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春
課前預習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學前的準備。它是在上新課文、新內容、新知識等之前,要求學生帶著一定的目標和任務自主學習的一項學習活動。課前預習不但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自學的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W生課前預習的好壞,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課前預習,加強對預習的指導。
一、教師要指導學生有的放矢地預習
預習是學習的一種行為,是一項活動,要有一定的目標和任務,才能使活動做得有意義,有價值。而不是看一遍,讀一遍,走馬觀花似的,這種沒有目的性的預習是沒有什么效果的。預習的目標和任務是由教師設計擬定的,而不是由學生擬定。教師設計擬定預習題目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和實際要求,以及將要講授的新課文、新內容等目的、重點、難點來擬定。如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老山界》時,根據課文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可擬定一些預習題目:(1)生字難詞的音、義(題目略)。(2)填表格。列出兩組詞語,一組是表示課文所涉及的地點,一組是表示概括課文里記敘的事情,制成表格樣式,要求學生填寫。并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安排材料的特點是什么。(3)紅軍戰(zhàn)士在翻越老山界時遇到哪些困難?(從文中選擇)靠什么戰(zhàn)勝了困難?把這些預習題目交給學生,讓學生去預習,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大膽質疑,標明疑難,以便在課堂教學中或者提出來,或者重點聽講,或者著重討論等,當場弄明白,及時解決。在這基礎上進行教和學,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應該注意,設計擬定的預習題目,不要偏易,也不要偏難,以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預習題目的分量要適量,不要太多。太多了,會給學生帶來過重負擔。
二、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一定的方法預習
學會學習是新教材、新課程、新課標改革的一個重點要求之一,是擺在重要位置上的。一個人一生在學校或者說有老師教的學習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大多時候的學習是沒人教,還是靠自己去學習的。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是講方法的重要性。正確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一定的方法去預習,明確學習的基本步驟,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如指導學生預習《出師表》一文,要求學生先默讀課文,看注釋,標出生字新詞,查字典等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然后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再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完成預習題目。
三、教師要經常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預習的良好習慣
教師給學生布置了預習,就應該時常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在檢查過程中,發(fā)現預習好的學生,就予以表揚;預習不好的學生就給予指導、鼓勵。在檢查過程中,教師如果發(fā)現一些問題,學生在預習時就解決了,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略講或者不講;如果發(fā)現一些問題是學生預習中普遍存在的,那么在教學中就要重點講解。通過對學生預習的檢查,促使學生自覺預習,增強學生的預習意識,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經常預習的良好習慣。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