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輝琴
摘 要: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生物教學的基本方法,又是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探究科學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生物學概念,獲得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yǎng)觀察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同時,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基礎上更要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分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192-01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形成生物學概念,獲得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yǎng)觀察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驗教學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時要規(guī)范實驗步驟,注重觀察實驗現象,強化課內外實驗。
一、充分利用好實驗室,制定合理的實驗計劃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教學中實驗活動的開展是人類認識和研究生物科學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生物實驗教學的結果如何將勢必會影響到生物新課程標準的執(zhí)行效果,影響到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對于廣大生物教師而言,在學校生物實驗室從無到有建成之后,教師就有義務,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實驗室為生物教學服務,通過優(yōu)化生物實驗教學過程,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生物學習的主體地位。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其意在于說明做任何事情事先計劃的重要性。生物實驗教學也一樣,教師應該在每學期之初,認真研究教材,科學制定好學期生物實驗計劃,避免平時生物實驗教學的隨意性。教師作為生物實驗活動的調控者,指導者,其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實驗教學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實驗教學前,教師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實驗要求,課前自己認真做幾遍,確保自己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和熟練。同時,教師要根據自己課前實驗的實際情況預測課堂實驗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提出怎樣的問題,以及在指導學生參與實驗操作過程中,哪些地方可能會是學生操作過程中容易出偏差的地方,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確保生物實驗活動順利開展。
二、進行課堂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課程教學需要通過必要的實驗來進行,實驗能夠更真實準確地展現給學生理論知識所闡述的內容。實驗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刺激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并且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所以,通過設計一些實驗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食物與營養(yǎng)》這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淀粉的性質和檢驗的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些馬鈴薯、紅薯、玉米等等,然后各自滴上碘水,觀察其結果。實驗結果很明顯,這幾種食物都變成了藍色。這樣的實驗令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加了自信心,同時更加喜歡學習生物課程了。
三、轉變學習方式提高自學能力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個主動參與、積極構建的過程,是一個在學生內部學習動機推動下產生的主體活動。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使得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在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由教師強行灌輸給學生,不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且實驗是能省則省,能不做就不做,代之以板書與講解,使得學生失去了一次又一次主動探究的機會??梢哉f,學生從未邁進過生物殿堂的大門。而采用學生探索性實驗,讓學生有了更多親自操作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生物知識,結合生活經驗來自主地進行實驗方案的制定、實驗材料的準備、實驗的整個操作、現象與結果的記錄等。這樣,學生在實驗中可以經歷科學研究的全部過程,即“發(fā)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得出結論”,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與指導下能夠獨立完成實驗,掌握了科學的研究方法,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
四、增加探究實驗,增添實驗的趣味性
針對現階段探究實驗較少而驗證試驗多的情況,教師應該調整實驗教學的安排,盡量將驗證性和演示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在實驗教學安排中,盡可能多地安排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在不知道實驗結果的情況下,經過教師的指導,自己進行探索和研究。必要時,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幫助,但是不要直接幫助學生做實驗,而是提供給學生一些可用的線索,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動力。要想發(fā)揮生物實驗的巨大效果,還必須讓所有學生參與到生物實驗的全過程。有趣味性的生物實驗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參與到生物實驗中來。如果教師多做一些有趣味性的實驗,就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做實驗的興趣。
五、增加實驗探索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的良好習慣
實驗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獲取知識的過程當中體現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同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物課外實驗是中學生物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生物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課外實驗也就成為生物教材的重要內容。
同時,初中生物充滿著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需要教師不斷去挖掘;科學家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嚴謹土求實的、追求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將對學生的一生受益匪淺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態(tài)度的重要措施。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學實驗是學生學習生物學課程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實驗是促進學生理解生物知識內容,深化教學品質的有力保障。在初中生物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通過不同的實驗,將這些實驗滲透到全部課堂的教學中,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在愉悅、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生物學知識以及生物實驗方式,從根本深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裴愛莉.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N].教師報,2006.
[2] 孫秋菊.淺談在生物實驗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J].中國基礎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