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在嘉
?
難忘病例
談醫(yī)學生涯中部分難忘的病例(五十六)
陳在嘉
病例98陳舊性心肌梗死 皮膚黏膜淋巴結(jié)綜合癥(川崎病)
男性教師,31歲,山東棗莊籍,2006-08-15首次入本院?;颊哂?個月前睡眠中突感劇烈胸痛,伴出汗、惡心。在當?shù)蒯t(yī)院診為急性心肌梗死,給予溶栓治療,未見效后轉(zhuǎn)至濟南市某院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shù)中見右冠狀動脈中遠端近第二轉(zhuǎn)折處有三處狹窄,狹窄間見瘤樣擴張,第三狹窄處約99%的長病變。串聯(lián)置入3.75 mm×16 mm和3.5 mm×16mm TAXUS支架。左冠狀動脈主干、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未見異常。術(shù)后一直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咯雷75 mg,均每日1次,無特殊不適,直到1個月前再次出現(xiàn)活動后胸痛,向后背放射,又去濟南該院。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左冠狀動脈主干、前降支正常,左回旋支近端有兩處瘤樣擴張,右冠狀動脈中段長病變瘤樣擴張并顯示支架影,予以服藥、輸液,藥名不詳,仍有活動后胸痛。為進一步診治,入本院。發(fā)病以來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無異常。
既往?;伎谇粷?;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出生于原籍,無煙酒嗜好,喜吃肥膩食物,25歲結(jié)婚,愛人及一女健康,父健康,母死于糖尿病,一弟健康。無家族遺傳病史。
入院查體:體溫36℃,脈博6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110/70 mmHg(1 mmHg=0.133 kPa),發(fā)育正常,營養(yǎng)良好,神智清,精神好,無病容,自動體位,雙小腳趾見有對稱性紅斑,皮溫稍高,口腔黏膜正常,淺表淋巴結(jié)未觸及,頭部無畸形,咽無紅腫,扁桃腺不大,甲狀腺不大,氣管居中,胸廓對稱,兩肺清晰,心濁音界不大,心律齊,心率64次/min,未聞雜音,A2=P2,腹平軟,肝脾未觸及。雙下肢無浮腫,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
實驗室檢查:血、尿、便常規(guī)正常。紅細胞沉降率21 mm/h。高敏C反應蛋白11.9 mg/L。C反應蛋白47.2 mg/L,總膽固醇3.2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6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82 mmol/L,甘油三酯 0.68 mmol/L。肝、腎、甲狀腺功能均正常。心電圖:陳舊性下后壁心肌梗死。X線心臟相:兩肺紋理重,未見實變,主動脈弓部不寬,肺動脈段平直,左心室圓隆,心胸比率0.45。冠狀動脈造影:左冠狀動脈主干、前降支近中段管腔光滑無狹窄及擴張性病變,于第三對角支以遠長段管腔不規(guī)則,無有意義狹窄,左回旋支近端可見瘤樣突出,邊緣不規(guī)則,遠端管腔尚光滑,右冠狀動脈于第一銳緣支開口以遠可見75%以上長段狹窄,狹窄遠段不規(guī)則瘤樣擴張,該處隱約可見金屬支架影,后降支開口可見75%狹窄,左心室后支開口完全閉塞,遠端管腔內(nèi)側(cè)支逆行充盈。冠狀動脈左回旋支,右冠狀動脈擴張及狹窄性病變,結(jié)合臨床考慮川崎病可能,需進一步檢查,除外免疫系統(tǒng)及感染性疾病。超聲心動圖:左、右心室增大,左右心房內(nèi)徑正常,左心室下后壁心肌變薄,運動減弱,室間隔運動亦減弱,余室壁運動幅度尚可,左心室舒張末期徑67 mm,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48%,符合陳舊性心肌梗死改變。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功能異常,左心功能減低。外周血管超聲檢查:雙側(cè)頸動脈內(nèi)膜增厚并硬化斑塊形成。雙側(cè)鎖骨下動脈及上肢動脈未見明顯異常。雙側(cè)下肢動脈未見明顯異常。結(jié)核菌素試驗、針刺反應均陰性。
血標本送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做下述檢查 蛋白電泳:白蛋白50.5%,偏低;球電白5.9%,高于正常值;α2球蛋白12.3%,偏高??购丝贵w弱陽性,抗雙鏈DNA抗體(IF)(Ellis法)均(-),抗髓性過氧化物酶抗體,抗蛋白質(zhì)酶3抗體、抗中性粒細胞漿抗體均(-)。IgG、IgA、IgM均正常??剐牧字贵w(-),抗Sm抗體(-),抗RNP抗體(-),抗rRNP抗體(-),抗SSA抗體(-),抗SSB抗體(-),抗SeL-70抗體(-),抗Jo-1抗體(-)。
住院期間,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長效5-單硝酸異山梨醇酯,比索洛爾,雷米普利,那曲肝素,阿托伐他汀等藥物治療,無不適主訴。于2006-08-31除那曲肝素外,帶上述藥物出院。
冠狀動脈造影急性心肌梗死后7個月,在左回旋支近端出現(xiàn)瘤樣擴張,在右冠狀動脈支架周圍管壁亦有瘤樣擴張,像川崎病改變,雖此病見于幼兒,常有數(shù)周發(fā)熱史,疑為成年型川崎病,有別于嬰幼兒、兒童型臨床表現(xiàn),故出院診斷為陳舊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病變類似川崎病。
患者出院后至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治療,患者述在該院予以免疫抑制劑與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聯(lián)合應用。環(huán)磷酰胺每周1 mg靜滴,25 mg后改為口服,靜滴加口服共用30 mg后,換用硫唑嘌呤每周4次,每次50 mg,后改為每周3次。與靜滴環(huán)磷酰胺同時用強地松,起始每日量30 mg,以后逐漸減至每日10 mg。
2007-03-21再入本院復查冠狀動脈造影,提示右冠狀動脈中遠端100%堵塞,由橋狀側(cè)枝和左回旋支提供側(cè)支循環(huán),灌注堵塞遠端,管腔充盈好,堵塞病變屬支架內(nèi)狹窄。左回旋支近端僅有局限性斑塊,原有瘤樣突出病變已消失。左心室造影:左心室膈面運動幅度明顯減弱,后基底段輕度減弱,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51%。超聲心動圖:左心室內(nèi)徑增大,余各房室在正常范圍,左心室下壁運動幅度減低,左心室舒張末徑64 mm,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52%。心電圖與前無改變。經(jīng)治療后最顯著的改變是冠狀動脈瘤樣擴張消失,右冠狀動脈支架內(nèi)完全閉塞,因有側(cè)支循環(huán)形成?;颊邿o不適癥狀。
患者以后未來本院復查。2014-08-15與之電話聯(lián)系,目前仍用硫唑嘌呤每周3次每次50 mg,強地松7.5 mg與10 mg交替,情況好。行走數(shù)里路無心絞痛發(fā)作,極偶爾覺胸部不適或有口腔潰瘍,現(xiàn)做行政工作,血沉及球蛋白均正常。
患者自2006-09起始用免疫抑制劑聯(lián)合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半年后兩藥均為小量維持7年多,效果較好,情況好轉(zhuǎn),未反復。冠狀動脈以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常見,以狹窄最為常見。有時也可見到不規(guī)則擴張病變。由于管壁平滑,肌彈力纖維破壞,老年患者可表現(xiàn)為冠狀血管擴張,罕有瘤狀擴張,擴張冠狀動脈,非免疫抑制劑可治愈。外傷、膿毒栓子以及先天性局部肌彈力層缺損等所致冠狀動脈瘤,在本例患者均可排除?;颊弋斈暄量?,C反應蛋白水平高,球蛋白水平增高,冠狀動脈有炎癥,不宜當時置入支架,雖為藥物洗脫支架亦很快閉塞。
(編輯:許菁)
收稿日期:(2016-03-20)
作者單位:100037 北京市,中國醫(yī)學科學院 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醫(yī)院 冠心病診治中心
作者簡介:陳在嘉 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要從事冠心病臨床研究 Email:chenzaijia102@126. com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0-3614(2016)06-0611-02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6.0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