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 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已成為一種教學趨勢。教師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想辦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和教師的教學主導的作用,注重做好練習鞏固和及時評價,這是有效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高中歷史 教學策略 有效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6058(2015)34 0107
在以往的歷史教學中,評價課堂有效與否的標尺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楹诵牡?,學生學習后通過檢測,成績好則意味著課堂有效,成績不好就意味著課堂低效甚至無效。其實,這種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就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而言,要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首先還是得考慮目標達成度,然后看學生參與度,最后再結合評價和反饋等因素來進行。
一、看目標達成,要做到緊扣目標,突出重難點
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要更好地促進目標達成,無論是活動還是問題都需要結合目標展開,且要能突出重點,有利于學生突破難點。以《辛亥革命》為例,知識目標是要讓學生在了解同盟會、三民主義、武昌起義等歷史知識的基礎上系統(tǒng)地認識辛亥革命。《馬關條約》簽訂后,清政府采取了什么自救方法,收到了什么樣的效果(或作用),由此引出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哪些人在這個時候成為這一思想的宣傳家,形成了什么樣的宣傳中心,以哪些城市為主。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何人何時何地成立,有什么影響。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的領導人是誰,它的綱領是什么,它與三民主義的關系如何,有什么歷史意義。在這些問題引導下讓學生更好地達成目標。
二、看學生參與度,要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課堂是否有效的另一個衡量標準就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畢竟課堂教學是圍繞學生而進行的。要讓歷史課堂變得更加有效,就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是基礎。只有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的探究過程中。就學生學史興趣的激發(fā)而言,導入環(huán)節(jié)是關鍵。在這個過程中可借助多媒體、活動、故事等方式引出相應的教學內容,輔以問題的啟發(fā),促進學生參與。比如在《開辟新航路》的教學中,筆者以哥倫布的圖片引出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這個話題并追問:“為什么他們要冒死去探險,其中有什么原因?”由此問題而引出“誘惑”的主題,從而進入“東方的誘惑”(新航路開辟的原因)的探究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可引導學生觀看《西歐商人清點錢幣圖》,然后引出“尋金熱”這個知識點,由此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展開具體分析。
三、看活動過程,要發(fā)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以往對高中歷史課堂的評價傾向于考試成績這個結果,而新課改下的歷史課堂評價則以過程為重點。的確,教師要教給學生的不是單純的知識,更多的是要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過程,在過程中去掌握方法、形成習慣、獲得知識。而在教學中很容易出現(xiàn)“喧賓奪主”(教師講授為主)和“放任自流”(甩手讓學生做而缺少教師引導)的現(xiàn)象。其實,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要提高歷史課堂的有效性,不僅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還得輔以教師的指導和點撥。以對《從計劃經(jīng)濟到市場經(jīng)濟》中“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探究為例,對于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含義和目的,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教師在學生學習后根據(jù)含義強調其目的和實質。接著追問“經(jīng)濟體制改革為什么要先在農(nóng)村進行”,并結合國情引導學生對農(nóng)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原因進行合作交流。對改革過程可在學生探究基礎上進行梳理,但要對其作用進行點撥,然后再過渡到城市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學習。而城市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心環(huán)節(jié)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圍繞這些問題再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后教師再點撥,比如中心環(huán)節(jié)可歸納為“增強企業(yè)活力,把企業(yè)搞活”。
四、看活動效果,要注重練習鞏固,及時評價
有效的教學不僅要看過程,而且課堂效果也是極為重要的。想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一是要注重練習鞏固,二是要及時反饋。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或通過活動方式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而知識反饋一方面是對學生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則是要提出相應的改進辦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促進后面的教學活動更加有效地進行。
在練習中,對于基礎知識可采用師生問答、小組相互提問等活動進行,也可采用“問題單”的書面形式讓學生完成。無論何種練習方式,都要讓學生主動去完成,且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于反饋,首先是要根據(jù)活動過程對學生小組成員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根據(jù)教學需要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以量化方式進行評價。其次是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如哪些知識點已經(jīng)掌握,哪些還沒有理解,引導學生在反饋中查漏補缺。
有效的課堂是以學生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宗旨的,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無論是目標的設定、活動的安排始終要圍繞學生而展開。當然,教師在整個課堂活動過程中的組織和引導作用也不能忽視,尤其是要在學生學習活動結束后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還得根據(jù)學習重難點進行總結。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