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偉華(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yī)院兒科,河南 許昌 461000)
?
護理干預在小兒腹瀉中的臨床應用及效果評價
安偉華
(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yī)院兒科,河南 許昌 461000)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小兒腹瀉中的臨床應用及效果評價。方法 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兒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護理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護理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0%。護理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干預措施可以顯著地提高患兒臨床療效。
【關鍵詞】護理干預;小兒腹瀉;臨床應用;效果評價
小兒腹瀉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腹瀉,一般來說小兒腹瀉可以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小兒腹瀉在我國臨床上是較為常見并且多發(fā)的疾病,發(fā)病年齡小,一般在1~2歲,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高。因此本文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兒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并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F(xiàn)將具體研究內容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兒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護理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兒男19例,女11例;年齡0.8~8.5歲,平均年齡(4.23±1.27)歲;病程1~5 d,平均病程(2.56±1.33)d。護理組患兒男18例,女12例;年齡0.6~9.0歲,平均年齡(4.64±2.07)歲;病程1~5 d,平均病程(2.77 ±1.28)d。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護理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包括:糾正患兒的水以及水電解質失衡狀況,并嚴密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包括:
1.2.1 給藥護理:一般來說,在臨床上對小兒腹瀉患兒的治療主要采用蒙脫石散止瀉與益生菌類藥物,主要目的在于調節(jié)患兒的腸道菌群平衡。蒙脫石散能夠有效地保護患兒受損的腸黏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毒素的吸收,促進患兒受損腸黏膜的恢復。而益生菌時能顯著地補充患兒機體的液體損耗量,若在給藥的過程中患兒面部出現(xiàn)浮腫,則立刻停止給藥。
1.2.2 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和生命體征:護理人員要密切地對患兒呼吸、血壓、脈搏、皮膚黏膜以及精神狀態(tài)以及生命體征進行觀察,觀察患兒是否出現(xiàn)口渴、眼窩凹陷等情況,并詳細地記錄患兒的大小便與嘔吐物次數(shù)、量等狀況。一旦患兒出現(xiàn)嚴重的脫水或心功能異常的狀況,護理人員要立刻向醫(yī)師匯報,并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
1.2.3 臀部護理:護理人員在患兒每次大便后使用溫水對患兒的臀部進行洗浴,并采用紫外線燈對患兒的糞便以及被污染的物品進行消毒,確?;純旱母刂鼙3指稍锏臓顟B(tài)。若在護理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患兒發(fā)生紅臀,則應該采用特定的電磁波譜對患兒臀部進行照射,與此同時給予鞣酸軟膏進行涂抹。除此之外要勤更換尿布,確?;純和尾科つw的清潔和干燥。
1.2.4 飲食護理:0.5~1歲的患兒可以給予米湯、稀飯以及豆奶等流質食物,用以補充患兒流失的奶量,并且要少食多餐,為了避免患兒出現(xiàn)發(fā)酵脹氣,食物應當少糖或無糖。對于1歲以上的患兒來說,應該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蔬果汁以及雞蛋湯等??偟膩碚f,腹瀉患兒的飲食應該時刻隨著病情的狀況而變化,直至恢復正常飲食。
1.2.5 心理護理:由于患兒年齡小,治療的依從性差,因此護理人員要盡可能地關心患兒,采用撫摸以及易懂的語言、動作以及表情與患兒進行溝通和交流,盡量滿足患兒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護理人員要耐心地向患兒家屬講述其腹瀉的原因以及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緩解患兒家屬的不良情緒。
1.3 療效判定:①顯效:在治療和護理的72 h內,患兒的癥狀完全消失,排便次數(shù)恢復正常;②有效:在治療和護理的72 h后,患兒的癥狀以及排便次數(shù)明顯好轉;③無效:在治療和護理的72 h后,患兒癥狀沒有任何緩解甚至加重。其中總有效率=(顯效+有效)×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相關數(shù)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均數(shù)±方差(±s)表示;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臨床護理效果比較:護理組患兒顯效16例(53.3%),有效12例(40.0%),無效2例(6.7%),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患兒顯效7例(23.3%),有效17例(56.7%),無效6例(20.0%),總有效率為80%。護理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8,P<0.05)。
小兒出現(xiàn)腹瀉的主要原因是細菌或病毒導致,小兒腹瀉的發(fā)病迅速,臨床表現(xiàn)為嘔吐和腹瀉。小兒腹瀉患兒的主要癥狀為水、電解質嚴重失衡以及酸中毒等,由于無法徹底消化食物中的乳糖等雙糖[1],從而使其全部集中于患兒的腸腔內,同時細菌將會加重患兒水、 電解質的丟失,嚴重威脅到患兒的身體健康。目前,治療小兒腹瀉主要是維持患兒體液平衡以及對癥治療[2]。本次研究中,護理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0%。這說明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對臨床治療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綜上所述,護理干預措施可以顯著地提高患兒臨床療效,值得大量地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孫海英.護理干預在小兒腹瀉中的臨床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7):1116-1117.
[2] 孫艷華,向美芹.系統(tǒng)護理干預在小兒腹瀉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yī)療,2013,32(31):144,146.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2-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