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宇 單孝軍 劉寶翠 張麗君 齊俊燕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肝血管瘤的對比分析
劉鵬宇 單孝軍 劉寶翠 張麗君 齊俊燕
目的對比分析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肝血管瘤的效果。方法56例肝血管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開腹手術治療,27例)和實驗組(腹腔鏡手術治療,29例)。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手術出血量、操作時間、切肝時間、住院時間、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腹腔鏡治療肝血管瘤療效顯著,較開腹手術更安全、并發(fā)癥少、康復迅速,建議推廣。
肝血管瘤;腹腔鏡;開腹手術
肝血管瘤在臨床非常常見,屬于良性肝臟腫瘤,發(fā)病與情緒、飲食習慣等有關,大部分患者癥狀輕微或無癥狀,較大病變可觸及包塊或引起上腹不適,巨大血管瘤患者肝臟明顯增大。研究指出,<4cm者無明顯體征,體檢偶然發(fā)現(xiàn)[1];而≥4cm者可伴消化不良、腹部不適、食欲不振及肝腫大等。本文對比分析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1月56例肝血管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7例)和實驗組(29例)。對照組女16例,男11例,年齡33~48歲,平均年齡(37.46±3.54)歲,病程3個月~4.0年,平均病程(11.25±13.14)個月,病變范圍4.0~8.8cm,平均病變范圍(5.02±1.42)cm。實驗組女18例,男11例,年齡32~49歲,平均年齡(37.45±3.94)歲,病程3個月~4.4年,平均病程(11.23±13.92)個月,病變范圍4.0~8.6cm,平均病變范圍(5.04±1.22)c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行開腹手術治療。給予靜脈復合和氣管插管麻醉,于上腹部的右側肋緣下作一斜切口,按手術需要將肝周韌帶適當離斷,使腫瘤充分暴露。術中對三角韌帶、肝腎韌帶和冠狀韌帶作離斷,盡量托起患側半肝,確保操作安全。必要時游離切斷所有韌帶。按手術需要對肝圓韌帶作適當離斷,并經肝十二指腸韌帶將門靜脈和肝動脈阻斷。
1.2.2 實驗組 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給予全身麻醉,體位擺放頭高位,切口位置選擇臍環(huán)旁1cm,并建立氣腹,將Trocar穿刺,且置入套管。選擇1cm Trocar置入劍突下方切口,分別取0.5cm Trocar置入腋中線切口及右鎖骨中線切口。針對左半肝病灶,位置稍向左移。按手術需要擺放左30°或右30°側臥位,使病灶充分暴露。使用超聲刀,將肝周韌帶充分游離,血管瘤的邊緣處1~2cm作電鉤,肝表面標記肝切線,將肝包膜切開,使用超聲刀沿著切線由淺及深的作斷肝處理,注意保持切除病灶和肝斷面之間的縫隙及張力,將滲血和組織碎片吸出,促進術野清晰。對于粗大管道,給予鈦夾夾閉,直到完整切除。若有必要,可選擇直線切割吻合器作斷肝處理。使用生理鹽水對創(chuàng)面予以沖洗,并涂生物膠,引流[2]。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指標 對照組手術出血量為(354.26±24.47)ml,操作時間為(135.66±19.87)min,切肝時間為(82.24±3.44)min,住院時間為(11.25±1.57)d。實驗組手術出血量為(200.44± 15.32)ml,操作時間為(105.51±12.32)min,切肝時間為(60.49± 4.47)min,住院時間為(7.25±0.65)d。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手術出血量少、操作時間短、切肝時間短、住院時間短,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2 VAS評分 實驗組VAS評分為(2.11±0.85)分,低于對照組的(5.14±1.20)分(P<0.05)。
2.3 并發(fā)癥 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9.63%(8/27),6例膈肌損傷,2例膽瘺;實驗組為6.90%(2/29),1例膈肌損傷,1例膽瘺。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肝血管瘤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威脅,若病變呈增大趨勢,或肝包膜下血管瘤,可引起出血,危及生命,需予以重視,及早治療。肝臟有豐富血運,解剖變異較大,加上切除難度大,對術式可靠性與有效性要求較高[3]。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且出血多,影響早期康復。腹腔鏡因其并發(fā)癥少、時間短、恢復快、切口小等,成為有效可行術式。腹腔鏡手術治療肝血管瘤,患者疼痛少,嗎啡使用量較少,不良反應少而輕,損傷小,可有效減少誤傷,術后恢復快。血管瘤位置、生長速度、與肝臟距離是手術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開展手術前,需全面了解分析,評估手術可行性與有效性,達到瘤體根除的目的[4]。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出血量、操作時間、切肝時間、住院時間、VAS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證實腹腔鏡手術可行、有效。
總之,肝血管瘤采用腹腔鏡治療,效果良好,優(yōu)于開腹手術,值得運用及推廣。
[1]張電啟.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肝血管瘤的對比分析.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4):76-77.
[2]鄒勇.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肝血管瘤的療效對比分析.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11):94-95.
[3]高文彪,巴音達拉,顏熙君.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肝血管瘤臨床觀察.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7):875-876.
[4]劉訓強,孫敏,王家平,等.介入栓塞治療208例肝血管瘤的臨床療效觀察.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3(5):107-109,1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039
2016-02-24]
163001 黑龍江省大慶油田總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