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蘇洵譜法探析

      2016-02-03 05:54:42吳兆龍
      安徽史學(xué) 2016年6期
      關(guān)鍵詞:修譜譜法氏族譜

      吳兆龍

      (安徽師范大學(xué) 歷史與社會學(xué)院,安徽 蕪湖 241000)

      ?

      蘇洵譜法探析

      吳兆龍

      (安徽師范大學(xué) 歷史與社會學(xué)院,安徽 蕪湖 241000)

      蘇洵譜法包括小宗譜法和大宗譜法,但以小宗譜法為主。蘇洵小宗譜法是指譜所有明確的世系并“詳尊吾之所自出”。因其小宗譜法很難具體操作,后世家族修譜模仿者不多;有則都相應(yīng)的對其進(jìn)行變體改進(jìn)后才用。蘇洵大宗譜法是其修完族譜后補(bǔ)著的,更難操作,后世未曾見家族模仿過。

      蘇洵;譜法;小宗譜法;大宗譜法;族譜

      眾所周知,歐(陽修)蘇(洵)譜法在中國譜牒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歐蘇譜法中,歐法的探討較多,而蘇法研究尚未見過專文。清初萬斯大曾言“世之為譜者,多從歐陽而不從蘇氏”*萬斯大:《宗法八》,《學(xué)禮質(zhì)疑》卷2,清刻本。。鑒于此,筆者嘗試通過分析蘇洵所著族譜和后世其他家族用其法所修多部族譜,探討蘇洵譜法之具體內(nèi)容及后世修譜時模仿其譜法不多的原因,以期方家指正。

      一、蘇洵與“高祖之子孫家授之譜”

      蘇洵在其族譜理論中,曾提及“高祖之子孫家授之譜”,即其祖先之譜:“蓋高祖之子孫家授一譜而藏之,其法曰:凡嫡子而后得為譜;為譜者,皆存其高祖而遷其高祖之父;世世存其先人之譜,無廢也;而其不及高祖者,自其得為譜者之父始;而存其所宗之譜,皆以吾譜冠焉?!?蘇洵:《族譜后錄上篇》,《嘉祐集》卷13,宋刻本,上海圖書館藏,第4冊第12頁。

      由此可知此修譜方法包括五項(xiàng)內(nèi)容:凡嫡子而后得為譜;為譜者皆存其高祖而遷其高祖之父;世世存其先人之譜;其不及高祖者,自其得為譜者之父始;所宗之譜,皆以吾譜為冠。蘇洵自己的族譜,是否按照此法修纂呢?答案是否定的??蓪Υ宋鍡l逐一分析。

      首先是“凡嫡子而后得為譜”,就是只有嫡子才可以修譜。由蘇洵《譜圖》可知,蘇洵不是嫡子*蘇洵:《譜圖》,《嘉祐集》卷13,第4冊第11頁。。蘇洵父為蘇序,生子三,長子澹、次子渙、三子洵。洵為庶子,按此條,他可以不修譜。

      但是蘇洵修族譜有其自己的理由,直接原因是擔(dān)心自己族人會有相視如途人的危險:“無服則親盡……吾之所與相視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此吾譜之所以作也?!?⑩蘇洵:《蘇氏族譜(引)》,《嘉祐集》卷13,第4冊第11、10頁。其次是認(rèn)為其鄉(xiāng)俗以前很好,現(xiàn)在不復(fù)有,不修族譜無以示鄉(xiāng)黨鄰里:“鄉(xiāng)有庠、里有學(xué),而學(xué)道者赴于其家……今吾族人,猶有服者不過百人,而歲時蠟社不能相與盡其歡欣,愛洽稍遠(yuǎn)者至不相往來,是無以示吾鄉(xiāng)黨鄰里也,乃作蘇氏族譜?!?蘇洵:《蘇氏族譜亭記》,《嘉祐集》卷13,第4冊第18頁。

      蘇洵修族譜也是其作為士大夫的情懷使然。蘇洵曰:“自秦漢以來,仕者不世,然其賢人君子猶能識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絕,無廟無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勢宜亡而獨(dú)存,則由有譜之力也”,而“蓋自唐衰……譜遂大廢”*⑤蘇洵:《譜例》,《嘉祐集》卷13,第4冊第10頁。。譜廢的結(jié)果勢必會造成賢人君子不能識其先人,祖宗會忘記,宗族會散失,從而對社會不利。這是蘇洵所不愿看到的。他在修成族譜之前,應(yīng)深受歐陽修《題劉氏碑后》*筆者考證:《題劉氏碑后》即《后漢太尉劉寬碑陰題名》(蘇洵后還沒有學(xué)者發(fā)現(xiàn)《題劉氏碑后》之文的具體內(nèi)容)。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2,《 歐陽文忠公集》135卷,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國家圖書館藏,第38冊第17頁。文影響。他贊同歐陽修文中觀點(diǎn):士生于世,僅能識其父祖,其無異就是禽獸。自己作為典型的士大夫,當(dāng)然不能昧世德之遠(yuǎn)近,而讓宗族散失,對社會不利,所以他才同歐陽修一起,“將(修譜事業(yè))天下舉,不可無也”,并在自己族譜末“附以歐陽公《題劉氏碑后》之文,以告當(dāng)世之君子,蓋將有從焉者”⑤。

      其次是“為譜者皆存其高祖而遷其高祖之父”,即族譜五世則遷,第六世溢出。事實(shí)上,蘇洵自己所修的《譜圖》*蘇洵:《譜圖》,《嘉祐集》卷13,第4冊第11頁。上第六世沒有溢出?!蹲遄V后錄上篇》中上追先祖至高陽之子蘇稱,然后至蘇老童,然后至祝融之弟吳回,“蓋自昆吾樊至司寇忿生……自益州長史味道至吾之高祖,其間世次皆不可紀(jì)”。這句話可看成是介紹蘇氏族姓來源,告訴我們從唐武則天時的宰相蘇味道至蘇洵之高祖,其間世系不知道,不可紀(jì)。類似的還有 “高祖之上不可詳矣”??梢娞K洵族譜譜自高祖,高祖之父(第六世)不是故意溢出,而是因?yàn)楦咦嬷系氖老怠安豢杉o(jì)”、“不可詳”而沒法譜。而且蘇洵也沒有按照此法修譜。蘇洵認(rèn)為:“始可以詳之矣!百世之后,凡吾高祖之子孫得其家之譜而觀之,則為小宗。得吾高祖之子孫之譜而合之,而以吾譜考焉,則至于無窮,而不可亂也?!奔热荒苣脕碛米鞅姼咦嬷訉O合譜的參考,很顯然蘇洵之譜本身也應(yīng)至于無窮,而不可能是五世則遷,第六世溢出。

      再次是“世世存其先人之譜”。蘇洵(家族)很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diǎn)。蘇洵自言“洵始為族譜”*蘇洵:《族譜后錄上篇》,《嘉祐集》卷13,第4冊第14頁。,“昔吾先子(即洵父序)嘗有言曰:‘吾年少而亡,吾先人先世之行,吾不及有聞焉,蓋嘗聞其略’”*蘇洵:《族譜后錄下篇》,《嘉祐集》卷13,第4冊第15頁。。蘇洵所修之譜,應(yīng)是此門蘇氏的始修譜,其世系是在其父親的回憶下完成的,但其父親一次也沒提到其家之前有族譜。

      “其不及高祖者,自其得為譜者之父始”,由蘇洵《譜圖》可知蘇洵世系:蘇釿—蘇祜—蘇杲—蘇序—蘇洵—蘇軾、蘇轍。顯然蘇洵明確知道高祖及高祖以下的世系,而高祖以上的世系不知道而沒法譜。

      “所宗之譜,皆以吾譜為冠”,由“蓋高祖之子孫家授一譜”之語可知,高祖之子孫家授之譜,是作者蘇洵在懷疑、猜測的語氣下說出的,此譜或許有,或許只是出于作者虛構(gòu)。從上下文的行文看,蘇洵壓根就沒見過此譜,所以也就不可能以那個譜為冠了。

      由此可見,蘇洵“蓋高祖之子孫家授之譜”的譜法有五條,而蘇洵修自家族譜時,一條也沒遵照。

      二、蘇洵修譜所用之譜法

      蘇洵曰:“蘇氏族譜,小宗之法也,凡天下之人,皆得而用之?!?蘇洵:《大宗譜法》,《嘉祐集》卷13,第4冊第16頁。他的小宗譜法和上文高祖之子孫家授之譜的小宗譜法是不一樣的。

      首先,分析蘇洵《譜圖》。從其《譜圖》我們可以得出蘇洵世系圖為橫向制表,共六行,每行記一世,每世記錄此世的所有男性,世系為縱向,從上往下記錄了六世,每子必錄,沒有兒子的記為無嗣。

      其次,蘇洵言:“譜為蘇氏作,而獨(dú)吾之所自出得詳與尊,何也?譜吾作也。”⑩意思是家譜雖曰蘇氏族譜,但是“我”蘇洵自己作的,所以就“吾之所自出得詳與尊”,或“詳尊吾自所出” 。具體表現(xiàn)是《譜圖》中生下他的這一支,既“得詳”又“得尊”?!暗迷敗笔前阉浿说氖嘶隆⑷⑵?、享年、卒日等情況都用小字注出;“得尊”是把他這一支的名字前面都用“諱”字。如:(高祖)諱釿,不仕,娶黃氏,享年若干,七月二十六日卒;(曾祖)諱祜,不仕,娶李氏,享年五十四,七月三十日卒;(祖)諱杲,不仕,娶宋氏,享年五十一,六月八日卒;(父)諱序,仕至大理評事,娶史氏,享年七十五,五月十一日卒。當(dāng)然,除了這幾人得詳與得尊外,其余人只是簡單記錄下名字而已。

      同時,蘇洵認(rèn)為:“高祖之上不可詳矣,自吾之前而吾莫之知焉,已矣;自吾之后而莫之知焉,則從吾譜而益廣之,可以至于無窮?!?②⑥蘇洵:《族譜后錄上篇》,《嘉祐集》卷13,第4冊第12、12、14頁。高祖之上的世系,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知道了;自吾之后的世系,如孫子輩、重孫輩等的世系,目前無法知道(可能還沒出生),現(xiàn)在修譜只能從所知道的高祖這一世開始譜起,至第六世結(jié)束。但“從吾譜而益廣之”,順著此譜修下去,“可以至于無窮”??梢娞K洵修譜,目的即是奔著無窮世系去的,而不可能僅僅考慮眼前的五世或六世。

      概況起來,蘇洵的小宗譜法應(yīng)是:從所知道的第一世開始向下譜起,分代記錄所有世系的所有兒子,并且把自己這一支記錄的詳且尊。很顯然此譜法不是五世則遷,第六世溢出,也不可能從這些世系中溢出一世。

      三、“譜之所記,上至于吾之高祖,下至于吾之昆弟”辨

      蘇洵曰:“洵始為族譜,以紀(jì)其族屬,譜之所記,上至于吾之高祖,下至于吾之昆弟?!雹诖苏Z簡明易懂,但卻前后文有矛盾,值得商榷,不應(yīng)是蘇洵小宗譜法中的內(nèi)容。

      汪時鴻《旌德板橋派汪三省堂第三房譜序》中有“東坡年已二十老泉不列于譜”*汪時鴻:《旌德板橋派汪三省堂第三房譜序》,《旌德板橋汪三暉堂家乘》,民國十六年(1927年)鉛印本,上海圖書館藏。的記載,此應(yīng)是蘇洵“譜之所記,上至于吾之高祖,下至于吾之昆弟”最有力的佐證。筆者可以斷定汪時鴻此處理解錯誤。以常識判斷,蘇洵修譜時蘇東坡年已二十,不可能不把他列入自己所修的譜中。上海圖書館藏宋刻本《嘉祐集》卷13之《譜圖》中明確記載洵子:軾、轍。當(dāng)然,汪時鴻的理解不是孤例,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嘉祐集》卷13之《譜圖》中蘇洵二十四個侄子分別被清楚記載,但蘇洵自己下的世系卻為空格,沒有記其二子。這很讓人費(fèi)解,或許也是后世誤解蘇洵譜法的原因之一。

      因此,蘇洵此語應(yīng)為誤句,應(yīng)將“昆弟”改為“子弟”。其實(shí),遍覽蘇洵之譜,我們還可發(fā)現(xiàn)其他前后意思不一致的地方,如:“唐神龍初,長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蘇氏自是始,而譜不及焉者,親盡也。親盡則曷為不及?譜為親作也?!?蘇洵:《蘇氏族譜(引)》,《嘉祐集》卷13,第4冊第10頁。這句顯然和“自益州長史味道至吾之高祖,其間世次皆不可紀(jì)”和“高祖之上不可詳矣”兩語相矛盾。如上文分析,蘇洵之所以修譜,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即怕由當(dāng)初一人之身而分的眾后代成為途人,而這一句“譜為親作也”,顯然和此原因(或可理解為“譜為怕兄弟成途人而作也”)又相矛盾。是無服親盡就不譜,還是把由一人之身而分的眾后代全部譜,很容易讓后人糾結(jié)。如果認(rèn)為蘇洵修譜只修五世,則“譜為親作也”順理成章,但蘇洵修譜并非如此,僅其《譜圖》就記載了六世。我們不能因?yàn)樘K洵認(rèn)為“無服則親盡”,就認(rèn)為他修譜只修高祖至昆弟的五世,作為無服的五代以上的世系他還是想修的,不然就會任由他們成途人了!所以“譜之所記,上至于吾之高祖,下至于吾之昆弟”不能作為蘇洵小宗譜法的內(nèi)容。

      筆者認(rèn)為蘇洵之《蘇氏族譜》中幾部分內(nèi)容,應(yīng)作于不同時間,有時文章隨性而起,實(shí)屬正常,但其小宗譜法的大致方向、基本內(nèi)容是不會變的,偶爾一兩處的前后不一致,并不能影響蘇洵所修之族譜在譜牒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四、蘇洵大宗譜法

      蘇洵在《譜例》中說道:“而其本出于趙郡蘇氏,以為《蘇氏族譜》,它日歐陽公見……洵于是又為大宗譜法,以盡譜之變?!?由此可知,蘇洵的《大宗譜法》之文是在其修完族譜后補(bǔ)著的,其譜法具體內(nèi)容是:大宗之法,冠以別子,由別子而列之,至于百世而無窮;皆世自為處,別其父子而合其兄弟;父子者無窮者也,兄弟者有窮者也,無窮者相與處,則害于無窮,其勢不得不別;然而某之子、某某之子,某則是猶不別也,是為大宗之法云爾*蘇洵:《大宗譜法》,《嘉祐集》卷13,第4冊第16頁。。

      蘇洵認(rèn)為,一族之中,兄弟關(guān)系是有窮的,父子關(guān)系則是無窮的;若族譜只記載無窮的父子上下縱向關(guān)系,則會對橫向的兄弟關(guān)系表現(xiàn)出輕視,甚至忽略,這樣反過來會對上下縱向的父子關(guān)系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如缺漏、紊亂等),所以“其勢不得不別”。

      反映在具體的譜圖中,其大宗譜法為橫排向左無限延伸,記錄所有世系及每一世系的所有兒子,并嚴(yán)格區(qū)分適子和庶子。此法表面上看很容易,縱向的父子關(guān)系、橫向的兄弟關(guān)系都能照顧到,但實(shí)際操作起來卻很難,不符合世系朝下發(fā)展的心理趨勢;更由于“凡今天下之人,惟天子之子與始為大夫者,而后可以為大宗,其余皆否。獨(dú)小宗之法猶可施于天下,故為族譜,其法皆從小宗?!雹匏院笫兰易逍拮V沒有一家用其大宗譜法,目前為止筆者連模仿的都未曾見過。當(dāng)然后世族譜中若有修譜依歐、蘇(體例)者,其模仿蘇洵譜法皆應(yīng)是指模仿蘇洵之小宗譜法。

      五、后世模仿蘇法不多的原因

      蘇洵大宗譜法后世沒有家族模仿,其小宗譜法后世模仿的也不多。從其小宗譜法的具體內(nèi)容可以看出,要求所有世系、所有兒子都要記錄,隨著世系的推衍,勢必越來越?jīng)]法記錄,操作起來太難。其實(shí)綜合起來看,蘇洵小宗譜法和其后補(bǔ)寫的大宗譜法,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只不過其大宗譜法是向左無限延伸以至于無窮,而其小宗譜法是向下無限延伸以至于無窮,大宗譜法更難具體操作而已。

      不過后世還是有模仿蘇法進(jìn)行修譜的,只是在用蘇法時往往都參照歐陽修“別而自為世者,各系其子孫”*歐陽修:《(集本)歐陽氏譜圖序》附錄小字末尾部分,《 歐陽文忠公集》外集卷21,第19冊第68頁。的方法對其進(jìn)行了改進(jìn)后才用,即把自己的近親重點(diǎn)記錄,把其他不重要的支系要么另記,要么不記。用此變體改進(jìn)后的譜法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清代的《蔡氏族譜》*《蔡氏族譜》,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蔡佛賜鈔本,安徽師范大學(xué)徽州文化研究中心譜牒庫藏。,其譜圖第一面記錄了十一世,底部太大,成大的金字塔形,幾乎記錄不下;然后第二面從第十一世中重新選定一人,又記錄了八世,顯然又記不下;然后又重新記錄一人,第三面接著記(其實(shí)是為了單表這一支)。另外由于想更容易記錄小傳的原因,有的族譜甚至每頁只記錄一行,第一頁從右到左可能記錄從一世到八世,第二頁有可能記九世到十三世不等,每世只記錄一人,每人都記錄小傳,世系一摜到底,這是把蘇氏譜法變體用得最凝煉的一種。當(dāng)然這種一世只記一人的記錄世系方法是極不科學(xué)的,往往會造成上代不是親爹或下代不是親子的情況,如清代的《碧山李氏宗派譜》*《碧山李氏宗派譜》,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李培芳鈔本,安徽師范大學(xué)徽州文化研究中心譜牒庫藏。。

      當(dāng)然,后世學(xué)者可能會認(rèn)為蘇洵文中高祖之子孫家授之譜,應(yīng)是蘇洵托物言志的用法,此譜是不存在的;或者其就是蘇洵所修之譜,且實(shí)際并沒有與昆弟之子對話,所有的對話只是蘇洵自言自語而已,目的就是借這些形式,告訴世人他所修的家譜譜法即是“凡嫡子而后得為譜……皆以吾譜冠焉”。筆者從事家譜研究以來,還真沒有發(fā)現(xiàn)一部家譜是像高祖之子孫家授之譜“五世則遷,六世溢出”的。蘇洵修譜是想修至無窮世的,他不可能用的是高祖之子孫家授之譜的譜法。

      清人萬斯大曾對蘇洵譜法與歐陽修譜法進(jìn)行比較和評價:

      自宋以來,為族譜者首歐陽氏、蘇氏……蘇譜明言從小宗之法,故其譜自高祖而下,而高祖之父遂遷。兩家所本則同,而其異者,歐譜則別為世者,上承高祖為玄孫,下系玄孫為高祖,凡世再別,而九族之親備,是其譜世增而不世變;蘇法,凡族人嫡子,易世皆自為譜,同高祖者其譜同,遷高祖之父而世存先譜,子孫得和而考之,其譜世遷而世變。要而觀之,歐譜合收而易考,蘇譜散見而難稽。故世之為譜者多從歐陽而不從蘇氏*萬斯大:《宗法八》,《學(xué)禮質(zhì)疑》卷2。。

      其實(shí)這種評價有多處錯誤。首先是“其譜自高祖而下,而高祖之父遂遷”。蘇洵因高祖之上的世系“不可紀(jì)”,只能從高祖開始譜起。這不是蘇洵為小宗譜法而特意為之的;“高祖之父遂遷”也是如此,他不是想“遷”高祖之父,而是高祖之父“不可紀(jì)”。其次是“凡族人嫡子,易世皆自為譜,同高祖者其譜同,遷高祖之父而世存先譜,子孫得和而考之,其譜世遷而世變?!边@是蘇洵“高祖之子孫家授之譜”的譜法,而不是蘇洵自己所修族譜的譜法。當(dāng)然,凡族人嫡子皆修譜,無論放在哪個朝代、哪個姓氏,都是不可能實(shí)現(xiàn)的。最后是“蘇譜散見而難稽”。資料的“散見”對任何家族修譜都是一樣的情況,“難稽”應(yīng)改為“難錄”。世系繁衍越多,實(shí)在難錄;而如果全部子孫都錄上之后,只需一譜即可稽查所有世系,相比較應(yīng)是“易稽”而非“難稽”。

      但是“世之為譜者多從歐陽而不從蘇氏”倒是真的,安徽師范大學(xué)徽州文化研究中心譜牒庫中仿照蘇法所修的族譜就很少,上文提到的《蔡氏族譜》和《碧山李氏宗派譜》算是典型代表。

      總之,我們后世的學(xué)者經(jīng)常提到古代流傳下來的譜法范式有“歐法”和“蘇法”,此“蘇法”不是指蘇洵之大宗譜法,也不是指蘇洵“高祖之子孫家授之譜”的譜法,而是指蘇洵自修家族譜時所用的小宗譜法。此小宗譜法具體操作時很難,后世模仿此法修譜的不多,而這些“不多”中,也都是對此譜法進(jìn)行相應(yīng)變體改進(jìn)后才用的。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biāo)項(xiàng)目“千年徽州家譜與社會變遷研究”(11&ZD094)的階段性成果。]

      責(zé)任編輯:郝紅暖

      Analysis on Genealogy Rules of Su Xun

      WU Zhao-long

      (History and Sociology Colleg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The genealogy rules of Su Xun includes Xiaozong genealogy rules and Dazong genealogy rules,and the Xiaozong genealogy rules is primary,and it means the specific pedigree was minutely introduced which was used little later because of hard handling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Xiaozong genealogy rules was used when it was changing somewhere.Dazong genealogy rules were supplemented when the genealogy was finished.It was hard in handling so that it was never been seen in any genealogy.

      genealogy rules;Xiaozong genealogy rules;Dazong genealogy rules;genealogy

      K244

      A

      1005-605X(2016)06-0165-04

      吳兆龍(1978- ),男,安徽霍邱人,安徽師范大學(xué)歷史與社會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修譜譜法氏族譜
      明清福建商人捐資修譜研究
      古代文明(2024年3期)2024-07-05 00:27:09
      蘇州大學(xué)藏《吳中葉氏族譜》考述
      尋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E”路安寶——“校園譜法e堂課”主題隊會
      明代蘇州宗族形態(tài)探研
      基于振型分解反應(yīng)譜法的深孔泄洪洞進(jìn)水塔動力分析
      延續(xù)七百年的生命檔案:湖北嘉魚湖西李氏纂修族譜考述
      因?yàn)樾拮V先生,木活字依然是“活”的
      >> 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檔案館舉行清代李氏族譜捐贈儀式
      山東檔案(2016年2期)2016-02-04 05:58:29
      基于Pushover能力譜法的RC框架結(jié)構(gòu)地震易損性分析
      遷瓊《海氏族譜》研究
      嫩江县| 邯郸县| 北流市| 古丈县| 泰顺县| 长汀县| 莫力| 双江| 宝鸡市| 菏泽市| 垣曲县| 庆安县| 阜新市| 当雄县| 蓬溪县| 梅州市| 宝鸡市| 都匀市| 驻马店市| 嘉义市| 嘉鱼县| 象州县| 天长市| 微博| 明溪县| 无极县| 辉县市| 威信县| 沐川县| 禹城市| 麻江县| 哈巴河县| 安庆市| 通山县| 平定县| 勃利县| 屯门区| 辽源市| 汾西县| 杭锦旗| 东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