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烜紅 俞曉歆 祝春蘭
摘要:目的:探討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學習拖延的關系,積極探索預防和減少拖延的有效方法,希望能為高校教育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隨機抽取上海大學生703名,進行應對方式和學習拖延的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結果:大學生學習拖延狀況普遍,16.7%的學生存在高度拖延;大學生主要采用成熟型應對方式,也有24.5%的大學生選擇使用非成熟型應對方式;男生與女生在合理化、求助因子上性別差異極其顯著;大學生2種成熟型應對方式與學習拖延存在顯著負相關,4種非成熟型應對方式與拖延存在顯著正相關,其中解決問題因子顯著預測學習拖延狀況。結論:培養(yǎng)大學生成熟型應對方式是改善學習拖延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應對方式;學習拖延;回歸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8-0206-02
應對是指個體在處理來自內(nèi)部或外部、超出自身資源負擔的生活事件時,采取的認知和行為上的努力,是應激研究領域中的一個核心課題。應對方式是指個體在面對挫折和壓力時所采用的認知和行為方式,又稱應對策略。作為個體應付內(nèi)外環(huán)境要求及有關情緒困擾的手段,應對方式直接影響著應付效果和個體的心理健康。應對方式主要有兩大維度:問題取向應對和情緒取向應對。個體應對資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主觀資源,如人格、態(tài)度等;另一類是客觀資源,如社會支持等。它們既是可供利用的應對資源,也是影響應對的決定性因素。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和學習倦怠關系密切,較多使用積極應對方式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高,較少出現(xiàn)學習倦?。欢^多使用消極應對方式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較多出現(xiàn)學習倦怠。但是,以往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甚少提到對學習拖延的影響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調(diào)研,對大學生應對方式和學習拖延及其關系進行深入探討,以期探索預防和改善學習拖延的積極因素,為高校提供理論依據(jù)。
一、研究方法
1.調(diào)查對象。本調(diào)研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上海7所高校的703名大學生作為被試。被試中,男、女生分別占35.4%和64.6%。畢業(yè)班學生因外出實習、課程內(nèi)容少等原因造成抽樣困難,故未將大四學生納入本次調(diào)查范圍。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分別占39.8%、40.0%和20.2%。
2.調(diào)查工具。本研究采用開放性訪談了解大學生學習拖延的初步歸因,再采用問卷進行調(diào)查。(1)大學生學習拖延量表:主要參考Solomon等對學習拖延的情境編制而成,共設置期末考試復習、課程作業(yè)完成、服從學校、院系或班級管理必須完成的任務和自定的三個目標共6種情境。它由18個題目構成,采用5級計分。(2)應付方式問卷:參考了肖計劃等編制的應付方式問卷,包括退避、幻想、自責、求助、合理化和解決問題6個方面,共62題。其中,解決問題和求助為成熟型應對方式,其余4種為非成熟型應對方式。
3.調(diào)查方法。本調(diào)查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團體施測,共發(fā)放問卷71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實得有效問卷703份。
4.統(tǒng)計分析方法。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6.0 for windows統(tǒng)計進行軟件分析。
二、研究結果
1.大學生學習拖延的現(xiàn)狀。從總體情況看,大學生學習無拖延者占27.9%,比較拖延者占55.4%,高度拖延者占16.7%;期末考試復習和課程作業(yè)完成情況的學習拖延較為嚴重,高度拖延者達23.2%和20.5%。
2.大學生應對方式的狀況。大學生的應對方式依次為:解決問題、求助、幻想、自責、退避、合理化。其中,近六成(58.3%)學生以解決問題作為最主要的應對方式,近兩成(17.2%)學生以求助作為最主要的應對方式。可見,超過75%的學生能以較為成熟的方式應對壓力與問題。從平均分來看,男、女生在合理化、求助因子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其中男生極顯著的比女生更多的采取合理化(t=10.012,P<0.01)的應對方式;女生極顯著的比男生更多的采取求助(t=26.923,P<0.01)的應對方式。
3.應對方式與學習拖延的相關性。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拖延程度與應對方式各因子之間均存在顯著相關。其中,拖延程度與解決問題因子存在極其顯著的負相關,與求助因子存在顯著負相關,這說明更多采用解決問題與求助這兩種應對方式的被試者拖延程度更低。拖延程度與合理化、自責、幻想因子存在極其顯著的正相關,與退避因子存在顯著正相關,這說明更多采用合理化、自責、幻想、退避四種應對方式的被試者拖延程度更高。
在性別方面,男生的拖延程度與解決問題因子存在極其顯著的負相關,這說明更多采用解決問題這一應對方式的男生拖延程度更低。女生的拖延程度與應對方式的關系與整個被試群體的結果一致,更多采用解決問題與求助兩種應對方式的女生拖延程度更低,更多采用合理化、自責、幻想、退避這四種應對方式的女生拖延程度更高。
4.應對方式對學習拖延的回歸分析。為分析應對方式對學習拖延的具體影響,本研究以拖延為自變量,以應對方式為因變量,采用回歸分析法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應對方式中問題解決因子能夠顯著預測拖延程度。拖延程度對應對方式的最優(yōu)回歸方程如下:學習拖延=﹣1.180P+C(C為采用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后的截距),由此可見,越多采用問題解決這一應對方式的大學生,我們可以預測其拖延程度越低。
三、討論
1.大學生的學習拖延狀況。研究發(fā)現(xiàn),7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拖延,其中16.7%的大學生存在高度拖延。這表明學習拖延是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從學習任務看,期末考試復習和課程作業(yè)的學習拖延情況更為嚴重。一般而言,較之出席社團活動、班會等管理任務,戀愛、兼職等短期的自我決定任務,這兩類任務的難度更大。難度越大的任務需要學生付出的努力和時間也越多,學生越容易產(chǎn)生拖延行為。此外,大學生“美滿婚姻”、“理想職業(yè)”等長期的自我決定任務的時間周期長,時間緊迫性低,他們的拖延感受性通常不高。endprint
2.大學生應對方式與拖延行為關系密切。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大學生應對方式以成熟型為主,包括解決問題與求助。同時,大學生的應對方式與拖延程度顯著相關。越多采用成熟型應對方式的大學生,拖延程度越低。反之,越多采用非成熟型應對方式的大學生,拖延程度越高。這一結果符合本研究的假設,大學生的拖延以學業(yè)方面為主,面對課程與科研活動的忙碌,考試、考證等學習壓力,他們消極且不成熟的應對方式(如退避、幻想、自責等)確實會造成拖延現(xiàn)象。韓貴寧(2008)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拖延與求助因子相關不顯著,與本研究結果不一致。這可能源于被試者的地區(qū)差異。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有更多尋求支持的渠道。此外,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求助的方式,這與性別角色一致。通常女性在遇到挫折、壓力時,更希望尋求他人的幫助,而男性往往更偏向于獨自承受壓力、獨立思考、尋找合理化的解釋,他們是行動派,更傾向于著手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成熟型應對方式是改善拖延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求助等成熟型應對方式與拖延程度存在顯著負相關,而非成熟型應對方式與拖延程度存在顯著正相關。回歸分析也顯示,解決問題因子能夠顯著預測拖延程度,因子分越高的大學生,拖延程度越低。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成熟而積極的應對方式是改善拖延的有效方式。面對復習迎考、繁重的學業(yè)壓力及考試失利等情況,退避、自責、幻想等非成熟型的應對方式,顯然不利于學業(yè)進步,易造成學業(yè)拖延且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通過培養(yǎng)這些學生用解決問題或求助等積極的方式去應對學習中的困境,讓他們在挫折、壓力等負面情境中積極面對、妥善處理,這有助于降低其拖延程度。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第一,大學生學習拖延狀況比較普遍。第二,大學生主要以成熟的方式應對心理壓力,也有24.5%的大學生使用非成熟的應對方式。第三,面對心理壓力,男生傾向于選擇合理化的方式,女生傾向于選擇求助的方式。第四,大學生成熟型應對方式與學習拖延存在顯著負相關,非成熟型應對方式與拖延存在顯著正相關。第五,解決問題因子顯著預測拖延程度。
2.建議。第一,學校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成熟型的應對方式,運用發(fā)展性團體心理咨詢提高其適應能力和應對技巧:(1)認知調(diào)節(jié)。通過認知評估使學生具有應對壓力的合理意識和信念,激發(fā)其追求積極應對方式的強烈愿望和動機。(2)情緒管理。在團體活動中學習宣泄、放松訓練等消除消極情緒的方法,避免自責、幻想和退避等消極應對方式。(3)行為訓練。團隊提供了體驗、模仿和替換積極適應行為的機會和場所,使學生逐漸學會解決問題和求助的積極應對方式。第二,各科教師盡可能多地教授該課程所需的認知學習策略、使用策略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運用策略的能力。這樣,學生掌握了選擇信息的策略、信息編碼策略、檢索應用策略等,也能減少拖延的狀況。第三,學生平時還可以有意識地學習良好的時間管理方法,培養(yǎng)自律自控能力,將團體中掌握的認知行為技術運用于實際生活,挑戰(zhàn)自己的非理性信念,以期達到預防或改善拖延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