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琴
寒冷的冬日,你有沒有和家人一起分享美味的餃子呢?餃子,除了是冬至的“節(jié)日餐”,更是不少人(特別是在北方)冬天常食的美味和待客的佳品。
關于餃子,這其中還有一個典故呢。傳說醫(yī)圣張仲景曾外出為人治病,返鄉(xiāng)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沿途的鄉(xiāng)親面黃肌瘦,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于是他讓弟子搭起醫(yī)棚,支起大鍋,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人們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也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叫“餃子”或“扁食”。
美味餃子6步驟
要想自己動手吃到美味的餃子,以下幾個步驟是不可或缺的——
1.和面
做餃子需要使用高筋面粉,也就是強力粉,市場上直接就有賣“餃子粉”的。這種面粉和出的面硬度比較好,而且入口時有嚼勁、很筋道,不斷的咀嚼能吃出面的香味,而且下鍋時不容易煮破餃子皮。用普通面粉和面也可以,只是面的硬度差點,嚼勁差些。
選好面粉,用涼水和面后,需要醒面,時間一定要充分,一般醒2個小時左右。在醒面后多揉揉面團,面皮也會更筋道,包出來的餃子也比較好吃,還不容易破。
2.搟皮
把醒好的面團搓成長條,揪成劑子,就可以搟餃子皮了。標準的餃子皮是:中間厚,周邊薄。中間厚點,包出來的餃子底就厚,即使放的時間長點也不會破;而周邊薄,包出來的餃子邊就薄,不會有面疙瘩,吃起來口感比較好。
如果捏不準劑子的大小,可以用刀切。
3.調(diào)餡
餃子餡最好是純手工制作,自己用刀剁碎菜和肉,這樣肉餡更均勻,而不是用碎菜絞肉機。肉不要剁得太碎似肉末,口感會變差,可以嘗試切成小肉丁。
調(diào)餡時,盡量順著一個方向攪拌。把肉餡與調(diào)料攪拌好,放置半小時,可以使餡和調(diào)料充分融合,味道更好。
在菜餡中倒入適量的食用油,然后攪拌均勻,可以有效防止餡中水分流出。最后把肉餡和菜餡混合均勻即可。
4.包餃子
成形的餃子應該是肚大邊小,咬下去,滿嘴流汁。具體步驟是:將調(diào)好的餡放入餃子皮的中央,先捏中間,再捏兩邊,然后兩手舉著兩邊向中間一擠,立刻出現(xiàn)肚大邊小的好看餃子。做好后,在餃子底部粘少量面粉,可以防止粘在盤中。
5.煮餃子
鍋中水煮沸,先放入少量的食鹽,再下餃子,然后開小火。等水再次沸騰,可以把半碗涼水倒入鍋中,連續(xù)倒3次涼水,水開后多已煮熟,也可預防煮破。這又叫“鳳凰三點水”,主要是為了不讓水太過沸騰而煮破餃子。
6.出鍋
餃子煮熟后即可出鍋品嘗啦!記得餃子出鍋后一定要防止粘連。
具體防粘連的方法有:①和面時,可以按每1斤面粉加1顆雞蛋的比例,這樣餃子皮會比較結(jié)實;②煮餃子時,可以在鍋內(nèi)放幾段大蔥或在沸水中加少量食鹽;③出鍋時,用溫水浸一下,餃子表面的面糊就會溶化掉,再裝盤就不粘了。
5款經(jīng)典餃子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款經(jīng)典餃子,可供個人動手做餡料時參考。
白菜豬肉餃子
這是全國最受歡迎、流傳最廣泛的餃子。原因有二:其一,白菜喻意“百財”,大家都為討個吉祥;其二,白菜在冬天屬應季蔬菜,營養(yǎng)又美味。主要原料是豬肉和白菜。肥瘦肉的比例是3:7,都是瘦肉,口感不好。
韭菜雞蛋餃子
這是一種素餡餃子,其傳統(tǒng)搭配是韭菜、雞蛋和少量蝦皮。但有些人為了方便,簡化成韭菜和雞蛋,少了蝦皮。
羊肉大蔥餃子
這是冬季特有的餃子。中醫(yī)認為,羊肉性溫,冬季食用可以起到進補的作用。羊肉通常會搭配大蔥,可以有效去除羊膻味。
鲅魚餃子
最常見的是山東鲅魚餃子,主要是因為渤海灣鲅魚多,而且這種魚魚刺很少,其實刺少的魚都可以做餃子餡。做魚肉餡餃子,掌握調(diào)餡時水的比例很重要。
海參餃子
這是一種高檔餃子,主要出現(xiàn)在高檔餐館。主要原料是海參、大蝦等食材,口感鮮嫩。
都說“好吃不過餃子”,在鄉(xiāng)間百姓家庭,只要過節(jié),幾乎都會吃餃子,喻意“吃頓好的”;當客人拜訪時,也會用餃子招待??傊溩右呀?jīng)成為人們心中最“美味”且“百吃不厭”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