情況而定, 在患者術后血壓穩(wěn)定, 能夠保持意識清醒時可采用半臥姿勢, 抬高患者床頭, 這樣有助于患者肺部的氣體進行交換, 放松肌肉可以緩解手術切口的疼痛。③功能恢復鍛煉:醫(yī)護人員應根據(jù)患者術后自身的恢復情況來對患者進行指導性功能恢復訓練, 在患者可以進行下床活動時, 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功能恢復訓練, 例如簡單的增加患者通氣量的訓練。在患者的恢復訓練中, 如患者呼吸系統(tǒng)出現(xiàn)分泌物, 醫(yī)護人員應輕微拍打患者后背, 幫助患者排除呼系統(tǒng)分泌物, 以促進患者呼系統(tǒng)的順暢。
1. 3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開胸術后感染肺炎治療效果評價:顯效:經(jīng)過3 d的治療, 肺炎的基本癥狀消失;有效:經(jīng)過5 d的治療, 肺炎的癥狀得到改善并緩解;無效:治療7 d后, 患者肺炎癥狀無明顯改善??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 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 ,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7.5%,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7.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7.5%,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小結
由于開胸手術傷口較大、手術操作的刺激和術中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加, 都容易增加患者在開胸術后發(fā)生感染的幾率[4]。開胸手術后, 患者的呼吸道及肺部功能防護和清除細菌的能力較弱, 因此患者在術后感染肺炎治療的難度隨之增加?;颊唛_胸術后發(fā)生的肺炎感染主要為內(nèi)感染, 以革蘭陰性菌較為常見, 常用抗菌藥物為頭孢抗生素。由于患者在術后肺部清理能力較差, 因此, 臨床有效的護理干預是患者術后順利恢復的重要保證, 還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從而改善醫(yī)患關系, 對患者的健康恢復起到巨大作用[5]。
綜上所述, 針對開胸手術后肺部發(fā)生的感染, 采用抗菌藥物和有效的護理干預治療, 能夠提高治療有效率和護理滿意程度, 臨床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鄧艷茹. 32例開胸術后肺炎的抗菌藥物應用及其護理干預.中國藥業(yè), 2013, 22(7):51-52.
[2] 石帥, 羅于海, 文光瑞, 等.開胸術后肺部感染易感因素及防治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19):4683-4685.
[3] 趙小玲, 武孟霞. 開胸術后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2, 25(7):829-830.
[4] 閆小婷, 陳巧利, 李鳳娟. 護理干預對肺結核開胸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分析.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1, 40(9):1265-1266.
[5] 葉京英, 王瓊, 周麗娟. 護理干預在老年開胸手術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應用. 當代醫(yī)學, 2013, 19(9):112-113.
[收稿日期:201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