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
中國出口貿易商品結構對碳排放的動態(tài)影響
張敏
摘要:本文結合中國對外出口貿易現狀,運用變參數模型,研究了中國外出口貿易結構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動態(tài)影響,結果表明,初級產品對碳排放量的影響最大,工業(yè)制成品的出口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響系數較小,并且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關鍵詞:出口貿易結構;碳排放;變參數模型;動態(tài)影響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與環(huán)境問題的矛盾日益升級,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致力于研究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它的崛起對環(huán)境的影響與對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影響同樣重大。2014年中國曾承諾在2030年之前盡早達到碳排放峰值,成為率先做出排放峰值具體時間承諾的發(fā)展中大國。為實現該目標,中國將調整依賴煤炭的能源結構,開發(fā)新能源等。
2013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然而,貿易繁榮在給國家?guī)斫洕l(fā)展的同時,也承載了更多的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那么當前我國的出口貿易結構與能源消耗對我國實現減排目標是否有利呢?
二、文獻綜述
據統計,中國大約有四分之一的碳排放用于生產出口產品??紤]到這個因素,不少學者研究了貿易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F有學者大都運用投入產出法通過對貿易中隱含的碳排放量進行計算,分析二者的關系。最早進行這種計算的是Wyckoff和Roop,在1994年他們對經合組織的國家貿易中隱含的碳排放進行了計算。后來有人側重研究了貿易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得出發(fā)達國家將高碳產業(yè)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的結論。
本文將運用1992—2012年的中國對外貿易數據,借助變參數模型對中國出口貿易結構、能源消耗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動態(tài)影響方面進行研究。
三、中國對外出口貿易現狀
根據聯合國秘書處修訂的《聯合國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把國際貨物貿易共分為10大類。在國際貿易統計中,一般把這10大類商品分為初級產品和制成品。初級產品包括SITC0(糧食和活動物)、SITC1(飲料及煙類)、SITC2(非食用原料)、SITC3 (礦物燃料)、SITC4(動植物油脂)等5類產品;工業(yè)制成品包括:SITC5(化學品及有關產品)、SITC6(輕紡產品、橡膠制品及礦冶產品)、SITC7(機械及運輸設備)、SITC8(雜項制品)、SITC9(未分類的其他商品)。
我國出口的工業(yè)制成品中各類商品所占的比重,由圖可以看出,SITC7(機械及運輸設備)所占比重逐漸增大,自2001年開始所占比重超過SITC8(雜項制品)產品,近幾年一直保持在50%左右的比重;而SITC8產品所占比重呈現整體減少的趨勢,在1993年占比最大,達到51.21%;SITC6(輕紡產品、橡膠制品及礦冶產品)所占比重排名第三,與另外兩類產品(SITC5和SITC9)所占比重均保持在穩(wěn)定的水平。因此,我國的出口貿易商品正在由勞動密集型產品(SITC6、SITC8)向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SITC5、SITC7)轉變。那么這種出口貿易結構對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圖1 工業(yè)制成品中各類產品出口占比
四、實證分析
1、研究方法
本文要研究中國對外貿易結構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動態(tài)影響,選用狀態(tài)空間模型構造的變參數模型進行分析。狀態(tài)空間模型是動態(tài)時域模型,以隱含著的時間為自變量,可以被用來估計不可觀測的時間變量。利用狀態(tài)空間形式表示動態(tài)系統主要有兩個優(yōu)點:第一,狀態(tài)空間模型將不可觀測的變量(狀態(tài)變量)并入可觀測模型并與其一起得到估計結果;其次,狀態(tài)空間模型是利用強有力的迭代算法——卡爾曼濾波(Kalman filter)來估計的。卡爾曼濾波可以用來估計變參數模型等。
2、模型構建與數據來源
考慮到出口商品結構中初級產品的份額很小,本文將SITC0-4作為一個自變量(用SITC0表示),另外選取工業(yè)制成品中占比較大的SITC5、SITC6、SITC7、SITC8分別作為另外四個自變量,選取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因變量建立模型。為了盡可能消除異方差,對時間序列數據做取自然對數處理,建立可變參數模型如下:
lnCOt=c1+α1tlnSITC0t+α2tlnSITC5t+α3tlnSITC6t
+α4tlnSITC7t+α5tlnSITC8t+ut
(1)
α1t=φ1α1t-1+ε1t
(2)
α2t=φ2α2t-1+ε2t
(3)
α3t=φ3α3t-1+ε3t
(4)
α4t=φ4α4t-1+ε4t
(5)
α5t=φ5α5t-1+ε5t
(6)
其中,方程(1)為量測方程,表示中國對外出口貿易中各類商品的貿易額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響,α1t……α5t為狀態(tài)向量,是可變參數,是不可觀測的。方程(2)至方程(6)為狀態(tài)方程,假定α1t……α5t的變動服從AR(1)模型,通過卡爾曼濾波可以得到變參數式α1t……α2t的估計值。
以上構建的模型中的貿易數據來源于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數據來源于美國能源信息署(EIA)。
3、變量的平穩(wěn)性及協整檢驗
首先運用單位根檢驗法對時間序列的平穩(wěn)性進行檢驗,本文采用ADF檢驗。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ADF檢驗結果
通過對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所有時間序列均接受原假設,存在單位根,是不平穩(wěn)序列,但是他們的二階差分△2ln CO、△2ln SITC0、△2ln SITC5、△2ln SITC6、△2ln SITC7和△2ln SITC8序列拒絕原假設,接受它們是平穩(wěn)序列的結論。因此,ln CO序列和ln SITC0、ln SITC5、ln SITC6、ln SITC7、ln SITC8序列都是2階單整序列,可以進一步進行協整檢驗。
運用協整方法可以研究變量之間的長期關系。本文選用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由檢驗結果可知,跡檢驗在5%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了向量之間不存在協整向量的原假設,認為六個序列存在協整向量。說明ln CO、ln SITC0、ln SITC5、ln SITC6、ln SITC7、ln SITC8在樣本區(qū)間內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建立的量測方程不存在偽回歸問題。
4、回歸結果
由于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將數據代入方程(1)和方程(2)(3)(4)(5)(6),利用卡爾曼濾波算法對變參數模型進行估計,估計結果如下:
lnCOt=-6.4766+α1tlnSITC0t+α2tlnSITC5t+α3tlnSITC6t
+α4tlnSITC7t+α5tlnSITC8t+ut
其中,變參數α1t……α5t的變化狀況如圖2所示。
圖2 模型中變參數的變化情況
從總體上看,無論是初級產品還是工業(yè)制成品,它們的出口量對二氧化碳的影響均比較穩(wěn)定,沒有大的起伏波動。其中,初級產品的出口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響較大,系數在1.6附近波動,說明初級產品每出口1%,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增加1.6%。另外,工業(yè)制成品中,各類商品的出口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響系數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SITC6(輕紡產品、橡膠制品及礦冶產品)對二氧化碳的影響系數最小,SITC8(雜項制品)對其影響系數最大。
5、結論與建議
通過建立變參數模型,分析中國對外出口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動態(tài)影響,發(fā)現初級產品與各類工業(yè)制成品對碳排放量的影響均趨于收斂,初級產品的出口對碳排放的影響最大,工業(yè)制成品中輕紡產品等的出口對碳排放的影響最小,雜項制品的影響最大,并且影響程度均逐漸減小。由此說明我國在工業(yè)制成品的生產過程中由于技術進步或者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帶來了碳排放的減少。
基于上述研究,為了中國出口貿易結構更加合理,中國的低碳經濟之路更加順暢,本文給出以下建議:
第一,繼續(xù)改善出口貿易商品結構,盡量減少初級產品的生產與出口,工業(yè)制成品中的高碳產業(yè)的生產與出口也需要繼續(xù)減少。
第二,發(fā)展低碳技術、低碳經濟僅靠資金投入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如何充分利用資本、人力等資源實現技術快速進步,降低工業(yè)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
第三,從全球價值鏈的視角看,中國還需要著眼于創(chuàng)新、軟件支持、核心技術等環(huán)節(jié),在提高國際分工地位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耗與碳排放。(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趙忠秀,王苒.中日貨物貿易中的碳排放問題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2,05:83-93.
[2]王媛,魏本勇,方修琦,和夏冰,楊會民.基于LMDI方法的中國國際貿易隱含碳分解[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1,02:141-146.
[3]劉強,莊幸,姜克雋,韓文科.中國出口貿易中的載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8,08:46-55.
[4]石紅蓮,張子杰.中國對美國出口產品隱含碳排放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 2011,04:56-64.
作者簡介:張敏(1991-),女,漢族,山東省濰坊市,碩士研究生在讀,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貨物進出口實務與國際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