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馨月 孟慶華
【摘要】生本教育是現(xiàn)階段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如果想上好語文課,就要樂于關注學生,善于和學生一起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才能分享到教學豐碩的成果。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主要闡述了生本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途徑。指出語文教學應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組織教學的模式,樹立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規(guī)范語文課堂教學,實現(xiàn)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 生本 課堂教學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36-0172-01
所謂生本教育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教轉變?yōu)橹饕揽繉W生學。而教師則要退后,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xiàn)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內(nèi)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這不僅僅是教育方法的轉變,更是教育觀念的變革。
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語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能夠自己去獲取知識。因此,在平時教學工作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即以學生的好學為中心,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教得少,學生學得多,才能使學生得以主動發(fā)展。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實踐我對生本教育有以下體會:
一、自主預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預習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良好有效的學習習慣,它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良性行為,又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他們要通過默讀或朗讀來了解課文內(nèi)容,要自己動腦筋完成預習提示或教師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然而,學生的預習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布置預習作業(yè)之后,檢查學生落實情況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夠到位。我認為,檢查學生預習,不僅僅是檢查學生做了沒有,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學生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了學習的成果,非??释玫嚼蠋熀屯瑢W的贊賞和肯定,課堂交流,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勞動成果的空間,能使他們的成就感得到滿足,更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新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是學科對象主動自覺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學中我們應該提倡“童言無忌”,提倡他們“思維無禁區(qū)”,讓其暢所欲言,精神上處于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tài)。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平等民主的氛圍,讓學生想象馳騁、感情激蕩、思路縱橫,乃至異想天開,自然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發(fā)創(chuàng)造的潛質。
其次,開展一些學習競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中生學生有爭強好勝的特點,競賽時往往處于緊張、興奮的心理狀態(tài),能高效地進行知識傳遞和吸收。分組討論問題開展比賽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這樣既發(fā)揮了集體的智慧,又培養(yǎng)了團結協(xié)作能力,使課堂的學習也得到了升華。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認識上的需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始終處在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欲罷不能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
三、啟發(fā)想象,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
第一,必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摒棄疑慮、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前提之一。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相信他們都能提出問題,促使學生樹立起樂于質疑問難的信心。教師還要放下架子,主動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態(tài)度融合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和學生一起質疑、探究,從而使學生在平等的和諧氛圍中大膽地質疑問難,為自主學習搭建一個理想的平臺。
第二,要巧用矛盾,激發(fā)學生的質疑興趣。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感興趣,才能調動其積極性,打開其思維之門,積極進行探究,不斷提出疑難。因而,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激發(fā)學生質疑的興趣。
最后要鼓勵爭辯。學生辯論的過程即是他們親歷閱讀、發(fā)展思維的過程,觀點的交鋒是他們對閱讀體悟的交流,在辯論的過程中能幫助學生理解、感悟。在我教學的課堂上學生辯論得非常激烈,課堂爭辯的氣氛十分濃烈,以致忘了課堂上老師的存在。其實,不僅要鼓勵學生之間的爭辯,還要鼓勵學生敢于和老師爭辯,這樣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四、加強積累,發(fā)掘學生潛能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能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記憶潛能,把外在的信息(知識經(jīng)驗)整體內(nèi)化在自己的心理層面上,最后積淀于身心組織之中,形成綜合的語文素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講究誦讀感悟,強調熟讀成誦,不僅能增強學生語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而且學生的人格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生在熟讀成誦的過程中積累了新鮮語匯、巧妙句式、優(yōu)美語言,思維得到訓練,記憶力不斷提高。通過課外拓展獲得的語言材料讓“美”在學生心中越發(fā)清晰,最后在朗讀中發(fā)自內(nèi)心地贊美。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chǎn)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認識到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不是你教的學生取得了怎樣的成績,而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到你的教育帶給他的無窮快樂。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學習生本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fā)現(xiàn),在自己不斷的求索道路上快樂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傊瑢⑸窘逃睦砟顫B透到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將成為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值得語文教師深思和不斷摸索的主題。將生本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會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別有洞天,充滿盎然的生機,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97.
[2]劉彩云.“生本”教育理念下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學語文:下旬,2010(5).
[3]李曉菊.淺議生本理念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