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琴,劉 莉
(天祝藏族自治縣石門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甘肅 天祝 733204)
?
奶牛酮病
王菊琴,劉 莉
(天祝藏族自治縣石門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甘肅 天祝 733204)
奶牛酮病又稱酮血癥、酮尿病。是奶牛產犢后體內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一種全身功能失調性疾病。該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現低血糖、消化機能紊亂,乳產量下降,間有神經癥狀。
近年來奶牛酮病發(fā)病率呈逐漸遞增趨勢,不僅高產奶牛產奶量大幅度降低、乳成分改變,同時影響繁殖率,使繁育率降低以及淘汰率升高,并繼發(fā)母牛的營養(yǎng)不良和不孕癥,據報道,本病可以影響后代素質,給畜牧業(yè)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就奶牛酮病的診斷防治作一論述。
引起奶牛酮病的原因,一是奶牛泌乳時,采食量不能滿足泌乳所消耗的能量需要時出現能量的負平衡,奶牛即需動用自身的體脂和蛋白質,使它們降解來滿足能量的需要,在脂肪蛋白質轉化為能量過程中產生過多的乙酸、丁酸(酮體)從而導致酮病的發(fā)生。特別是碳水化合物缺乏,因而在脂肪的分解增高時,酮體繼續(xù)增加,不能在肌肉中繼續(xù)燃燒,從而使血液中酮體含量增高。過量的酮體隨呼出氣體、奶汁和尿,以及皮膚散發(fā)出特異酮臭氣味(似爛蘋果味)。二是運動不足,前胃弛緩,肝臟疾病、消化紊亂及大量泌乳,乳糖消耗,容易促進本病的發(fā)生。三是產犢時母牛過肥,是奶牛酮病發(fā)生的誘因,維生素B12不足(鈷缺乏)促進本病的發(fā)生,分娩后因泌乳而催產素分泌過多致使胰島素、甲狀腺機能的失衡也是造成本病的一個原因。
輕型經過的缺乏明顯的臨床癥狀,僅奶產量下降、食欲輕度減少、進行性消瘦是它們的特點,相當消瘦時,產奶量明顯下降,病程可持續(xù)1~2個月。
奶牛酮病典型癥狀可分為消化型、神經型和癱瘓型(麻痹型)三型,三型中以消化型多見,發(fā)生率高,奶牛得了酮病一般產后30天左右呈現頑固性消化紊亂,不愛吃精料,喜吃粗料,體溫正常或略低,呼吸淺表,觸診瘤胃異常空虛,肚腹卷縮,排糞遲滯。當靠近牛體時,有一種醋酮氣味(似爛蘋果味),泌乳減少。精神沉郁,對外界刺激反應減弱。流涎,異嗜,咀嚼運動異常。在病程中,常出現神經癥狀,初期興奮不安,無目的的轉圈和異常步態(tài),頭頂墻或食槽、柱子,部分牛的視力喪失,眼球震顫,咬肌痙攣。不久轉為抑制,后肢輕癱,有時頭曲于頸側而呈昏迷狀態(tài)。
本病大多發(fā)生在產后大量泌乳期,病牛消瘦、奶產量顯著減少、缺乏食欲、前胃弛緩及神經癥狀,肝叩診區(qū)擴大,配合尿、乳、呼出氣體有酮臭味,即可作出診斷。主要與前胃弛緩和生產癱瘓相鑒別,前胃弛緩呼出氣無酮味,尿、乳檢查無大量酮體。生產癱瘓多發(fā)于產后13天,體溫下降,病初多呈抑制狀態(tài),呼出氣體、乳及尿中無酮體,通過補鈣治療有效,而酮病通過補鈣療效不顯著。
防治原則為加強護理,補糖抗酮,對癥治療。
4.1 加強護理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合理搭配飼料,產犢后和妊娠后期,應減喂精料,增喂優(yōu)質青干草、胡蘿卜等含糖和維生素豐富的飼料。及時發(fā)現隱性酮病患牛,凡檢測出可疑?;蜿栃耘#宦杀M早補糖、補鈣,防止病情加重。懷孕母牛不宜過肥,尤其干奶期多發(fā)胎次的牛酌情減少些精料,產前要調整好消化機能,如產前3~4周逐漸添加精料以便使母牛產犢后能很好適應產奶量加料,但精料中蛋白質不宜過高,一般不得超過16%。不喂發(fā)霉、變質、低劣的干草和品質不良的青貯,不要突然改變飼料,飼料中應含足夠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并保證合適的運動和光照。
4.2 補糖療法
靜脈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1000 mL,每天3~4次,最好是長時間靜輸,連用5~10天,靜注葡萄糖的同時,適當用小劑量的胰島素,有促進糖的利用的作用。每天丙酸鈉110~225 g分兩次加水內投,丙二醇或甘油225 g加水投服,每日2次,連服2天后量酌減。
4.3 抗酮療法
對于體質較好的病牛,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效果明顯。應用ACTH200~600單位,肌肉注射,方便易行,也不需要同時給予葡萄糖。此外,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劑量相當于1克可的松,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治療酮病效果也好,但往往伴同發(fā)生一定的泌乳量抑制。
4.4 對癥治療
對于神經型酮病,可應用水合氯醛口服,首次劑量牛為30 g,繼之再給予7 g,每天2次,連用7天。水合氯醛的作用是對大腦產生抑制作用,降低興奮性,同時破壞瘤胃中的淀粉,刺激葡萄糖的產生和吸收,并通過瘤胃發(fā)酵而提高丙酸的產生。為了緩解神經癥狀,可用10%葡萄糖酸鈣液200~300 mL靜脈注射。
總之,奶牛酮病是臨床最常見的營養(yǎng)代謝病之一,也是給畜牧業(yè)生產帶來重大損失的疾病之一。補充葡萄糖和生糖物質是治療奶牛酮病的根本措施,使用方法不當,就達不到理想的療效,還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诜闷咸烟菬o效或效果差,因為瘤胃中的微生物使糖發(fā)酵而成為揮發(fā)性脂肪酸,相信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及新的快速檢測方法和有效的治療手段逐步被人們認識與發(fā)現,奶牛酮病對養(yǎng)殖業(yè)的危害將逐步得到解決。奶牛酮病的診斷,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開展血常規(guī)和血清生化檢查,通過這2項檢查,可以判定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和水合狀態(tài),同時,也可以反映機體各功能器官的損害狀態(tài)和程度,特別是肝臟的損害程度。
2016-02-10
2016-03-08
王菊琴(1987-)女,甘肅永登人,助理獸醫(yī)師,主要從事基層畜牧獸醫(yī)工作。
S858.23
C
1001-9111(2016)03-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