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萍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36-0234-01
現(xiàn)行的實驗教材—藝術活動,是在我國已有的音樂、美術分科課程基礎上建構的一門綜合性課程,藝術課程的教學內容為幼兒提供了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展了幼兒的藝術視野。通過生動的教學活動,使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教學中,藝術課程強調在輕松、愉悅、民主的氛圍中;在師生、幼兒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中,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在實驗工作中,我以高度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細心鉆研教材和課程改革的六條標準,將自己培訓理論知識與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改進教法改變觀念逐步找到了一條適應教學改革的新思路。一學期以來,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師寓教于樂,幼兒在美的感受中,學得輕松、愉快。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藝術課的興趣
對于一名小班的幼兒來講,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對什么東西都感興趣。校園里的一切是那么美好而又陌生,驚訝、疑問寫在他們的臉上,興奮、好奇促使他們想對新環(huán)境進行探索和發(fā)現(xiàn)。教學中,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藝術課,我先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入手。
1.啟發(fā)談話,使幼兒樂于交往,讓幼兒打心眼里喜歡藝術課。
幼兒對新生事物都會有一種新鮮感,為了讓幼兒從心靈深處喜歡藝術課,首先要讓他們喜歡我這位藝術老師。我在上第一堂課時就這樣與他們打成了一片:一進教室,就聽見他們在悄悄議論著我——“這就是我們的藝術老師?”為滿足他們的好奇,我走到他們中間,說“我就是你們的藝術老師,你們想向老師了解些什么?”一時間幼兒們紛紛發(fā)問了:“老師,你叫什么名字?你喜歡我們嗎?……”我一一解答之后,微笑著說:“老師很喜歡你們,想和你們做朋友,可老師還不認識你們這怎么辦呢?”于是,幼兒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了自己,我就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氛圍里開始了我的第一堂課《請你認識我》。
我想:幼兒樂于和我交流就是出于對我的信任、對我的喜愛,有了這個基礎他們能不喜愛藝術嗎?
2.創(chuàng)設美的教學情境,讓幼兒樂學。
藝術課本為我們創(chuàng)設了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豐富多彩的藝術畫面。每一幅畫面都向幼兒展示了豐富多彩情感體驗、生活實踐的童話般的世界。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美的藝術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情趣和向往美的效應;引導幼兒去睜大眼睛觀察事物,認識世界;去細細品味、親身體驗實際生活帶給他們的樂趣。
3.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寓教于樂讓幼兒在樂學中掌握新知識。
愉快的教學情境是指幼兒在教師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中進行主動的歡樂學習的課堂環(huán)境。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挖掘幼兒的藝術興趣,鼓勵幼兒積極參加活動并由此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藝術課的教學內容突出趣味性、游戲性、注重在活動過程中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唱一唱、演一演、畫一畫、聽一聽、……從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在教授一首新歌時,我先用聽唱法讓幼兒聽一聽錄音,整體感知歌曲,接著讓幼兒隨著伴奏唱一唱,為了記憶歌詞,在學唱時鼓勵幼兒根據(jù)歌詞內容配上簡單的動作,對大膽的創(chuàng)意及時鼓勵,對膽小害羞的幼兒耐心啟發(fā)。讓每一名幼兒在課堂上都能學到并掌握好新知識。
二、啟發(fā)幼兒主動參與,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去感受美
體現(xiàn)幼兒聯(lián)想和想象的教學內容,在藝術課中隨處可見。想象的世界是童話世界,它是最美妙的藝術財富。幼兒富有聯(lián)想和想象,才會在大千世界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創(chuàng)造新生事物,那將是素質教育賦予我們的重任,教學中,我主要通過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啟發(fā)幼兒主動參與、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去感受世界的美妙。例如:在講《土地上的小生命》時,先讓幼兒說一說土地上都有哪些小生命,幼兒例舉出小草、房屋、樹木、花草、蟲子……然后為這些小生命配上不同的音樂,讓幼兒模仿它們的樣子活動活動,然后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與想象創(chuàng)設一幅畫。幼兒在畫畫時不但畫出了花草,還為他們添加了表情,一名幼兒畫了一株花低下頭來哭泣,我仔細一看原來蟲子在花根上安了家并把花根當作食物來充饑,我立即對這位幼兒豐富的想象力給予了表揚,在老師的鼓勵啟發(fā)下,其他幼兒在繪畫的時候也都有了自己的一些與眾不同的奇思妙想。
三、鼓勵幼兒動手操作,利用生活經驗去挖掘美
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要從小培養(yǎng)。初學制作,幼兒會感到束手無策,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用鼓勵的方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課堂上多說幾個“真好!”“你真棒”“你真行”,讓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對自己有信心,讓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多種感官,仔細觀察、親自體驗,在具體生活中挖掘美,例如《玩泥》這一課,剛一開始幼兒對自己準備好的泥巴興趣濃厚,自己捏了個小鍋、小碗,老師啟發(fā)說“捏得好,如果能捏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就更好了?!边@回他們不干了,頭一歪說:“老師,我不會捏”。老師便引導他們怎樣操作:首先讓他們說一說自己家里有哪些小動物?這種小動物由哪幾部分組成,想一想這種動物的頭部可以用什么形狀來表示:三角形就捏成三角形,圓形就捏成圓形,身體可以用什么形狀來表示,四肢呢?想好后鄰座的幼兒互相交流一下意見,可以兩個人合作來制作這個小動物,這樣一來,幼兒用圓形組合了可愛的大熊貓,用三角形捏出了斑點狗,老師再指點他精細地修改。這樣,讓幼兒也養(yǎng)成了認真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并親身體驗了創(chuàng)作樂趣,學會了用生活經驗來挖掘藝術之美。
四、寓教于樂,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去創(chuàng)造美
只有親身體驗,才會有真實的感受才能創(chuàng)造出有新意的美。
在教學《小鳥的家》這一課時,我先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情境:茂密的森林、可愛的小鳥幸福地生活著。可是一名手拿利鋸的工人來了,他鋸倒了大樹,幼兒體驗一下(兩名幼兒鋸,一名幼兒扮作大樹被鋸倒)大樹會怎樣?小鳥會怎樣?(大樹會傷心,小鳥會哭泣)為什么呀?。ㄐ▲B沒有家了,到哪里去休息?)幼兒們有了真實的感受后,再讓他親自來為小鳥建一個家,看看誰的家舒服,小鳥就愿意去居住。
畫畫時,我采用了以組為代表隊開展競賽的方法:先在黑板上畫上四個大小相等的畫框,每一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到畫框前作畫為小鳥建家,畫好后選幾名幼兒當作小鳥來找家,并說出為什么喜歡這個家。這樣由幼兒創(chuàng)造出的畫再由幼兒來評價,讓他們由體驗—創(chuàng)造—欣賞,來完成藝術活動。
總之,藝術課上就要讓幼兒享受這種在輕松、愉快中學知識的情景;每一名藝術教師都要力爭在藝術課堂上開發(fā)幼兒的藝術興趣,讓幼兒樂學、善學、會學,掌握主動追尋美的、尋求樂的途徑。充分驗證出藝術課的無窮魅力,為幼兒的終身發(fā)展、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