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薇 常全勝
1)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 鄭州 450000 2)鄭州頤和醫(yī)院 鄭州 450000
?
三叉神經痛97例臨床分析
滕 薇1)常全勝2)
1)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 鄭州 450000 2)鄭州頤和醫(yī)院 鄭州 450000
目的 搜集、整理97例三叉神經痛患者的臨床資料,評價射頻溫控熱凝術治療的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97例三叉神經痛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分布人群及發(fā)病規(guī)律;對于單純第Ⅰ支三叉神經痛采用眶上孔入路射頻熱凝術,單純第Ⅱ支三叉神經痛采用眶下孔或卵圓孔入路,單純第Ⅲ支三叉神經痛采用下頜孔入路;對于第Ⅱ、Ⅲ支合并的三叉神經痛采用卵圓孔入路行射頻熱凝術。結果 手術順利,均無嚴重并發(fā)癥。術后即刻效果:優(yōu)良78例,良好15,無效4例。1 a后隨訪93例,復發(fā)10例,復發(fā)率10.75%;2 a后隨訪91例,復發(fā)19例,復發(fā)率20.88%。結論 射頻溫控熱凝術是一種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有效方法。
三叉神經痛;射頻溫控熱凝術;疼痛
三叉神經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高發(fā)于中老年人群,顯著臨床特點是劇烈疼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性疼痛。目前,三叉神經痛的發(fā)生機制不明,提出了多種學說,如中樞神經病變學說和周圍病變學說。因此,針對不同的發(fā)病學說,提出了多種治療方法,如藥物治療、微血管減壓術、射頻溫控熱凝術等。本文回顧性分析97例臨床病例,探討其病因,采用射頻溫控熱凝術治療,探討其臨床療效。
1.1 臨床資料 搜集2011-01—2014-01我院就診的97例三叉神經痛患者,男41例,女56例;年齡38~82歲,平均62.3歲;發(fā)病部位:左側58例,右側39例,無雙側同時發(fā)生病例;病程6個月~13 a;病變神經:第Ⅰ支22例,第Ⅱ支41例,第Ⅲ支34例。
1.2 納入標準 病程>6個月,經卡馬西平等藥物治療無效者,且所有患者均未行其他創(chuàng)傷性手術治療,均行影像學檢查,排除顱內及頜骨內占位性病變。
1.3 術前常規(guī)檢查 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等常規(guī)檢查,無手術禁忌證。
1.4 治療方法 患者仰臥位,肩墊高,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患者血壓、心率、心電圖以及血氧飽和度,根據術前檢測的部位分別穿刺于上孔、眶下孔、下頜神經孔以及卵圓孔,再根據CT輔助調整穿刺線路及角度。如射頻套管針穿刺進入卵圓孔后患者會出現電擊樣劇烈疼痛。定位準確后固定套管針,將射頻電極置入套管之中,檢測運動神經及感覺神經功能,未見異常;緩慢升溫至60 ℃,維持1 min;再升溫至65 ℃、70 ℃、75 ℃和80 ℃,時間1~2 min,至85 ℃結束。測試治療效果,針刺患病區(qū)域皮膚痛覺消失,觸覺遲鈍。如果效果欠佳,可重復進行。對于卵圓孔入路患者術后抗炎治療3 d,預防顱內感染。
2.1 療效評價 將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效果分為3級,優(yōu)良:疼痛消失;良好:疼痛癥狀明顯緩解;無效:疼痛癥狀基本無緩解。
2.2 結果及隨訪 優(yōu)良78例,良好15,無效4例。1 a后隨訪93例,復發(fā)10例,復發(fā)率10.75%;2 a后隨訪91例,復發(fā)19例,復發(fā)率20.88%。
三叉神經痛臨床表現為陣發(fā)性電擊樣疼痛,患者極為痛苦;常見于中老年人,曾有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發(fā)病率為(4~5)/10萬人;最近美國調查表明,男女發(fā)病率不同,分別為2.5/10萬、5.7/10萬人,女性略高于男性[1]。發(fā)病原因不甚清楚。目前,對于三叉神經痛的治療原則是首先判定其是原發(fā)性還是繼發(fā)性,對于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患者,首選口服卡馬西平,待藥物無法控制病情后,采用其他治療措施,如射頻溫控熱凝術、微血管減壓術、伽馬刀治療等,每一種治療方法都有其優(yōu)缺點。
射頻溫控熱凝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可追溯到1931年,由Kirchner首先應用于臨床治療,隨后Sweet改進為半月神經節(jié)射頻溫控熱凝術,后來不斷完善技術,是一種簡單且臨床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手段[2]。
但對于采用射頻溫控熱凝術的治療效果有一定爭議[3]。國外學者Taha等[4]統(tǒng)計發(fā)現,射頻溫控熱凝術和微血管減壓術的臨床療效較好。本研究發(fā)現,射頻溫控熱凝術治療后即刻效果良好,無效僅4例。1 a復發(fā)率10.75%,2 a后復發(fā)率20.88%。Taha等[4]報道的復發(fā)率為20%左右,與之吻合。有人回訪了1 860 例三叉神經痛患者,射頻溫控熱凝術2 a復發(fā)率達24.8%[5]。Ecker等[6]研究發(fā)現,射頻溫控熱凝術及微血管減壓術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注射甘油組及伽馬刀組。因此,射頻溫控熱凝術是一種較為理想的三叉神經痛治療方法。
由于術前進行了充足的準備,避免了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學者通過總結大量病例發(fā)現,在刺入卵圓孔時有可能損傷到血管及神經,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正確的入路及準確的定位對于手術的實施及避免嚴重并發(fā)癥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技術的提高,臨床可采用CT輔助定位提高穿刺的準確性??傊?,射頻溫控熱凝術是一項值得臨床推廣的技術。
[1] Zakrzewska JM.Facial pain:neurological and non neurological[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2,72(2):27-32.
[2] Zhang LW,Liu YG,Wu CY,et al.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rhizotomy for recurrent trigeminal neuralgia after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J].Chin Med J(Engl),2011,124(22):3 726-3 730.
[3] 高明見.采用經皮熱凝神經術輔助經皮熱凝三叉神經節(jié)根治三叉神經痛[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6,22(4):223-225.
[4] Taha JM,Tew JM.Comparis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reevaluation of radiofrequency rhizotomy[J].Neurosurgery,1996,38(5):865-871.
[5] 吳承遠,孟凡剛,王宏偉,等.選擇性射頻熱凝治療三叉神經痛[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4,20(1):55-58.
[6] Ecker RD.A Prospective cost-effectiveness study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surgery[J].Clin J Pain,2005,21(4):317-322.
(收稿2016-07-05)
R745.1+1
B
1673-5110(2016)19-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