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勇?。ê颖笔∵w安市第四實驗小學 064400)
速、停頓、重音、節(jié)奏、感情等朗讀技巧,使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學生不再是教師的附庸,而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氛圍活躍與否,教學效果成功與否,一定程度上是由學生決定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到學習中,使課堂煥發(fā)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自覺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呢?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創(chuàng)設新穎、靈活的問題情境,利用一個個的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在不斷思考、研究中,滿足解惑的欲望,學習到豐富的語文知識。
關鍵詞在課程進行過程中,針對課文中具體的內容和細節(jié),如課文的標題、語、重點段落、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理解課文。在課文講解完成后,引導學習進行歸納總結,如可以設置如下問題:本篇課文的結構是怎么的?內容是怎樣照應題目的?你能夠體會出作者蘊藏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嗎……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課文內容,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給學習留出思考的時候,并請幾個學生談談自己思考的結果,然后并不揭曉答案,而是接著設置懸念:他們的回答正確嗎?合理嗎?真實的情況是怎么的呢?然后引入正課:讓我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看看這幾位同學是不是回答得有道理。
學生的整個學習是一個不斷產(chǎn)生疑問、解決疑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學習到了豐富的知識,而且學會了思考的方式和學習的有效方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中成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活力的、必要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夠進行主動、探究、合作式學習。
(一)設置自我展示時間,鍛煉學生良好口才
在每節(jié)課前預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語文能力展示,幫助學生鍛煉良好的口才。展示的內容不局限在特定的范圍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既可以是對自己興趣愛好的介紹,又可以是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以及發(fā)生在家中有趣的事情;既可以朗誦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又可以推薦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還可以描述一件自己親歷的事件……學生進行自我展示時,應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逐漸由神態(tài)自然、語言清晰簡潔進步到聲情并茂、語言流暢生動等。通過自我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喜歡上語文課。
(二)安排豐富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
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良好的習慣,可以從豐富的實踐活動開始,如針對課文中作者的觀點組織學習展開辯論。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協(xié)作的精神,分工搜集資料,然后進行整理、分析、綜合,共同歸納、提煉出自己的觀點、看法、結論。最后在辯論中,清晰地表達出小組的思想觀點。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yǎng)起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而且能夠學會多角度觀察事物,思考人生,鍛煉思辨的能力,語文素養(yǎng)不斷得到提高。
(責編張亞欣)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課堂“活”起來
王常勇(河北省遷安市第四實驗小學064400)
摘要: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師生簡單互動一下。課堂氛圍壓抑、沉悶,學生為了學習而學習。如何在教學中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使學生有動力去學習、研究、實踐、練習,提高教學效果呢?我認為,唯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上“活”信息技術課這一條途徑可走。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27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走進了小學課堂,成為基礎教育的一門必修課程。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教師間或提一些問題,師生簡單互動一下,課堂氛圍壓抑、沉悶,學生為了學習而學習,沒有情感摻雜在其中。那么,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彼?,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開始時,要做好導入,以新穎、活潑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生最感興趣的莫過于游戲了,針對他們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把新課的內容融入到游戲當中,以游戲的方式導入,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例如,在進行“指法練習”時,教學目標不僅要求學生保持指法的正確,還要求學生在使用手指時姿勢必須符合規(guī)定,同時要牢記鍵盤上字母的排列順序,以及各功能鍵的作用等。這既是對學生強化記憶知識的考驗,也是對他們反復練習耐心的挑戰(zhàn)。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起信息技術的優(yōu)點,下載人氣頗高的打字軟件,如“金山打字通”,使學生通過“玩”里邊的打字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和欲望,以此規(guī)范學生的指法,提高文字的輸入速度等。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使得小學生對它的學習內容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希望親自動手去實踐、探索。教師要保護學生的這份好奇心,努力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贊揚他們的勇氣,尊重他們的想法,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指導他們動手實踐、探索,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的學習不再局限在課堂上、課本上,而是在上機操作上發(fā)現(xiàn)和解決諸如五筆輸入法快還是拼音輸入法快、用Word做表格快還是用Excel做表格快等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打破一言堂的陋習,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相互討論,共同尋找解決的辦法。這樣,課堂教學就會“活”起來,氣氛也會熱烈起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別以為亂哄哄的、沒有秩序的課堂就是低效的、失敗的課堂,其實不然,學生相互討論的過程同時也是相互學習的過程,尤其是所持觀點不一的學生相互討論,一方要想證明自己的結論正確并使對方接受,必須拿出充分的依據(jù)來,因此必然要求學生進一步學習以尋找充足的依據(jù),這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這樣的課堂也是高效的、成功的課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靈活運用教學形式,對學生因材施教,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保持興趣的恒定性,使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始終保有積極性、主動性。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形式,給學生安排上機練習的任務,并對任務的完成提出相應的標準,以任務的形式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操作,親自探索、實踐。此外,教師還應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任務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教師設置的任務,保持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如要求學生利用Excel做一個統(tǒng)計全班期中考試成績的表格,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只要求他們做好表頭,分別列出學生各科成績;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則進一步要求他們求出每個學生各科的總成績,并進行排名,以及全班學生各科的平均成績;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則更進一步要求他們計算出每科在平均分之上的有多少人,在平均分之下的有多少人,所占比例是多少,并用圖表示出來。
學生按要求順利地完成了教師安排的任務,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并長久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這也能夠激勵學生更進一步地學習,嘗試挑戰(zhàn)更深層次的學習任務,一旦成功,會使他們異常高興,并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使自己一步一步邁向更寬廣的知識領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把整體的信息技術知識打散了進行課堂教學的,一個知識點或幾個知識點占用一個課時,每節(jié)課講的知識點不同。而信息技術課的課時安排間隔時間比較長,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即使之間是密切相連的,但是在如此長的間隔時間內如果不加以復習整理,學生也很難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因此,教師要定期帶領學生對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行前后聯(lián)系,使學生把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在運用A知識的時候能夠聯(lián)系到B知識,并把B融入到A中,使做出來的效果更好、更完美。例如,在進行“文字處理”教學時,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給朋友寫一封信。有的學生不僅完成了文字的輸入,而且還對信件進行了美化,不但插入了信紙,還繪制了精美的祝福的圖畫,更有心的學生,還對字體進行了設計,選擇了比較俊秀的字體。這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綜合運用的結果??梢?,引領學生定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非常有必要,也是必須進行的教學任務,對于這一點,教師和學生絕對含糊不得。
(責編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