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路路
【摘要】隱喻理論是學習英語必須了解的一種理論,這理論的應用對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指導意義;隱喻理論還可以啟示英語教學中對詞匯、語法以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把握。
【關鍵詞】英語學習 語言學理論 隱喻理論 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36-0091-02
概念隱喻理論思想首先是在Lakoff & 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提出來的。它的理論的核心內容包括:隱喻是一種認知語言的手段;隱喻的本質屬性是概念性的;隱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統(tǒng)映射;它映射遵循恒定原則;概念隱喻的使用是屬于潛意識的。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是從一個具體的概念域向一個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統(tǒng)映射;隱喻是思維問題,不是語言問題;隱喻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認知手段。概念隱喻理論的革命性觀點促進了認知語義學的整體發(fā)展。也就是說,隱喻理論的形成,與概念域之間的結構有關,它是結構投射,是事物之間的相關性并得到充分利用,即把運用于該事物概念從一個域轉向另一個域。這里的事物是一個類,比如說,甲指某個目標域,多是一些生疏、模糊的事物;可是另外一類事物也就是乙指源域,則是多數人都熟習的??梢姡[喻理論的特點具有不對稱性,盡管它有任意性的優(yōu)勢。
怎樣理解詞匯?隱喻理論應用最多的應該是有關詞匯教學,它是該理論與英語教學的契合點。人們普遍的共識是,社會生活中百分之八十左右的語言都由隱喻理論產生,而英語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則是詞匯。然而,結構主義思想對英語教學有著深刻的影響,它使得傳統(tǒng)詞匯教學轉變了觀念,把詞語和意義之間的關系看成了任意性而不是固定性,因而讓學生去記憶英語詞匯,卻不去看詞匯間有怎樣的認知關聯。這樣做的結果,是導致學生出現一種現象,即把一個多義詞的各個義項分別開來去記憶,沒有過去的那種系統(tǒng)性與規(guī)律性,使得記憶與理解零亂不堪。隱喻理念有許多優(yōu)勢可以利用,比如理解容易、難度小、記憶牢固等,當然它還是生動形象、富有趣味的,因此常常被人們運用于教學之中,作為引導學生記憶詞匯的手段。比如單詞cool,它原本的意思是涼爽的、冷的,后來相關義項就多了:冷靜、冷淡、冷漠等,一些教師在解釋這些時就說成是本義與比喻義之間的密切聯系,可見詞義之間可以不斷轉化,這些都是隱喻理論的作用。英語詞匯教學,對于隱喻理論運用的作用還不限于此,它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思維推理,如此學習上的負擔也就逐漸消失了,也避免了死記硬背的苦惱,長期記憶慢慢在頭腦中輕松形成,豈不樂哉!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語法始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許多人把它作為使用規(guī)則,是語法書和教科書離不開的內容,然而語法卻成了一個死教條的東西。必須清楚,是思維的成果,它是人類長期勞動生活的抽象化的結晶,是智慧的碩果。當然,語法的特點是穩(wěn)定性,并且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比如英語中大寫的只有句首或者專用名詞,而“I”作者第一人稱單數,在任何句子中都要大寫??梢?,英語語言往往是崇尚個人主義的,這一點學生逐步就會理解與接受。還有一點,就是閱讀的作用,它只是理解了詞匯與篇章的語義層面,也可以說是檢索與推斷文本意義,而教學重點則正是放在了理解詞匯和句子方面。不過,有一種交互式的學習模式,它會將閱讀看作一種任務,即認知、發(fā)展與社會建構,這些就不僅僅是對詞匯的理解與把握了。其實閱讀是一種動態(tài)過程,它可以使讀者理解語言中的建構意義。
當然,還有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就是隱喻理論有它的認知局限性。比如人們提到的生態(tài)理性思想和體驗認知思想是一致的,而體驗認知則認為,理性受制于人類身體結構本身,還有身體所的環(huán)境情況。這里有一種假設情況:思維與行為情操共用一個神經結構,而語言則由感知到運動再情感,最終顯現出意義。這當然是一種假設,然而這種思維機制是受概念系統(tǒng)左右的,它與語言修辭機制密不可分。毫無疑問,理性這種有限性的特點,必然會帶來另外一個效應,那就是人類概念系統(tǒng)也勢必有限性,它們不能將世界全部反映出來,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對世界結構進行心理構擬,還必須借助語言這種工具??梢?,這種現象的本質是對世界進行圖式化抽象,這種認知模式最容易將世界理想化。也就是說,理性的認知最終是不全面的,它不可能進行全景式認知。那么,隱喻理論的局限性也就顯而易見了。
那么,怎樣用好這種隱喻理論呢?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揚長避短。我們嘗試對閱讀進行界定,用三個方面的因素進行互動,進而建構書本意義,使其表現出一個完整的過程。一是運用好知識,即讀者由書本啟迪所得到的知識,像語言表達規(guī)則、生活知識、詞語辨識能力;二是讀者的再創(chuàng)作,他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闡釋作者建構篇章的語言;三是攝取某種情景,如篇章閱讀情景等。這樣,就可以在頭腦中構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tǒng),使詞匯的隱喻認知方式顯現出來,然后通過圖式投射方式映顯出來。所以,讀者在閱讀篇章時,要注意理解詞語隱喻理念形成的體系,以便對篇章的形式、內涵進行更深入透徹的理解與把握。讀者還可以通過互動形式,讓目標域和源域之間的相似點構成聯想體,以有效理解篇章文本。還有一種方法,即尋找隱喻在不同民族中的共性,如此可以對不同文化進行一般共性的思維與認識。當然,隱喻在不同民族中會有不同的內涵,它是由文化與思維方式決定的,因而相同的內涵也會在不同文化中表達出不同的隱喻。
學習語言是一個極其復雜而又艱巨的過程,學習英語也是這樣。因此,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就必須了解相關的知識與背景知識,學習英語語言的隱喻理論,找到英語與語言里的知識存在的共性。在學習之前,就可以提前去接觸語言知識,語言背景,了解隱喻理論的特點,以便促進正推助力的發(fā)揮??偠灾?,學習英語的過程不應淡化母語的作用,以此來發(fā)揮英語的正遷移作用,進而深入理解英語的隱喻理論,最終掌握所學習的英語。
參考文獻:
[1]桂詩春.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2]蘇留華.母語遷移對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4):44-52.
[3]唐承賢.第二語言習得中的母語遷移研究述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9):37-40.
[4]程琪龍.語言認知和隱喻[J].外國語,2002(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