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東尼奧·菲謝蒂著周勁松譯
抑郁癥患者是不是對陽光過敏?
[法]安東尼奧·菲謝蒂著周勁松譯
感覺上說,陰沉的冬日應該比陽光明媚的春天更會讓人有自殺的想法,這似乎比較符合邏輯。然而,大多數(shù)的研究顯示在春天的自殺事件要高于冬季。這倒還不是經過100%驗證的結果(因為有些研究不能確認這點),但是在眾多國家中,在春季發(fā)生的自殺事件是一年中最多的。奇怪吧?
準確地說,在春季的時候自殺事件的數(shù)量逐步上升,然后從夏季開始減少,然后秋季略微回升,到了冬季就重新下降。一般來說,在四五月份的自殺數(shù)量比在十一月要高出20%。
之所以讓人吃驚還有另外一個因素。自然死亡的數(shù)量在冬季比較高,這倒是很符合邏輯性,因為冬季的氣候比較惡劣,所以那些已經很虛弱的人未必能扛得住。所以與之相比,自殺的數(shù)量分布與自然死亡的數(shù)量曲線是不相符的。
春季自殺高峰期是否可以通過激素分泌變化來解釋呢?目前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另外春天的光線其實真是好東西,因為它會使人活躍,改變人的心情(如果說在北歐國家自殺率比較高的話,這也許應歸罪于在這些國家光線不足的問題)。
事實上,社會學家偏向于通過社會關系來解釋春季自殺率高的問題。陽光明媚的日子來了,人們重新開始外出……這時,如果我們是獨身一人的話,有足夠的理由感到更加悲傷。是的,但是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什么抑郁的人不在七八月份自殺呢?要知道這兩個月份人們都外出休假了,也沒人。
另外的問題:假設是別人的幸福秀將抑郁癥患者在春天里推向自殺,那在圣誕節(jié)期間,家庭團聚幸福美滿的時刻,我們也應該看到同樣高的自殺數(shù)量。事實是,在年底節(jié)假日期間,自殺的人數(shù)并不多,或許因為抑郁癥患者身邊有家人陪伴吧……
還是根據這個別人的幸福加速了自己的抑郁的假設,周六的晚上也應該有更多的人自殺,因為大家都趁周六晚上過個小節(jié)日……令人吃驚的是,調查結果是周一自殺的人更多些。
而陽光本身,它對自殺的影響還是很神秘的。希臘的研究員弗里奧斯·帕帕都普洛斯將自殺率與日照時間準確地關聯(lián)上了,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錯位時間差:每一段陽光明媚的日子之后的幾天內會出現(xiàn)自殺數(shù)量上升的趨勢。對這一觀察結果,他解釋說:陽光可以讓人更為活躍,而正是這點才會將抑郁者推向自殺。換個說法,就是平時您已經憂郁到沒有足夠的力氣去想自殺,而經過幾天的日曬,陽光給了您足夠的能量……
于是您就自殺了。
我們不缺各種假設,但是到最后我們還是不知道為什么選擇在春天自殺的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