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明(沈陽市皇姑區(qū)北塔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
李生明
(沈陽市皇姑區(qū)北塔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目的 探究闌尾炎手術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方法 針對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收住在我院普通外科被確診為闌尾炎的2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和實驗室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全部研究對象均采用術前預防使用抗生素、術中保護患者切口、術后強化對切口的護理等處理,分析處理后切口的感染情況的相關因素。結果 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情況與與闌尾炎切口選擇、病程、手術時間、留置引流管及病理類型均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病程、手術時間越長,炎性較重的闌尾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越高,處理好圍手術期,術中做好切口的防護減低發(fā)生傷口感染率。
闌尾炎術后;傷口感染;相關因素
闌尾炎是病因復雜的炎性病變,是外科的常見疾病,多見于青年,且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臨床上最常見的是急性闌尾炎,闌尾切除術是治療急性闌尾炎療效確切的方法,切口感染是闌尾炎切除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減低傷口感染率以及提高切口一期愈合率是外科醫(yī)師在臨床工作中一直關心和研究的焦點[1]。觀察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全部研究對象中,男性148例,女性52例,病程在24 h內發(fā)生急性闌尾炎的患者130例,超過24 h的患者70例,研究對象的姓名、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臨床指標:依據(jù)切口的愈合等級分為甲、乙、丙三級,甲級:切口愈合好,沒有不良反應;乙級:傷口愈合處存在紅腫、血腫、積液等炎性反應,但尚未化膿;丙級:切口處化膿且需要切開切口做引流等進一步處理[2]。
1.3治療方法
1.3.1術前:術前半小時對全部患者進行靜脈全身預防性頭孢菌素2 g、甲硝銼等抗生素治療,完善術前的準備,盡快安排手術。
1.3.2術中[3]:依據(jù)患者自身具體情況進行切口的選擇,對診斷明確的患者選擇麥氏切口,術中需要對右側中下腹位置經腹直肌切口進行探查。常規(guī)切口沿皮膚表層切至腹膜層,切開小口后,用吸引器吸盡腹腔內的膿液,避免膿液對傷口的污染。切開腹膜后用無菌干紗布、鉗子對腹膜進行固定,找準闌尾的位置再用紗布繞闌尾一圈,更好的保護切口。
穿孔性闌尾炎出現(xiàn),腹內存在較多膿液且在殘端處存在顯著水腫,可以對腹腔進行沖洗,在盆腔或是右髂窩留置硅膠導管引流,在距離切口3~4 cm處戳口引出引流液。術后依據(jù)引流的狀況選擇拔管時間。
關腹時,要更換清潔的器械,更換清潔手套,并使用大量的無菌生理鹽水(超過1000 mL)或者是選擇濃度為0.2%的甲硝銼進行切口的沖洗,最大程度的減低傷口感染的發(fā)生。
1.3.3術后:術后對于單純性的闌尾炎患者應用1~2 d廣譜抗生素,化膿、壞疽、穿孔合并腹膜炎患者應用3~5 d的廣譜抗生素。術后1~2 d為傷口換藥,若是傷口出現(xiàn)紅腫,可以應用利多卡因、慶大霉素聯(lián)合使用,進行肌內注射封閉治療,并配合切口處的微波照射,促進傷口早日愈合,對于體質弱、年齡較大的患者給予營養(yǎng)支持治療[4]。
1.4統(tǒng)計學分析:運用SPSS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若是P>0.05,則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若是P<0.05,則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全部200例研究對象中,切口感染率為5.00%(10/200);病程在24內感染率1.54%(2/130);病程超過24h感染率15.71%(11/70);手術時間在1 h內感染率1.67%(2/120),手術時間超過1 h感染率8.75%(7/80);選擇斜切口感染率1.88%(3/160)。選擇探查切口感染率27.50%(11/40);留置引流管感染率28.00%(14/50);未留置引流管感染率1.33%(2/150);病檢單純感染率0.00%(0/20),化膿感染率3.33%(4/120),穿孔感染率18.75%(15/80)。闌尾炎切口感染同病程、手術時間、切口選擇、是否留置引流管及病理關系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多以急性闌尾常見,臨床最確切且療效較好的治療方法是闌尾切除術,但術后傷口感染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通過對全部研究對象傷口感染的分析,初步掌握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同病程、切口選擇、手術時間、是否留置引流管及病理因素相關,明確相關因素,才能更好的對切口進行強化性的防護,減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4-7]。
綜上所述,做好圍手術期的護理管理、術中傷口防護及術后切口感染管理的相關措施,避免相關因素誘發(fā)切口感染率的上升。
[1] 葉大強.急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5,29(15):90-92.
[2] 卓依洪.急性闌尾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5):34-36.
[3] 尹土生.引起急性闌尾炎切口感染相關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醫(yī)藥指南,2009,7(10):12-15.
[4] 孔俊.如何預防急性闌尾炎切口感染[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09,10 (9):7-9.
[5] 張永偉.聚維酮碘沖洗對急性闌尾炎切口感染的干預效果[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6):99.
[6] 車政達.高滲鹽水治療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的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0):145.
[7] 谷俊山.術中局部應用抗生素對穿孔性闌尾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預防作用[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6,43(1):46-47.
1671-8194(2016)21-0048-01
R656.8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