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摘要:作文教學一直是我關注的教學問題,因為小學生作文相對于城市學生,其水平無法相提并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的制約,另一方面則是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致使學生對作文更是無法下筆去寫。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導致學生對作文是日益生疏,久而久之就有了懼怕作文的思想。下面,筆者就這個問題和大家在作文的批改方面一起探討一下。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 批改 策略研究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58
我多年以來一直關注作文教學的點點滴滴,發(fā)現作文批改一直是語文教師中最受爭議的問題。按照正常的批改,教師無非是寫幾句套話,看上去理論水平不錯,但是對于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沒有一點點益處。其結果往往是教師做了許多無用功,學生的作文水平卻還是一如既往,沒有起色。所以,對于這個問題不能不令廣大教師反思。那么,我們什么時候才能走出這種困境,打破所謂的令很多教師焦頭爛額的“精批細改”怪圈,把作文教學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寫作,學習創(chuàng)造呢?這是我多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慢慢地,我摸索出一些不太成熟的做法,也可以說是借用他人的一些做法,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了而已。下面,我就將這些方法與大家共享一下。
一、要轉變幾個思想認識
要想改變小學作文批改現狀,我們首先要轉變幾個思想認識。即指學校的教學思想在作文教學認識上的改變。學校的直管領導如教導處教研室不能光看到教師的“老黃?!本瘢膊荒苤豢纯醋魑谋颈旧系呐Z,還不能看誰的寫的字多,而是要看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這就是說,學校的教學思想要堅決杜絕假大空的情況,把工作落實到實處。學校整體的工作局面改善了,教師意識上的改變也就會跟進了。如果學校認為教師評改作文是勞民傷財,就會使教師產生抵觸情況,表現出極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只想輕松混日子,而不管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要創(chuàng)新就必須打破傳統(tǒng)
在通常情況下,作文布置下去,學生就會不假思索地“寫”上一篇,然后上交給教師。面對學生作文,負責任的教師是密密麻麻地“批”得通篇是紅色大字,使得學生原件面目全非。但學生只關注作文的分數,而不會看教師的批改,使得學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原地徘徊。為什么學生寫出的作文是這樣的呢?我認為,這主要的原因是忽略了讀書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的觀點是,作文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讀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即正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這樣,讀的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寫出文章來。也就是說,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寫作。教師不把這些搞清楚了,不把這些觀念改了,那么作文教學只能在背作文和抄作文的模式里打轉,直到舉步維艱的那一天,而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我倡議,教師應學點理論知識,從而更好地進行作文教學。日常教學中,學生修改作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改,另一種是互改。于是,我經常對學生提出這樣要求的:(1)書寫務必要認真、整潔、規(guī)范。這點要求教師平時要加強書寫教學。(2)行文格式要正確。如果不要求,學生可能會出現段前空兩格都不會空,右邊超出格子等問題。(3)錯別字一定給以標示。現在的學生,錯別字是越來越多。這點應引起教師的重視。(4)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有無病句。有沒有自己的精彩的語言片段。(5)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尤其是右邊頂格里標點,句尾不見標點的情況經常發(fā)生。(6)是否圍繞中心去選材。學生往往不知道自己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寫到那里算那里。
(7)結構是否合理,過渡是否自然。過渡句過渡段是否運用合理,文章是否渾然一體。(8)中心是否鮮明。主題不明了,不知道整篇文章想要表達什么意思。(9)作文是否彰顯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時代精神。這點才是作文的亮點,高分作文就是要看學生的作文是否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是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三、作文評改的具體步驟要明確
(一)評改前的準備工作
在進行作文評改前,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分組。一般情況下,可以平時的學習小組為單位,必要時則可根據每組的情況適當調整。此外,教師應進行作文評改前的指導,教給學生一定的修改方法及修改符號。教師還要建立組長監(jiān)督機制,防止個別學生投機取巧,不按要求去評改作文。
(二)作文評改的具體步驟
第一步,學生自改。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修改作文的符號,讓學生認識并記住。然后,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常用的修改符號”,進行作文批改工作。第一關就是標點符號的修改。尤其要讓學生明確英語的圓點和句號的區(qū)別,不能把句號當成圓點。教師還應要求每學生都必須找出自己的錯別字,不規(guī)范的詞語,或者說是自己造的詞語等等。還有自己感覺不好的句子,學生也可標示出來。最后根據中心,對句段進行增刪或調整,即指整體調整文章的結構層次等,寫出自我評價得與失。
第二步,學生之間互評。學生之間先對自評的問題進行統(tǒng)計,寫出自己的評斷,并填寫在作文評改記錄里。下來對作文進行賞析,到了這一步,要求學生發(fā)現別人的優(yōu)點,進行賞析點評。同時,教師應堅決杜絕學生吹毛求疵、任性而為的情況出現。
第三步,師生之間小組之間互動交流。教師應針對本次作文出現的問題進行整理反饋,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以及在評改中出現的優(yōu)秀評語,選出較典型的作文進行集體修改或賞析。尤其是那些有個性化的語言或者思想觀點,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寫作,不囿于固有的模式套路,并明白告訴學生,作文就是寫自己的事,談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風采。
第四步,教師再評。教師要為學生評改作文搭建一個民主寬松的平臺,在批改方法上加以指導,同時告誡他們注意的事項。教師還必須要對部分作文進行評價,如針對學生作文的某一個方面,或者針對學生的評語情況進行恰當的評價。最后進行綜合信息的整理和反饋,并形成書面材料。
第五步,搭建網絡平臺。在網絡時代,教師應該在網上建立一個班級作文平臺,使學生可在那里發(fā)表修改好的作文,也可以發(fā)表自己認為滿意的作文,還可以對網上其他同學的作文評頭論足,發(fā)表個人的觀點,從而力爭形成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在這個平臺上,教師可隨時評出優(yōu)秀作文,推薦給學生,或向報刊雜志投稿,使學生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作文教學改革是我校的新教育改革的難點,我們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己任,以提高語文成績?yōu)槟繕耍诓粩嗲斑M中完善。只要我們堅持新教育的改革之路,定會使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獲得更大的發(fā)展。(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