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婧
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2
互聯網經濟背景下消費異化問題研究
袁婧* 1
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揚州225002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經濟在推動中國經濟發(fā)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電子商務在不斷發(fā)展自身的同時也深切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此同時,隨之而來的消費異化問題也愈加突出,它給人類、社會和自然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嚴肅地看待網絡購物這一新時代產物,用理性的態(tài)度應對網絡上的各種消費狂歡節(jié),做到理性消費。
關鍵詞:互聯網經濟;電子商務;消費異化;理性消費
21世紀是一個電子商務蓬勃發(fā)展的時代,與整體經濟形勢下行的壓力相對的是電子商務的遍地開花。近兩年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電商的地位得以提高,得到了充分發(fā)展。最新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11月11日凌晨12分28秒,天貓官方宣布,“11.11購物狂歡節(jié)”交易額已達100億元人民幣,雙十一全天交易額達912.17億元,制造了一個新的消費神話。①電商成為促進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強大推動力,它在改變著中國同時也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不論是誰,只要會上網,擁有自己的銀行卡,就可以進行網上購物了。然則一種新的問題——消費異化問題也愈加明顯。正如弗洛姆所說,“在現代社會,人們被購買更多、更好尤其是更新的東西的可能性所迷惑了?!雹诰W上購物時代,對物質的占有欲成為消費者想當然的本質的需求,消費從而演變?yōu)橐环N非理性的行為。
一、消費異化概念的源起
異化(alienation)一詞最開始是作為政治學概念出現在西方哲學思想家盧梭和霍布斯的著作當中。后經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等學者的發(fā)展,異化逐漸成為哲學中的重要概念。哲學層面的異化是指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產生了自身的對立面,最終變?yōu)榕c自己本質相反的東西的過程。③馬克思繼承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一文中提出了異化勞動理論。異化勞動是指在資本主義背景下的社會大生產模式造成人與勞動、人與人之間的異化,而這種異化的結果是勞動不再是人的自由的活動,人們在勞動中感到壓抑、不自在,脫離了勞動的原有屬性?!霸诋惢瘎趧又?,人由社會活動中的積極主體轉變?yōu)楸粍拥目腕w。”④由于馬克思生活的年代消費異化問題還沒有成為突出的問題,因此在其著作中并沒有關于消費異化內容的直接闡釋。但是在一些理論中,馬克思對異化及消費問題都做出過不同的論述,如在《資本論》中對“商品拜物教”和《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對“異化勞動”的解析,以及在《資本論》和《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對消費的豐富論述,都對我們今天的消費問題有所指引。
近年來,基于中國語境,我國學者主要從兩個角度來界定消費異化的內涵:一方面是人的角度。如果消費主體在消費活動中其自身的需要、能力及主體性沒有得到體現或提升的話,即沒有促進主體的再生產活動,則這樣的活動就是異化的;另一方面是生態(tài)角度。消費主體對消費客體的過度使用,導致生態(tài)及自然環(huán)境遭受損害并失去自我修復能力,從而導致主體受制于客體,這樣的活動也是異化的。面對如今新形勢下隨著經濟發(fā)展而愈加凸出的消費異化問題,我們必須理性地看待和反思這場異化災難,不斷探索安全走出異化困境的新路徑。
二、互聯網時代消費的異化及影響
雙十一本是光棍節(jié),因為11月11日有4個“1”,恰似4根光棍。后來因為電商借光棍節(jié)造勢,各種促銷、閃購,輪番上市,被網民稱為購物節(jié)。各大電商本著增加商品成交量為目的造出這樣一個節(jié)日,但由此產生的消費異化及其深層次的原因卻是他們無法預知的。消費者通常會被商家低價的噱頭所誘惑而忘記購買是否出自于客觀需求。面對電商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人的精神世界被感官欲望和虛假需求逐漸占據,屈從于消費,主體變成了客體,本末倒置。就像弗洛姆所說“現代的人異化于自己,異化于同類,異化于自然”⑤,隨之而來的將是各種危機……
(一)人的主體性迷失后消費工具化
個人在面對商品世界的時候,“消費什么和怎樣消費”是由其價值取向和身份認同決定的。從根本上來說,人們從事消費,實質上不過是對自身認同進行的再創(chuàng)造或重組。認同和消費可以說是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弗洛姆在《健全的社會》中曾談到:消費異化是指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感到自己與消費漸行漸遠,消費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實需要,而是被廣告等傳播媒介所操控,“消費主要是一種人為激發(fā)的幻想的滿足,一種與自我相離異的幻想行為?!雹奕藗冊谙M過程中,無法獲得自我的認同感。
一般情況下,人們只有在生產生活中有了客觀需求后他們才會去購買,而在互聯網消費時代,這一切發(fā)生了變化,客觀需求已經不再是消費的主導因素,取之的是人的主觀占有欲。網購時代人們往往沒有特定或直接明確的目的,他們只是無意識地瀏覽網頁上陳列的商品信息。人們的需求被扭曲了,他們只是出于占有而去獲得。越來越多的人滿足于無使用價值的占有。起初,網購只是單身人士自嘲和宣泄的一種方式,而現在,方式成了目的——網絡消費變得日益工具化。購物成了付費游玩的項目,只要花錢你就可以體驗到那種不知所起又不知所蹤滿足感。在這樣的儀式中,人成為物的奴隸。在這樣的氛圍中,電商通過創(chuàng)造需求,捏造了一個個虛幻的定位。這種情狀下的網絡購物與其說是一種需求的滿足,不如說是被各種符號騷擾下的身份焦慮,只有通過扮演電商早已擬好不同角色:“潮人”、“OL”、“女王”等等,對號入座,才能找到自己在二維或是三維世界中的身份認同。
(二)網絡溝通便利化的同時人與人關系異化
電子商務便捷化之后,人們花大量時間在購物網站上挑選購買商品的同時也消費著自己的精神世界,時間總量一定條件下在網絡上消耗了多數時間后,相應的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就變少了。如今,多數人選擇在微博,微信等網絡社區(qū)打發(fā)自己的碎片時間,發(fā)出的每條朋友圈下面總是會有很多條贊,但是當走出家門碰到熟人的時候,卻會選擇遠遠避開,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缺乏深度交流的一種表現。人們保持聯系,卻仍然孤獨,過度網購無疑加劇了這種交流的匱乏。因為網購一族更加習慣“宅”生活,如今各種外賣APP非常火爆,原本其樂融融的餐桌景象也被獨自一人對著綜藝節(jié)目食不知味的咀嚼所取代了。交往的危機必將導致“生活世界的殖民化”⑦。這一概念源自哈貝馬斯,簡言之就是技術和理性改變了世界的邏輯,人與人之間以相互溝通和協商為基礎的生存價值被消除了。
另一方面,人們對商品世界的崇拜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庸俗化,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帶著利益關系的交易。從“土豪”、“富二代”⑧等詞在網絡上成為庸俗而奢華的代名詞可以看出,多數中國人對此抱之的并不是單純的羨慕,恐怕更多的是一種嫉妒。情感天平的傾斜加深了消費異化程度,貧富差距加大導致中下層消費群體對上層消費群體的仇恨心理越來越明顯?!敖疱X崇拜”、“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如同白蟻一般,它慢慢啃食著我們原有的價值體系,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終將威脅著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三)惡意消費生態(tài)環(huán)境后人與自然關系的惡化
網購時代異化的消費行為導致了浪費式的生產。在電商制造的購物狂歡儀式的影響下,人們會情不自禁買來許多并非真正需要的商品。這不僅加劇了資源危機,同時也會引發(fā)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這將會比資源危機在更大程度上困擾和制約中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為環(huán)境惡化是直接作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在中國當前,生產消費中的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以及生活消費中生活垃圾的傾倒方式無不污染著空氣、水源、土地,致使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質量不斷下降,而無止境擴大的生產規(guī)模也在不斷重復并加深著這種自然環(huán)境的惡化過程。
近年來IT行業(yè)中電子產品已經開始進入廢舊報廢高峰期,每年要淘汰的至少上千萬臺家電及上億部手機,這些都會給環(huán)保工作造成壓力。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這與手機制造商和電商對中低端智能機銷售的推波助瀾息息相關。⑨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淘汰近4億部手機,但其中僅有1%的舊手機被回收利用。⑩如果我們仍然不能對這些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電子垃圾污染提高警惕的話,最終受到傷害的只會是人類自身。
三、對重返理性消費的呼喚
經典的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物質的豐富后,人類將獲得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但是如今看來,社會的發(fā)展雖淡化了物質匱乏的陰影,消費異化遏制了自由發(fā)展的意志。我國在步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對于市場的迷信與日俱增,上演了一場場類似西方“黑色星期五”般集體狂歡的消費儀式。網購興起之后,在名目眾多的電商造節(jié)的氛圍中人們的消費行為變得更加不理性??駳g背后實則蘊藏著深重的危機。
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要如何自處?首先,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明確自己的消費需求。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我們要克制內心虛假的占有欲,保持人所特有的主動性、批判性和否定性。其次,我們應該鼓勵“三次元”的交往,提倡“現充”的人生觀,從而減少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所帶來的不和諧聲音。光棍節(jié)本是現代人的生存焦慮在單身亞文化領域的投射,但在短短幾年間卻驟然演變?yōu)榫W購狂歡節(jié)。這之中固然有電商制造的商業(yè)噱頭在,從根本上來講,也包含了現代大眾的生存焦慮和精神危機的宣泄已經悄然采用的新的方式,現實已經告訴我們,通過消費這樣一種方式并不能帶來精神的滿足,它能夠給予的只是狂歡過后更加深重的空虛感。消費異化帶來的危害還遠不止如此,它根本無助于經濟的繁榮與發(fā)展。電商節(jié)驚人的交易額反映的并非市場的實際需求,而是異化引發(fā)的高熱。電商節(jié)交易額的逐年暴漲并不能代表人們真正的需求,它只能反映消費異化問題日趨嚴重。在電商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要堅守著這樣一個理念: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這樣,在面對應接不暇的打折活動和商品信息時,才能堅持理性的消費觀念,才能遠離網絡上的各種狂歡活動。
[注釋]
①新浪財經.2015阿里雙11交易額912.17億 同比增長59.7%.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1112/000623742971.shtml,2015-11-12.
②[美]埃里?!じヂ迥?健全的社會.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
③吳寧.消費異化·生態(tài)危機·制度批判——高茲的消費社會理論析評.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4).
④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劉丕坤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⑤[美]埃里?!じヂ迥?愛的藝術.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⑥[美]埃里?!じヂ迥?健全的社會.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
⑦天行健.交往行為與生活世界殖民化.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ad11c00100nqts.html,2010-12-07.
⑧高珮莙.中國人對土豪的羨慕嫉妒恨.青年參考,2013-10-31.
⑨劉波.中興通訊手機產品中國市場競爭戰(zhàn)略研究.山東大學,2013.
⑩新華網.我國每年淘汰4億部手機去哪了.http://tech.sina.cn/t/20151012/detail-ifxirmqc5030820.d.html?vt=4&pos=108,2015-10-12.
*作者簡介:袁婧(1991-),女,江蘇泰州人,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11-0005-02