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土地與芬芳
      ——山西女作家走山西·散文卷》:三晉與女人的蒙太奇

      2016-01-28 18:13:11徐慧琴張少清太原師范學院太原030002
      名作欣賞 2016年20期
      關鍵詞:鄉(xiāng)土山西散文

      ⊙徐慧琴 張少清[太原師范學院, 太原 030002]

      《黃土地與芬芳
      ——山西女作家走山西·散文卷》:三晉與女人的蒙太奇

      ⊙徐慧琴張少清[太原師范學院, 太原030002]

      《黃土地與芬芳——山西女作家走山西·散文卷》是山西女作家協(xié)會組織山西女作家“走山西、寫山西”而形成的一部散文集。作者的群體身份性質(zhì)賦予了其特殊的價值定位,我們首先需要從女性文學的角度對其加以探討。另外其山西作家“走山西、寫山西”的特征又不得不讓我們從鄉(xiāng)土散文和游記散文的角度去作以論述。

      女性文學鄉(xiāng)土散文游記散文山西

      《黃土地與芬芳——山西女作家走山西·散文卷》是山西女作家協(xié)會組織山西女作家“走山西、寫山西”而形成的一部散文集。其最大的特點便在于作者身份,即全部作者皆為女性作家;無論對其進行閱讀或是評述,這一作家群體身份特征都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一個考量點。本集的另外一個特點:它是一部有關山西的散文集,這關乎山西的地理、山西的人文、山西的歷史、山西的未來。另外,拋開這些特殊因素不論,我們?nèi)匀恍枰逍训卣J識到:它們都歸屬于文學意義上的散文;這就需要我們以嚴肅的文學精神和負責任的文學態(tài)度去閱讀、審視與評判??傊S土地上的山西是值得大書特書的,而開放在這黃土地上的朵朵“芬芳”也以其獨特的視角,講述著她們與這片滄桑大地的深情往事。

      一、從作者身份角度考察文本特征

      這是一次由山西女作家協(xié)會組織的散文寫作活動,作者均為女性,這不免讓人聯(lián)想到近些年已漸趨成型的新的文學分支——女性文學。雖然并非自然性別為女性所寫的文學作品就一定是女性文學,但至少這是一部只關于女性言說主體的作品集,所以在此我們首先試圖透過女性文學的視域來觀察這部女者之書。女性文學的學科建設尚未最終完成,對于女性文學的定義筆者比較贊同的是劉思謙教授在其論文《女性文學這個概念》中所形成的觀點:“女性文學是誕生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開端的具有現(xiàn)代人文精神內(nèi)涵的以女性為言說主體、經(jīng)驗主體、思維主體、審美主體的文學?!雹倏梢钥吹剑灾黧w的在場與否是衡量女性文學性質(zhì)的終極標準。

      顯然,這部作品集女性言說主體的到場是毋庸置疑的。女性文學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動力便是破除長期以來文學被男性中心話語所遮蔽的局面,使女性由依附性、從屬性的“他者”地位到獨立的具有主體性的人的生成。這部散文集的形成無疑是山西女作家的一次集體發(fā)聲。相對沿海發(fā)達地區(qū)而言,山西的文化開放進程相對遲緩,歷史形成的封建性別觀以及父權(quán)等級制的社會性別觀對本省女性造成的負面影響至今筆者不敢說已有很大改觀。“只有在人類文明由母系制到父權(quán)制再到近代由傳統(tǒng)的封建父權(quán)社會向現(xiàn)代化自由民主社會的轉(zhuǎn)型過程中,才可能出現(xiàn)屬于女性自己的文學”②。伴隨著國家層面的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向好,文學作為社會文化發(fā)展的急先鋒又一次沖在最前,這部山西女作家走山西、寫山西散文集的出現(xiàn)無疑會使山西女性作為社會實踐的主體之一所可能具有的豐富的生活體驗、深廣的生命意識得以煥發(fā),無疑會推動山西女性對于精神自由、生命價值、人格獨立的強烈追求。這可以說是其誕生的一大外部作用。

      所謂女性經(jīng)驗主體和思維主體應當是女性意識主體的兩個分支,而女性意識在女性文學研究領域往往被認為是鑒別女性文學的關鍵。南開大學喬以鋼教授在其論文《論中國女性文學的思想內(nèi)涵》中認為:“女性意識可以理解為兩個層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確定自身本質(zhì)、生命意義及其在社會中的地位;二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fā)審視外部世界,并對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③無論是對于自我的審視還是對于外部世界的審視,都基本上可歸結(jié)為女性在其主體經(jīng)驗上的發(fā)現(xiàn)和主體思維上的體悟。張雅茜女士的《我的道觀》是本集中第一篇散文,其中便充滿了此類具有明顯女性主體特色的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和思維體悟。故事發(fā)生地是山西省運城市永樂宮,道觀的生活中,“一日在集市上撞見閨中女友在街邊賣絲線,鬢邊有了白發(fā)絲縷,相對無語。想當年她被人喊作王曉棠,舞臺上一亮相傾倒一場子的戲迷”,卻因為“所謂的‘干壞事’”,會讓一對年輕男女從此改變命運……同為女人,卻因為社會賦予的身份而改變了與生俱來的善良,變得扭曲,這是對社會女性悲苦命運深沉的反思。文中還有對社會倫常尖銳的詰問和對人間再正常不過的愛情的殷切期盼:“比如私自下凡的七仙女,比如嫁了劉彥昌的三圣母,哪個不是千古流芳的女人?……想佛祖也希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吧,不然香火怎么延續(xù)?”由記憶中的道觀聯(lián)系到自身的寫作事業(yè),作者說她筆下的“少女的愛最純真最值得記憶也最傷人,足足傷了一輩子也無怨無悔”,“女人是感性動物,是水做的,是禍水,無論怎樣都不改生就的本性……女人身上的母性與生俱來,但往往陷入愛情里就弱智……”這是女性于自我的審視與反思;“這樣的女人放進道觀,只能身殘,這是與社會規(guī)范背道而馳的必然結(jié)局,但我相信,她的精神是健康的、強大的,她是為自己活”,作者嘆息著女性微小的社會角色、悲哀的社會身世,同時也高舉著自由精神的大旗,她為女人在吶喊著,挺立著,盡管字里行間仍透露著對于改變這種狀況的沙啞與無力。然而,她要起碼從自身做起,做一個精神獨立的女人,寫作的“上進心從未懈怠過……上進的過程是最重要的,這個過程讓生命變得豐盈、快樂,足矣”④?!段业牡烙^》應當是這部散文集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女性主義散文,其中傳達的女性意識精妙而前衛(wèi),竊以為可與已負盛名的女性主義散文佳作葉夢的《羞女山》和唐敏的《女孩子的花》一樣值得推崇。以其作為本集開篇之作,亦可見集作編者之用心良苦。除此之外,再如張雅茜的另外一篇佳作《女人走絳州》、蔣韻的《生長傳說的大地》、一葦?shù)摹杜f時女子》等都是本集中女性文學的佳作。《生長傳說的大地》超越了女人狹小的心靈空間表述,在女性文學的多情善感中融入了深廣的社會內(nèi)容和闊遠的人生境界,這與女詩人秋瑾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脈相承。作者為我們講述了一位女性勞動者蘇紅平的故事,為了生存,她艱難創(chuàng)業(yè),從買賣服裝到開辦家具廠再到毀滅重生,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正如作者所說:這是“一個女人的史詩”。她證明了“女人可頂半邊天”,女人可以是嬌弱的、嫵媚的,也可以是堅強的、廣為的,只要能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在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之后,她心系社會,收養(yǎng)孤兒,辦服裝廠“專門接納下崗女工,為她們創(chuàng)造再就業(yè)機會”,她說:“女人要為女人——奉獻?!蓖瑫r山西長治的傳統(tǒng)文化——潞繡,也在蘇紅平那勞動的創(chuàng)造中得以傳承!另一篇《舊時女子》則主要講述了“我”的老老奶、老老奶的兩個孫女大姑奶和二姑奶,以及二姑奶的女兒水仙娘的故事,揭露了在那個物質(zhì)貧乏時代存在的家庭爭斗以及由其所帶來的一系列女人的不幸,作者眼里的她們是痛苦的、不幸的,又是堅強的、偉大的,“老老奶是我們家女人們心中的一座精神高峰,永遠的高峰”。大姑奶和二姑奶在家庭壓力下給人做小,一生受欺侮,早早去世,“就如同沒有存在過一樣”,但作者也知曉她們都“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曾經(jīng)有過不少大夢想”,這是何等的悲涼!而后代的水仙娘則“經(jīng)歷就很不一般”,因不愿受氣而改嫁、喪夫再嫁、再再嫁,作者似乎很欣賞水仙娘那來自性靈間的豁達與勇氣,水仙娘在談到老老奶時也說:“舊社會的女人,誰都只能逆來順受,要擱現(xiàn)在,可不能!”“水仙娘說那‘可不能’三個字的時候,字音拉得特別長……”對比個中意味,令人心酸!令人振奮!時代在進步,女人的命運應當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作者寫的是舊時女子,傳達的卻是現(xiàn)代人文之精神!喬以鋼教授談道:“女性意識發(fā)展的最高指向是人性的全面豐富和完善,是人的價值的全面實現(xiàn)?!雹葸@一篇《舊時女子》可謂“女性主義散文對歷史、現(xiàn)實、社會、人生近乎全方位的性別審視、性別思考和性別追問”⑥的代表之作。凡此類篇,亦有他章,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能特別體現(xiàn)女性審美的代表之作是葛水平女士的《錦繡長治》和張雅茜女士的《女人走絳州》。劉思謙教授講道:以往女性作者作品“風格上的純凈、抒情、感性、細膩等不過是按照父權(quán)等級制的社會性別觀對女性的一種后設的文化想象和文學審美預期,這是一種典型的二元對立的等級制思維模式;事實上女性文學可以純凈、抒情、感性、細膩,也完全可以不純凈、抒情、感性、細膩”⑦。前者《錦繡長治》可說是這兩點都占盡了,細膩純凈而又宏大博遠,女性特有的審美感受力包蘊其間。文章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身穿一襲古漢服,腳著一雙繡花鞋,輕輕漫步于上黨的各個山間角落,渴飲漳河水,饑食發(fā)鳩果,臨廟追古跡,過道思歷史,有對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英雄人物的追憶、有對這片土地上勞動人民智慧成果的感嘆;文章細膩而不做作,暖心而不濫情,作者對長治的熱愛與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可以說長治的過去與未來皆在此一文中?!杜俗呓{州》中,作者眼中看到的不是悠久的傳統(tǒng)、不是厚重的底蘊、不是誠惶誠恐的贊嘆,她把這里的一切美好都藏在了前文所提到的女人好吃嘴、好購物、好看熱鬧等天性之中,這是女性獨有的審美視角,一篇記述地方文化的文章,作者生生呈獻給我們的是“三個女人一臺戲”般的活潑歡快,然而這種激動心情的真實表露又何嘗不是對記述地方文化文明最巧妙的褒獎呢?凡此種種,都體現(xiàn)了山西女性作家們性別意識的覺醒,她們自覺地以文學反映女性,又以女性反照文學,這種自覺使文學中女性話語的權(quán)重得以提高,無疑會促進文學的進一步發(fā)展與繁榮,也一定會加快促進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普及和社會文化的積極、健康、正向發(fā)展。

      二、從文學散文的角度審視

      整體編排上,本集由古城寺廟篇、山川景物篇和人物民俗篇構(gòu)成。大部分屬于抒情散文,少有議論散文。作家們面對山西的古城寺廟、山川景物、濤史英才盡情地歌詠、吟嘆,書故土之芳華,寫三晉之秀美,毫不遮掩自己抒情姿態(tài)的展露,使得山西這片古老的土地在她們的筆下重新煥發(fā)著榮光。但令人遺憾的是,其中一些散文還是過多地或者說完全地埋沒在對客觀的、常見的景物的轉(zhuǎn)述,以及對客觀歷史史料的堆積之中,人的精神主體性缺失嚴重。

      余秋雨曾說:“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xiāng)?!雹唷白呱轿鳌懮轿鳌敝⑽奈阌怪靡蓱斣诤艽蟪潭壬线x擇鄉(xiāng)土散文的文化取向,畢竟,這里寫的是作家們生長的一方沃土。其實鄉(xiāng)土散文這一文學形態(tài)我們并不陌生,自五四新文學誕生以來,中國文學便有著濃厚的鄉(xiāng)土傳統(tǒng),這條線索從魯迅、周作人、廢名到沈從文、趙樹理,再到劉白羽、楊朔、劉紹棠、莫言、馮驥才、王安憶、賈平凹、余秋雨等,香火相傳,綿延不絕。鄉(xiāng)土散文自20世紀初起便具備了兩種價值取向:一是對鄉(xiāng)土文化的感懷,以周作人等為代表;二是對鄉(xiāng)土文化的批判,以魯迅等為代表。鄉(xiāng)土散文的抒情感懷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對故鄉(xiāng)情與景的贊美之上,批判精神則表現(xiàn)在揭露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丑惡和愚昧。我們可以看到本集作家筆下的“故土”是無比神圣的,這里的山水、炊煙、四季、鄰里,一切的一切都格外地別致、美麗、充滿詩意,無疑屬于抒情感懷系列。山西作家在這里繼承了中國古典散文中即存在的至情至美的體驗,繼承了鄉(xiāng)土中國文化詩意、平和、自然、寧靜的精神,集中這類散文不在少數(shù)。表現(xiàn)在視覺美感上,盧靜的《云寺清涼憶舊游》開頭便寫道:“月華如飛萬千霰,山間小旅館的素壁上,印出一幅淺淡的水墨畫。我醒來時,海棠枝正在畫里搖曳,微風拂處,一窗清漲的水墨緩緩浸潤。庭院里,旅客的絮語聲漸次低了下去”,一幅山間悠閑之美景圖;葛水平的《錦繡長治》寫長治的山、水、風物時,遠溯上古,旁征民俗,這一山一水也便得以厚重、深邃,更富一層神秘與不可捉摸,似非凡間物。王靈仙的《帶回蘆芽一片綠》樸實、自然,作者去時“那百步九折的盤山公路兩側(cè),白樺與云杉郁郁蔥蔥、莽莽蒼蒼,純凈的藍天白云下,林海欲顯青翠欲滴。沿途還有白浪翻滾的清漣河相伴,岸畔不見枯藤也無昏鴉,只見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可謂至美的境地,又登太子殿,訪汾河源,探萬年洞,美不勝收,文末作者寫道:“每一位與文字相伴的人,都有一片心靈家園,且與大自然息息相通。”一語道破。另有劉鎖愛《故鄉(xiāng)丹霞的姿色》、郭陽芳《人在舟中便是仙》等作品也屬上乘。

      這類贊景的散文自然有其可作圈點之處,但若滿眼望去盡是洪濤般的“美”景,不免淺薄了些,讀者見多了,千篇一律,難免生厭。鄉(xiāng)土散文不僅僅要寫鄉(xiāng)土的景狀,更要有鄉(xiāng)土的人倫、鄉(xiāng)土文化的詩情記憶,以及與之匹配的鄉(xiāng)土精神、鄉(xiāng)土性情。這些能夠道出真山西、真性情、真鄉(xiāng)土的元素,在本集中卻很少能夠體現(xiàn)。作家們似乎都在追隨沈從文鄉(xiāng)土散文中那種對于自然至美的描述,殊不知沈從文對美景贊嘆的背后,是對人性美的襯托,是要寫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其落腳點仍是“人”這一命題,他更關心的是人的生命形態(tài),而非生活,沈從文是在抒情中寄寓著思想這一散文的靈魂,而這方面我們的許多作家還遠未達到。另外,我們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還需要呼喚對魯迅鄉(xiāng)土文化批判傳統(tǒng)的繼承,這是我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導向問題,沒有痛苦的“純歡樂”總歸是有些病態(tài)的。在語言的個性特征上,鄉(xiāng)土散文話語也必須合乎鄉(xiāng)土精神、鄉(xiāng)土性情,賈平凹鄉(xiāng)土散文的語言底色便是陜南山區(qū)鄉(xiāng)音,于是便顯沉穩(wěn)與古樸,于是和諧的美學品格、動人的文學情趣和楔入心靈深處的震撼才得以顯現(xiàn)。然而在此集中,我們看到了太多的清新、溫潤、雅靜,太多天藍水綠、風和日麗、草長鶯飛;試問:山西這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之上,千瘡百孔的煤山礦井之旁,甚至說這在溫帶大陸性氣候與季風氣候過渡的地帶、絕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業(yè)人口中小農(nóng)經(jīng)濟還占據(jù)主導地位的這一方土地果真如此嗎?答案如果是否定的,那么散文最基本的要求——真實的敘述,又從何體現(xiàn)?除前文已述的佳篇以外,僅有陸霞的《云岡無聲》、張國嫻的《鳳城尋古》和邊云芳的《大唐回聲》等還能夠穿透荒蕪的地表,去感受地層與地心的溫度。

      撇開鄉(xiāng)土來談,我們?nèi)魧⑵渲糜谟斡浬⑽牡囊曈蛑?,也會有新的啟示和發(fā)現(xiàn),因為畢竟這些散文是在游覽采訪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紀游性質(zhì)。李詠吟先生在其著作《文學批評學》散文部分寫道:“真正的寫作,乃是由于生命的大歡樂和大痛苦所構(gòu)成,純粹以寫作為生就難逃異化的宿命,矯情地游山玩水,探古訪今,沒有心靈的明澈和目標的自覺,就可能構(gòu)造出虛假的華章。散文中太多甜得發(fā)膩、甜的醉人的詩境,其實不過是人造的幻影,應當呼喚散文創(chuàng)作對崇高美的追求,不能將之視作小擺設、精神消閑的工具。真正的散文作家,在創(chuàng)作游記散文時不僅要以視覺去旅,更要以一顆赤誠之心去旅,以生命直覺去旅。作家必須有真正的人生情懷,真正思索人生的苦難,才能創(chuàng)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華麗辭藻的錘煉中,只不過寄寓著瀟灑安閑的靈魂。”⑨如果從這些角度去評判這一部散文集,那么其中很多篇章大概皆如李詠吟先生所說的那樣,無異于“某某某到此一游”的心理,或者僅僅是史料的堆砌。這便涉及所論散文的價值取向問題。首先是真實,這在前文中已經(jīng)談到,不能靜下心來去洞察、體悟這一方水土,就只能停留在對名家名景的記錄之上,而難有深沉大氣之作。再說散文至高的價值意蘊,是對天地大道的洞悉,是對生命機密之言說和啟示,是對歷史黑視野的燭照和敞開。這是全人類的、拋卻性別之分的價值追求。無法洞悉歷史的機密,所有的華章就無異于空洞的呻吟。這方面張承志的散文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如他的《離別西海固》,在常人看來殘酷的自然歷史意象,他卻從中看到了崇高,看到了神圣,這種具有超越意象的精神體驗和生命會晤能給予人以巨大的人格精神力量。

      本集中邊云芳《大唐回聲》在這一視域下可執(zhí)牛耳。同樣是回望山西,作者寫的是一個叫作馬邑村的古村落。從這小小的馬邑古城,從“我眼前的這夯筑土墻”,它的“黃土一寸一寸流失,軀體的走向變得扭曲,甚至斷裂”,它“像一位飽經(jīng)人世苦難的老者,千瘡百孔的面容,搖搖欲墜的身軀,對日光、風雨,以及風沙的愛撫或侵害,已經(jīng)無動于衷”。作者想到人類的生存,山西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樣也期盼著“待敵退,出得城來,耕田種地,放牛牧羊,花兒笑,鳥兒叫,坡上青青草”。然而,“歷史真實的面目往往既可憎又殘酷”,老百姓“刨開土地種下一粒種子,收到一株谷穗,糧倉豐滿,一家人即喜上眉梢”,“歷史總是在災難中前進”,“歷史又總是在與災難的斗爭中豐滿起來”,“血流滋長了青草的茂盛”,“真的,這沒有什么,人世的殘忍勝過溫情。更何況,歷史,本來就是一部血淚史,勝者為王敗者寇”。作者在這歷史的殘垣破壁中參透了人世的艱辛、無常與無理,參透了作為歷史的主體和創(chuàng)造者的廣大人民的殷勤、無辜和偉大。我相信這是由作者人格精神生發(fā)而構(gòu)成的鮮活的思想,這種心靈之火的燃燒定會照亮生命的黑視野,照亮人們前行的道路。再如曹向榮的《木版年畫》,由文化遺產(chǎn)木版年畫發(fā)端卻不獨描年畫,而是通過這木版年畫聯(lián)絡了塵封的甜蜜的記憶、遠去的神秘的舊時代、過往的亦真亦假的歷史、民間的固執(zhí)的傳統(tǒng)、心靈的根與棲息之地。這種對于生命的美麗表達和對于德性的永恒懷念賦予了散文以活的靈魂,這種超越意象本身的生命體驗能給予閱讀者以深邃的美的感悟,能激起閱讀者對崇高美的無限追求,是散文寫作的應有之義。而如果我們的散文寫作看上去都如一篇篇旅游景點的推廣報道文,那么無異于將文學置于危險的懸崖之邊。

      三、結(jié)語

      《黃土地與芬芳·散文卷》作為山西作家尤其是山西女作家的階段性集錦,是山西女性文學發(fā)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女性主體的覺醒和女性話語的崛起充斥其間。同時,其也是山西文化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鮮明的節(jié)點,是相當全面的一次以文學的形式表達山西的文化事件,是讀者了解山西的一個絕佳窗口,其中不少作品都以其深沉的文化審視、文化反思和獨特的美感啟示性為其贏得了值得贊嘆的文學價值。當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的散文寫作中需要再多一些人文關懷,再少一些客觀物化,由是方為山西文學尤其是散文發(fā)展繁榮的不二法門。另外,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欣賞往往都具有多元的特征,筆者從上述一般角度對集作所做的論述難免有所舛謬,謹以此希望為山西區(qū)域文學的發(fā)展建言獻策,并能有所裨益。

      ①②⑦劉思:《女性文學這個概念》,《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③⑤喬以鋼:《論中國女性文學的思想內(nèi)涵》,《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④蔣韻主編:《黃土地與芬芳——山西女作家走山西·散文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文中所引作品原文均出自此書,不再另注)

      ⑥金文野:《新時期女性主義散文創(chuàng)作論》,《藝術廣角》2011年第2期。

      ⑧余秋雨:《陽關雪》,《文化苦旅》,東方出版中心2001年版,第18頁。

      ⑨李詠吟:《文學批評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78頁。

      作者:徐慧琴,博士,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張少清,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2015級在讀碩士研究生。

      編輯:趙紅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當代散文研究”和山西省高等學校哲社基地項目“山西現(xiàn)當代散文研究”中期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鄉(xiāng)土山西散文
      親近鄉(xiāng)土
      科教新報(2024年23期)2024-06-16 07:17:01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3:20
      我在山西等你
      黃河之聲(2022年6期)2022-08-26 06:46:08
      山西老陳醋保護有法可依
      散文兩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兩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山西:抓緊抓實春耕生產(chǎn)
      山西嘆五更
      青年歌聲(2020年11期)2020-11-24 06:57:42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阿來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鄉(xiāng)土中國
      陕西省| 朝阳市| 班玛县| 白水县| 潜江市| 桐梓县| 泰顺县| 方城县| 孟津县| 上饶县| 精河县| 周口市| 平乡县| 炉霍县| 扎鲁特旗| 商洛市| 溧阳市| 新田县| 克东县| 万安县| 十堰市| 治多县| 阜宁县| 芜湖市| 青州市| 沅陵县| 达日县| 南溪县| 大关县| 岗巴县| 商南县| 罗山县| 南开区| 阜阳市| 黄浦区| 瑞金市| 临猗县| 建平县| 新昌县| 屯门区| 美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